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叠前时间偏移可以实现地质构造的精细成像,同时为岩性储层预测提供高保真的高分辨率成像剖面。为了使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从煤田地震资料的特点出发,研究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叠前预处理技术,引入了利用初至波和反射波联合层析反演建立精细偏移速度场的方法,探索建立叠前时间偏移用于实际资料的技术流程和处理措施。实际资料成像结果表明,相比叠后偏移方法,叠前时间偏移在成像精度和中深层保幅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有利于煤田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和岩性反演。  相似文献   

2.
叠前反演已在流体预测中广泛应用,其预测精度和应用的反演方法有关,同时叠前反演主要应用叠前偏移的地震数据,地震成像效果和CRP道集的质量对叠前反演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大庆油田S研究区,Kirchhoff积分叠前时间偏移道集中存在信噪比低、随机噪声能量强、层间多次波、道间能量不均等问题,为有效开展叠前反演计算,需要进行针对上述问题的一系列地震资料预处理,在对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应用Radon变换、叠前随机噪声衰减和分偏移距能量补偿等方法,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并对道集能量进行了有效补偿。对研究区地震资料处理前后的道集、合成地震记录、叠加剖面以及正演道集与实际道集对比分析证明,道集优化处理有效提高了道集质量,优化处理后的道集可应用于后续的叠前反演和储层预测中。  相似文献   

3.
叠前深度逆时偏移成像技术是目前处理复杂高陡构造成像的有效方法之一,作为一种高精度的炮域波动方程偏移方法,需要规则采集的高质量炮集数据作为输入。受复杂地质条件的限制,实际采集到的地震数据在空间方向往往是稀疏不规则采样的,存在严重的空间假频和噪声干扰,不满足炮域偏移算法对数据的要求。为了提高逆时偏移成像精度,笔者开展了叠前地震数据炮域规则化方法研究,依据偏移距和方位角将炮集数据分选为OVT(offset vector tile)道集,在OVT域进行地震数据全波数带的迭代加权反假频插值,再基于几何观测系统中炮检点坐标映射关系,从OVT域插值结果中提取规则化后的炮集数据并应用于逆时偏移成像。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对地震数据进行叠前炮域规则化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逆时偏移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地震勘探领域缺乏深度域反演的有效方法,无法直接利用深度偏移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储层预测。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基于点扩散函数的深度域反演方法对深度域地震数据进行反演,该方法借鉴光学领域的点扩散函数的概念,在偏移速度场中加入均匀分布的点散射体,然后使用波动方程有限差分的方法进行正演模拟,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前声波波动方程逆时偏移,得到点扩散函数。并且本研究依据最小二乘理论推导了点扩散函数深度域声波阻抗反演的公式,最后使用该反演方法在Marmousi模型和实际的地震资料上进行了测试。反演测试结果表明:该深度域反演方法反演结果精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对地下地质构造正确成像是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由于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不可能都沿垂直构造走向的方向进行,这就为地震资料的三维处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将三维叠后拉东投影偏移思想应用于三维叠前处理,提出了三维叠前投影偏移算法.利用拉东投影变换的原理,将整个三维叠前数据体投影到一系列各方向的径向线上,各方位角的构造都包含在其中某条或多条径向剖面上.投影完成后,形成一系列的独立的二维叠前测线,于是可采用二维叠前偏移成像方法来实现各径向线的叠前偏移,当各径向剖面偏移完成后,在切片上进行反投影,从而最终形成三维叠前偏移结果.实际应用表明,用该方法进行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时,深度偏移剖面对横向分辨率有所提高,对陡地层和小断层的成像效果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算法的叠前地震波形反演构建虚拟井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前地震波形反演能够提供详细的地下地层特征,但由于其计算量大、数据和模型之间的非线性、目标函数的多极值和反演结果的多解性使叠前地震反演的实施成为一大难点。本文通过叠前和叠后混合反演技术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深海无井地震反演。遗传算法思想简单、易于实现和使用、具有隐含并行性和全局搜索能力等优点,基于遗传算法的叠前地震波形反演得到了与井中实际数据基本吻合的速度和密度数据。  相似文献   

