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白山地区新生代火山喷发可分为七大旋回21期。其中前5个旋回(16期)的喷发产物均以玄武质和粗面质熔岩类为主,后2个旋回(5期)主要为粗面质碎屑流及火山灰与碱性流纹质浮岩。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岩浆上升速度是稳定的,无挥发分出溶现象;但岩浆上升到地壳浅处时,则发生强烈的挥发分出溶现象,岩浆体积膨大,上升速度加快,并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火山喷发柱。按一定时距内火山连续喷发计算其喷发量,结果偏大;本文以火山喷出的固体物质数量为准,根据火山岩中矿物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光谱测定结果,求出火山喷出的总量,结果是切合实际的。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区新生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灾害。  相似文献   

2.
滇西南云县三叠纪火山岩组合及系列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勤文  何昌祥 《现代地质》1993,7(2):151-159,T001
本文重新厘定了云县三叠纪火山岩的组合和系列,识别了4个层位中的酸性熔结凝灰岩,重新划分了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中三叠统忙怀组(T2m)为富硅富铝高钾流纹质火山岩组合,该旋回由5个喷发韵律层组成;上三叠统小定西组(T3x)为高钾玄武岩-钾玄岩-安粗岩及火山碎屑岩组合,该旋回由6个喷发韵律层组成。芒汇河组(T3mh)为钾质粗面玄武岩-高钾流纹质火山岩组合,该旋回由6个喷发韵律层组成。T2m火山岩属碰撞型弧火山岩,T3x和T3mh火山岩属钾玄岩系列火山岩,具有滞后型弧火山岩之属性。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天池火山粗面玄武岩的喷发历史与演化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本文新提出的年代学和岩石化学结果,进一步从天池火山与区域火山活动的关系,论述了天池火山造盾、造锥历史和岩浆结晶分异转型的时间约束,早更新世早期(2Ma前)开始粗面玄武岩的造盾,早更新世晚期(约1Ma)粗面玄武岩向粗安岩、粗面岩演化,中更新世是粗面岩造锥的主阶段,到了晚更新世(约0.1Ma)粗面岩向碱流岩演化。在中-晚更新世来自地壳岩浆房的粗面岩、碱流岩造锥过程中,来自地幔的粗面玄武岩浆喷发活动始终没有间断过。由于来自地幔粗面玄武质岩浆持续向地壳岩浆房补给,所以天池火山是一座长寿命的火山。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和混合作用是天池火山岩浆演化的两个最重要过程,前者形成天池火山双峰式火山岩分布特征,后者成为天池火山喷发的触发机制。天池火山在晚更新世-全新世碱流质岩浆主喷发期兼有少量玄武质粗安岩、粗安岩或粗面质岩浆的交替喷出,揭示了天池火山的地壳岩浆房熔体的分层结构特点,由于来自地幔粗面玄武质岩浆注入地壳岩浆房,导致不同层位岩浆的扰动和混合作用,触发天池火山的喷发。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具有多期次、间歇性喷发特征。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研究采用旋回(对应于火山机构)-期次(对应于岩相组合)-岩相(对应于特定喷发方式及其产物)三级划分方案。期次是指一个喷发中心一次相对集中的(准连续)火山活动,在物质成分、喷发方式及喷发强度的规律性变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相序上具有成因联系的岩石组合。旋回由一个至若干个期次构成。在期次划分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地质方法与地球物理方法,充分利用岩性、岩相、测井和地震资料,依据相关地质界面,并与火山机构分析相互结合。据此将营城组建组次层型实测剖面划分为5个旋回,13个期次。  相似文献   

