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地下水》2017,(3)
民勤盆地位于我国甘肃省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的下游,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该区域由于地下水大规模的开采,造成了水质恶化、植被退化、沙漠入侵等一系列的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为准确评价民勤盆地的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采用相对完整的地下水综合潜力评价方法,对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潜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P为1.16,潜力系数为1.18,地下水综合潜力模数为0.31,从综合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来看,地下水潜力一般,地下水开发利用处于临界值,地下水开发利用在保证当地国民经济规划用水中已处于极限状态。为今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保证民勤盆地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流域具有特殊的地表--地下双重介质结构,使其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与非喀斯特地区有巨大差异.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取了地下水资源耕地灌溉率、地下水资源开发程度率、生态环境用水率等7项综合评价指标,利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经评价得出:贵州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状态基本处在1~2级,表明贵州省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的规模,但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最后对人口、GDP、地下水资源量和喀斯特面积与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以上4因素与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其关联程度大小顺序为:GDP>地下水资源量>人口>喀斯特分布面积;喀斯特分布面积对其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喀斯特地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用水方式的改进,喀斯特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将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陕西省是黄河流经的重要省份,揭示黄河流域陕西省地下水资源禀赋,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开发利用潜力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黄河流域陕西省为研究区,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引入泰尔指数从人口和面积两方面评估各区域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利用水资源负载指数和开采潜力指数,定量评价各行政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研究结果】黄河流域陕西省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7.59×108m3/a,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各评价单元中关中盆地区地下水资源人口和面积分布差异最大,行政区中延安市与西安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最大。降水是全区地下水资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人类活动尤其农业灌溉,地表水因素对渭南市、榆林市有较大影响,蒸散发对延安、榆林、宝鸡地下水资源有一定影响。研究区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介于0.8~2.5,地下水资源负载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较全国属于高负载区,各行政区开发利用潜力差异明显,开发程度较高区域集中在关中城市群,西安市开发程度最高,铜川市开发利用程度最低。【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资源潜力是进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下水资源模数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设计并开发了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模型软件。该软件可根据评价指标域值,生成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区图。通过黄河下游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的应用表明,本软件可辅助专业人员进行地下水资源潜力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闫成云 《甘肃地质》2006,15(2):81-84
地下水潜力评价是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浅析了全国地下水资源及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的地下水潜力的概念和方法,以水文地质盆地为地下水系统单元,对疏勒河流域中下游三大盆地———玉门踏实、安西敦煌和花海盆地地下水潜力进行了评价,分别分析了3个盆地地下水开采潜力、利用潜力的方向,并计算各潜力大小、潜力系数级别、潜力模数大小,为疏勒河流域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调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潜力评价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地下水潜力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个主要内容,但传统的开发程度概念不能科学地反映特定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本文本着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利用统一的原则研究了地下水潜力的评价方法,提出了地下水潜力的基本概念、地下水潜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和地下水潜力评价步骤,并以唐山为例进行了地下水潜力评价。  相似文献   

7.
济宁地区北部赋存有较丰富的岩溶地下水,目前已纳入当地开发利用规划。为防止过量开采引发不良环境地质问题,对该岩溶系统的资源潜力进行了科学评价。在查明济宁地区北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水量均衡法与数值模拟法对该区岩溶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地下水资源潜力模数,该区岩溶地下水资源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地下水的利用潜力和开采潜力分析入手,包括农业灌溉节水量、污水再利用量、咸水、微咸水的利用、增加评价深度可扩大的水量几方面分析计算,在全区资源评价结果基础上,确定各地区地下水潜力系数和地下水综合潜力模数,最终得出潜力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
洛阳盆地浅层地下水资源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杨利国  龚晓凌 《地下水》2007,29(4):89-90,99
洛阳盆地浅层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潜力尚有 15 930.63 万 m3/a,由于开采井布局不合理,局部存在超采量 4 966.69万m3/a.根据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对洛阳盆地地下水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和分区,对地下水超采所产生的多种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济南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城市,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资源消耗,导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对济南市资源环境进行承载潜力评价尤为重要。笔者从地学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建立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的承载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和Arcgis10空间分析功能对济南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济南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绝大部分在中等以上,地质环境承载力整体较好,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不高,地下水资源紧缺;各区县矿产资源承载力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主要平原地下水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华  陈浩  张薇 《地下水》2009,31(2):1-4
