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1995年1月27~28日,我国东北地区(下称东北地区)自北向南普遍降雪,并出现北部气温高于南部气温的反常现象。这种反常天气就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倒暖锋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倪惠 《吉林气象》2004,(4):17-18,41
1引言 秋末冬初正是东北地区雨雪交加之际,特别是有南方系统配合时,对吉林省的降水将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对2003年11月20日和2003年12月5日的两次倒槽天气过程从降水性质、环流形势以及物理量场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天气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3.
任丽  关铭  李有缘  王深义 《气象科技》2019,47(6):959-968
本文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0.25°×0.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出现在东北地区北部受不同系统影响的连续2d暴雨过程的热力和动力场结构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24日为暖锋锋生暴雨,暴雨范围大;25日为台风暴雨,暴雨出现在台风移动路径上,为狭长带状。暴雨是由MCS活动造成的,每次短时强降水均与TBB低值中心相对应,台风倒槽内的MCS强度比暖锋云系内的MCS弱,但是降水强度却更大。台风安比携带大量暖湿空气,其东侧的低空急流向北输送热量和水汽,水汽辐合集中在边界层内,台风暴雨的水汽辐合强度比暖锋暴雨更强烈,所造成的雨强更大。暖锋暴雨期间,小兴安岭迎风坡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明显;高层强辐散及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对暴雨有较大贡献。台风暴雨期间,低空辐合,特别是水汽辐合作用对暴雨有较大贡献;辐合区位于台风倒槽附近,倒槽表现为冷锋性质。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09年7月14日大连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暖锋大暴雨过程,高空河套槽北抬和北支槽尾段相叠加,中低层在渤海北部到大连地区形成涡旋环流,700 hPa气旋式较大曲率处在地面暖锋上空,大连地区位于地面气旋顶部即暖锋顶部,造成强降水的产生。强湿区,配合暖锋前低层辐合中心、高层辐散中心,为暖锋大暴雨天气提供水汽和动力条件。从雷达回波分析可以看出,暖锋前部45dBz的β中尺度反射率及速度场上“单牛眼”特征,是造成此次暴雨过程及短时暴雨的直接原因。VWP资料分析表明,低层东南急流与高层西南急流形成切变层的高度以及两支急流的强度变化,与暖锋对应并决定降水的强弱。  相似文献   

5.
2013年8月12-13日,黑龙江省受暖锋影响,自西南向东北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暴雨天气过程,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暴雨产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暴雨主要是蒙古低压东移北上和暖锋的共同影响产生的,暖锋锋生是雨强增强的原因。低空西南急流为暴雨区带来了丰富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高低空急流耦合加强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56—1962年6—9月山东地区110次暴雨过程的分析,得出引起山东夏季暴雨的天气系统共有五类:气旋、台风、冷锋、静止锋和暖锋式切变线。又发现每一类暴雨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有其相应的环流形势,我们对各类暴雨的特点和预报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2012年7月28-30日,黑龙江省受暖锋锋生影响,自西南向东北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暴雨天气过程,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显著特点是短时局地暴雨强度大,多站降水量超过100 mm,黑龙江省罕见。通过对暴雨产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及中尺度分析,得出结论:暴雨主要是河套低压北上、暖锋影响产生的,暖锋锋生及锋前对流触发是短时降水增强的原因。低空西南急流为暴雨区带来了丰富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高低空急流耦合加强了动力条件。弱干冷空气入侵增强暖锋降水,地面中尺度环流的建立及增强与降水强度增加对应。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3日20时到5日08时,东北地区南部出现了近50年来最大的暴雪天气,丹东出现了90mm以上的暴雨天气。本文从环流形势演变、影响系统发展、急流配置、能量条件、水汽条件和动力抬升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在非常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受贝加尔湖到日本海之间的"Ω"型高压坝和地面的西南涡与华北倒槽合并东移以及低空切变线、辐合线直接影响产生的。并对集安、临江、长白和辽宁的丹东雨没能转为雪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13年8月7日发生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的一次分散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动热力条件等情况,详细讨论分析了此次暴雨天气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的对流性降水,强的热力不稳定层结是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背景条件;暴雨以地面暖锋为触发机制,暖锋在黑龙江省南部停留时间长,是本次对流性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受强冷空气和低空切变共同影响,2009年2月12日17时至13日08时,集安市出现了历史同期最强的冬季大到暴雨天气,其它市县出现了历史同期最强的雨转暴雪天气过程,本文以常规气象资料及数值预报资料为基础,从大尺度环流特征、影响天气系统、雨转暴雪的前期气温分析、温度场结构特征、各气压层大气温度结构特征,动力条件及高低空急流配置、水汽条件、卫星云图等方面对此次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是产生在欧亚中高纬度呈-槽-脊经向环流形势下,500hPa北涡南槽、地面江淮气旋、850hPa切变线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地面江淮气旋东移加强北上对雨转暴雪天气的形成和维持起到重要作用,2月12日最高气温上升到6~8℃,如此高温为通化地区降水积累了强大动力和能量来源,也是本次降水开始是雨原因。