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发射装置在发射时,产生的强大的后坐力对整个发射装置具有很强的冲击,从而会影响发射装置的性能。舰船设备具有好的抗冲击性能,主要是由于液压阻尼器在发射装置中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从根本上影响了发射装置的持续作战能力以及打击目标的精确性。分析了某新研发射装置中的液压阻尼器,通过运用试验的方法模拟发射装置发射产生的后坐力。分别对 4 种型号的液压阻尼器受到负载冲击产生的缓冲能力进行了测试,将试验数据与理论参数进行比对,最终为某新研发射装置中的液压阻尼器选择了合适的阻尼孔的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箱式发射装置主要采用人工或半自动进行,导致效率低下,危险性较高,无法满足现代战场需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箱式发射装置装填机器人的方案,确定了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以及装填实现方式。采用 ANSYS 软件进行应变变形分析,确保装填机器人的总体刚度强度满足装填需要。同时,采用 ADMAS 软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了指定质心的位移情况和运动情况。通过上述研究,该箱式发射装置装填机器人基本能满足特定箱式发射装置的装填需要。  相似文献   

3.
高温抗腐蚀隐身涂层应用于深弹发射装置,具有深弹发射时耐高温、抗腐蚀、隐身性能较高的优点.为全面提高传统火箭深弹的隐身效果,其主要技术瓶颈是突破在高温尾焰工作环境下深弹发射装置有效提高隐身性能.针对该技术瓶颈,提出了一种吸波复合材料.通过对该方案的理论研究和仿真理论模型的计算表明:采用吸波复合材料满足深弹发射装置的隐身性...  相似文献   

4.
为减小某新型舰载发射装置后坐力,采用压溃式缓冲件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压溃式材料吸收发射装置后坐力。通过舰载发射装置实弹射击采集后坐力曲线,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LS-DYNA 对后坐力冲击及缓冲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对比分析缓冲件在不同状态时的缓冲效果。仿真分析表明:缓冲件为 30 mm×30 mm ×20 mm 的立方体结构泡沫铝材料时,后坐力峰值为基准峰值的 45.58%;同等尺寸规格下,厚度越大的缓冲件吸能缓冲效果越好;同等厚度下,截面积越大的缓冲件吸能缓冲效果越好;同等截面积与厚度下,方形截面比圆形截面缓冲件缓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的原理,如何实现三维真实景观的再现及实时仿真。指出海陆环境中应用三维仿真技术的特点及实施方法。得到较好三维显示和动画效果、模拟飞行器的漫游过程。  相似文献   

