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概述:通风干湿表的检定分两次进行。一、按JJG207—80号“气象用内标式玻璃液体温度表检定规程”对温度表进行检定。检定记录整理程序“陕西气象”八三年第九期有过介绍,此文不再叙述。二、按JJG204—80号“气象用通风干湿表检定规程”对温度表球部管道通风速度进行检定。方法是给通风器上满弦、测定第四分钟末风速(技术要求大於2.5米/秒)和第六分钟末风速(技术要求大於2.2米/秒)。因为风速在2.5米/秒以上时,△值(干湿球温度表测湿系数)几乎不随风速大小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在此风速条件下用通风干湿表测定的相对湿度是比较准确的。大家知道用干湿球温度表测湿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2.
地面测报使用各种温度表。按照计暈器具检定管理办法规定,温度表使用一定的时间后,必须经过重新检定。因此,台站更换各种温度表、换用检定证和修改DMCX中有关订正值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气象台站使用DMCX后,要将各种温度表的订正值写入程序中有关行由机器进行计算。有关温度表订正的语句和数据按排在570—587行,其中575—578行为各种温度表的订正值数据。要使程序执行正确无误,必须了解和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1 概述 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针对温度表检定装置读数不准确的问题,重点对标准装置的读数窗进行了处理,设计制作了提高读数精确的一整套方案。从而实现了用高精端的读数设备取代人工读取示值的办法为台站观测准确度评估提供科学、有效、客观的手段。根据近几年温度表数据的记录与“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对比,其中干湿球温度表、通风干湿表、直管地中温度表在使用中的示值误差±0.30,相邻示值误差≤0.20。最高温度表、曲管地中温度表的示值误差±0.4,相邻示值误差≤0.3。  相似文献   

4.
以往温度表检定证的计算及编证均由手工完成,在编证过程中不仅容易出错且费时费力工作量非常大.现有的温度表检定规程中虽有微机处理程序,但错误颇多无法正常使用,有的省也编制过一些类似软件,可总是有一些或这或那的错误.鉴于以上情况,也因工作需要我编制了一套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温度表检定证编证系统.该系统能正确迅速的处理在计算、编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不仅杜绝了编证误差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经一年的使用效果良好.系统功能有:1、打印检定证正面各项内容,包括表号、有效期等等.2、计算及打印出检定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JJG2 0 7— 92》气象用玻璃液体温度表检定规程颁布实施前 ,有台站反映最低温度表在冬季使用时其示值明显偏高 ,经复查观测 ,发现确有最低温度表比干湿球温度表高 0 .3~ 0 .5℃的现象。而《JJG2 0 7— 92》对《JJG2 0 7— 80》规程进行了修改 ,要求有机液体温度表在进行 0℃以下点示值检定时 ,必须进行规定范围的预冷处理。针对这一修改作者进行了相应的检定试验 ,以求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检验规程修改是否正确。1 检定误差的试验比较根据酒精温度表产生误差的原因及我国各地检定时的不同温度 ,做了 3种试验 ,检定设备用重庆产 -…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同型号的计算器由于体积小、性能高、计算速度快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四化建设各个领域,从而减轻了人工劳动,提高了时效,减少了差错,有利工效和质量的提高。用 FX—702P 计算器编写“JJG205—80”号毛发湿度表(计)检定记录整理程序和程守框图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翠翠  周枫  杨亭  杨震  曹水 《贵州气象》2015,39(3):51-55
针对贵州省温度表检定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发和建立了基于Web的温度表检定系统。系统界面美观,操作简便,能批量、高效、准确地处理温度表检定数据,自动生成检定记录表及检定证书,并具有局部打印功能。通过使用该系统,计量管理人员可对温度表未检、已检、到检信息进行查询与合格率统计。自投入业务运行以来,有效提高了贵州省温度表检定工作现代化水平,实现了对标准温度表、送检温度表、检定工作量考核的统一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一、温度麦检定设备温度表检定设备包括温度表检定槽、连续冷却器、温度电控装置和专用照明灯等(见图1)。 1.温度表检定槽检定槽有两层玻璃,槽底部可以升起以便安装直径不同高度可调的温度表。检定槽与液体接触的部分用不锈钢。由循环泵调节流量。检定槽外安有冷却螺旋管。检定槽有两种规格(见表1)。  相似文献   

