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山西省测震台网部分台站使用的地震计为研究对象,选取一段时间的脉冲标定波形数据进行计算,根据脉冲标定处理结果分析得出地震计工作周期和阻尼变化的特点及原因,结合测震台网运行与维护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检测地震计工作状态的思路和方法。实践证明,采用定期检测地震记周期和阻尼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测震台站地震计运行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2.
从数据的准备、软件的配置和数据的产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地震新参数计算软件在安徽测震台网的初步应用,并论述了地震新参数的计算作为台网日常工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尼勒克、巩留交界6.0级地震测震应急流动台站的架设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应急流动台站的台址勘选、仪器设备的安装架设形式及数据实时传输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期望对今后的地震现场应急流动测震台站的安装架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韩京  吴小玲等 《内陆地震》1999,13(4):374-378
引言新疆从70年代组建地震队伍起,就开始进行测震观测和数据处理工作,其间积累了许多地震资料。在两次审编地震目录后,出版了1970~1979年和1980~1984年新疆地震目录,在国际合作项目中完成了天山地震目录的编制工作。从1986年引进BLOC86定位程序后,到1994年12月在编目日常工作中开始运行自行研制的新疆测震数据处理系统,整个编目工作经历了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的进程。在现阶段,建设完善的以实用软件为纽带的新疆测震数据工作系统至关重要,笔者试就这些问题谈谈新疆测震数据工作取得的新进展。1 …  相似文献   

5.
地震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地震监测和速报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对防震减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测震观测资料为研究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测震台网运行率、波形可用率、台基背景噪声、干扰以及台网布局合理性,对测震观测数据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上海测震台网总体运行稳定,数据连续率较高;部分地震台站背景噪声偏大;受基岩出露影响,上海东部和西北部地区布设台站较少,导致地震监测能力较弱,测震台网布局有待优化。本项工作的开展对今后地震台站改造以及新台站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当前山西数字测震台网运行的32个子台,从其观测条件、环境、技术系统、场地实际噪声水平、数据质量、记录地震能力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总结;同时,结合台站日常的维护工作以及记录的波形,对各个子台的监测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山西测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测震台站是地震数据的来源,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2010~2012年海南省测震台站由雷击引起的主要故障,针对故障提出了测震台站的系统防雷方法,对避雷系统提出了一些整改意见。  相似文献   

8.
流动测震观测是在大地震发生以后开展的一项重要的地震应急响应工作,能够获得震区高质量的地震数据,而野外环境的复杂性对测震应急流动台的架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地震应急流动现场工作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IOS系统的测震应急流动台现场监控系统,能够让现场工作队员快速获取流动台数据和状态信息,有利于流动台的快速架设,提高了应急流动观测现场工作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数字测震台网中心自建立以来,数据产出与应用能力极大提高,数据应用范围也有很大拓宽。向预报中心提供波形数据、地震目录、地震观测报告和地震新参数等,进行地震会商和科学研究;向信息中心提供基础波形数据、地震信息,建立数据共享服务,进一步发挥了测震台网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安徽测震台网接收邻省19个测震台站数据,评估该数据对地震监测能力效益的改进,并对今后提高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回顾西藏自治区地震监测台网发展历程,介绍西藏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建设与发展现状,并对西藏地区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建议进一步优化各类台网布局,提升西藏地区地震监测能力和地球物理参数获取能力,为防震减灾工作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四川测震台网运行月报中关于测震分析章节编写过程中的程序化工作流程,依托于数据专家(Datist)自动化流程实现了数据源读取、数据清洗、目录统计、绘制震中分布图、计算速报结果自评和报告自动产出等功能,辅助完成月报生成。实践证明该成果可有效减轻地震监测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鹤岗地震台测震观测资料和国家测震观测资料评比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在保证观测仪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认为要提高鹤岗地震台测震观测资料质量,就要做好震相分析、震级测定、数据报送、单台报告四方面的工作,其中震相分析精度是保证观测资料质量的关键,而初至波震相的精度决定了震相分析的精度,所以对如何提高初至波震相精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善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震台网网络技术平台,分析其系统构成及虚拟台网、3G无线传输、远程网络监控等技术在陕西测震台网的应用.该平台的建成,提高了测震台网运行质量及流动测震台网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省、市测震台网观测数据的实时共享,对进一步提升地震部门地震响应能力、完善监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地震台站测震学科日报数据质量及台站工作效率,针对格尔木地震台地震数据资料实际处理工作,利用Microsoft Visual C#2010软件的开发环境,结合批处理技术,研制一套测震日报数据复核校正软件,简化日报、五日报、月报数据整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泉州地震台甚宽频带数字地震仪测震观测的台基地动噪声、监测能力、震级偏差和震相特征分析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提出了减少测震台基地动噪声影响、提高测震监测能力、减少震级偏差、提高震相分析水平、加强观测系统的维护、提高测震速报与地震编目的水平及规范观测质量的管理等方面相应的技术对策,有关研究结果对寻求和提高泉州台测震观测质...  相似文献   

17.
淮安数字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淮安测震台网地面和深井测震台站的台址噪声、仪器灵敏度等参数,选取实际地震观测数据,运用理论和统计计算方法,计算地震监测能力。研究认为:淮安测震台网可以控制网内ML 2.0地震、局部ML 1.5地震,也可控制网外部分地区ML 2.5地震;测震台网内地震监测能力理论计算结果好于统计计算,二者差值随震中距增大而逐渐减小,震中距在30 km范围内差值最大,约0.45;网内深井观测台站理论计算的震级较高,而地面观测台站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新疆测震台网地震速报现状,基于新疆地震信息互联网门户网站,使用网站脚本、EQIM地震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库和软件编程技术,通过扫描和采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测震台网中心测算的最新地震速报数据,实现在网站上自动发布新疆行政地区的震情速报信息。  相似文献   

19.
云南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8年1月云南省测震台网示范工程20个新增测震台建设完成,选取原有48个台以及新增20个台连续48小时数据记录,基于近震震级公式,计算并网前后云南省测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对比测震台增加前后的地震监测能力,发现:云南省地震监测能力由ML 2.2提升到ML 1.6,局部地区由ML1.4提升到ML0.8。  相似文献   

20.
依托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测震台网数据管理平台在数据资源池环境下,采用分层架构和模块化开发,实现了实时流波形接入和存储、站网基础信息管理、常规数据产品产出、针对特定地震的产品产出、波形数据质量分析等测震台网核心业务的信息化。通过平台的接口和界面,事件波形处理与服务、数据质量分析、震源参数基础数据库建设等测震台网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该平台具有业务集成性、功能实用性、资源共享性和技术先进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测震台网信息化水平,为测震台网现代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