6.
对某发射装置的隐形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 2 个不同方案,采用增加导轨副运动机构进行整体升降;对俯仰机构进行偏心处理,使得在非战时状态完全处于舰板之下,在战时状态伸出甲板正常作战。 对 2 个方案进行分析对比,选取较优方案,并提出了该方案完成的技术途径。该方案在运行中可能出现偏载问题,以影响动态跟踪精度,提出将发射装置的发射顺序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发射装置刚度和电机功率以达到动态跟踪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海底混响是海洋混响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模拟仿真进行验证分析,是仿真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采用单元散射模型,研究在单发射阵元下,分布在同一直线上多个接收阵元接收的海底回波,忽略声波传播的相位起伏,只考虑振幅起伏,将传播损失、声吸收系数、海底反射损失、海底沉积层密度等参数带入海底混响仿真数学模型,仿真海底混响,使其更加接近海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水下滑翔机(AUG)是正在开发的 UUV 品种之一,其在海洋中作为探测器运用是一个技术方法问题。 针对未来将出现的大携载能力环境探测滑翔机,在分析海洋环境和被探目标以及 AUG 技术特性基础上,预先探讨了未来应用方式及试验方法,研究了基于海洋与目标环境的区域航路导引、目标预示区、隐蔽探测、卫星通讯等应用方法,进行了典型状态试验方法仿真分析,可为相关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主动式平衡机和某多管火箭发射装置间适配性不佳的问题,通过分别建立发射装置重力矩和平衡机平衡力矩的数学模型,分析并提出可行的优化方案,最后采用 ISIGHT / MATLAB 集成的优化策略实现优化方案。 结果表明,主动式平衡机在优化后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发射装置剩余的最大不平衡力矩相较优化前减少了 79. 8%,且文中采用的集成优化策略为其它优化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非量测相机检校方法大多依赖于高精度的室内或室外控制场,并对检校环境有较严格的要求。故提出了一种完全抛开控制点的新的相机检校方法,即线面角制约的相机迭代检校法。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陆地和水下环境,并与有控制点的相机迭代检校法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的检校精度均小于1个像素,在陆地环境下,新方法的检校精度优于有控制点的相机迭代检校法。同时利用新方法进行了水下三维重建和量测,量测精度达到亚毫米级。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多个环境下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搭建了一套水下录音记录系统,在复杂浅海环境进行了水声数据采集实验;对于水声采集数据进行了距离、频率谱分析,利用MIT开发的声学计算程序OASES针对声场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的比较,优化调整仿真程序的环境参数,分析发现影响声场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沉积层压缩波声速与声源深度。通过这种方式,优化了仿真软件的环境参数,初步建立了比较准确的浅海水声环境仿真模型,取得了预期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海上结构设计包括对荷载和响应的可靠性评估。对结构进行全面长期响应分析繁琐且费时,故将基于逆一阶可靠性方法的环境包络线进行海上结构概率可靠性分析,对结构的长期响应进行近似估计。在二维标准正态空间中画出与重现期相对应的圆,将圆离散为点后通过Rosenblatt变换转化为环境参数空间中的点来形成闭合的环境包络线。描述海洋环境条件的模型对绘制环境包络线极为重要,基于我国南海荔湾海域40年波浪模拟数据,建立了描述南海波浪的Weibull-Gev条件分布模型,进而绘制南海有效波高—谱峰周期包络线,并与张力腿平台(TLP)系泊张力的长期响应预报结果对比,给出南海海域在波浪作用下应用环境包络线法预报TLP系泊张力的分位数,为未来南海TLP设计中系泊张力预报提供快速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海岸带工程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对于海洋工程的建设安全和沿海经济繁荣十分重要。在胶州湾海域已有地质、水文等数据的基础上,对胶州湾海底工程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分区。通过无监督机器学习的谱聚类算法,构建了胶州湾海底工程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胶州湾整体工程环境适宜性趋势为北高南低,从北向南依次可分为适宜性高、适宜性较高、适宜性较低和适宜性低四个区域。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胶州湾海域海底工程适宜性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冲淤分布、沉积物类型、坡度、第四系沉积物厚度、水深、海流流速、断裂分布。本研究可为胶州湾工程环境和地质灾害预防提供参考,有助于海洋工程环境稳定和经济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黄炎晨  黄方平  刘静 《海洋工程》2022,40(2):118-129
通过水轮机捕能是当前常用的海洋能利用方式之一。桨叶作为水轮机关键部件,其性能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针对目前波浪条件下带负载运转的Savonius型水轮机相关捕能性能研究较少的情况,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结合对应工况条件的物理试验,研究了一种Savonius型水轮机在不同波浪环境下带负载运转的捕能性能。采用Star CCM+仿真软件,建立数值波浪水池,设置环境参数,划分网格调整变量进行水轮机运转的水动力模型数值研究。在造波试验水池中利用推板改变波浪周期与波高,进行水轮机运转的物理试验。采集在不同负载下水轮机桨叶的转速和扭矩数据,计算并分析功率等参数,总结变化趋势,评价捕能效果。研究发现水轮机在1.6 s的波浪周期条件下,桨叶承受1.5 N·m负载时达到最佳捕能效果,其功率为23 W。为实际海域中水轮机桨叶的结构设计研究和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深海超高压环境模拟试验装置是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测试装置。采用传统的一体式压力筒研制大直径、超高压试验装置时难以克服应力集中的问题,安全性较低且造价昂贵。采用预应力钢丝缠绕技术研制的深海超高压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克服了其局限性,该装置是目前国内工作压力最高、可实现筒内环境数据监测且升降压自动控制的压力试验装置。文中简要介绍了该装置的系统组成及研制过程中主要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典型实验应用,为深海超高压环境模拟试验装置的研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青岛城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为例 ,利用 GIS技术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对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作了介绍和分析 ,着重论述了系统的技术关键和解决方案。说明了利用 GIS技术给环境管理工作带来的便利 ,及对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汞同位素技术是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污染防治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汞的源解析和过程示踪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由于自然环境中汞含量极低,所以环境样品需先经过一系列严苛的预处理才能开展汞同位素分析。目前,用于同位素分析的固态样品前处理方法主要有湿法消解和燃烧捕集法,液态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以色谱分离、共沉淀和吹扫捕集为主,气态样品则收集至不同的固态吸附剂后,通过燃烧捕集法富集样品中的汞。相比湿法消解,燃烧捕集法具有富集倍数高、干扰元素少、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土壤、岩石和大气等样品的前处理中。海水样品的前处理以共沉淀的效率最高,而吹扫捕集能富集海水中不同形态的汞。为拓展汞同位素技术在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的应用,亟需建立更加快捷、高效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唐未  王学昉  吴峰  李渊 《海洋学报》2022,44(10):100-108
剑鱼(Xiphias gladius)是一种高度洄游性鱼类,其迁徙和栖息地利用受海洋环境影响明显,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机制对于资源的养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17?2019年中国印度洋延绳钓渔业观察员数据中剑鱼的渔获物信息作为物种出现数据,结合西印度洋海域的海表温度、海面高度、叶绿素a浓度、混合层深度、海表盐度等环境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对剑鱼的栖息地适宜性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模型对印度洋西部剑鱼栖息地适宜性分布的模拟精度非常高,各个季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都大于0.9,可用于模拟剑鱼潜在的栖息地适宜性分布;(2)研究区域内剑鱼适宜栖息地分布变化与实际作业位置变动基本一致,干季和湿季剑鱼栖息地高适宜性的区域分布都较为集中,但湿季分布范围要大于干季;(3)海表温度、海表盐度和混合层深度是影响西印度洋剑鱼栖息地适宜性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在干季和湿季的最适范围分别为25.8~31.6℃、34.4~35.9、0.1~24.9 m和25.6~30.5℃、34.8~36.4、13.1~54.1 m。研究结果可为西印度洋海域剑鱼种群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必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数字海洋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系统设计,包括信息收集与更新、信息综合管理、信息三维可视化和全球电子海图四个分系统。实现海洋环境信息的三维数字化显示与管理、综合分析应用,构建更加全面、丰富的海洋环境数字地球,有利于加速海洋环境信息建设,形成与海洋强国战略相适应的海洋环境信息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围填海工程的平面设计关系到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也直接关系到用海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国家海洋局对此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而在高含沙量海域,如何应用"意见"提供的3种平面设计方式值得思考。本文结合宁波镇海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对高含沙量海域围填海项目平面设计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分析表明,"意见"倡导的3种平面设计方式并不适合于泥螺山北侧围填海建设,通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3种平面设计方案,从环境、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综合比较,得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