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onference on Earth System Science,CESS)是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两年一度的学术盛会。其目标在于促进学科交叉,横跨圈层、穿越时空,推动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当前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会的宗旨在于提供"陆地走向海洋,海洋结合陆地"的交流平台。"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的前身为"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前两届会议分别于2010  相似文献   

2.
正"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onference on Earth System Science,CESS)是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两年一度的学术盛会。其目标在于促进学科交叉,横跨圈层、穿越时空,推动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当前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会的宗旨在于提供"陆地走向海洋,海洋结合陆地"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3.
正以地球科学学科交叉为特色的"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学术盛会始于2010年,由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倡议发起,旨在促进横跨圈层、穿越时空的研讨,推动地球科学研究的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科学与文化结合。"第六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于2021年7月7日至10日在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上海富悦大酒店隆重召开。作为本届大会有机组成部分的"河口海岸地质资源暨长三角青年地球科学"圆桌论坛在7月9日举办,  相似文献   

4.
浅议学科交叉与地球系统科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整体系统的观念认识地球 ,强化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 ,是 2 1世纪初地球科学发展的主题。各国都十分重视推动学科交叉研究 ,并将学科交叉分为Modidisciplinary、Interdisciplinary、Transdiscipli nary三个层次。地球系统科学的两大前沿为“地球系统的联系”和“地球系统的演化” ,2 1世纪地球科学的突破在于地球系统变化理论的形成。笔者指出 :目前 ,我们的观念还跟不上地球科学的发展 ,尤其是“学科交叉”的理念不强 ,缺乏地球系统科学的思维 ,但我们有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发挥着全球气候变化"缓冲器"的作用,研究海洋碳循环过程与储碳机制是当前的国际热点。然而,地球系统的复杂性注定了这个重大命题必须通过学科交叉、古今结合才能取得较全面的认识和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面上项目指南 地球科学是认识行星地球系统的形成和演化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以及这些分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国际地球科学正在登上系统科学的新高度,从学科细分走向整合集成,从现象描述走向机理探索。上海7年前开始的"地球系统大会"系列,就是要在中国搭建学科交叉的高层次交流平台,促进我国地球科学的转型,推动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走向国际前沿。"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于2016年7月4~6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召开。来自国内外156个单位的一千余名科学家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其中海外单位16个。大会共设26个专题,收到770篇论文摘要。会议共安排670个报告,其中354个口头报告,316个展板报告。  相似文献   

8.
面上项目指南地球科学是认识行星地球系统的形成和演化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以及这些分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地球科学分支学科的发展是地球科学发展的核心与基础。科学基金通过面上项目的资助促进地球科学各学科均衡协调发展,推动各学科的创新性研究和新兴领域的发展;激励原始创新,拓展科学前沿,为学科发展打下全面而厚实的基础。2011年度地球科学部共受理面上项目申请5 364项,申请单  相似文献   

9.
和1972年加拿大蒙特利尔24届国际地质大会以来的历次大会一样,海洋地质学在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也占有显要的地位,展示了它自27届国际地质大会后四年,在世界各大海洋取得的许多重要成果.从本届大会有关海洋地质的内容与展览来看,海洋地质学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提高其资料的精度与可靠度,大量引进新技术,改善海洋调查与实验室的设备:另一是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互相配合解决全球地球科学中的某些关键问题.一、技术的发展海洋地质学的最大待点是透过水层来研究海底地壳,它的发展取决于技术的进步.有关报告的中心主题是世界资源与环境,其中法国著名的全球板块构造学家勒皮勒教授的报告“海洋:新技术试验的新领域”,十分强调了“海洋地球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新技术的发展与应  相似文献   

10.
序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春峰  丁巍伟  孙珍  姚永坚 《地球科学》2021,46(3):前插1-前插2
海洋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的前沿之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战略目标.近半个世纪以来,海洋科学尤其是深海海底地球科学,推动了整个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并加速了多海洋学科的交叉.中国的海底科学在几十年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科考船的足迹遍布边缘海、三大洋和南北极,在大陆边缘演化、海底动力过程、深海资源勘查、海洋技术与设备方面突飞猛进,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深海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辛的开创精神,在极度艰难的科研条件下锲而不舍地实现引领性的科研工作.姚伯初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海洋地质学家代表,他在南海及西太平洋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沉积与矿产等多个方向成就斐然.  相似文献   

11.
正为构建高层次的中文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华语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流,打造中国的"CGU"会议,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China)专家委员会决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于2014年7月2~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会议第一号通知发出后,得到海内外同行的热烈响应,对会议专题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经大会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设置6个主题、19个专题。超越专题范围的内容,可以列入第七主题。  相似文献   

