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工业CT(ICT)是用于工业产品进行无损检测和探伤的先进仪器。ICT技术能紧密、准确地再现物体内部的三维立体结构,能够定量地提供物体内部的物理、力学等特性,如缺陷的位置及尺寸、密度的变化及水平,异型结构的形状及精确尺寸,物体内部的杂质及分布等。ICT的功能和特性在许多方面越过X光和超声检测,为航空、航天、兵器等工业领域的精密零部件的无损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该技术研制成功并荣获1994年度亚洲CT技术十大科技进展成果奖。有关专家认为该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当。我们研制开发的工业CT机已经为中国航空材料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兵器工业总公司等多家科研、生产单位进行了各种零件的测试。  相似文献   

2.
高能射线工业CT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清华大学在高能射线工业CT研究及产业化方面的新进展,介绍了其中的多项成果:小体积、大功率的直线加速器,低噪声、高效率的阵列固体探测器,旋转极坐标反投影快速图像重建算法等.高能工业CT技术的研制成功及产业化,使我国高能工业CT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束了我国无自主研制大型工业CT检测系统的历史,解决了我国大型工件无损检测难题,对提高我国高能无损检测技术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正确路线指引下,我国CT理论与应用研究已得到蓬勃发展,有些方面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或进入国际先进行列。“1993年度亚洲CT 科技十大进展”的评选与公开发表,必将推动亚洲地区在CT科技方面的交流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CT 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科技日报拟联合邀请国内外有关CT(MR)方面的专家评选CT 科技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技术进步。现经1994年11月4日第七届全国CT 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评委会初步推荐出(排名不分先后):非医学方面:一、西南ICT 研究开发中心研制成功γ射线工业CT 机(科技日报93年5月24日报导,10月中旬通过国家科委委托四川省科委鉴定与火炬办的验收);二、石油大学(北京)与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应用数学研  相似文献   

4.
2014年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于2014年5月29日~31日在厦门召开,全国以及海外从事射线数字成像与CT技术研究的专家和学者近120人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是由中国体视学学会CT理论与应用分会主办,Volume Graphics GmbH,Germany(显示分析和重建工业CT数据软件公司)承办,《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代无损检测中心、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奥维斯科技有限公司(Always Technologies Ltd.)协办。  相似文献   

5.
随着CT技术和其他专业学科的发展,CT理论与技术在工业、地球物理、医学影像、工程勘探、无损探测、现代农业、安全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纵观CT的发展,经历了从非螺旋CT到螺旋CT、从单排CT到多排CT等几个发展阶段,目前能谱CT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CT技术和其他专业学科的发展,CT理论与技术在工业、地球物理、医学影像、工程勘探、无损探测、现代农业、安全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纵观CT的发展,经历了从非螺旋CT到螺旋CT、从单排CT到多排CT等几个发展阶段,目前能谱CT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ICT断层扫描图像的逆向工程软件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ICT断层扫描图像的逆向工程软件平台.该软件运用图像图形处理中的边缘检测、阈值分割、边界细化、矢量化及格式转换等算法与技术,实现了工件由三维断层ICT数据到CAD图纸再编辑的功能.软件操作流程简便清晰,易于使用.  相似文献   

