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17,(6)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当中一项重要制度,而金属矿山开采中重金属污染及矿坑排水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很大。为保护地下水环境,铅锌矿开采前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陕西安康某铅锌矿为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在识别地下水环境影响和确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前提下,对该评价区从水文地质条件、水质水位调查和水文地质勘察试验三方面开展地下水环境评价研究,预测评价铅锌矿开采对地下水水质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提出应加强铅锌矿运行期污染防控措施和地下水的长期观测,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地下水环境影响监测计划和应急预案,保证该矿区范围内地下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2.
水库的建设会引起库区区域地下水水位和流场的变化,进而引发土壤沼泽化等环境次生灾害,应当给予高度重视。研究基于GMS-MODFLOW软件模块模拟某水库蓄水区的地下水水位和流场变化情况,通过对模型的识别与校正,水库蓄水区流场变化明显。模型模拟和评价的结论可作为判断地下水环境影响的依据,为水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数,指导水库的科学开发。  相似文献   

3.
刘志春  王梦恕 《岩土力学》2015,36(Z2):281-288
隧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科学评价一直是隧道工程界难以回避又备受困扰的技术难题之一,掌握工程因素对地下水资源流失量及水位变化的影响规律是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以350 km/h高速铁路双线隧道V级围岩“半包”防水复合式衬砌为计算原型,通过隧道瞬态渗流模型分析了地下水资源流失量及水位变化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了工程因素中水位埋深、施工方法、施工时间、喷射混凝土厚度、喷射混凝土抗渗性能、喷射混凝土开裂渗漏、地层注浆加固方式、地层注浆加固范围、注浆体抗渗性能及隔断墙对地下水资源流失量及水位变化的影响规律。根据工程因素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施工期及运营期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控制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哲 《地下水》2012,34(6):96-98
分析煤炭开采对地下水水质、水量和水平衡等方面的影响。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讨论煤炭开采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内容。提出煤炭开采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按Ⅱ类项目执行,评价级别为二级及以上,必要时,可依据项目特征、影响程度等因素,对井区(Ⅱ类)和排矸石场等(Ⅰ类)进行分区评价;监测、评价因子选择应综合考虑常规指标、国家和地方控制污染物指标以及煤炭行业特征污染因子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大港水库是天津市重要的调蓄水库,水库在蓄水后快速咸化,影响到水库功能的正常发挥。为解析北大港水库及周边水体的水质和主要影响离子,在2015~2017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采集北大港水库水库水和独流减河河水样,分析水体的水化学组成及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河水、水库水的水化学类型分别是Na-Cl(HCO3)型和Na-Cl(SO4)型。由主成分分析可知,Cl-,SO42-,NO3-以及溶解氧(DO)四个指标是北大港水库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水质综合评价表明,水库水和河水中96%的水体隶属于V类。在空间上,水体距离渤海湾越近,水质越差;由于独流减河径流量和入海水量的减少,河水的水质最差点从水库排咸闸处逐渐上移到水库十号口门进水闸处。本研究可为北大港水库的水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护曲堤煤矿地下水环境,进行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依据地下水环境评价导则,在分析煤矿区地下水水质、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预测评价了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研究成果有关部门进行地下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梁斌 《铀矿地质》2019,(1):59-64
为预测某规划区地下水环境影响,本次研究运用FEFLOW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地下水渗流场等的基础上建立了溶质运移数值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模型能够真实反映研究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预测两种工况下的氨氮、氰化物和COD进行溶质运移变化规律,可以作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同时,污水处理厂在事故工况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大,规划区应制定相应的地下水风险应急预案并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减小对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结合甘肃省灵台县安家庄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建立了评价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基于Visual MODFLOW对评价区地下水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验证;预报了设计开采条件下研究区不同含水层的地下水水位。预报结果表明:矿坑排水使得煤层所在含水层出现疏干现象,并且疏干范围随着开采范围的增加而不断扩大;在煤矿开采作用下,随着模拟时间的延续,煤系层上覆白垩系洛河组—宜君组含水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范围及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不断增大,但降落漏斗的范围基本上不超过采空区范围;煤矿开采对白垩系环河组含水层无影响,至矿区开采期结束,未引起含水层水位下降;对上部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也无影响,至矿区开采期结束未引起含水层水位下降。  相似文献   

9.
