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彩色钻石(简称彩钻)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统计、梳理和定量分析近十年来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著名拍卖公司的彩钻拍卖记录,对研究彩钻价值的影响因素及其分级、价值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彩钻价格主要建立在颜色稀有程度及消费者偏爱之上,对价格影响最大的是其颜色色系、色彩瑰丽程度(饱和度、亮度和次要色调);克拉单价通常与大小呈正比;净度、拍卖时间、来源(品牌)、类型等对其成交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合成和经优化处理的彩钻可能会影响部分彩钻的价格,但总体上,其价格和天然彩钻价格之间没有发现必然联系。另外,高档彩钻在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显示其商品属性已从一般的奢侈消费品转变为资产投资品。上述结果说明,色彩、饱和度、亮度和次要色调是影响彩钻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就此而言,我国可参考美国GIA彩钻分级体系和澳大利亚力拓集团粉红色钻石的分级体系来建立适合中国市场的彩钻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彩色钻石是一种极端珍稀的矿产与宝石财富.本文较全面论述了中国已经发现的主要彩钻产地及矿体的简要地质特征,从原生矿和砂矿角度,分别论述了山东、辽宁、湖南、贵州等地的彩钻矿体地质特点,并总结了中国彩钻的主要特点:含量极低,晶体完整度不一,多含有包裹体,晶体蚀象发育,透明度高,以山东彩钻为代表的中国彩钻的颗粒度相对较大,可做高端宝石应用.本文还指出,中国彩钻的价值从根本上还没有得到发掘,市场价值从根本上尚未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3.
翡翠为玉石之冠,成为当今世界上七大珍贵宝石之一。目前国际宝玉石领域内除钻石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质量分级外,其它宝石均无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质量分级.1.翡翠质量评估因素:(1)颜色:颜色是评价的第一位因素,占评分的50%.翡翠的颜色要求可归结为正、阳、浓、均四个字。正:色要纯正,无任何杂色混在翠中;阳:翠绿色要鲜艳明亮,象葱绿、秧绿、蕉叶的碧绿或冬青树叶水洗后的碧绿;浓:越碧绿越好;均:翠绿色均匀,无深浅之差别。质量从好至差,按纯正程度依次为:纯正绿色、带蓝的绿色、带黄的绿色,微带灰的绿色与灰绿色;按深浅程度依次为:极深、深、中等、浅与极  相似文献   

4.
含氯角闪石在闽西南矽卡岩铁矿床中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福建西南部马坑、YS、GS和PD等地区矽卡岩铁矿床中,常能见到一种较特殊的含氯角闪石。它或与磁铁矿紧密相伴而生,组成角闪石-磁铁矿矿石,或交代磁铁矿体附近的钙矽卡岩和其它铝硅酸盐类围岩,属于重要的蚀变矿物之一。含氯角闪石的外表与普通角闪石相近似,长柱状,暗绿至绿黑色。其最大的特点是在单偏光下呈非常鲜艳的蓝绿色,所以又称为蓝绿色角闪石;多色性很显著:Ng-浓蓝绿色,Nm-蓝绿色或浅蓝绿色,Np-淡黄绿色;吸收异向性强:Ng>Nm>Np;干涉色为二级蓝,但往往被其本色  相似文献   

5.
金刚石呈色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刚石按颜色一般可分为正常颜色系列和彩色金刚石系列。前者为无色到淡黄或褐色系列,色调越淡越佳,纯净无色的为上乘品[1]。彩色金刚石为具清晰、特征色调的金刚石,以淡蓝色、蓝色为上品,粉红色更珍贵,艳红色为最珍稀者。与无色金刚石相比,彩色金刚石的产量甚微。其产出原因主要是杂质和缺陷综合作用的结果[2],如普遍认为氮是引起黄色,而硼则使钻石显蓝色。我们在研究中又发现氢是钻石中极其重要的第三种杂质,可能使钻石呈现灰色,也可能是几乎所有的钻石都带有或多或少的其他色调的原因(另文论述)。在地幔中形成的金刚石…  相似文献   

