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丰宁台FHD仪记录曲线毛刺较多、背景噪声偏大的问题,对观测环境、供电、信号线、仪器自身性能等逐一排查,发现主要是受交流供电干扰和信号线过长的影响。经过处理后,降低了背景噪声,提高了观测的精度。通过该分析,总结出降低FHD仪背景噪声的部分经验,有望在其他地磁台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国家地磁台网中心2009—2014年FHD磁力仪参考背景噪声数据,发现存在随季节变化,即随温度变化的现象,表明FHD仪观测受温度影响。分析认为,在环境噪声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变化会引起FHD仪配谐精确程度和品质因数Q值变化,使仪器选频的信噪比发生变化,从而使观测数据噪声随温度变化。要降低温度对观测数据噪声的影响,需要对仪器设计进行改进,在安装和使用时,尽量缩短FDH仪主机到探头信号线长度,且观测室建设尽量考虑保温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观测环境、观测系统和人为干扰等方面对都兰地震台地磁FHD-2B自2015年1月以来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仪器工作参数偏离、数采内部线路松动、交流电磁、信号线长度及人为干扰是影响都兰台地磁观测资料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典型畸变形态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可更好地分辨干扰,进行合理、准确地预处理,进一步提高地磁数据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测震台站智能隔离防雷系统的设计实现。其电源部分设计为步进电机控制双电瓶交换充电、放电,保证设备与交流市电完全隔离;信号传输部分设计为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将测震信号传输到网关,再通过有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此设计的优点是使测震核心设备与市电和外线完全物理隔离以达到最好的防雷效果。同时制作先进的NEMS传感器用于检测空间电磁场的变化,根据相应算法判断当地是否发生雷电,在附近有雷电发生时可控制断开信号线、市电等达到保护相关仪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局为例,从"交流配电、通信及信号线路、接地与等电位、综合布线"等环节入手,对前兆台站的综合防雷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重点排除影响前兆站点观测系统的供电、雷电防护以及线路布线等因素,提升台站仪器运行率,从而为前兆观测科学研究和地震监测预报提供稳定、连续、可靠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山东省地磁FHD观测的基本情况,选取各台2011—2015年的观测数据,从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仪器背景噪声,相对差值,数据变化形态及主要干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各台地磁FHD观测资料保持了较高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数据能满足分析预报的使用要求;仪器背景噪声良好,整体在全国省级地磁台网中处于中上水准;通过多台相对差值检测发现我省地磁FHD数据总体拟合程度较好,一致性较高,数据可靠,可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数据变化方面,地磁静日变化平缓,曲线平滑,呈比较规则的"双峰一谷"形态,波谷时间点相对比较固定,不同季节的地磁总场F数据变化幅度存在差异;地磁扰日,特别是磁暴发生时,地磁各分量出现明显突跳,多为无规则变化形态。日常观测中,主要受到高压直流输电、信号线长度过长和交流电线路并行及人为等干扰。  相似文献   

7.
地震观测台站背景噪声水平是影响台网地震监测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南京市属台站的噪声水平和背景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发现2017年与2018年因受较多因素干扰,背景噪声水平整体高于2016年,结合仪器故障、溧水观音寺施工及六合台体应变施工等事件,探讨了如何及时发现观测环境的变化及仪器故障对台基噪声数据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台站背景噪声的变化,对了解台站数据记录质量、监控台站观测环境以及地震观测系统健康状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1年4月18日开始,银川地震台小口子重力观测出现毛刺、抖动等变化,通过对观测环境、观测线路、观测仪器的排查,最终排除了由于观测信号线故障所导致的变化,有效地解决了观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加深了观测人员、分析人员对前兆观测异常的判断与认识。  相似文献   

9.
刘富安 《内陆地震》2011,(4):379-384
通过对2010年8月初克拉玛依台与和丰台仪器对调前后台址背景噪声的计算和对比,得出,克拉玛依台仪器对调后短周期台址背景噪声RMS由24.7 Counts减小到16.2Counts,远震初动波形比没换仪器前更容易辨认.这次对调仪器有助于克拉玛依台观测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陡河地震台架设地震计、强震计及烈度仪3类仪器进行同台址观测,对记录的背景噪声进行RMS值、功率谱的计算和傅里叶谱分析,总结3类仪器的记录波形特征,对比分析3类仪器的地震监测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宽频带地震计可以对背景噪声在全频率域内进行有效完整的记录;强震计只能对大于0.1 Hz的天然噪声进行有效记录;而烈度仪的记录则完全是仪器自噪声,其无法有效记录地脉动。  相似文献   

