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沉积岩包裹体的岩相学、分类、术语及常被忽略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近年来包裹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油气地质领域,但对于沉积岩包裹体的正确认识、鉴别测试和分析应用中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矿物学、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和油气地质综合分析的角度,结合多年的沉积岩包裹体观察鉴定和测试,就沉积岩包裹体岩相学、分类、术语选用以及运用于油气地质研究常被忽略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讨论,以利于正确认识、辨别和应用沉积岩中的包裹体来分析解决油气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包裹体应用于油气地质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关键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士振 《地质科学》2004,39(1):77-91
从岩相学、成岩作用和流体地质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沉积岩包裹体发育分布的时空规律和流体组成的特殊性。分析了包裹体油气地质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一是包裹体的生源属性,准确区分不同情况下的成岩包裹体和继承包裹体、成岩自生矿物与物源沉积矿物、同源流体和异源流体;二是包裹体的多期捕获,辨别包裹体同源多期和异源多期的复杂情形以及包裹体期次划分的根本依据;三是包裹体后生变化(再平衡)的鉴别和原始温度的恢复。最后指出在包裹体观察和实验测试中应注意的重要事项,以使包裹体的分析研究符合客观地质实际。  相似文献   

3.
矿物包裹体在沉积物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是90年代沉积学理论的一个重大进展,它不但为沉积学研究提供了崭新思路,方法和手段,而且为矿物包裹体学的应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本文系统介绍并探索矿物流体包裹体在沉积岩成因、成岩作用、成岩微区分析、成岩条件、成岩阶段、成岩环境、成岩演化和埋藏历史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敏  欧光习 《地质论评》2019,65(Z1):201-202
正近年来,流体包裹体已成为常规油气地质领域研究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成矿流体性质、来源、油气运移充注途径和古地温恢复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方法(卢焕章等,2004)。目前,流体包裹体并未被广泛应用于的页岩油气藏研究中,主要是因为页岩油气储层中的成岩矿物普遍过于细小,给包裹体的测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困扰了流体包裹体研究在页岩中的发展。但是,以往的研究发现,页岩  相似文献   

5.
流体包裹体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福红  于均民 《世界地质》2000,19(4):320-323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已经被引入到沉积学和和石油地质学领域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包裹体测温和包裹体成分分析。利用流体包裹体测温的数据。可以分析,判断沉积成岩和成藏作用发生时的流体特征和古地温梯度,恢复成岩环境。利用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特征可以判断成藏和成岩作用发生的时间,从而得出沉积盆地构造运动演化、成岩作用和油气运移的时序。  相似文献   

6.
包裹体研究──盆地流体追踪的有力工具   总被引:67,自引:5,他引:67  
刘德汉 《地学前缘》1995,2(4):149-154
矿物包裹体在研究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恢复盆地的热演化历史,指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矿物包裹体是盆地流体的原始样品,它记录了地质历史中盆地流体的很多信息,有效地测定各期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是直接了解盆地热流体活动的重要数据;系统测定各类流体包裹体的初熔温度和冰点温度,能大致判断流体的矿化类型和矿化程度;流体包裹体的p-V-T-x研究,是探讨流体温度、压力的依据;荧光显微镜等对有机包裹体的有效鉴别,色谱方法对流体包裹体有机和无机成分的分析能提供流体组成和烃类赋存的多种信息;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单个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光谱等探针分析,以及包裹体群的GC-MS和δ ̄(13)C、δD、δ ̄(18)O同位素分析在追踪盆地流体性质、成因及其与油气等矿产的关系方面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各类分析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快速发展促使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油气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共识,包括:1)自生矿物生成顺序是确定包裹体期次的基本依据;2)油水共生的流体包裹体可以记录油气成藏期次;3)一定要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来限定成因和世代关系;4)沉积成岩成藏体系中的流体包裹体容易发生再平衡;5)热力学PVT模拟方法是获取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和压力的可靠方法。但是,因为油水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矿区延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包裹体在划分油气运移充注期次、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笔者通过镜下观察流体包裹体的发育产状, 划分其类型, 描述其特征, 并与成岩作用相结合来确定包裹体形成期次。通过对与烃类共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均一化温度测试, 结合其他相关地质资料, 认为延长矿区延长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05~125℃范围内, 且包裹体均一温度有随埋深增加而增高趋势。对比研究区埋藏史、地热史分析得出, 延长矿区至少存在一期主要的油气成藏期次, 发生在距今100~110 Ma, 即早白垩世晚期, 为该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期。  相似文献   