6.
涂继武 《湖南地质》2002,21(2):160-160
1 概述 金刚石系碳的结晶主变体之一。宝石界称其为钻石,它源自远古,孕育于地球深部,因独特的机械强度及璀灿的光彩和至高无尚的美感而令人们向往追求,更因其稀少、珍贵而被誉为宝石之王。然而自然界的金刚石,大都色级较差,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一些改善金刚石色级的经验,抛砖引玉,供交流参考。金刚石杂色的成因2 关于金刚石杂色的成因,曾众说纷纭,直到世纪初才查明,金刚石杂色的主要原因系其中杂质氮所20至。在金刚石中,对于每个CC4面体基团来说,中心碳原子以个 44SP3杂化轨道与个邻近的碳原子成…  相似文献   

7.
Chameleon钻石(俗称“变色龙钻石”)是一种具有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现象的彩色钻石,在受热后或长时间在暗室中会由黄绿色变为黄色,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与Chameleon钻石颜色相似的黄色钻石并不具有此类“变色”现象。为了研究Chameleon钻石与相似黄色钻石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产生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现象的原因,本文选取Chameleon钻石和与其颜色相似的黄色钻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加热实验,观察加热前后钻石颜色、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变化情况,探寻导致热致变色的原因,并对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及光致发光光谱特征进行详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Chameleon钻石受热后由黄绿色变为黄色,在超短波紫外线下显示绿色荧光和磷光,相似黄色钻石样品无磷光及变色现象;所有样品均有从紫外光至510nm逐渐减弱的连续吸收和480nm吸收宽带,Chameleon钻石具650~800nm吸收宽带,相似黄色钻石无该吸收带,加热后吸收带消失是其产生热致变色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对样品的缺陷类型进行对比分析,Chameleon钻石红外光谱可见孤氮特征及与片晶无关的1430cm-1宽吸收带,该峰未在相似黄色钻石中出现,但产...  相似文献   