7.
双相介质叠前储层参数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双相介质的理论出发,建立了叠前储层参数反演的目标函数,研究了多维储层参数迭代优化算法,提出了双相介质叠前储层参数反演的技术流程。模型数据、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反演误差较小、精度高于叠后地震波形反演。   相似文献   

8.
地层调谐效应改变了不同偏移距处反射波的干涉模式,使得远偏移距数据振幅和频率信息发生畸变,将会降低AVO/AVA分析及反演的置信度和分辨率。文中首先给出了调谐作用下反射波合成记录,通过正演模拟说明了调谐对叠前道集的影响。考虑到不同地层厚度下调谐效应的差异性,借助局域Lamoureux窗实现地震数据的自适应分解,利用角度数据之间的差异,构建了角度域地震数据的非平稳匹配目标函数,形成了非平稳匹配去调谐方法,实现了叠前道集的振幅和波形拉伸校正。本文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改善大角度地震数据品质,为储层预测与流体识别奠定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测井曲线构建技术在BMM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储层预测中,对于无测井曲线的区域,给储层预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利用不同入射角度的叠加偏移数据和地震速度,结合遗传算法从叠前地震波形上反演弹性参数,用于虚拟测井曲线构建.通过BMM地区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无井层段虚拟测井曲线重构问题,为地震储层预测提供了比较可靠的虚拟测并资料.  相似文献   

10.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南海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是复杂地区地震资料高精度成像处理的有效手段。从偏移技术方法原理和处理流程入手,讨论了偏移参数选择和速度分析等关键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南海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中,获得了准确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提高了研究区水合物层段的地震成像质量。处理效果显示,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较叠后偏移剖面成像精度明显提高,剖面波组特征突出,地层反射信息丰富,有效地提高了水合物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孟旭  刘四新  吴俊军  傅磊  邓莉 《世界地质》2016,35(1):256-263
通过对目标函数求导的方式详细推导了时间域全波形反演的梯度公式,并使用共轭梯度法同时迭代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将该方法应用到一组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中,合成数据结果表明全波形反演能够准确刻画地层结构,精确重建亚波长尺寸异常体的位置和参数信息。实际数据的反演结果证明全波形反演能够反映地层中的细微结构,提供高分辨率的反演结果,其波形比配结果也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
时间域地震资料解释比较成熟,深度域处理技术已经走向煤炭领域,但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深度域资料解释实际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煤炭地震深度域层位标定、深度域断层解释、深度域底板成图的摸索应用,参考时间域解释的流程,初步建立在煤炭高密度三维地震深度域资料中直接解释煤田地质成果的方法。以淮北祁南矿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应用为例,通过深度域、时间域地震数据的对比剖析,断层解释、回采面地震属性显示及底板成图,取得精度更高的结果,利于一线技术人员直接运用深度域地震资料来指导煤矿生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川中地区砂体分布多,气藏分布在砂体的那个位置很难确定这一情况,对叠前数据用AVO中的Lambda-Mu-Rho技术获得流体的不可压缩性和硬度。同时对道集模型进行AVO分析处理,总结出不同流体饱和度情况下的地震响应特征;将分析结果与实际井旁道地震资料对比,从而建立可靠的储集层性质与地震响应特征的对应关系,为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储集层参数提供了依据。利用Biot-gassman流体替换模型,分别求得模型在含油砂岩、含气砂岩和含水砂岩时的对应响应,即获得了多个点的截距-梯度交汇图。然后利用用AVO流体反演定量的得到流体的可能性分布,根据这些叠前属性再结合叠后反演的多个属性,综合评定了该区的气藏分布情况,通过已钻遇的井证实了预测的可靠性,该方法充分的应用了地震的叠前信息,解决了叠后反演所不能解决的流体分布预测问题,在砂体范围内找含流体可能性最大的砂,从而降低了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14.
波阻抗反演对水合物识别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由于地震波形数据缺少低频信息,在地震数据波阻抗反演时,一般要利用测井信息提供低频约束,但在我国南海水合物调查中,由于测井资料少,使得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方法受到一定的限制。常用的无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方法采用层速度建立初始模型,但常规速度分析方法密度低、精度不高,导致补偿的低频信息成分不丰富。针对这一限制,这里提出利用高密度速度分析方法获得层速度建立初始模型,该方法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数据,对空间上的每一道,时间上每一个样点都进行分析,尽可能利用了数据的走时,能为阻抗反演提供低频成分更丰富、分辨率更高的初始模型。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到的波阻抗反演结果与水合物特征对应良好,能取得良好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15.
弹性阻抗反演是结合声阻抗反演与AVO反演的叠前地震反演技术,能够克服叠后波阻抗反演的缺陷,反映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信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震岩性识别和流体特征的获取。常规的线性迭代弹性阻抗反演方法存在依赖初始模型、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等缺陷。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弹性阻抗非线性反演方法,并利用该算法对胜利油田某工区地震资料进行了弹性阻抗反演,获得了多个弹性参数剖面,与实际钻井结果相符,该方法为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推导了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叠前深度偏移层析速度分析公式,提出一种共散射点(CSP)道集与角道集串级优化叠前偏移的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CSP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获取初始速度,利用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进行速度更新。实现步骤概括为:将叠前地震数据映射为CSP道集,利用CSP道集叠加速度谱拾取能量团获取均方根(RMS)速度场;通过Dix公式将RMS速度转换为层速度作为层析的初始输入速度,基于ADCIGs实现叠前深度偏移层析速度反演,最终得到高精度的叠前偏移速度场。断层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山地地震勘探而言,地形起伏,不能直接使用Herglotz-Wiechert公式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这里采用不同于前人在炮域处理的思路,而是在CMP域建立了一组基于CMP浮动基准面对起伏地表上的炮检对走时和偏移距进行校正的公式,首先用本文提出的公式去除起伏地表对初至波的影响,然后应用Herglotz-Wiechert公式快速反演地形起伏地区近地表速度模型。该方法采用地震反射波的CMP浮动基准面校正思路,包含三个关键步骤:①产生CMP浮动基准面;②实测时距曲线的校正;③计算射线参数和速度-深度函数的计算。此方法无需射线追踪,无需初始模型,计算速度快,反演得到的模型具有和地震数据相同的水平分辨率,该模型可用于计算基准面静校正量,或用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的表层建模,也可以作为回转初至波层析反演或全波形反演的初始模型。  相似文献   