5.
雷良奇  宋慈安 《岩石学报》1998,14(1):99-107
根据甘肃公婆泉铜矿田内4条典型地层剖面,确立了甘肃公婆泉群中-上志留统浅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岩系的标准层和层序,并将其划分为14个韵律和5个旋回。火山喷发旋回由早→晚,火山岩岩性由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英安岩、钠流纹岩→石英粗面岩→安山岩,火山岩中铁族元素的丰度由高→低→最低(在石英粗面岩中)→高,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演化周期。中晚期火山岩所表现出的岩性(出现碱性岩-石英粗面岩)和铁族元素丰度(出现最低值)的突变与区域北西走向断裂的深切活动有关,为铜、银等金属成矿提供主要的地球化学条件。铜、银等成矿元素主要富集在火山喷发旋回中期的英安岩中,表明火山活动中期是主要的成矿期,英安岩可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此外,早中期火山旋回主要发育于矿田的中西部,而晚期旋回则主要分布在矿田的东部,并且火山喷发的强度和频率增高,表明晚期火山活动中心已明显向东部迁移,因此矿田的东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火山活动历史、岩浆演化与喷发机制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广义的长白山火山在我国境内包括著名的天池火山、望天鹅火山、图们江火山和龙岗火山,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分布区。图们江火山和望天鹅火山活动都始于上新世,喷发活动分别介于上新世—中更新世(5.5~0.19 Ma)和上新世—早更新世(4.77 ~2.12 Ma)。天池火山和龙岗火山属于第四纪火山,喷发活动从早更新世(~2 Ma)持续到全新世。图们江火山岩为溢流式喷发的拉斑玄武岩,望天鹅火山、天池火山和龙岗火山母岩浆都是钾质粗面玄武岩,但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天池火山和望天鹅火山都经历了钾质粗面玄武岩造盾、粗面岩造锥和晚期碱性酸性岩浆(碱流岩和碱性流纹岩)的喷发;龙岗火山来自地幔的钾质粗面玄武岩浆则未经演化和混染直接喷出地表。图们江火山岩以溢流式喷发的拉斑玄武岩为主,少量玄武质粗安岩等。天池火山造盾之后,地壳岩浆房和地幔岩浆房具互动式喷发特点,来自地幔的钾质粗面玄武岩浆一方面在天池火山锥体内外形成诸多小火山渣锥,另一方面持续补给地壳岩浆房发生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和混合作用,分别导致双峰式火山岩分布特征和触发千年大喷发。火山岩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示踪揭示,长白山东(图们江火山、望天鹅火山和天池火山)、西(龙岗火山)两区显示地幔非均一性,东区岩浆源区具有软流圈地幔与富集岩石圈地幔混合特征,西区岩浆源区具有相对亏损的较原始地幔特征。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东北亚大陆弧后引张是长白山火山活动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吉林省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研究及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将区内新生代上新世以来的火山活动划分为4个火山喷发旋回及13个火山喷发期,对爆发性火山作用划分了岩浆型、蒸气-岩浆型(岩浆-蒸气型)和蒸气型三种类型。火山喷发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对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稳定性作出补步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生代上新世以来的火山喷发作用及其引发的火山灾害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论述。并对火山喷发作用所产生的积极环境效应,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千年大喷发是长白山天池火山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爆炸式喷发活动。本文在天池火口及周边的地质调查中发现,千年大喷发存在碱流质和粗面质两套堆积物,且具有岩浆混合现象。进一步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证实千年大喷发应存在先后两个喷发阶段,即碱流质喷发阶段(SiO_2,~75%)和粗面质喷发阶段(SiO_2,~65%)。同时,通过微量元素和斑晶特征等分析认为两阶段的岩浆来自于两个独立的岩浆房,岩浆房平衡温度分别为743℃和862℃,相应深度约为5km和7~9km。另外,根据条带状岩浆的混合特征,认为喷发过程中碱流质与粗面质岩浆混合发生在上升通道中,排除岩浆房内混合的可能性。最后根据喷发过程和岩浆特征,综合提出了千年大喷发的岩浆过程模型。本文对千年大喷发的喷发过程和岩浆过程取得的新认识,增进了对天池火山活动习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浙江拔茅破火山岩浆作用:开放体系多机制复合演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拔茅火山杂岩的成分变化范围广泛,包括玄武质,玄武粗安质,粗面安山质,粗面英安质,流纹英安质到流纹质和高硅流纹质岩石都有,它们不是由单一母岩浆演化而来,也不是由单一岩浆房喷发形成的,而是来自多种类型的岩浆房,并经历过复杂的演化过程,为开放体系多机制复合演化,其中早期双峰式基性端元是由上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而酸性端无则是地壳物质边熔融边喷发(分离熔融)的结果,作为火山杂岩主体的粗面英安质岩石,其岩浆是在高位主岩浆房内由玄武质岩浆与流纹英安质岩浆混合形成的,发生混合的流纹英安质与玄武质岩浆的比例为57:43,而粗面安山质岩浆则是溶部岩浆房内由玄武质岩浆分离结晶形成的,晚期侵出-侵入的流纹英安质岩穹和高硅流纹斑岩株则分别代表高位次级岩浆房的成分及其硅质帽。  相似文献   