刘晓宇 《地下水》2019,(3):17-19,85
矿井采煤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对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水位及水量产生影响,确定采煤引起地下水水位降及漏失量是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以纳林河矿区某大型矿井为例,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模拟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利用实测流场和长观孔的动态观测资料识别和验证数值模型,利用模型来预测采煤对第四系-白垩系含水层水位及水量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前25年采煤引起地下水最大水位降为3.6 m,引起地下水的漏失量最大为141.87万m^3/a,占矿井涌水量的29.88%;利用矿化度法确定的越流量占矿井涌水量的6.39%~34.89%,模拟结果基本合理,可作为矿井采煤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滨海地区的开发强度,化工、医药、农药等行业在滨海地区迅猛发展。滨海地区复杂的地下水、地表水与海水之间的水力联系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成为项目环评的难点。本文以某化工企业为例,通过构建研究区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利用观测水位校正模型,耦合污染物运移方程模拟预测评价了滨海地区地下水环境影响。同时针对评价过程中弥散度尺度效应现象,提供了一种评价方法。研究表明随时间的增加,污染物COD和甲苯中心浓度逐渐升高,迁移距离逐渐增加,污染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弥散度的不断增加,污染物COD和甲苯中心浓度逐渐下降,迁移距离和超标范围不断扩大。通过模拟不同弥散度下污染物迁移规律,有利于企业加强地下水管理和判断可能发生的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11.
姜伏伟 《中国岩溶》2017,36(6):851-858
水库运行容易在库区诱发滑坡、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通过水库运行的安全调度,可有效减少库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以在建的大藤峡水库武宣防护区为例,分析计算了岩溶塌陷预防的安全调度水位、排蓄水速度;并根据现场调查,查明了研究区岩溶塌陷发育的地质背景和发育现状,建立了岩溶塌陷发育机理模式。为了分析水库运行改变地下水动力条件对岩溶塌陷发育的影响,运用Modflow软件,建立研究区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运算,预测了大藤峡水库不同蓄水水位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以及不同排蓄水速度引起的地下水流速变化;探讨了包气带、潜水层和承压水层区域岩溶塌陷发育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塌陷预防的水库安全水位高程为51~62 m,蓄水水位安全上升速度为0~1.0 m·d-1和排水水位安全下降速度为0~3.0 m·d-1。   相似文献   

12.
库水和降雨直接导致水库滑坡地下水变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已有研究大多是基于监测数据探讨库水与降雨对滑坡变形的影响,未能揭示水库滑坡地下水响应规律,地下水浸润线计算模型没有同时考虑降雨和库水的影响,且模型边界条件与水库滑坡实际情况差别较大。为了揭示大型水库滑坡地下水动态响应规律,需要构建更接近实际情况的地下水位浸润线计算模型。通过三峡水库石榴树包滑坡地下水动态监测,揭示了库水水位变化和降雨条件下滑坡地下水水位动态响应规律,其地下水渗流场近似层流,滑坡前缘和中部的地下水水位与库水位几乎同步,滑坡后部的地下水水位主要受降雨影响,日降雨30 mm会引发地下水水位明显变动。在周期性库水位变化和随机降雨耦合条件下,建立了滑坡地下水非稳定渗流微分方程,解算出水库滑坡地下水位浸润线计算模型,并采用实际监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应用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滑坡渗流场,并得出滑坡内距前缘水平距离145 m内,库水对地下水有影响;引发地下水变动的降雨和库水位变化阈值分别为0.03,0.1 m/d,且不同的条件组合下降雨和库水位对地下水水位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袁利  李婷 《地质论评》2023,69(6):2195-2202
为保护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以中深层承压水为评价目标层,基于研究区103眼浅层地下水水位资料、9眼中深层地下水水位及水质资料,结合前人调查研究成果,采用DPTQHC评价模型对宿州市城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评价模型选取水位降深、含水层渗透系数、弱透水层厚度、潜水水质、水头差、弱透水层渗透系数共6项影响因子,参照DARSTIC评价模型中权重范围值,结合研究区实际确定因子权重,借助Arcgis平台得到中深层承压水脆弱性综合指数及脆弱性分区图。结果表明:宿州市主城区中深层地下水脆弱性中等区域分布面积最广,其后依次为脆弱性较低区域、脆弱性较高区域、脆弱性高区域、脆弱性低区域。评价结果与该地区地下水质量吻合较好,适宜中深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袁利  李婷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25-2023040025