通常用地下水开采系数反映地下水资源潜力,只考虑了地下水的持续开采,使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相互脱节,不便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地下水潜力系数是综合了地下水可开采盈余量、咸水、微咸水可利用量以及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节水量等,对各平原(盆地)地下水潜力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不同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向:西北内陆盆地突出要解决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涵养保护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应充分利用水资源相互转化和重复循环的规律,扩大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华北及东北地区应从水资源现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出发,综合治理,开源节流,保护环境.合理调整开采方案,应加强浅层微咸水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农用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原则 针对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特点,作为灌溉水源的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则: (1)必须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与开发利用总的水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利用水资源,以求最充分地挖掘一个地区水资源的总潜力,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科学配置资源的过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确定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前提基础。以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为评价单元,将地下地质结构、地表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特征要素约束条件和系统承载饱和度作为影响分区的评价准则,构建地壳稳定性分级评价体系、生态敏感性分级评价体系和基于CCPS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动态加权求和法对各项指标综合集成,表征约束层、支撑层和压力层"三个维度"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值,提出面向"三区三线"划定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新思路,合理确定评价单元三大空间和三条控制线划定的层次化分级布局,为同期类似评价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的研究基础和系统的思路框架。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21,(4)
开展地下水资源及开采潜力评价,对于认识区域地下水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分布状况,建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和水资源支撑能力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中牟县东漳—狼城岗区域地下水资源状况,保证中牟县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章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东漳—狼城岗区域水源地的开采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a,消耗量15 927. 98万m3/a,允许开采量5 475万m3/a,预测漏斗中心水位埋深7. 82 m,地下水开采有补给保证,总体安全。该评价方法可为其他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河西走廊黑河中游八灌区为例,利用ESRI公司的MapObjects开发的河西走廊水文地质信息系统(HXSIS)为平台,具体阐述了研究区内地下水均衡计算、地下水数值模拟、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配置等与GIS的有机结合,对于改善地下水勘查的工作效率,提高水资源计算与评价精度,达到对水文地质实体的准确认识,分析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与自然属性密切相关,地下水资源分区是评价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的重要基础工作。文章以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和主要平原盆地、部分省(区市)地下水资源最新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综合地形地貌、构造单元、气候分带、地表水流域、含水层介质等多项指标,把地表水和地下水看作一个整体,将全国划分为26个一级区、143个二级区、412个三级区。通过将地下水资源分区与县级行政区划耦合确定了4 942个计算单元,利用地下水可开采模数指标,实现了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评价由以自然单元的评价到县级行政单元的成果表达,从而建立了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评价空间数据基础,可服务于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评价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结果显示:我国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总体表现出平原盆地区为中-高水平,北方干旱区为低水平,区域差异性较大。承载本底等级为高、较高、中、较低、低的县(区、市)分别为774,332,798,387,573个,面积占比分别为11.15%、5.87%、19.56%、12.09%、52.34%,基本反映出我国地下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区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戴凤君  田立 《地下水》2006,28(6):76-78
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准确的评价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各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以及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在一定程度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本文以镇江市谏壁--大港地区岩溶水资源量评价为例,运用风险分析原理对其评价结果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方案.  相似文献   

18.
王新宇 《地下水》2013,(3):49-50
廉江市所在的雷州半岛地区,是广东省历史性干旱缺水最严重的两大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限于以往勘查评价范围和精度,雷州半岛地区存在地下水资源可采量不清、开发利用前景不明的问题,导致该地区可再生的地下水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局部集中开采区因不合理开发引发了如岩溶塌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在系统分析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次勘查试验数据,计算评价地下水可开采量及开采潜力,提出开发利用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7,(6)
临潼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地下水水质逐步恶化,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为了解区域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地下水水质专项调查。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临潼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分析。单项组分评价法结果显示:西安市临潼区地下水水质超标项目主要有总大肠菌群、铁、锰、氟化物、氯化物;而综合评价法结果显示:地下水优良、良好的占54.5%,较差的占45.5%,总体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分析出西安市临潼区水质超标项目分布区域和超标原因,并提出地下水水质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东东  吴勇  陈盟 《水文》2019,39(6):34-40
德阳市是西南地区的缺水城市,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差异明显,为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按照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3个代表性区域进行分区评价研究,并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的主导功能确定了评价结果内涵。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能够反应不同分区影响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指标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对四川盆地内的地下水功能区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的认识,可为研究其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