10.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火山岩旋回与期次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火山岩油气藏的分布特征,需对火山岩的旋回和期次进行划分。通过薄片鉴定、单井喷发韵律识别、电性特征分析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对哈尔加乌组火山岩旋回和期次进行了厘定,认为哈尔加乌组火山岩主要为熔岩类和火山碎屑岩类,发育溢流相、由爆发相过渡为溢流相、爆发相、熔岩与火山碎屑岩或沉火山碎屑岩互层4种韵律类型,其中溢流相为主要韵律类型。对不同韵律进行组合,可将哈尔加乌组火山岩划分为4个喷发期次,4个喷发期次又可以组合为2个喷发亚旋回,该时期火山喷发主要呈现出喷发-宁静-喷发-宁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的岩浆混合作用与喷发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4,他引:16  
根据岩浆演化和地球物理深部探测,天池火山之下存在地壳和地幔双层岩浆房。地幔玄武质岩浆向地壳岩浆房的补给,保持了天池火山逾百万年持续不断的喷发活动。本文从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浮岩中的玄武质粗安岩一粗安岩角砾和条带状岩浆的岩相学、矿物学和岩石化学研究,提出地幔的粗面玄武质岩浆向地壳岩浆房的注入,触发千年大喷发,初步探讨了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的岩浆混合作用与喷发机制。  相似文献   

12.
腾冲活火山的岩浆演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腾冲火山活动分老期(包括上新世、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和新期(中更新世—全新世,包括马鞍山、黑空山和打鹰山),代表性火山岩分别是玄武岩、英安质熔结凝灰岩、玄武质粗安岩和粗安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火山岩。新期马鞍山、黑空山、打鹰山火山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中更新世,岩浆成分从中更新世粗面玄武岩—玄武质粗安岩演化到晚更新世—全新世粗安岩。它们有一共同的岩浆源(或岩浆房),岩浆形成演化与壳幔作用和岩浆房内的辉石分离结晶作用有关。根据岩浆演化趋势,现在腾冲活火山之下岩浆房中的岩浆将向更富碱和富硅的粗面质或流纹质岩浆演化。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溢流玄武岩的喷发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上官时迈  田伟  徐义刚  关平  潘路 《岩石学报》2012,28(4):1261-1272
通过对柯坪地区二叠系野外火山岩露头剖面和英买力、哈拉哈塘井区二叠系火山岩钻井剖面的对比,将塔里木早二叠世溢流玄武岩划分为三个旋回,从老到新依次是:库普库兹满溢流玄武岩旋回(KP),长英质火山碎屑岩旋回(FP)和开派兹雷克溢流玄武岩旋回(KZ)。KP旋回以巨厚溢流玄武岩夹凝灰岩为特征,在柯坪露头区和英买力井区均可划分出三层巨厚玄武质熔岩流,至哈拉哈塘井区减少为一层玄武岩流,但长英质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厚度增加。FP旋回在柯坪露头区自下而上包括空落相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再沉积火山碎屑岩和正常碎屑岩夹火山灰层,该层可与英买力及哈拉哈塘井区的凝灰岩层对比,表明在塔北存在一期面积广泛的长英质火山喷发。KZ旋回以溢流玄武岩为主,在开派兹雷克剖面识别出四期喷发共8层溢流玄武岩和一期安山质玄武岩,每期喷发之间夹少量碎屑岩,但未见长英质火山碎屑岩夹层,该特征与英买力和哈拉哈塘井区的火山层序组合不同,而与塔中溢流玄武岩类似。三个火山旋回的划分表明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经历了"基性溢流玄武岩-酸性火山碎屑岩-基性溢流玄武岩"的演变过程,与Afro-Arabian溢流玄武岩省相似,可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对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正府  刘嘉麒  陈晓雨  李晓惠 《岩石学报》2008,24(11):2595-2603
采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开展对华北克拉通北缘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中斑晶矿物包裹体地球化学成分研究,并具体分析了燕辽地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对古环境所造成的重大影响。研究表明,从中生代早期至晚期,燕辽地区火山活动喷出气体及其气溶胶对古环境造成的影响具有明显不同的演化特征。从早到晚表现为:(1)南大岭期玄武质火山喷出的剧毒气体富集S与Cl,它们导致火山区附近地表温度下降和酸雨形成;(2)髫髻山期安山质-粗面安山质火山喷发形成的气体以高含量的H2O和CO2为特征,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引起地表温度上升;(3)张家口期粗面质和流纹质火山作用喷出的剧毒气体富集Cl和F两组分,它们主要是破坏大气臭氧层和形成酸雨;(4)辽西义县期和九佛堂期中酸性火山活动喷入大气圈剧毒火山气体的S、Cl和F含量均较高,火山喷出的大量气体及其气溶胶与火山灰一起导致辽西中生代大量带毛恐龙和孔子鸟等脊椎动物集群死亡,并形成化石层。本文从火山气体及其气溶胶对古环境影响的角度初步分析了辽西地区出露大量中生代脊椎动物化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沽源-红山子地区中生代火山作用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沽源-红山子地段中生代火山作用的时间,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构成等特点,笔者将区内火山活动划分为早白垩世早期和早白垩世晚期两个旋回,将火山岩划分为以粗面质岩石为主的碱性系列和以流纹质岩石为主的亚碱性系列。本区中生代岩浆作用与铀成矿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铀成矿受多岩浆系列共存地段控制;(2)铀成矿受晚期岩浆旋回的超浅成酸性斑岩体控制;(3)与铀成矿密切的斑岩体表现为壳幔作用的成因特点;(4)成矿火山岩表现出高硅和高钾的化学成分特点。  相似文献   