8.
海沟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沟金矿床产于海沟花岗岩体中,受NE-NNE向断裂控制,为大型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以充填作用为主,矿床主要指示元素为Au、Ag、Hg、Pb、Bi、Mo,由上至下的轴向分带序列为Ba-Hg-Ag-Bi-Au-As-Sb-Pb-Mo.同位素和流体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成矿物源与色洛河群变质岩系和海沟花岗岩有关,成矿流体由岩浆水和古大气降水组成,流体属CO2-NaCl-Na2SO4-H2O型.在区域地质构造演化背景下,深大断裂的活动导致富金的色洛河群变质岩系发生深熔作用形成海沟花岗岩及富矿质和矿化剂的岩浆热液,同时也产生了以大气降水为主的含矿热液.在143 Ma左右,随区内应力场转变为张性,并在岩体和周边地层中形成大量NE-NNE向次级断裂系统,富矿质和矿化剂的岩浆热液和以大气降水为主的含矿热液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两种流体向NE-NNE向次级断裂系统的扩容带迁移,混合作用、沸腾作用以及物化条件的改变导致金的沉淀,从而造就了海沟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颜色是软玉价值的重要体现,青海软玉颜色丰富,而致色方面的研究较为滞后。近年来青海软玉致色研究多为翠青玉和烟青玉,认为Cr~(3+)和Mn~(2+)分别为翠青玉和烟青玉致色元素。青海软玉的颜色非单一色彩,如青白色、翠绿色、灰紫色等,因此青海软玉致色应包含多种致色元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化学滴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电子顺磁共振能谱(EPR)测试数据,根据分析数据与色调变化之间的关系揭示了8种颜色青海软玉的致色元素。结果表明:白玉致色元素为Fe~(3+);青白玉和碧玉致色元素为Fe~(2+)和Fe~(3+);青玉致色元素为Fe~(2+)、Fe~(3+)和高价态的Mn;翠青玉致色元素为Fe~(2+)、Fe~(3+)、Cr~(3+);黄玉和糖玉致色元素为Fe~(3+)和高价态的Mn;烟青玉致色元素为Fe~(3+)和Ti~(4+)。研究认为青海软玉中绿色调与Fe~(2+)有关,黄色调与Fe~(3+)和高价态的Mn有关,而蓝紫色调与Fe~(3+)和Ti~(4+)有关。本研究基本确定了不同颜色青海软玉的致色元素,为青海软玉致色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碧石属于石英质玉中一类,少有文献对其深入探讨,缺乏系统性分类以及定义界定,不能准确区别于颜色相对应的玉髓(玛瑙).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次研究应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电子探针、紫外—可见光光谱等多种测试技术相结合方式,初步确定常见单色碧石的致色矿物,其中红碧石的致色矿物为赤铁矿,黄碧石的致色矿物为针铁矿,绿碧石的致色矿物为绿鳞石,紫碧石的致色矿物是锐钛矿和赤铁矿.结合市场实际需求,从宝石学角度以颜色特征作为碧石分类依据,将碧石从宝石学分类角度,分为红碧石、黄碧石、绿碧石、紫碧石、血滴石、风景碧石、多彩碧石等七个大类.同时,根据X射线衍射半定量分析和电子探针测试近似计算结果:红碧石测试样品中赤铁矿平均含量均不低于2.187%,凉山南红样品红色富集区域测试赤铁矿含量不高于1.767%,低于2%.因此可以考虑将2%的赤铁矿含量作为区别红碧石和南红的界限.建议以杂质矿物含量2%对碧石和相似颜色的玉髓(玛瑙)区分界定,进一步补充完善已有碧石定义.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崇礼县东坪金矿位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内, 金矿石包括低硫化物石英脉型和钾质蚀变岩型两种类型。本次工作我们对采自东坪金矿70号脉深部的钾质蚀变岩中的锆石进行了成因矿物学和成矿年代学研究, 结果表明, 矿脉中的锆石可以分成岩浆锆石和热液锆石两种成因类型。岩浆锆石具有自形到半自形结构,在背散射电子图像(BSE)上呈暗灰色, 在阴极发光图像(CL)上具有明显的岩浆振荡环带, 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82.8±3.3 Ma。热液锆石多呈不规则状充填在岩浆锆石中, 在BSE图像上呈亮灰白色, 在CL图像上为深黑色(无阴极发光), 锆石的Th、U含量和Th/U比值较岩浆锆石明显增高, 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40.3±1.4 Ma, 说明东坪金矿形成于早白垩世。140 Ma成矿年龄的发现, 为认识河北省东坪金矿的成矿时代提供了新证据, 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显微观察、红外光谱、可见吸收光谱和低温光致发光谱等分析方法,对9颗俄罗斯高温高压处理钻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类钻石样品的内部多见石墨化现象,尤以彩色钻石样品更明显;金黄色、紫红色、黄绿色样品为ⅠaAB型,浅黄色样品为ⅠaB型,近无色样品为Ⅱa型;样品的可见吸收光谱因颜色不同而差异显著,其中金黄色样品可见475 nm处的吸收宽带,紫红色样品可见638,614,595 nm处的吸收峰,黄绿色和浅黄色样品可见415,475,503 nm处的吸收峰,近无色样品则为较光滑的平直曲线。此外,该类样品在低温光致发光谱中可见575 nm与637 nm处强发光峰。这些特征为探讨该类钻石的晶格缺陷与呈色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藏北戈木错渐新世碱性钾质火山岩中单斜辉石斑晶普遍出现正环带、反环带和韵律环带结构,多具有"绿核辉石"的结构特征。通过矿物电子探针测得"绿核辉石"的核部有高Mg#和低Mg#两种不同成分,两者都不同程度发育有筛孔状熔蚀结构,环带结构主要发育在辉石的幔部到边部,与绿色核部存在明显的成分间断,幔部环带结构的成分变化范围相对较窄。"绿核辉石"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反映了同源碱性钾质岩浆在壳内岩浆房中发生了岩浆补给-混合作用,复杂的环带结构记录了混合岩浆的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尔金地区长沙沟一带奥陶纪侵入岩及其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阿尔金地区长沙沟一带发育的侵入岩岩石类型包括辉石岩、辉长岩、辉绿辉长岩、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野外地质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就位时代均为奥陶纪。其中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具有幔源型特征;中酸性侵入岩显示I型和地S型双重特征,其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在岩浆上侵过程中同化混染了部分壳源物质,使其具有壳幔混合源的岩浆性质。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形成于超大陆裂解构造环境,系与大陆裂谷或深大断裂有关的深成岩浆作用的产物,中酸性侵入岩是汇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PC—1500主机的打印有绿、红、兰、黑四种颜色画笔,其笔头消耗量甚大,一个笔头用不了多久,笔心色液用完,需要换上新的。这样四色笔一套27元,不但价格昂贵,并且是国外进口的,不易买到。为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今介绍PC—1500打印笔头注汁办法,保持原笔头永久使用,只耗几分钱就可抵上进口彩笔27元的价值。注汁过程如下: (一) 液汁选购英雄彩色笔墨水的前六色,每色一瓶,上海墨水厂出品,每盒6瓶价1.30元。这种彩色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绿碧玺的产出特征、化学成分、致色机理和形成条件都存在差异.目前关于坦桑尼亚绿碧玺的矿物种属及颜色成因等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对其科学鉴定和品质评级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采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电子探针、紫外可见光谱等测试技术,对坦桑尼亚绿碧玺宝石矿物学特征及颜色成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坦桑尼亚绿碧玺呈单晶体产出,无解...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批量小颗粒钻石的筛查效率和准确性,研制了一种新型紫外光致发光图像高速采集装置——珠宝首饰观察鉴定仪(DDO),通过对激发光波长、工业相机等的选用和结构设计技术突破,以及对发光现象采集方式进行创新,实现了批量观察不同宝石间的光致发光现象和发光延迟现象差异等,从而实现对宝石高效检测。对20 000粒以上无色天然钻石、合成钻石和钻石相似品进行的DDO测试结果表明,98%~99%的无色天然钻石在紫外光激发光停止后的0.1~10 ms内可观察到的碧蓝色磷光现象,为天然钻石典型特征,合成钻石和其他无色宝石的发光特征(发光颜色、强度、持续时间、结构分区)明显区别于天然钻石,由此建立了一种通过观测包括荧光、衰减时间在100 ms内的连续发光(磷光)特征差异性作为筛分条件快速、准确筛分无色天然钻石的新方法。本装置提高了钻石鉴定的准确度和检测效率,对天然钻石的筛查通过率可高达99%,对合成钻石和仿钻石的筛查准确性可达100%。  相似文献   