18.
受技术条件限制,以往采区地震资料多采用叠后时间偏移处理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在地层倾角大、断层发育等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很难准确成像。采用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合理配置参数,可以有效解决速度横向变化不大但倾角变化剧烈条件下三维地震成像精度低的问题。通过对淮北某矿区三维地震老资料应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表明:经过叠前时问偏移处理得到的数据体,其反射波特征明晰,经解释修正原断层7条、否定原断层2条、新发现断层4条,其中修正后的DF3断层已得到矿方的揭露验证,地震解释的断层性质、空间位置与实际揭露情况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羽状流地震响应特征以及羽状流气含量反演,利用实际羽状流地震偏移剖面中单道和多道地震数据,首先进行地震波时域波形特征分析以及地震波场频谱特征分析,羽状流时域波形呈现出散射波动特征,其频谱较宽,表现出开叉较多的散射波频谱特征.然后通过已有气含量与振幅属性关系模型反演气含量,提取羽状流地震频谱参量.最后进行羽状流地...  相似文献   

20.
在塔河地区,大型洞穴及溶蚀孔洞是奥陶系碳酸盐岩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其构造特征复杂,岩性横向变化大,缝洞体的地震响应特征主要表现绕射波,其成像精度对缝洞储层的预测精度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散射理论的等效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在提高绕射波的成像精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介绍了等效偏移距叠前时间偏移方法以及其并行实现方法,通过理论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塔河地区的实际资料处理中。实际资料成像结果表明,与常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结果相比,等效偏移距叠前偏移剖面中,缝洞绕射波归位合理,缝洞边界、断层、断点成像清晰,横向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