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兰州十里店地震台重力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重力资料受停电、仪器检修干扰较大,在剔除潮汐变化和人为干扰后,重力观测资料显示长期正向漂移趋势。利用Nakai拟合检验发现,2008—2013年的重力数据小于1×10-8/s2拟合残差的逐年增多,表明仪器观测噪声较小,观测资料状态稳定。对重力观测资料进行维尼狄可夫调和分析,确认兰州十里店地震台重力观测潮汐因子较稳定,精度高,映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利用锦州义县地震站"十五"观测以来的地电场分钟值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并对干扰特征和判别原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场观测过程中存在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磁暴干扰、雷电干扰、降雨干扰、游散电流变化干扰、电极不稳定引起的数据漂移及观测系统变化干扰、仪器死机、重启仪器造成数据丢失干扰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Nakai拟合模型,对怀来体应变固体潮整点值观测资料进行拟合检验,并求取体应变固体潮的振幅因子A、时间滞后Δt以及拟合多项式各阶的系数a0,a1,a2等特征参量。研究发现,振幅因子A和拟合常数项a0能够良好地反映介质的弹性性质,体现了与地震有关的前兆特征,并在张北地震前出现前兆变化;而其他参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季节性年周期环境变化对观测资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数字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江苏数字前兆观测资料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干扰及其特征和机理进行了初步描述,发现地电阻率观测值在远大震前的前驱波变化、自流热水井水位与地热同震效应的同步变化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FHD磁力仪分量观测转向差的长期漂移,可避免今后应用该仪器观测资料时出现缪误。另外,苏16井井口脱气装置的改造对今后数字水化学观测改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台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高台地震台2008—2012年的YRY-4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显示:高台台YRY-4分量钻孔应变仪运行良好,产出的观测数据连续、稳定、可靠;各个分量应变潮汐因子及相位变化相对稳定,相对误差较小,符合地壳形变观测技术规范要求;各个分量应变观测数据具有明显的周期特性和同向漂移变化。  相似文献   

6.
选取应城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地电场日变化规律和数据干扰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应城地电场日变形态表现为两峰一谷,日变幅约15—30 mV/km;②应城地电测区环境不稳定,降水及高压直流输电干扰显著;③高压直流及雷电干扰会造成地电场观测数据曲线出现台阶变化,而雷电干扰数据表现为恒定值;电磁暴会引起观测数据曲线发生振荡变化,日变幅甚至可达正常幅度的10倍;降雨会导致观测数据出现突跳和漂移现象。研究结果有助于识别地电场数据干扰,剔除无效信息,更好地为湖北省地震监测服务。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气氡观测干扰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地下流体数字化气氡观测及将观测资料应用于震情分析的过程中 ,发现某些干扰因素对数字化气氡观测和水氡的影响不同。在目前所用观测仪器和方法的条件下 ,气温对气氡值的影响系数为 - 0 4 % /℃ ;气压对气氡测值的影响系数为 0 1% /hPa ;不同类型的气水分离装置对气氡观测的影响很显著 ;同一含水层的井 (泉 )出水量的短期变化可引起观测水井流量的变化 ,但对气氡测值影响不显著 ;气氡测值对逸出气流量的变化反映不明显 ;逸出气含有杂质及气路泄漏等均会引起测值的下降。结合仪器的工作原理 ,对干扰产生的机制以及排除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常熟地震台DSQ水管倾斜仪3年多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雷电降雨、气温突变、气压变化会使观测数据发生畸变,雷电干扰时观测数据产生台阶、脉冲,甚至仪器故障、水管换水会使观测数据产生较大幅度漂移,伸缩仪标定时的检修也会对水管仪产生干扰,停电后恢复供电会使数据产生漂移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下,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三维模型,分析了地电阻率测区中位于地表的金属导线和局部电性异常体对观测产生的干扰形态和幅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低阻干扰源位于影响系数为正的区域时,将引起地电阻率观测值的下降变化,位于影响系数为负的区域时,将引起观测值的上升变化,高阻干扰源对观测的影响与之相反;2)地表干扰源影响的动态特征表现为,在浅层介质电阻率较低时对观测的干扰幅度要大于浅层介质电阻率较高时;3)对于正常年变的测道,低阻干扰源位于影响系数为正的区域时引起年变幅度增大,位于影响系数为负的区域时引起年变幅度减小,高阻干扰源对年变形态的影响与之相反;对于反常年变的测道,干扰源对年变形态的影响则与对正常年变测道的影响相反;4)金属导线对观测的干扰幅度受自身电阻率和横截面积影响:电阻率越低干扰幅度越大;有效横截面积越大干扰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泉州地震台g-Phone重力仪自正式运行以来观测资料的干扰因素进行总结,发现数采死机对数据影响较小,但断电造成的仪器内部温度的改变会导致原始数据漂移,从而降低数据的内在质量,建议应尽量避免人为操作如断电等造成的内部温度变化;台风影响使得数据噪声变大,表现为观测曲线变粗,呈纺锤状。希望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利用重力资料提取地震前兆信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取大柏舍地电台2011—2019年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和降雨量资料,分析降雨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利用影响系数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由于大柏舍地电台表层介质影响系数较小且为负值,小幅降雨对该台地电阻率短期影响不明显,仅自然电位差受到干扰;大范围强降雨时,地电阻率和自然电位差均受到影响;因ZD8B仪地电阻率观测系统架空线路漏电,导致EW向分量呈阶降变化,且比用于背景场观测的ZD8M仪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12.
对阿克苏台岩体断层形变测量仪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雷电降雨、气温突变、气压变化会使观测数据发生畸变。雷电干扰在观测数据曲线上表现为台阶、脉冲,仪器故障和观测室架设其他仪器会造成观测数据产生较大幅度漂移,检修仪器和停电后恢复供电则导致数据曲线出现台阶和突跳变化。  相似文献   