11.
我台自1981年正式安装了备用电源投入使用,主要是在市电停电期间,做为测震、地磁地形变,地应力,水氡(真空泵电机除外)等各种仪器的用电,使其在市电停电情况下,台站各种仪器仍能保持正常运转,实现了各种观测资料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邵武地震台FHD-2B分量质子磁力仪观测环境、仪器运行、产出数据质量受人为干扰、外界因素、仪器自身干扰、背景噪声、磁场梯度诸多方面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提出应对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与工作方法,取得了较好成效,对地磁台站改善仪器观测环境,提高观测仪器运行率,提升台站地磁观测数据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市电布线对地磁观测的干扰及排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磁观测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市电布线对地磁观测的干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周锦屏等, 1999),武汉基准地震台在电源线路改造过程中出现220 V市电布线不当引起很强的电磁干扰,使地磁绝对观测室里的地磁仪器无法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4.
阜新矿震台网子台地动噪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数字矿震监测台网4个子台台址背景噪声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各子台台址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曲线、噪声地动速度均方根值(RMS值)、有效测量动态范围。结果表明,各个子台的台址环境和观测仪器的性能良好,背景噪声水平符合中国地震局数字地震观测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地电阻率交流观测方法中存在电感性耦合效应,会影响观测值的准确性。理论研究表明电感性耦合效应与供电信号频率、供电线与测量线间距离以及线路间平行走线的长度等条件相关。为了探讨理论研究与实际观测的一致性,在江苏省高邮地电台进行电感性耦合效应对地电阻率交流观测影响研究的实验,实验通过改变观测电极间的布线,分析上述条件对地电阻率交流观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减小平行长度、增大线间距离、减小供电信号频率均能够减小电感性耦合效应,此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当供电信号频率低于0.5 Hz时,平行长度与线间距离的变化对电感性耦合效应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当供电信号频率大于1 Hz时,为降低电感性耦合效应的影响,需要随供电信号频率增加,减小线间平行长度或增大线间距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4年成都地震基准台地磁FHDZ-M15地磁总场与分量组合观测系统和GM4磁通门磁力仪器记录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两套仪器日均温度、分均值、日均值和基线值的变化趋势,并且对仪器观测背景噪声做了相应的对比分析,排除了观测环境和观测场地等影响因素,认为FHDZ-M15仪器观测的精度略大于GM4仪器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DSQ型水管倾斜仪是“九五”期间推出的数字化地震前兆仪器。据涉县地震台DSQ水管仪延长基线和进一步密封改造后的经验,认为决定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除了受台站所在地的地质构造条件、观测场地形地貌、洞室条件影响外,基线长度也是致关重要的。密闭山洞、减少背景噪声等对于提高观测精度有益,但提升的幅度不大,只能给观测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观测环境。  相似文献   

18.
选取红山地震台2009—2013年磁通门磁力仪GM4-1和GM4-2的参考背景噪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套仪器背景噪声年变化趋势一致,其中D分量背景噪声随季节变化明显,H分量、Z分量不明显。另外,GM4-2仪各分量背景噪声值较高,认为是其自身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全国4个地磁台站2016年的观测数据,分析3种不同型号磁通门磁力仪受温度影响及背景噪声干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FGM-01仪D分量和Z分量的温度系数数值较GM4仪和GM4-XL仪稍大,GM4仪和GM4-XL仪各分量温度系数数值相当,同时各仪器的剩余均方差数值较小,反映出观测资料的内在质量可靠;GM4、FGM-01仪各分量背景噪声水平相当,GM4-XL仪各分量背景噪声均小于GM4和FGM-01仪,H分量尤为明显,排除环境影响,认为是仪器本身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地电阻率交流观测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测区杂散电流的干扰,包括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干扰,但是由供电线路与测量线路间磁场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电感性耦合效应会对观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研究电感性耦合效应的特征,本文建立了地电阻率交流观测的电感性耦合模型,同时计算了供电线路与测量线路间的互感系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正演模拟分析供电信号频率、地电阻率值、供电线和测量线间距离以及平行长度等参数对电感性耦合效应的影响,并将电感性耦合模型应用于台站实际观测数据的分析中,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电感性耦合效应随供电信号频率、供电线与测量线平行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供电线与测量线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地电阻率的变化存在峰值;且模型预测的地电阻率值与台站实际观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消除地电阻率交流观测值中的电感性耦合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模型,为地电阻率交流观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