12.
海洋碳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是一个系统的科学命题,也是当前国际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需要通过微观与宏观结合、古今链接、多学科交叉融合进行深入研究。在我国科学家发起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戈登科学前沿论坛"(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s,GRC)首届论坛上,以海洋生物泵(Biological Pump,BP)、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MCP)以及碳酸盐泵(Carbonate Counter Pump,CCP)等海洋储碳机制为核心,深入研讨了海洋碳汇的过程与效应,起到了引领国际海洋学科发展方向的作用。国内学界也积极行动起来,在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上组织了海洋碳汇专题,从古海洋碳汇、现代海洋碳循环及海洋碳汇的生物海洋学过程3个方面开展研讨。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过程与海洋碳汇以海洋浮游植物、细菌、古菌、病毒以及不同微型生物间的互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微型生物的储碳和固碳作用的过程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古海洋碳汇方向的报告在时间尺度上跨越了从18~8亿年前的中元古代到距今2.5 Ma的第四纪,涵盖了包括古海洋碳汇形成的古海洋环境、古海洋碳汇的生态环境效应等前沿科学问题;古海洋碳汇的报告为现代海洋碳汇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有助于本领域科学家对海洋碳汇的历史演化观的认识。现代海洋碳循环过程方面,专题报告结合时间梯度和空间梯度,以南海珊瑚礁碳循环源汇争议为代表,探讨了碳循环中的初级生产力、溶解有机碳的来源与有机碳的降解等过程,对现代海区和全球变化背景下海洋的源汇评估提出了新的想法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地球生命的起源来自海洋,人类文化的传播在于海洋。科学与文化是人类进军海洋、开发海洋的两条腿。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海洋科学蓬勃发展,对于海洋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也方兴未艾。尤其是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后,深入研究海洋科学与文化的关系、加强海洋科学的传播、提高全民海洋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上,设立"海洋科学与文化"专题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地球科学进入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地球系统科学逐渐成为地球科学重要的指导思想,对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产生了巨大影响。文中分别论述了传统地球科学时代和地球系统科学时代地史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分5个阶段(启蒙阶段(18世纪末以前)、狭义地史学(地层学)阶段(18世纪末至19世纪70年代)、近代地史学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中叶)、现代地史学阶段(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和当代地史学或系统地史学阶段(21世纪以来)),简要回顾了地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地史学研究的成就;认为21世纪地史学研究首先要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不仅要重视地史学与地球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而且要重视地史学与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其次要重视地球圈层相互作用的研究,将各种地质现象纳入地球圈层之间以及地球与其他有关星球之间相互作用记录与产物这个体系中认识,还要关注地史时期全球环境变化规律的研究,使地史学研究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服务,实现地史学由地球科学向地球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跨越。  相似文献   

15.
正地球生命的起源来自海洋,人类文化的传播在于海洋。科学与文化是人类进军海洋、开发海洋的两条腿。进人21世纪以来,我国的海洋科学蓬勃发展,对于海洋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也方兴未艾。尤其是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后,深人研究海洋科学与文化的关系、加强海洋科学的传播、提高全民海洋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上,设立"海洋科学与文化"专题是一种新的尝试,也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进展》2013,28(1):1-16
<正>面上项目指南地球科学主要研究行星地球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等分支学科及其相关的交叉学科。上述分支学科是地球科学的核心与基础。科学基金通过面上项目的资助促进地球科学各学科均  相似文献   

17.
200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年来,地球科学部逐步把资助的重点调整到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以推动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优先资助全球变化、大陆动力学、资源环境、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在努力控制已有资助规模的基础上,并根据地球科学向学科间大跨度交叉渗透日益加强的特点,强化对创新性强的学科交叉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从1995年起实施向学科交叉项目单列宏观调控经费的办法,以强化支持力度。1995年200万元起步,逐年有所增加,在科学部和学科两个层次上掌握宏观调控经费,着重支持创新性强的基础研究项目和学科交叉项…  相似文献   

18.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6):703-704
“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中文作为主要交流语言,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IODP—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9.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4):477-478
“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中文作为主要交流语言,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IODP—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20.
地球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地球本身和其他天体对地球影响的基本规律,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效应,从而为优化开发、利用地球资源、防治自然灾害、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基础;为国土整治、大型工程建设及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基础知识和资料;为探索地球与天体起源、生命与人类起源、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演变等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本节指南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地理学和土壤学、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 近三十年来人类的地球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的代表是以“活动论”为特征的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引起了固体地球科学的革命性变化。在学科分工日趋细化的发展趋势的同时,增强了地学各分支学科综合化的趋势,出现了以全球变化为对象的地球系统科学,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