降水开始时我省的东南部受暖锋控制,降水以雨的性质为主,随着冷锋东移南下,我区自北到向南依次转为降雪。高低空急流的动力耦合作用、低空的西南急流水汽输送带从孟加拉湾、南海、东海、黄海带来异常充沛的水汽和强烈的辐合所产生的垂直上升运动是本次强降水的重要原因;低层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交汇使低层形成强锋区,为雨转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2年12月—2013年2月山东省气温、降水及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等资料,分析了山东省2012年冬季天气气候特点、环流形势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过程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夏季极端最高气温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对甘肃省1951~2000年极端最高气温的统计分析,找出甘肃省极端最高气温的时空分布和地域分布的气候特征;对区域性极端最高气温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出不同类型的高温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13.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天气实况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8月26—28日山东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客观分析。结果表明,0418号热带气旋在福建沿海登陆后,其北伸倒槽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结合造成了本次大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特征。伴随登陆热带气旋生成的低空东南急流为暴雨输送了丰富的热量和水汽,成为联系中低纬度系统的纽带。西风带弱冷空气侵入台风北伸倒槽后,在黄淮之间有明显的暖锋锋生特征,是触发倒槽区域中尺度对流发展和暴雨产生的重要动力机制。暴雨与高能舌区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总能量分布对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的落区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1999年3月辽宁气温偏低、雨雪过程频繁的环流形势及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初春低温,雨的大气环流背景和西风环流指数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1999 年3 月辽宁气温偏低、雨雪过程频繁的环流形势及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初春低温多雨的大气环流背景和西风环流指数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21年11月7日夜间-9日白天黑龙江省出现大范围雨雪、大风、降温天气。此次天气过程中南部地区雨雪相态转换频繁,出现了罕见的冻雨天气。本文通过对高低空环流演变以及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分析,认为主要是极地冷空气向南爆发的过程中,与低层暖湿空气北上强迫产生斜压不稳定,在地面低压北侧暖锋抬升作用下出现的大范围雨雪天气。分析探空资料可以看出大气边界层起到了冷垫作用,后期地面暖锋沿低层冷垫抬升,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结构。此外,边界层暖湿平流的输送增加了暖层的厚度,地形影响使“冷垫”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天气分析经验和理论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江淮气旋有两种发展类型:A类气旋是指西南低涡沿江淮切变线东移,地面静止锋上产生的气旋波,它发生在付热带急流上的南支低槽越过青藏高原东移的形势下,其主要发展因子是暖平流输送和暴雨产生的潜热加热作用,由于高空涡度平流和冷平流都很弱,气旋一般不发展;B类气旋是指北支槽与西南涡结合,河西冷锋进入地面倒槽与暖锋相接而产生的气旋,它发生在极锋上的北支槽与南支槽合併东移的形势下,高空涡度平流、对流层下部的温度平流和潜热释放对气旋发展都有较大贡献,因此,气旋经常强烈发展。本文结合实例分析论述这两类气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利用MICAPS工作平台上的相关资料和同仁地面自动站自记资料及尖扎的有关资料,从500hPa高空、地面形势及本站气温、气压变化等方面着重分析了黄南北部2001年4月9日寒潮天气的前期与爆发时的天气形势演变过程、寒潮天气强度及降水。  相似文献   

19.
刘畅  王娜  孟祥新 《山东气象》2014,34(2):62-64
利用2014年3—5月山东省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结合逐日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山东省2014年春季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3年9-11月山东省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距平场等资料,结合逐日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山东省2013年秋季天气特点、环流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对季内的主要天气及其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