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 0 0年是陈光远教授诞辰 80周年和逝世 1周年的不平凡的年度。为缅怀陈光远教授为科学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学习他追求真理、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弘扬他为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 ,2 0 0 0年 1 2月 1 7日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了“陈光远教授学术思想讨论会”。陈光远教授是国内外著名地质学家和矿物学家 ,是我国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学科的开创者与奠基人。陈教授一生为探索地质科学的奥秘 ,追求地质科学的真理 ,指导地球资源的开…  相似文献   

2.
1.固定论是传统地质学的地球观和方法论,它统治了地球科学近百年。固定论的基本思想是:大陆在原来的位置上作垂直升降运动;地壳构造发展史就是一部重复升降的运动史;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向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他的基本观点是,地球构造不是固定不  相似文献   

3.
(一)近二十年来应用区域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全球和深部构造的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区域地球物理成果对发展新全球构造的贡献是脍炙人口的。古地磁的研究及东太平洋条带状磁异常的发现,使六十年前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戏剧性地复活,并发展成为盛极一时的“板块构造”学说。  相似文献   

4.
孙枢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5):597-598
21世纪来临的前夕 ,全人类都在思考过去的成就与教训、未来的挑战与机遇。科学家们满怀信心地估计一个伟大的科技世纪之后应该是又一个更加辉煌的科技新世纪。 1 999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九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定 ,请一些院士就地球科学有关学科进行“百年回顾与展望” ,以推动地球科学的新发展。 2 0 0 0年第十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在这个基础上又补充了少数领域 ,以完成原定的目标。接受安排的院士们对此充满热情 ,陆续完成了文稿。现《地球科学进展》杂志以专辑形式将这些论文汇集出版 ,同广大读者见面。不难看出 ,前面我已提到了“地…  相似文献   

5.
尹赞勋先生 1 90 2年 2月 2 3日生于河北省平乡县大时村 ,今年是他诞辰 1 0 0周年纪念。先生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的志留系 ,著有“志留纪之中国”等文 ,奠定了中国志留系研究之基础 ,故中国地质界有“尹志留黄二叠”之口碑。他毕生致力于我国地层学规范的研究 ,领导编篡了“中国区域地层表”、“中国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中国地层典·石炭系”等 ,使我国地层研究得以与国际地层规范统一和接轨。先生最早把板块构造学说引入国内 ,深信“板块学说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它把辩证法带进了地质构造学 ,使地球变活了” ,影响至广至远。本刊今年…  相似文献   

6.
地球系统科学从20世纪80年代蓬勃兴起。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地球系统科学(Earth System Science)概念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83年首次正式提出。然而如果我们重温李四光先生遗著,则不难发现早在20世纪20-30年代他就已将系统论引入地质学,提出了诸如构造系统(tectonic system)、大陆车阀说、海水进退规程等等新概念;1970年在他临终前出版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还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大。可以说,系统科学思想贯彻在他的一生论著中,说明我国杰出地质学家李四光才是真正地球系统科学的先驱。李四光先生有诸多超前思维值得传承,他创建的“地质力学”的内容就是现代“系统构造地质学”加“地球系统科学”。   相似文献   

7.
《第四纪研究》十分感谢欧阳自远院士组织的这一期论文。他在为此而作的“后记”中说 :“研究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 ,并深化对全球变化的认识 ,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 2 0 0 2年里约热内卢国际地质大会上 ,法国的C .J .All埁gre教授说 2 1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有赖于技术手段的发展和进步。我觉得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应注意新技术、新观点、新理论对地球科学的影响。回顾第四纪研究的发展历程 ,第四纪研究成为今天地质学的一个前沿科学与新技术方法和新理念的出现不是没有关联的。从 2 0世纪 50年代起14 C技术和理论的…  相似文献   

8.
一、新的国际地球科学研究计划的诞生被称为八十年代地球科学研究前沿,期限十年的国际性多学科研究计划“岩石圈动力学和演化,地球资源和减轻灾害的纲要”经过七十年代后期三年多的酝酿、讨论和组织,巳于1980年付诸实施,并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该计划是在全世界日益关心未来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自然灾害和合理的管理环境等问题,以及地球科学正在出现重要的概念复兴的时刻,根据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共同倡议,由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建立的.它是五十年代国际地球物理年,六十年代国际上地幔计划和七十年代国际地球动力学计划的科学成就和国际多学科合作精神的继续.  相似文献   

9.
1 地球化学学科 1 5年回顾表 1列出了 1986— 2 0 0 0年期间地球化学学科面上申请项目和资助项目的概况 (1987— 1988和1989年含重点项目 ) ,共资助了 5 4 8项面上项目 (含自由申请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 ) ,资助经费为 5 371 0 7万元。 1991— 2 0 0 0年期间批准实施的重点项目有 14项 ,总资助经费 132 6万元。另外 ,地球化学学科还参与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与碰撞造山动力学”、“应用于地球科学的加速器质谱计的研制与建立”和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题之一“加速器质谱计的改进与14 C测年方法的完善”等…  相似文献   