9.
<正>流体包裹体直接记录了地质过程中古流体的性质信息和古温压状态,是分析成矿过程、成岩作用、盆地演化等地质过程流体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未经受改造的包裹体组合(FIA)可以用作地质温度计;但是目前已有研究证实沉积盆地成岩环境下包裹体会发生再平衡,并会导致包裹体不能代表原始捕获条件,较早发育的、浅埋藏的原生包裹体可以被完全改造,并充填上后期埋藏流体。所以,如何识别流体包裹体再平衡,以及解释造成再平衡的地质因素是研究者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流体包裹体再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含油气盆地中热流体活动的流体包裹体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晓蕾  高玉巧  刘立 《世界地质》2005,24(4):350-355,377
为寻找含油气盆地中热流体活动的证据,根据国内外含油气盆地中与热流体有关的包裹体的对比研究,阐述了流体包裹体宿主矿物产状、形貌特点及均一温度实测值高异常等特征。研究表明,脉体矿物多数是与热流体活动有关的包裹体的宿主矿物,有些碎屑矿物成岩愈合微裂隙中的包裹体也与热流体活动有关。沸腾包襄体反映了油气成藏与热流体的脉动式活动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高异常是由热流体活动所导致的。因此,流体包裹体研究对识别古热流活动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喀什凹陷白垩纪碎屑岩中的流体包裹体作了初步研究。通过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及包裹体的再平衡研究,得到碎屑岩的成岩温度及其经历的最大古地温,并利用包裹体资料对油气的运移及演化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储层成岩过程被自生矿物晶格所捕获而形成的油气水包裹体 ,它们记录了油气水充注储层时的组成、性质以及物理化学条件。不同自生矿物或不同期次的胶结矿物捕获的包裹体 ,其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 ,这些特征是油气藏形成演化历史的直接标志。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是一个侏罗系生烃、第三系储集的成藏系统。文章通过包裹体类型、成岩矿物期次、烃类包裹体成分以及均一化温度和盐度等分析 ,证明南八仙油田上第三系与下第三系有着不同的油气注入和成藏期次 :下第三系的油气藏为两期充注的结果 ,而上第三系油气藏则主要为一期成藏。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以及南八仙第三系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推断 ,南八仙油田下第三系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期为渐新世和上新世 ,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的地质时期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13.
矿物包裹体在沉积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建雄 《矿物岩石》1992,12(2):103-111
矿物包裹体是在沉积成岩成矿过程中被捕获的原始沉积成岩成矿流体介质,对包裹体的研究不但可以提供诸多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含盐度、逸散度、pH值、Eh值、密度、体积等)的重要信息,而且有助于了解沉积成岩成矿流体介质的性质、组分、状态以及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规律。本文系统介绍并探索矿物包裹体在沉积岩成因、成岩作用、成岩微区分析、成岩条件、成岩环境、成岩演化过程、有机质热演化和沉积盆地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单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是研究特定成岩成矿(藏)阶段古流体成因和来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矿床、油气、地质流体和大地构造演化动力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用途。但是,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分析单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的方法。文中在对目前国内外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总结分析基础上,认为激光拉曼光谱是一项可以分析单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的最有效方法,国外在该领域已经开展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对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单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的原理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通过对已知比值的同位素标准物质拉曼光谱测试和研究,在确定稳定同位素分子的拉曼参数和实验条件等基础上,可以建立起单个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激光拉曼测试方法,从而改变目前只能依靠分析群体包裹体同位素来示踪古流体成因和来源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充分收集整理前人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以流体包裹体技术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展开对塔河油田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储层流体包裹体主要分为H2O包裹体、有机质包裹体、有机质-H2O包裹体3类;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经历过5期热流体活动;得出3个盐度值;流体密度变化范围从0.90~1.15g/cm3;系统阐述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在成岩环境、高温热水作用、低温多旋回、油气成熟度及油气充注等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流体包裹体已广泛而成功地用予矿床地球化学、岩石学等方面的研究。八十年代以来, 国外对包裹体用于油气资源的研究已有较多报导。流体包裹体在研究沉积盆地的成岩作用、油气生成、演化及运移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这项新技术在国内已开始引起包裹体界和石油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以H_2O-CO_2-CH_4-NaCl体系为代表的多气体组分与水、盐并存的流体广泛参与了各种成岩成矿过程,并指示这些地质作用的各种地球化学信息,且保存在矿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圈闭的流体包裹体中。确定含气多组分盐水包裹体的组成与性质,是揭示地质流体的组成、性质以及相关成岩、成矿条件的重要途径。确定单个包裹体中流体组分和密度,通常基于直接的(如拉曼、红外、LA-ICP-MS)和间接的(如显微测温技术)方法。把显微测温与拉曼光谱技术相结合来确定含气盐水包裹体的总组成具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贵州碳酸盐岩中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类型、特征、温度、成份与石油地质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归纳,并用矿物流体包裹体来划分油气勘探远景,对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先志  陈发景 《地学前缘》2000,7(4):548-554
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储层成岩过程被自考矿物晶格所捕获而形成的油气水包裹体,它们记录了油气水充注储层时的组成,性质以及物理化学条件。不同自生矿物或不同期次的胶结矿物捕获的包裹体,其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这些特征是油气藏形成演化历史的直接标志,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是一个侏罗系生烃、第三系储集的成藏系统,文章通过包裹体类型、成岩矿物期次、烃类包裹体成分以及均一化温度和盐度等分析,证明南八仙油田上第三系与下第三系有着不同的油气注入和成藏期次:下第三系的油气藏为两期充注的结果,而上第三系油气藏则主要为一期成藏。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以及南八仙第三系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推断,南八仙油田下第三系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期为渐新世和上新世,上第三系油气藏的地质时期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20.
沉积岩石中断裂与裂缝是含油气盆地流体活动的重要通道,断裂与裂缝中充填的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矿物脉体是烃-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记录了断裂、裂缝形成过程中不同期次流体性质、组分、来源以及温压场、氧化还原环境等信息,为研究沉积盆地断裂发育、流体动力场特征、物理化学环境及封闭与保存条件等地层古流体活动、动态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系统总结了含油气盆地微观裂缝脉体流体活动示踪、演化的基本方法及其地质应用现状,认为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通过对裂缝脉体充填的成岩矿物岩石学观察,分析成岩矿物类型、结构及形成的相对次序;(2)通过对脉体成岩矿物的同位素、微量-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测试,示踪成脉古流体性质、来源、温压-氧化还原环境等;(3)通过对脉体成岩矿物放射性同位素(如U-Pb、Re-Os等)的测试,精确确定脉体形成时间,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脉体形成过程、流体动力场环境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地质应用前景,以期为含油气盆地古流体演化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与保存等油气成藏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