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个旧重金属污染整治示范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场地开挖平整形成高陡岩质边坡,严重影响场区建设和运营安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边坡永久治理提供依据。通过理正极限平衡法、Geostudio和FLAC3D数值模拟综合判定,天然工况下边坡整体稳定性均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下边坡整体稳定性均呈不稳定状态。依据稳定性计算结果,将边坡防治划分为3个防治区段:重点防治区,主要防治措施为锚索框格梁+被动防护网;次重点防治区,主要防治措施为清危+框格锚杆;一般防治区,主要防治措施为清危+被动防护网,为边坡永久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研究区崩塌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岩块试验检测,查明了崩塌体的基本特征。采用赤平投影分析法,对崩塌危岩带整体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运用极限平衡法,针对不同工况条件,对单体危岩崩塌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崩塌隐患点所在斜坡危岩带基本处于不稳定状态;(2)单体危岩W1、W2、W3在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工况条件下,稳定系数1.02~1.17,均处于欠稳定状态;在自重+裂隙水压力(暴雨期间)工况条件下,稳定系数0.82~0.98,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地震力工况条件下,稳定系数0.72~0.83,均处于不稳定状态。(3)提出的以清理危岩为基础,“主动+被动防护网”的综合工程治理措施在北京地区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北京地区开展崩塌灾害工程治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贾峪口土洞崩塌灾害隐患点位于房山区佛子庄乡贾峪口村北侧,坡顶处存在两条近东西走向的危岩带,坡顶及坡面处植被发育较好,坡顶处未发现明显后缘裂缝,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危岩带内大面积基岩裸露,受雨水冲刷及差异风化等作用影响,表面较为破碎,呈块状、碎裂状,岩腔、裂隙发育。通过勘查掌握了该危岩带及危岩体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其主要破坏方式及危岩的运动特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危岩带及危岩体在暴雨、地震等工况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发生崩塌灾害的隐患。针对危岩带的特点,提出危岩清削+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的治理措施,较为有效地解除了该区域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2)
以克兰河东侧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典型的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崩塌灾害概况和崩塌灾害发展趋势,研究漂石层崩塌和碎石层崩塌的防治措施,即:采用崩塌体削方、混凝土挡土墙、被动防护网、钢筋混凝土桩板墙、漂石清理及镶补支护等手段组成。研究得出的防治措施可供其他类似的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同市黄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市位于大同盆地北部,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城市,其经历了多期地质事件,新构造运动频繁,气候干寒,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严重,地质灾害发育。调查显示,大同全市共存在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507处,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隐患占166处,占隐患点总数的1/3。是除采煤沉陷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之外最多的灾害隐患,其中,黄土边坡崩塌、滑坡81处,其主要受人工切坡、地下采矿活动影响,诱发因素为降雨、地表水入渗等。本文总结了大同市对区内黄土边坡形态特征、岩土类型、灾害特征及自然边坡稳定状态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以及对大同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转型的影响,并结合实际调查,提出了大同市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即防水、减少切坡、加强监测并提高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6.
以远安县瓦坡崩塌区为例,通过地质调查、野外测绘、无人机航拍,建立了瓦坡崩塌区三维模型,基于Rockfall Analyst(RA)分析软件,实现了瓦坡崩塌区大量崩塌落石三维空间下运动路径、高度、能量等要素模拟,探究了崩塌区落石的三维运动特征,开展了崩塌区落石危险性评估,为崩塌落石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崩塌区危岩主要破坏形式为倾倒式,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模拟落石三维运动轨迹与已有落石点基本重合,说明此次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落石运动过程中以碰撞弹跳、自由飞落为主,落石主要集中在崩塌区下部冲沟及公路内,部分落石达到居民区,在崩塌落石区下部公路、冲沟及崩塌区右侧危险性较高;崩塌落石防治工程建议采用危石孤石清除+被动防护网,在公路内侧、斜坡下方分别设置5 m高和3 m高抗冲击力2 000 kJ的被动防护网,可有效拦截落石。  相似文献   

7.