9.
王宇春 《气象》1991,17(11):65-65
PC-1500计算机“地面测报程序”中检定证子程序的编写,《气象》曾载文介绍了“条件语句法”和“逻辑表达式法”两种。目前,全国普遍采用了后者。但在实际工作中此法不仅存在着程序零乱、编写麻烦易错等问题,而且也不能保证器差订正的正确无误。如当某仪器检定证子程序因过长而分行编写时,读数值在第一行符合“逻辑”被订  相似文献   

10.
汪庆森 《气象》1986,12(11):41-41
《地面测报程序》已在气象台站使用,其中的器差订正程序,需各台站自行编写好后放到程序中去。编写器差订正程序通常可以用IF—THEN语句。下面列举一支温度表的器差订正值(见表  相似文献   

11.
由原国家计量总局于1980年颁布的《气象用内标式玻璃温度表检定规程》和《气象用棒状玻璃液体温度表检定规程》已施行十年.实践证明,它对统一我国气象用温度表的检定方法,保证量值准确一致起了重要作用.十年来,由于检定工作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特别是1988年国家标准GB8747颁布施行,原规程必须和国标一致,为此,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年决定对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气象用玻璃液体温度表中的干湿球温度表为代表,参照《JJG207-92气象用玻璃液体温度表检定规程》要求对其进行校准实验,并对校准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对校准结果的影响程度,以供气象计量检定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气象用玻璃液体温度表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直接影响温度量值传递的检定结果。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范的分析方法,以0.2分度温度表为例,利用检定实验数据,对现用玻璃液体温度表检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通过对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梳理出一套清晰的分析步骤和科学方法,为省级气象计量部门提供误差分析范例。  相似文献   

14.
刘彬 《山东气象》2011,31(3):32-33,41
根据《气象用玻璃液体温度表检定规程》和国际数值的修约规则,指出不同刻度的玻璃温度表在检定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正确的修约顺序和修约方法,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33—2001)的要求和国家气象计量站对省级气象计量所计量标准的量值传递所作的规定,使用二等水银标准温度表标准装置检定台站仪器时,必须对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  相似文献   

16.
将“不确定度”概念引入到气象仪器检定工作中 ,结合检定实验 ,应用数理方法分析现用玻璃液体温度表温度修正值的不确定度 ,供检定和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温度表检定过程中,按照误差的特点与性质,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非系统误差。修正值的关系公式如下:t=测得修正值=t实际修正值+Δt1系统误差+Δt2随机误差,若Δt1→0,t2→0,则t测得修正值→t实际修正值。1 系统误差 通常检定中的系统误差由检定采用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检定条件所产生(假定被检表符合技术条件及外观检查符合要求,采用的检定方法为比较检定)表现为在同一条件下,被检查的修正值中固定的那部分,不随检定次数的增多而改变或消除。如检定各种气象温度表使用的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表,按规定标准温度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从今年7月1日起实行90国际温标(ITS—90).但用于气象探空仪温度检定的标准铂电阻温度表仍按现行规程进行检定,使用的是68国际实用温标,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制订的ITS—90实施办法要求,我们根据检定证书给出的数据用汞(Hg)三相点和氩(Ar)三相点两个固定点计算出偏差函数△W(T90)=a_4(w(T90)-1)+b_4(w(T90)-1)  相似文献   

19.
温度表零上检定器是温度表零上检定的主要设备,它是保持检定器内水温环境对标准温度表和工作温度表作比较以确定误差的装置。因此,水温是不是相对稳定将直接影响到检定的精度。原装置的水温控制是用手动调压器调节供给加热电炉的电压来实现的,由于电炉的热惯性大,手动调节就不易掌握,往往不是高了就是低了,而且升温变率不易控制,影响检定的精度和速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检定器的电炉换成了直接置于水中的管导加热器,这样它的热惯性较电炉小得多,从加热转换成控制时基本上避免了过冲现象。在这个基础上研制了一台自动控温装置,初步达到了自动调节检定点温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1引言高空资料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历史气象资料的质量。根据几年来的审核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在高空记录中经常出现的错情,现归纳分析如下,供各站同行参考借鉴。2常见错情及分析(按高表—14、高表—13审核记录顺序列举)2.1检定证部分检定证中绘有检定曲线的座标图,表示探空仪感应器指针位置(即电码符号)和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1)检定证温度、气压及湿度节点数据读取错误。如P:1010检定符号Np应148误248;T:20检定符号Nt应503误513等。温度、气压及湿度各节点数据读取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整份记录的正确与否,由于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