13.
运用陕西省2011—2018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得出该省地电阻率观测干扰因素主要有:观测系统故障、自然环境干扰和场地环境干扰;计算观测数据受干扰影响的幅度,得出影响的时间尺度,解析每种类型干扰的表现形式和曲线变化的形态特征,提出干扰抑制的方法及建议,并对干扰影响观测数据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分析;阐明地震预报中数据应用的基本工作流程,申明准确识别各类干扰、寻求解决干扰问题途径以及探索新的干扰数据处理方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减组合滤波方法对2008—2013年云南省内7次M≥5.5地震前3个月10个台站的水管倾斜观测资料进行处理,消除潮汐改正成分和零漂,探寻短临同步异常变化。结果表明,减组合滤波方法提取的高频成分,在震前存在同步异常,可尝试用于短临跟踪工作中;利用"Nakai拟合模型"求解得到潮汐响应率和线性漂移速率在短临阶段均未表现出易识别的异常,其反映的信息尚需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5.
乌什地震台伸缩仪资料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乌什台伸缩仪资料的分析,总结了现阶段伸缩仪资料的影响因素,其中气压变化对观测数据有明显的干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仪器自身工作状态不正常、仪器间的相互检修也会影响数据稳定;突然停电、电压波动、瞬间的强雷电干扰等都会对仪器的工作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屈曼  侯晓真  马栋  陈建国  高晨 《山西地震》2019,(3):17-20,50
在分析研究地倾斜观测资料时,为反映观测曲线的真实变化,需要剔除干扰因素的影响。该文通过整理分析河北省水平摆、垂直摆、水管仪等地倾斜观测资料,将河北省地倾斜干扰因素主要分为观测系统类干扰、观测环境类干扰以及气象因素类干扰。其干扰形态主要表现为变化趋势转折、变化速率改变、固体潮畸变、台阶、毛刺和突跳变化。  相似文献   

17.
窦喜英  韦进  王恩利  马海萍  张丽琼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5):1251-1258,1273
连续重力观测去除固体潮后所得重力残差结果,除了受仪器故障、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供电系统干扰外,弹簧重力仪的长期漂移也成为重力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故漂移改正不可忽略。本文以高台地震台近5年的连续重力观测资料为数据基础,采用多阶多项式拟合法,并以驰豫分析结果和流动重力场结果为约束,研究弹簧重力仪的非线性漂移特征及其漂移改正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台重力仪的线性和非线性漂移特征明显,严重影响了其他微弱重力信号的提取,而驰豫分析处理结果和流动重力场成为有效地辅助约束手段,在其双重制约下进行非线性漂移改正,使所得重力非潮汐结果更为准确可靠,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分析——以江宁地震台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樊晓春  解滔  吴帆  袁慎杰 《中国地震》2019,35(2):347-358
采用水平层状均匀介质中点电源位于任意深度时的电位解析表达式,以江宁台3层电性结构为例,分析了井下对称四极地电阻率观测时各层影响系数随深度、极距的变化,并结合探测深度探讨了实施井下观测时影响系数在选择供电极距和电极埋深时的作用。结果表明,对于"K"型电性结构,江宁台井下观测对地表、浅层干扰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短极距观测对地表、浅层干扰的抑制能力显著优于长极距观测;长极距观测在电极埋深H小于100m时对地表介质季节性的干扰具有放大作用;浅层影响系数一定时,电极埋深和供电极距需同时增加;江宁台井下观测供电极距AB/2取100~150m、电极埋深H为250m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赵斐  叶青  解滔  范晔  张远富 《中国地震》2018,34(1):104-111
根据地电阻率影响系数理论,以平凉台4层电性结构为例,分析了井下对称四极地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随深度和极距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固定的观测极距,影响系数与电极埋深之间的关系复杂;通过计算各层影响系数的大小,认为平凉台井下观测对地表及浅层干扰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分析结果可为在类似台址电性结构中实施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时选择电极埋深和供电极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会昌台数字化洞体形变观测资料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会昌台大多数洞体形变观测资料稳定可靠,年变动态清晰,受气象因素影响不大,形变与洞温相关性较好,年变受控于洞温变化。雷电击坏仪器导致断记是影响连续率的主要因素,更换仪器可能对形变的趋势变化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