王晓飞 《地下水》2023,(4):186-188+205
以西藏洛隆县城区北侧加日杂山南麓分布崩塌体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基本特征、破坏方式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崩塌体在天然、暴雨和地震等三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对崩塌落石的运动轨迹进行计算,分析崩塌体发展趋势与危害性。结果可知:崩塌体在天然工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在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研究区崩塌体失稳主要为倾倒式破坏模式,崩塌形成的内部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坡体结构和高陡临空面等,外部条件包括降雨、风化、地震、温度和植被等,研究区崩塌总体处于变形阶段,进一步发展和加剧,崩塌若失稳将产生严重后果,对洛隆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应基于经济、科学、安全原则,采取喷锚支护与设置拦石墙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对灾害体进行综合治理,同时通过设置施工期间专题监测、活动迹象巡视监测等灾害监测措施,及时掌握崩塌体的灾变动态,为灾害预测和工程治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恭城县莲花镇岩口小学建设项目为例,在调查评估区内各类地质灾害,查明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并提出拟采用的防治措施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地质灾害弱发育,危险性小。预测基坑崩塌、填方边坡崩塌、滑坡、地基不均匀沉降和膨胀土地基胀缩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自然斜坡崩塌、滑坡和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针对上述地质灾害提出了防渗排泄、拦石网、挡土墙、截水沟、灌浆加固及对拟建综合楼地基采取换填法处理等一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质学报》2019,(2):308-314
以恭城县莲花镇岩口小学建设项目为例,在调查评估区内各类地质灾害,查明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并提出拟采用的防治措施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地质灾害弱发育,危险性小。预测基坑崩塌、填方边坡崩塌、滑坡、地基不均匀沉降和膨胀土地基胀缩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自然斜坡崩塌、滑坡和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针对上述地质灾害提出了防渗排泄、拦石网、挡土墙、截水沟、灌浆加固及对拟建综合楼地基采取换填法处理等一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天山某公路边坡发育的工程地质特征,并结合高海拔高烈度地区公路冻融作用强烈的特征,引入了冻融折减系数,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模拟了该段边坡变形破坏全过程。结果显示,在各种内外营力的综合作用下,目前该段边坡处于时效变形阶段,变形破坏主要集中于浅表部;DDA模拟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该段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地震工况及地震+冻融工况下易于发生浅表层的滑移式崩塌。结合以上边坡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采用清除坡表危岩+插别加固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1,(3)
研究区位于哈密市伊州区天山乡北部中山区。在对研究区崩塌地质灾害孕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崩塌发育特征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6个危岩体均为小型岩质崩塌,破坏形式多为滑移式与倾倒式破坏; 6处危岩体在现状工况下稳定性较差,在地震或暴雨、融雪等诱发作用下可能造成失稳,导致崩塌发生;可以采取"搬迁避让+监测预防+危岩清理+SNS柔性防护网"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区内工程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灾害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因素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基于调查资料,系统分析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规律。最后针对灾害发育特征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某高速公路类土质边坡表层为坡积土,下伏强风化—弱风化泥页岩,公路营运巡检中发现该边坡出现变形破坏迹象。对该类土质边坡变形破坏发展过程、成因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边坡破坏形式为浅层牵引式滑坡,分别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瑞典圆弧滑动面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正常工况下和非正常工况I(暴雨)下边坡都处于不稳定状态,经综合分析结合稳定性计算,提出采用封闭坡表裂缝+预应力锚杆格梁+仰斜排水孔进行治理,加固后的监测数据验证了边坡的稳定性和治理方案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类土质边坡滑坡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21,(4)