16.
研究区华力西期基性喷出岩系具明显的旋回性和韵律性,属滨-浅海相喷发-沉积环境。随着区内华力西期基性岩浆演化分异作用的进行,其含矿性(铜、铅、锌等)呈现递增的变化规律。第Ⅲ、Ⅳ旋回玄武岩系(P(2β3)和P(2h))是区内重要的矿源层和赋矿层位。  相似文献   

17.
东川裂谷因民期火山——岩浆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东川裂谷因民期火山—岩浆活动强烈,也是重要的铁铜成矿期。火山活动旋回均经历爆发—喷发—喷溢—(喷流)阶段。主要发育在裂谷中心落因火山链和蓑衣坡火山盆地中。落因火山链早期形成火山—沉积角砾岩段,火山活动以喷溢的火山熔岩为主,主要有钠质基性熔岩、玄武岩、安山岩,均已蚀变,并有钠长斑岩的侵入活动。中期火山喷发形成凝灰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发育了铁铜矿化。在蓑衣坡火山盆地中因民期火山—岩浆活动发育两次火山—沉积旋回,即两次爆发(角砾岩)—喷发(凝灰岩)—喷溢(熔岩)—喷流(硅质岩),在喷流相发育赤铁矿层和含铜硅质岩层。  相似文献   

18.
冈底斯南缘泽当地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极为发育。文章根据泽当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地质特征,结合地质剖面测制和岩石学、矿物学研究,对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进行分类,将典中组火山岩分为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过渡相和火山沉积相。根据火山活动喷发旋回特征,将研究区典中组火山作用分为下亚旋回和上亚旋回,下亚旋回包含3个喷发期次,4个喷发韵律,上亚旋回包含3个喷发期次、6个喷发韵律。根据火山岩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及其相互叠置关系,在研究区识别出1个破火山机构,2个层状火山机构,即结巴乡东破火山机构、多颇章西层状火山机构和擦结日层状火山机构。  相似文献   

19.
潘明臣  刘文海 《辽宁地质》2000,17(2):101-108
辽西金羊盆地(金岭寺-羊山盆地)南部髫髫山组陆相火山岩发育,为一套以中性为主的基性、中基性、中性火山岩组合。火山岩碱度主要为钙碱性,火山岩形成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区,这与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相吻合。根据当前火山岩的研究现状,尝试性地对该盆地髫髫山组火山岩进行了火山喷发旋回层序的划分,共划分了四级火山喷发旋回层序。其中A-A’剖面I级2个,II级5个,III级17个,IV21个;B-B’剖面I级2个,  相似文献   

20.
<正>阿舍勒铜锌矿床距离新疆哈巴河县北西向30 km。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系托克萨雷组、阿舍勒组和齐业组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及钙质沉积岩。矿化主要集中在中泥盆统阿舍勒组,是一套玄武质-英安质海相火山-沉积建造,有2个火山喷发亚旋回,每个火山喷发亚旋回都以酸性和中酸性火山岩浆喷发开始,而以基性岩浆喷溢而告终。矿体受特定岩性的层位控制,赋存于火山喷发-沉积韵律层上部的英安质角砾凝灰岩中,表明火山喷发末期成矿。主矿体上部为似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与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