10.
《地球学报》2004,25(3):368-368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在2 0 0 3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地球科学类》中排名第12名,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我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自2 0 0 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 6月 3日 ,“纪念尹赞勋先生诞辰 1 0 0年暨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隆重举行。尹先生 50年的学术生涯 (1 931年在法国里昂大学获博士学位 ,1 981年逝世 )中有 35年是在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渡过的 ,他的主要论著 (总结中国志留系 ,编篡地层规范和地层典 ,发现古生物钟 ,介绍板块构造等等 )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中国科学院陈宜瑜副院长和国土资源部寿嘉华副部长到会讲了话。他们追忆了尹先生 50年学术生涯中的重要活动 ,称颂他科学救国的壮志和急人民群众之急的精神 ,强调他广开科研领域和注重开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我国著名矿物学家陈光远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联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定于2010年10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中的成因矿物学——纪念陈光远教授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陈云峰 《冰川冻土》2019,41(2):504-504
正2019年3月20日, 纪念施雅风诞辰100周年暨冰冻圈科学研讨会在兰州举行。施雅风院士是我国现代冰川研究之父、地球科学领域卓越的开拓者、冻土研究的开拓者、泥石流研究的奠基人、西北内陆河水资源系统研究的倡导者、提升我国气候环境变化研究水平的主要贡献者。会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秦大河代表中科院学委会和学部在致辞中回顾了施雅风的生平。他表示, 举行研讨会再一次学习和缅怀施雅风的治学风范和科学成就, 对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进展正常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是通过施工 50 0 0m科学钻孔来获取地球深部信息 ,进行地学研究。科钻一井于 2 0 0 1年 8月 4日在江苏省东海县开钻以来 ,到 2 0 0 3年 10月 3日 ,井深钻至 3 665 2 8m ,井斜角7 7°  相似文献   

15.
何继善 院士 ,男 ,1 934年 9月生 ,湖南浏阳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1 96 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 (现并入吉林大学 ) ,同年到中南矿冶学院 (现为中南大学 )物探教研室任教至今。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 ,现为地球科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省科协主席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何继善教授长期致力于能源与资源勘查、环境与工程勘察等领域的地球物理理论、方法与观测系统的研究 ,创立并发展了以“双频激电理论”和“伪随机信号电磁法”为核心的地电场理论 ,发明了一…  相似文献   

16.
翟明国 《岩石学报》2016,32(6):1591-1595
正明年(2017年)是赵宗溥先生诞辰100周年和从事地质工作80周年。赵宗溥先生是中国地质的一代巨匠,他对大陆地质和陆内造山的研究有深刻理解,成果卓著,特别对早期陆壳的形成和演化独树一帜,形成了独到的地球观,对推动中国地质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1997年,叶大年、刘嘉麒和我联合署名的一篇祝贺赵先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60周年和80寿辰的文章,发表在《地  相似文献   

17.
地球科学前沿领域与研究方向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星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2):284-287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于 2 0 0 0年正式启动 ,其中地球科学领域对地球科学前沿及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遴选 ,共选出领域前沿 1 1项 ,重要的研究方向 1 7项 ,以下就相关内容作一些简单介绍。1 地球科学前沿领域选择那些具有高度探索性的 ,认识基本地球过程、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主题。一旦突破将带动若干重要研究方向 ,对学科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主要包括 :1 .1 地球内部重要界面动力学及其圈层相互作用认识地球内部各圈层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动力学的主要目标。以中国东部典型地球动力学事件以及地球各圈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迁移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国际著名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文核心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及其英文版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的创办者、首任主编陈国达先生诞辰100周年,弘扬他勇于创新、勤俭治学的科学精神,2012年3月22~23日,由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纪念陈国达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陈国达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9.
吕克解  周小刚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1097-1100
地球系统科学是研究组成地球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地球整体结构、特征、功能和行为,研究地球系统变化的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机理的科学。对地观测、探测与分析技术的发展是地球科学创新思维来源的技术保障,同时对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21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将更加重视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地球系统观测、探测新原理与新技术”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十五”优先资助领域。回顾“十五”期间的资助情况,探讨该领域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将有利于“十一五”对该领域资助工作的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德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走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0年3月正式推出了德国未来15年的大型地学研究计划,其名称为“地球技术科学”,并冠以“地球系统:从过程认识到地球管理”的副标题(GEOTECHNOLOGIEN:Das“System Erde”:Vom PROZeβVERSTAenDNIS zum Erdmanagement),这体现了德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的调整和新的走向,反映了德国及其科学界对地球科学未来发展的新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