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于2006年8月19日-21日在兰州市西北宾馆举行,来自全国的近千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与会代表共提交会议论文700多篇.本次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2.
闫明 《极地研究》2006,18(4):310-311
2006年9月20—24日,2006年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陕西省气象局协办,其宗旨是加强中国极地科学学术交流与合作,研讨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计划,交流极地考察的观测技术、保障技术和管理经验,锻炼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队伍。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共计150余人,分别来自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等所属的30多个研究院所和大学,交流论文125篇。本次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分为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两部分,共有125个报告。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海洋地…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学院承办、中山大学协办的“2006年全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7月21-23日在广西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正值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73篇。研究内容涉及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区域LUCC及其驱动力、土地可持续利  相似文献   

4.
南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办、澳大利亚地理学家协会(IAG)和新西兰地理学会(NZGS)组织的“2006年IGU区域国际地理大会”于2006年7月3日—7月7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昆士兰理工大学举行。来自世界各地近50个围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地理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本次会议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5.
本届讨论会于8月24—28日在英国剑桥鲁宾逊学院举行,共有23个国家196名代表参加,其中美(54人)、英(51人)、西德(17人)、南非(8人)、意大利(8人)、澳大利亚(8人)、新西兰(8人)、日本(6人)等国代表人数较多.除正式代表以外,尚有许多自由听众(如英国南极局研究生、外国石油公司代表等).会议于24日上午开幕,英地调所长致2分钟简短祝词,会议主席(英南极局地质处主任)用M.Thomson教授作了有关说明,即开始宣读论文.  相似文献   

6.
戴长雷 《地理学报》2012,(9):1294-1295
"第5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8月11-1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召开。本次会议由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水利学会主办;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承办。来自全国80余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共收到论文63篇。本届会议的英文论文已报送EI检索。  相似文献   

7.
南极天气预报业务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卞林根  张雅斌 《极地研究》2000,12(3):219-232
第一届南极天气预报国际会议于 1 998年 8月 31日至 9月 3日在澳大利亚霍巴特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比利时、中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和英国的 4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近年来 ,随着综合科学考察的增多和南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对南极地区天气预报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增加。许多南极考察站已使用了复杂的预报系统 ,浮标和自动观测站获得的数据、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都得到有效利用。数值天气预报在预报发生在大洋和海岸附近天气尺度的低压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对当地预报非常重要的许多中尺度系统 ,在模式中还不能反映出来 ,系统的活动主要通过卫星资料来预报。期待将来能够选择南极的某些地区来运行高分辨率的有限区域模式。会议表明 ,随着近年来对高纬地区的天气过程的进一步认识、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和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使用 ,南极地区的天气预报已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南极以外的气象中心很难得到南极的资料、南极半岛及内陆缺少高空资料、数值预报对南极地形和高纬过程的模拟效果不好等。会议的主要成果是将完成整个南极地区的天气预报手册  相似文献   

8.
颜其德 《极地研究》1997,9(2):84-84
第21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在新西兰克来斯特切奇市召开第21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ATCM)大会于5月19~30日在新西兰克来斯特切奇市召开。来自南极条约体系的26个南极条约协商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以外交部条法司、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联合组成中...  相似文献   

9.
何剑峰  曾红辉 《极地研究》2007,19(3):242-243
8月27—30日,2007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在青海西宁召开。年会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办,来自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气象局等7部委所属的34所研究机构和大学的1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中国与国际极地年”,这是在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全面执行之际以及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之前全国极地工作者的一次盛会,因而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得到了各方特别的重视与关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和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作为极地考察主管部门的…  相似文献   

10.
罗玮 《极地研究》2018,30(4):450-452
正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 SCAR)和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Arctic Science Committee, IASC)联合会议POLAR 2018会议,于2018年6月15—26日在瑞士达沃斯召开。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北极科学高峰周会议(ASSW)和南北极联合科学大会(Open Science Conference)由瑞士联邦森林、雪和景观研究所(Swiss Federal Institute for Forest,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测绘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最近在郑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地图编制与地图复制学术会议。出席会议代表共160人,来自中央和27个省、市、自治区制图生产部门、地图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和河南省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这是继1978年第三届全国地图学术会议之后又一次规模较大的地图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30多篇。其中大会报告6篇,分组报告77篇。这些论文涉及地图学理论,普通地图和专第三次世界地理学术交流会议于1981年9月11—16日在厦门举行,出席代表近70名,来自全国44个单位(除高等院校地理系及世界地理研究机构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外,还有相邻学科的世界地区研究所的同志们),提交论文约70篇。会议交流了从1978年春第  相似文献   

12.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04,59(4):F002-F002
中国地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在会暨庆祝另地理学会成立95周年大会于2004年5月21-23日在天津师汇聚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位会员代表和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吴传钧、陈述彭、施雅风、孙鸿烈、李吉均、程国栋、刘昌明、并度、王颖、陆大道等10位院士了席了大会,并作学信报告或演讲,天津市委副书记邢元敏、市委常委陈超英、副市长陈质枫、副市长张俊芳接见了与院士、出席了大会开幕式、作大会学术报告,中国科协、天津市科协和天津市教委的领导地应邀出席了会议并致贺词。  相似文献   

13.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9,64(9):1152-1152
第二届"寒区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7月25日-28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水利学会主办.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黑河市水务局承办.来自全国的100余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收到论文60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2月26日-3月5日在南海北部湾畔——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联合召开了2006年学术年会。本次会议学术交流的主题为“中国海洋资源、环境与南海问题”。这是“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与国际科学界接轨,适应科学的发展进步,适应我国海洋权益与大陆架资源开发的需要,由原来的“海岸线专业委员会”正式更名后,召开的第一次学术年会。来自全国34个单位的66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收到论文(摘要)40余篇。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5.
李宝田 《地理研究》1990,9(1):100-100
《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5日—7日在江苏省昆山市召开。70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民政部副部长张德江当选为会长。理事会由63位同志组成,左大康等17位同志任常务理事。大会还一致同意聘请我国老一代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谭其骧和城市规划专家周干峙为研究会顾问。与会代表向大会提交了63篇论文。有31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到行政区划战略研究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0日-22日在福建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31个研究所、大学等单位的86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小平研究员主持.福建师范大学生态文明所所长廖福霖教授致辞.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任许炯心研究员做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7.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6,61(12):1328-1330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于11月1日.2日在福建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福建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自然资源学会、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创新资源科技,促进和谐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校和管理部门的36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10余篇。  相似文献   

18.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04,59(5):i001-i001,i002
由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办的“第30届国际地理大会”(30thIGC)于2004年8月16日至20日在英国的格拉斯哥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地理学者出席了大会。中国地理学会组织60多位大陆地理学家参加了这次盛会,另外还有近20位来自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代表和海外华人地理学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07,62(9):1008-1008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于7月28日-30日在西安举行。本次会议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协办。年会的主题是“推动资源科学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来自全国各地140多个科研院所、高校和管理部门的5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480余篇。这是历次年会规模最大、分会场设置和学术报告人数最多的一次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8月17-21日,国际地理联合会2015年区域会议在莫斯科举行。来自世界各地73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人出席了会议。除俄罗斯有600多名地理学者参加会议外,中国是参会人数最多的国家,包括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傅伯杰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副主席周成虎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院士在内的170多位中国地理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印度、日本和美国也有较多数量的参会者。大会由IGU主办,俄罗斯地理学全国委员会和俄罗斯地理学会承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