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芳 《山西地震》2008,(1):40-42
对山西长治地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现状、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遭受破坏和干扰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一些工作对策和建议.认为,应从加强县级地震机构建设,合理规划地震监测台网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李超  周大为  吕坚  许志山 《山西地震》2013,(1):38-39,4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工程建设活动对地震观测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越来越大,同时,地震监测设备和光缆等也经常面临被盗的风险。文章统计了近年来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受破坏的显著事件,分析其破坏原因,探讨解决方法,以进一步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地震台站监测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地震监测工作质量,因此,依法保护地震台站观测环境和监测设施意义重大。通过对近年来省内几起典型的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破坏事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讨解决办法,为进一步做好地震观测环境和监测设施的保护工作提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虽然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对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做出规范,但是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地震监测工作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日益增多。现行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制度有需要探讨和改进的地方。将国家和省市现行的保护制度作纵向比较,并与气象观测环境保护制度作横向比较,探讨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保护地震监测环境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观测环境受到的干扰越来越严重。本文阐述了山东地区地震监测环境的现状,引述了山东省在经济建设中地震监测环境受到影响和破坏的实例,分析了产生的原因,结合山东省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实例探讨依法保护的意义,通过郯城地震台等监测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认识到法律、法规是地震监测环境得到保护的重要保障;阐述了依靠当地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地震监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必要性,并认为,应从加强县级地震机构建设及合理规划地震监测台网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地震监测环境的保护。进而提出了实现经济建设发展和保护地震监测环境矛盾统一的构想。地震台站工作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担负起地震台站监测环境保护的任务。同时,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工作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越来越多,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因其建设被危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目的是保证地震监测设施完好、排除地震监测设施正常效能范围内的干扰源,保障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质量。这类行政执法实际上是跨学科的,不仅要熟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还需要了解测震、电磁、地壳形变和地下流体观测的地震专业知识。本文列举甘肃省办理过的3起典型案件,剖析该类案件行政执法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提出高速公路建设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行政执法中存在法律依据缺位、执法主动性不够、执法效率低下、相关宣传不够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论证,给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斌  周健  梁雪萍 《高原地震》2008,20(2):57-59
从地震监测环境的概念入手,具体阐述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监测环境面临的困难以及加强地震台站监测环境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震监测设施建设定额标准体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在清理和分析地震监测设施各项建设标准和实际案例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当前建立地震监测设施标准体系架构的主要依据,提出了建立地震监测设施标准体系架构的基本原则.遵照国家相关编制标准的规范要求,在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测震、重力、地磁、形变、地电和地下流体等地震观测手段的专业建设内容的定额标准体系架构,指导地震监测设施建设定额标准编制.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受干扰与影响的主要因素,总结了近年来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经验启示,并就进一步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地震构造环境、地形地貌、场地工程地质岩性特征、场址环境噪声勘测等,详细阐述鹤岗三道林场地震台阵场址的地质条件,并参考测震台站DB/T 16-2006、中国数字测震台网技术规程JSGC-01、地震监测台网项目地震台阵场址勘选技术指南及地震测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GB/T 19531.2-2004等台站建设规范和标准,认为该地震台阵场址地质条件符合台站建设的相关要求,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鹤岗市及周边地区微震活动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关建设定额标准的分析,根据地震行业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建设标准、技术规程和规范,总结了地震监测设施建设的工程特点和各个建设环节,在地震监测建设定额标准体系架构的指导下,提出了编制地震监测设施建设定额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佛子岭地震台位于安徽省大别山佛子岭水库的一个半山腰上,1954年由中国科学院兴建,1971年年底由安徽省地震局接管。该台有测震和地形变两大观测手段,承担向中国地震局报送测震周报和地形变日报、月报工作。是安徽省监视皖西北及霍山佛子岭水库小震活动的省属专业地震台。20多年来,该台在地震监测工作中,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1 实行管理科学化、制度化佛子岭地震台远离省局,远离城镇,在偏僻的山区,台长加观测人员仅有4人。在单位小、人员少的情况下,要使地震台的地震监测及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就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并…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温泉地震台钻孔体应变日常观测中的常见干扰进行识别,应用维尼迪科夫调和分析方法检测观测资料内精度和稳定性,分析了气压、水位对体应变观测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温泉地震台的体应变观测较稳定,满足地震监测的需求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地震会直接破坏轨道交通设施,导致列车脱轨、倾覆等列车运行安全重大事故。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和国际上其他国家在轨道交通地震监测及预警系统领域的发展和现状,阐述了在轨道交通领域建设地震监测及预警系统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震监测设施建设定额的特点,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定额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招标评审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说明该方法在可操作性、定量性方面的优点。同时,本文着重于地震监测设施定额实际运用的方法和技巧的研究,旨在提高地震监测定额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地震台站作为地震系统基础单元,是设置地震监测设施并开展地震监测的基层机构,完备的地震监测设施和良好的地震观测环境是地震观测的基础。掌握完整、准确的地震台站基础信息是做好地震台站管理的关键。由于观测手段更新、观测环境变迁和建设条件差异的原因,投入运行后的地震台站基础信息与规划设计有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地震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论述了地震台站基础信息完善的意义,通过实例说明准确、有效的地震台站基础信息,在地震观测干扰排查、观测环境保护和台站升级改造方面的应用,旨在引起行业重视地震台站基础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应用,进而确保地震观测数据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攀枝花市地质背景和地震台站概况,对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受干扰、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方法措施。阐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地震监测之间的关系,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边境地区地震监测,提高现有地震监测能力和精度,拟在吉林龙井地区建设地震台阵。台阵设9个观测点,呈同心圆状分布。依据区域调查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从地形地貌、地质及构造和水文及工程地质等方面,对拟建台阵区域进行详细踏勘,结果表明,所选台阵建设地区满足地震台阵选址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地震台阵是在与所观测地震波波长相当的孔径范围内有规则排列安装若干地震计的地震观测系统,它采用独特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将各子台的数据会聚在一起,抑制地面噪声,提高信噪比并获取有关震源及地球内部结构的信息,从而获得比单个地震台更强的地震监测能力,特别是提取微弱地震信号的能力.同时,由于地下介质普遍为各向异性的,利用地震台阵可以研究地球内部介质的各向异性并为地球动力学提供有效的数据质量保证.目前地震台阵已成为全球地震监测网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先进的地震观测技术.应用地震台阵可监测较远处的微震事件,因而有利于对那些不宜于正当地架设台站的地区进行地震监测,特别是近海海域地区的地震监测.  相似文献   

20.
从地震监测环境以及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概念入手,具体阐述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盐城台地震监测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以及加强盐城地震台站监测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