8.
摇枕、侧架作为列车转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列车行驶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生产厂家亟须具有高穿透力的检测设备对其进行大批量的检测.本文介绍了应用于铁路机车关键部件无损检测的大型工业CT系统,论述了系统设计和扫描工作流程,并通过实例展示大型工业CT在摇枕、侧架等无损检测的应用情况.实际应用说明大型工业CT系统可对摇枕、侧架等关键部件的内部结构及内部的气孔、砂眼、夹杂物、缩孔、疏松、冷隔、裂纹等铸造缺陷进行快速有效检测,能够很好地满足该行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工业CT(ICT)对电磁线圈进行内部结构分析,可以避免电磁线圈解剖的困难。ICT能有效地检测出电磁线圈中的漆包线断开、零部件安装不到位、漆包线熔断、绕组变形、包封层中气孔、多余杂线以及金属杂质等缺陷,并且能够精确地确定出缺陷的位置和几何形状。工业CT分析对提高电磁线圈产品的质量,改进生产工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常规无损检测方法难以对构件内部短裂纹的启裂和扩展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工业用计算机断层成象(ICT)作为一种先进的无损检测手段,有着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方法所无法比拟的独特的优越性。本文采用近年来在工业CT和疲劳断裂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密度场的疲劳短裂纹扩展监测新方法。实验证明,该检测方法能得到更为准确的寿命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两次强震前地倾斜前兆异常图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志荣 《地震学报》1993,15(1):123-127
1990年9月中旬开始,我台2号水平摆倾斜仪(以下简称2号仪)记录到了特大异常变化,异常持续约两个月,于1991年11月12日在我台西北方向220km 的中苏边境发生了6.7级地震.随后异常继续缓慢发展,于1991年2月25日在我台西南94km 的柯坪县境又发生6.5级地震.现就两次强震前观测到的异常图象作初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三维CT系统是CT研究最活跃的前沿课题之一,三维重建算法1984年就由Feldcamp等提出,完成了三维CT的数学基础,为把计算时间减少到可接受的程度,我们采用几何参数表法成倍地缩短了重建时间.随着面阵列CCD探测器和新型平板探测器的出现,三维CT的硬件基础也已成熟,本文介绍了基于科研级CCD相机和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两种典型三维CT系统,并介绍了应用以上两套三维CT在生物医学和工业无损检测中的部分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大型高能工业CT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检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内大型高能工业CT技术的进步,这种直观、可靠和快捷的无损检测技术正逐步应用于航天飞行器固体发动机的装药质量检测.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型高能工业CT在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质量检测方面的应用现状、适用范围及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4.
系统简介IPT系列小型工业CT无损检测系统是一种新型三维辐射成像产品。它通过测量在不同的方位角下X射线穿透被检测工件后的投影强度,计算出工件横截面上的衰减系数分布,转换成像屏显示的断层成像。其优势在于三维空间成像、定位,是绝对尺寸和成像物理量绝对值的测量。它涵盖了清华大学在直线加速器、核探测器、核电子学、核信息处理等研究领域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该系统能消除传统射线透视成像所形成的影像重叠问题,可检测出各类大小型复杂工件内部的微小缺陷。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工业品等制造业。系统参数环境温度:5~35℃环境湿度:≤8…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针对工业CT不同断层之间的同种材料,由于层间工件厚度差异,导致同种材料在CT重建后存在较大灰度差异的问题,提出基于递归的工业CT断层图像的层间处理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先验信息:工件内部材料组成成分,建立内部结构一致性的判断模型,然后通过迭代求解,实现工件内部同种材料的一致性判断,最后通过VTK可视化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层间处理算法是可行的,可以有效地提高三维可视化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CT技术具有无损、三维并可与计算机应用模拟相结合等特点,使其在储层地质研究中作用独特。本文从CT技术特点入手,总结分析其在储层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发展历程:储层岩石组构识别、储层表征、微观流体输运过程的在线监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等。随着高分辨率工业CT及数字岩心技术的发展,CT扫描三维数据体与数字岩心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取岩石物理属性参数,如储层岩石的孔渗、地层因子、弹性模量、横纵波分析等,建立三维孔喉网络模型,还可以直接对复杂的孔喉系统进行定量化的结构表征和微渗流数值模拟。最后,本文作出展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油气勘探需求的增长,其应用会越来精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7.
工业CT技术在卫星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星产品许多都采用了焊接结构。为了保证其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必须对焊缝进行l00%的无损检测。然而对于一些形状复杂的精密电子束焊件,由于产品尺寸小,加之焊缝周围结构的遮挡,使常规方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工业CT技术具有不受试件材料种类、形状结构及表面状况限制的特点,能给出与试件材料密度及尺寸特性相对应的断层扫描图象,分辨率高,在检测复杂构件方面显示出了优势。本文介绍了卫星产品精密复杂焊接件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具体要求,研究了卫星产品电子束焊缝的工业CT检测方法,包括设备、对比试样、检测工艺、评定方法等,并通过电磁阀、喷注器、自锁阀、减压器、加注/排放阀、单向阀、气滤、过滤器等具体产品检测实例,描述了工业CT技术在卫星产品检测中的应用。实际应用表明:工业CT是检测航天卫星产品精密复杂结构件焊缝缺陷的理想手段,其成象直观,缺陷的定位、定性和定量结果可靠,完全能满足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目前,累计用工业CT检测卫星产品数批若干件,检测焊缝上千条。剔出有超标缺陷的产品40件,避免了隐患。经过工业CT检测的产品,己在"返回式卫星"、"风云二号"、"东方红三号"、"资源一号"、"中星-22号"等型号卫星中取得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6月30日~7月4日,2010年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由中国体视学学会CT理论与应用分会主办,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承办,《CT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代无损检测中心协办。  相似文献   

19.
CT技术同遗传工程、新粒子发现和宇航技术一起被称为七十年代四大科技重要成果。这项重要的科技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到医学、射电天文学、核磁共振、显微技术、无损检测、磁流体力学、物质结构、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等许多领域中,並先后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金(Cormgck和Hounsfi(?)ld),于198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Klug)。  相似文献   

20.
汶川Ms8.0地震及余震序列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博  石玉涛  高原 《地震》2011,31(2):1-10
从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震时刻起到2008年12月31日,四川省及其周边省区布设的区域台网、水库台网以及流动台共记录到10000余次余震序列(M≥2.0).我们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主震及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得到7000多个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结果表明,余震分布带长约350 km.在西南部,余震沿龙门山后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