由于对自然地质条件的特殊要求,水电站多修建在高山峡谷区域,受河流下切作用和风化卸荷作用的影响,水电站两岸边坡浅表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造成斜坡上部形成许多危岩块体,严重威胁着下方建(构)筑物及人员的安全。以西北某水电站闸址高边坡危岩为例,通过采用“人工现场调查+无人机遥感航拍”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详细地调查识别研究区内高边坡危岩35个,进行危岩的发育分布特征和稳定性评价分析,并提出具体防治措施建议。结果表明:闸址区危岩稳定性以差为主,其次为稳定性较差。边坡发育的35处危岩中,稳定性较差13个,左岸5个,右岸8个;稳定性差的17个,左岸9个,右岸8个;稳定性极差的5个,左岸4个,右岸1个。自然条件下危岩都处于欠稳定和基本稳定状态;暴雨时,岩体稳定性降低,基本上处于欠稳定,少量处于不稳定;地震工况下,均处于欠稳定及以下。根据高边坡围岩稳定性特征,针对坝前区、坝肩区和坝后区采取相应的分区防治措施。研究成果可为高边坡危岩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电力工程换流站高挖方边坡,分别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的稳定性和变形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边坡的稳定性受降雨和地震作用影响显著,两种工况下边坡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地震作用对斜坡地带堆积体结构形成损伤,不但使边坡整体稳定性下降,还促使坡体内裂隙大量发育,利于降雨入渗,进一步恶化边坡的水文地质条件,导致坡体孔隙水压力增加、有效应力降低。边坡加固设计采用桩板墙+坡面格构锚杆支护措施,加固后边坡稳定性系数达到1.406,最大总位移由加固前的425 mm降至9 mm,大幅提高边坡稳定性,表明防护方案能保障边坡安全性,达到防治和风险管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昌都市卡诺区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流域,区内地质灾害频发,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马草坝不稳定斜坡为土质边坡,整体来看,坡面较为陡立,岩性以漂卵石夹粉质黏土为主,结构较为松散,一旦受到雨水冲刷极易引发地质灾害。由于此斜坡目前尚无明显滑动面,本文通过使用Geostudio软件确定马草坝不稳定斜坡的滑动面,根据结果利用瑞典圆弧法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斜坡在天然工况条件下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饱和工况下均处于欠稳定状态,因此需对斜坡进行及时治理,根据计算结果拟提出防治措施,从而减小灾害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7.
该河段是汶川地震触发灾害最为严重的河段之一。基于详细的实地调查和遥感解译成果,分析崩塌灾害的空间分布,崩塌发育斜坡物质组成、高程、坡高、坡度、坡形和失稳部位及崩塌形成机理,揭示震后崩塌灾害的发育规律。崩塌的发生存在明显的背坡面效应和方向效应,岩质边坡崩塌最为发育,且多发育于花岗岩、闪长岩和辉长岩等硬岩斜坡中,崩塌破坏模式以滑移式和倾倒式为主。  相似文献   

18.
以九寨沟景区某崩塌灾害点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查明崩塌灾害点的危岩体特征和类型。系统分析了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传递系数法计算了两处危岩带在天然、地震和暴雨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显示两处危岩带在地震工况下为稳定状态,天然和暴雨工况下呈欠稳定状态。采用数值模拟软件Rocfall模拟该崩塌点落石运动特征。根据计算结果,对该处崩塌点的防治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九寨沟景区某崩塌灾害点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查明崩塌灾害点的危岩体特征和类型。系统分析了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传递系数法计算了两处危岩带在天然、地震和暴雨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显示两处危岩带在地震工况下为稳定状态,天然和暴雨工况下呈欠稳定状态。采用数值模拟软件Rocfall模拟该崩塌点落石运动特征。根据计算结果,对该处崩塌点的防治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九寨沟景区某崩塌灾害点为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查明崩塌灾害点的危岩体特征和类型。系统分析了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通过传递系数法计算了两处危岩带在天然、地震和暴雨3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显示两处危岩带在地震工况下为稳定状态,天然和暴雨工况下呈欠稳定状态。采用数值模拟软件Rocfall模拟该崩塌点落石运动特征。根据计算结果,对该处崩塌点的防治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