为保护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以中深层承压水为评价目标层,基于研究区103眼浅层地下水水位资料、9眼中深层地下水水位及水质资料,结合前人调查研究成果,采用DPTQHC评价模型对宿州市城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评价模型选取水位降深、含水层渗透系数、弱透水层厚度、潜水水质、水头差、弱透水层渗透系数共6项影响因子,参照DARSTIC评价模型中权重范围值,结合研究去区实际确定因子权重,借助Arcgis平台得到中深层承压水脆弱性综合指数及脆弱性分区图。结果表明:宿州市主城区中深层地下水脆弱性中等区域分布面积最广,其后依次为脆弱性较低区域、脆弱性较高区域、脆弱性高区域、脆弱性低区域。评价结果与该地区地下水质量吻合较好,适宜中深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朱德莉  申健  王珊珊 《城市地质》2015,(Z1):244-248
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水位下降。以紫金山金铜矿为例,通过对矿山开采金铜矿以来多年间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查明地下水的变化趋势。采用承压转无压完整井裘布依公式计算等方法,得出了井下开采不同中段的涌水量及疏干影响半径的计算成果;结合水源水质分析.预测了矿山开采对于地下水水质影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矿区的开采活动对于地下水水位降幅影响较大,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1,(5)
为研究信江水库水质影响特性及水动力演化特征,通过开展水库水质断面监测及影响性分析,对水库水质和建库前、后水位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水库水质COD含量、氨氮含量、TP含量的因素有工业化发展程度、降雨量以及农工业生产化。(2)建库后丰水年、平水年及枯水年全年水位分别呈"U"型、"倒S"型、"波浪线"型变化,枯水年建库后水位以及各月水位变化均为最低,全年最低、最高水位差距幅度仅为0.48%。(3)建库前水位以丰水年为最高,各测点在全年中整体变化幅度较小,而各测点中以下游测点水位最高,测点间距增大5km,断面水位平均可增大0.9%。研究结论为为水库水质治理及运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滨海地区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但易受到咸潮及陆源污染物的影响;海南东北部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但迄今尚无系统的水质监测与分析。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在分析监测井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构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海南东北部滨海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水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该区地下水化学类型在空间上变化较为单一,所有水样都以碱金属与强酸为主, Na +和 Cl-在水中所占比重大,表明受到了咸潮的影响;水化学类型在时间上变化不明显,潮期对水化学类型并无明显影响。模糊综合评价法表明:地下水水质受到潮期影响:测井 Z1大小潮时段的水质均属于Ⅱ类水;Z3大小潮时段均属于Ⅳ类;Z4大潮期属于Ⅴ类,小潮期属于Ⅳ类。总体来说,该区域地下水水质已受到海水入侵影响,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18.
张龙江  朱维斌  陶然  朱伟 《地下水》2006,28(5):44-46
本文通过对濉河符离集段地表水与傍河浅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进行同步观测,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濉河符离集段地表水与傍河浅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水与地下水水位高度相关,傍河地下水水位与离河距离、河水水位关系表达式为:z=-5.9254-0.0003x 1.2110y,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的Cl-离子、NH3-N相关性良好.可见濉河地表水污染对傍河浅层地下水污染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的维护与管理石佛寺水库地下水资源,运用综合指数法,分别在枯水期与丰水期对其地下水水质进行现状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地下水水质较差,主要由铁、锰超标引起.应该合理控制石佛寺库水水质与辽河入库水质对维护其地下水资源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河南段地下调蓄水库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中黄河下游影响带指黄河水侧渗影响地下水范围,黄河南岸为12~20km,黄河北岸为13~26km,循环深度小于300m,其中河南段面积约9500km^2。本文对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资源潜力进行了分区评价,规划了13个远景水源地,并提出开发12个地下调蓄水库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