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有近60年的历史,并成为我国最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网络。如何对已建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快速演变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进行评估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最紧迫任务之一。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其认定的保护区开展评估已有多年,但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此知之甚少。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以盐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评估为案例,介绍了该组织对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方式与过程、特点,提出了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今后如何开展保护成效评估的3点启示:1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必需转型到重建设和保护成效的新阶段;2对保护对象的科学研究和长期监测是提高保护成效的重要基础;3要特别重视滨海湿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在很多情况下,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发展处于矛盾之中。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滇西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社区发展的很大压力。综合保护与发展的思想对解决这样的矛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即要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就需要调和保护区管理与当地社区的社会与经济需求,在保护区外向当地社区提供可行的经济替换,减轻他们对保护区的依赖,从而使当地群众在自然资源管理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在加强依法管护的同时,运用综合保护与发展策略,将保护区管理与周边社区的发展联系起来,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为周边社区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促进社区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减缓了社区对保护区的压力,提高了社区群众对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有的村社还组织起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森林共管委员会等保护性组织,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国际山地学会最近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组成,该学会是致力于谋求人类财富与山地环境间的平衡以及发展山地资源的非赢利组织。该学会的成立与国际地理学会山地地理委员会1974年慕尼黑和1976年剑桥会议、联合国大学自然资源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有关国际组织的工作有密切的关系,与滥  相似文献   

4.
江西井冈山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井冈山的区域地学背景,总结出井冈山区域地貌的5个特点:典型的二元山体结构、悬殊的地势高差、丰富的地貌类型、独特的盆岭相间格架和壮丽的地貌景观,进而从构造、岩性和气候等3个方面分析了该地区地貌特征的形成机制。这对揭示保护区的自然科学价值和开发保护自然资源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概念,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他组织的配合下,于1971年实施的一项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制定这一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类当前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并为合理利用与保护生物圈资源,改善人与环境的全球关系提供理论基础。预测目前的活动对于将来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以白头山天池为中心,围绕天池北、西、东三面的长白山原始森林的心脏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持比较完整的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理事会执行局通过,我国长白山、卧龙、鼎湖山三处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这是我国对世界自然保护事业的贡献,同时,也将促进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证书指出,国际生物  相似文献   

7.
王敏  冯相昭  吴良  郭群  朱秋睿  田春秀 《中国沙漠》2015,35(6):1700-1707
基于单位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结合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5-2014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该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近30年保护区草地面积持续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减少趋势,每10年至少减少18亿元;(2)平均温度和降水对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贡献率至少为52.5%,保护区每10年因气候变化损失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至少为9.5亿元;(3)保护区现有生态保护力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气候变化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合理的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政策以及保护和恢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和管理现状,分析了保护区在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政策法规、加强执法、筹集资金和引进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朱溪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溪河小流域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之一.该小流域采取封禁治理、种生态林草和推广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及实施旧果园改造的开发性治理模式,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吴成基  孟彩萍 《山地学报》2002,20(6):757-760
文论述了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目的,进行了保护分区,将其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视域保护区三个区,重点分析了核心保护区的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内容和对策,以实现山崩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储备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完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土地管理思路,土地储备作为政府经营城市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使政府在土地管理的实践中实现资源与资产并重的目标。在阐述土地储备的涵义、起源及其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储备的运行机制与最终目标,归纳了我国土地储备的基本做法,首次提出了城市土地储备的直接储备模式和间接土地储备模式概念,并提出了地方政府构建城市土地储备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并流区域云南省迪庆州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江并流区域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自北向南平行而流的区域,云南省迪庆州为三江并流区域的核心地区。选择Landsat,TM影像和区域1:25万的地形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运用RS和GIS手段,分析出迪庆州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是以有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为主,这三种景观类型主导了整个区域的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这三种景观类型之间互动的可能性较大。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制定区域景观生态规划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land use - land cover (LULC) in Lake Ziway watershed (Ethiopia) and quantifies the changing patterns from 1973 to 2014 using Landsat images. Secondly, the paper estimates sediment yields using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model). It also assesses and estimates water abstraction from Lake Ziway using survey data.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onversions from woodlands into agricultural lands and settlement areas are the major detected LULC changes.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watershed, agricultural lands and settlement areas together increased from 57% in 1973 to 75% in 2014 at the expense of woodlands whose areas decreased from 26.16% to 6.63% in the study periods. The study also shows that water abstraction and sediment loads are increasing at Lake Ziway watershed. The major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ese LULC changes and the impacts on the lake natural condition are anthropogenic factors such as population growth, land policy changes and deforestation. Increasing demands for more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i.e., land for settlements and cultivation, wood for fuel and charcoals, and water for irrigation and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re the underlying causes for the observed changes on the watershed resources. Thus, if the existing scenarios of human pressures are left neglected without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severe watershed degradations will continue to further affect the watershed's resources including the hydrology. Therefore, responsible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should start mobilizing the local communities along with providing financial and material supports for watershed rehabilitation through afforestat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ctivities. Additionally, the free-access practices for water use should be replaced by user-charge policy to regulate water abstractions in order to adequately sustain the water level of Lake Ziway and its feeder rivers. In this respect, this study provides firsthand information to policy makers and planners to put in place a comprehensive land and water use plan and regulations against the unruly human actions in the watershed before irreversible losses might happen to Lake Ziway and its watershed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石碗溪小流域农业生态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流域是大江大河的基本单元,也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三峡库区小流域数量众多,其环境质量影响着三峡工程的安危。石碗溪流域位于三峡库区开县境内,山地多平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陡坡地耕种普遍,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该流域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导致的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生态功能降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流域实际情况出发,以流域内不同海拔及坡度区的气候、水文、土壤状况的分异为依据,利用Arcview软件,将流域划分为4个不同的综合治理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流域生态治理模式,从而为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调查和两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比以及对农户的访谈,分析研究怒江茶山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及时空变化特征,从人文地理视角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分析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为确立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土地利用优化模式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重要前提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山地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的特色鲜明,不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而且大部分山地既是风景区,叉是自然保护区,是开展各种旅游与科考活动的极佳场所。长期困扰我国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混乱。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已加大对山地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整顿的力度,促使山地旅游资源开发逐步迈上科学、和谐发展的轨道,其特有的价值和经济效益得到初步体现。文章在分析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开发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山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维调控方案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承载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河流域多维临界调控模型得到的水资源配置结果的研究基础上,从调控方案所实现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环境效果三个层次建立了评价黄河水资源可承载程度的指标体系,并构造了水资源可承载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应用该评价模型对黄河流域2010和2020水平年共27个调控方案进行了水资源可承载程度分析评价,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区土地资源系统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柏 《地理学报》1992,47(4):324-343
本文在对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区土地资源系统基本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典型区域的数据对该土地资源系统动态进行分析。本区的土地资源系统进入广泛的农业开发时间仅五、六十年,但经过强人工作用,已从垦殖期转入衰竭期。只有以人工再生(高投入)的方式才能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维持系统的良性循环。否则,仅仅依赖自然再生(低投入)为主要的物质能量返回形式,必然导致粮畜生产带走物质能量,造成土地肥力得不到必要补充,形成土地资源日益衰竭的恶性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9.
宋彭生 《盐湖研究》2000,8(4):70-74
西部的资源赋存并不丰富。对全国经济发展有巨大意义的关键性资源并不多 ,由资源特性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决定了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资源的依赖降低 ,对于西部长期以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发展模式所造成的多种疾患 ,以及目前国内外资源环境形势 ,提出西部注重开发技术、知识资源 ,培育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建立国家资源安全战略的西部开发资源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