18.
铁板井绦矿床赋存于辉橄岩体中,辉橄岩体具有全岩矿化的特点,岩体及镍矿体的形成经历了三种不同的成矿过程:首先是岩浆深源液态重力分异作用,而后发生岩浆深源熔离-贯入(成岩、成矿)作用,形成岩体和镍矿体,最后在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叠加下完成整个成矿过程.该矿床是典型的主要由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岩浆矿床.  相似文献   

19.
东坪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部边缘的张宣地区,产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南部的中细粒正长岩中,属于低硫化物钾长石石英脉型碲金矿床。金矿石包括低硫化物碲金石英脉型和钾质蚀变岩型两种类型。文章对产于东坪金矿1号脉的钾长石石英脉中的锆石进行了成因矿物学和LA-ICP-MSU-Pb年代学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脉中的锆石可以分成岩浆锆石和热液锆石两种成因类型。岩浆锆石具有自形到半自形结构、柱状晶型,在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图像(BSE)上呈暗灰色;在阴极发光图像(CL)上具有明显的岩浆振荡环带。热液锆石多呈不规则状充填在岩浆锆石中,也有呈他形晶独立存在的;在BSE图像上呈亮灰白色,而在CL图像上为深黑色(无阴极发光)。岩浆锆石的Th、U含量和Th/U比值相对较低,其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80.5±2.6)Ma,说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形成于晚泥盆世。热液锆石的Th、U含量和Th/U比值较岩浆锆石明显增高,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40.2±1.3)Ma,说明东坪金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因此,成岩与成矿年龄相差近240Ma,表明东坪金矿床的形成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的岩浆侵位事件无直接关系。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的综合分析,作者认为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20.
吉林榆树河子、黄泥河子地区主要岩性为变质深成侵入体。测区内确定了三种类型花岗质片麻岩,通过其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本区变质深成侵入体的形成环境、成因提出了新的认识,样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太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是通过俯冲的玄武质板片的部分熔融形成在热的板块构造俯冲带中,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并且含有地幔物质及较老的大陆地壳物质参与到岩浆源区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了壳幔混源型岩浆的特点,为重塑测区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较系统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