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军祥  刘凤岩  赵国军 《地下水》2014,(2):86-86,99
利用放射性测井曲线划分煤层,确定煤层的深度、厚度;对火成岩侵入地层的煤层进行深度、厚度确定。  相似文献   

2.
地基沉降计算中压缩层厚度确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基沉降计算中压缩层厚度确定方法主要有应变控制法和应力控制法两种.按这两种方法计算地基沉降,经比较可看出按应变控制法来确定压缩层厚度是不太合理的,其原因是由于按应变控制法确定的压缩层厚度与基底附加应力大小无关.最后给出了确定压缩层厚度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术才  王燕  李树忱 《岩土力学》2006,27(Z1):279-282
海底隧道岩石覆盖层厚度是海底隧道选线中的关键因素,其确定方法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结合海底隧道岩石覆盖层厚度确定中的关键因素,应用隧道设计常用的工程类比方法,借鉴已有的海底隧道工程或类似工程的设计经验对隧道岩石覆盖层厚度的初步确定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得出合理的隧道岩石覆盖层厚度的范围。研究方法对同类工程的初步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权函数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小岩石覆盖厚度是海底隧道垂直线路设计的重要参数,影响海底隧道的造价和安全。总结了确定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常用的方法,包括工程类比法、数值分析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基于大量数值分析,提出了通过最小位移确定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方法。根据专家经验,分析了最小岩石覆盖厚度各种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建立确定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权函数法,并应用于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其研究成果对海底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宁文务 《探矿工程》2008,35(8):44-46
在现行规范中,由于桩基沉降估算模式的不同,压缩层厚度的确定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对由不同估算模式确定的压缩层厚度及沉降估算结果进行探讨与分析,认为对于工程场地地质资料掌握较为翔实的情况下,压缩层厚度可采用变形比法确定,否则,宜根据应力比法确定。  相似文献   

6.
变形控制是在软土上建造油罐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如何确定压缩层厚度一直是影响沉降计算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列出了根据不同取法所算得的压缩层厚度以及相应的沉降量,并把现场实测值与其进行比较,以此来研究对于油罐地基,怎样确定其压缩层厚度才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换填法垫层厚度大小的确定一般采用试算法,由此确定的垫层厚度可能偏大,不经济且计算过程复杂。本文分别针对均质地基、非均质地基推导出条形基础、矩形基础、方形基础垫层厚度的计算公式,不需要进行试算,其计算结果经济、安全,计算过程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8.
爆破开挖会产生一定范围的爆破松弛带,其岩体工程特性会降低.确定爆破松弛带的厚度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在此主要介绍用纵波速等方法确定爆破松弛带厚度.  相似文献   

9.
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位移收敛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岩体稳定评判准则至今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从稳定的定义、量化的判断到分析的理论、准则和方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尚未形成明确的系统。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塑性区来判断围岩的稳定范围。但塑性区主要用来确定围岩的破坏范围,对于确定海底隧道的最小覆盖层厚度有些过于危险,因为一般海底隧道主要修建于硬岩中,其开挖引起的塑性区很小。因此,有必要建立确定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的方法。应用适合模拟岩土大变形的数值分析方法FLAC3D,运用围岩变形量或变形率判据,建立确定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位移收敛判据,并将该判据用于确定某海底隧道的最小岩石覆盖厚度,以说明该方法用于确定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非主力有效烃源岩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油源对比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长6、长9暗色泥岩和长7油页岩与暗色泥岩的有效性,进一步采用热解烃指数(HCI)、可溶有机质与有机碳含量关系确定了有效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为1.1%。以此下限值作为标准,与单井测井资料预测的有机碳含量值结合,确定了单井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厚度。通过大量钻井有效烃源岩的厚度统计,确定了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厚度分布特征。长4+5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最大厚度超过60 m。长6有效烃源岩的分布中心集中在庆城-马岭一带,最大厚度超过70 m,沉积中心的厚度在20~70 m,分布范围与长7油页岩的分布较为一致。长9有效烃源岩在东北部的志丹地区,主体厚度在30~60 m。  相似文献   

11.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解释煤层厚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解释煤层厚度的方法,为直接利用煤田地震资料确定煤层厚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利用煤层厚度与煤层反射波动力学特征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定量描述,便可根据地震资料求出煤层厚度。  相似文献   

12.
测井约束多尺度储层厚度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尺度小波分解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速度剖面和测井曲线的多尺度小波分解结果,在测井约束下分别确定砂体的位置,几何形态,计数薄砂体的视累计厚度和含油气砂体的视地厚度;并将各尺度下计算的视累计厚度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反演得到最终精确的薄砂体的累计厚度和含油气砂体的累计厚度,经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证实,该方法稳定可靠,确定的砂体位置准确,反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地震剖面解释中尚无走滑断层旋向的直接判别标志,本文提出了一个在地震剖面解释中直接判断走滑断层旋向的模型。该模型假定断层作用前既存的某个地层厚度有变化,则垂直或斜交地层厚度变化方向的走滑断层必定在穿过断层的地震剖面中两盘地层厚度不等。确定了地层厚度变化方向,又测定了剖面中两盘地层厚度,则走滑断层的旋向就可以唯一地确定下来。穿过塔里木盆地东部阿拉干北右行走滑断层的地震剖面资料证实了这一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鞠远江  胡明鉴  刘阳  朱旭  秦坤坤 《岩土力学》2022,43(5):1226-1236
为了探究土的分层特征对珊瑚礁岛下淡水透镜体形成的意义,在南海某珊瑚礁岛采用钻孔取样,分析每个钻孔不同层位样品的粒度。根据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粒度特征,确定岛的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层;根据每个钻孔所代表的范围,确定每个水平分区的面积;根据每个钻孔中不同颗粒级配的样品所代表的厚度,确定每个垂直分层厚度。礁灰岩以上松散层的不同分区和分层的颗粒级配控制地层的渗透性,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渗透性特征控制淡水透镜体形成的难度、淡水透镜体的总厚度以及过渡带的厚度。根据岛的总面积和垂直分层数建立数值模型,得到不同时间、不同水平位置和垂直深度的地下水浓度特征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石炭系储产层下限标准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文  费怀义 《矿物岩石》1999,19(2):31-36
影响容积法储量计算精度的因素之一是储层的有效厚度取值。有效储层厚度确定得准确与否,主要与下限标准定得是否合理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川东地区石炭系储层特征的综合研究,结合测井、测试资料,对石炭系储层下限标准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浮力-毛细管阻力法及相渗透率-产量法两种新的储层下限确定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推荐了较好的确定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下限标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波阻抗约束反演技术预测煤层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数据体及其解释成果进行多井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稀疏脉冲反演结合地震约束的测井曲线反演)来预测煤层厚度,是通过层位标定确定煤层所对应的波阻抗层,然后提取该波阻抗层的厚度并与钻孔见煤点处的煤层厚度进行拟合匹配,最终得到三维地震测区的煤层厚度分布规律。该法对煤层厚度预测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多井约束三维地震反演技术在煤厚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数据体及其解释成果进行多井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通过层位标定确定煤层所对应的波阻抗层,然后提取该波阻抗层的厚度并与钻孔见煤点处的煤层厚度进行拟合匹配,最终得到三维地震测区的煤层厚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椒江市是新兴的沿海城市,为确定地基的稳定性,曾用电测深法求第四系厚度和断裂破碎带,但效果不够理想。后来我们又用重力法求第四系厚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东辛油田沙三段5砂层组4小层的构造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其南部的小断层为一个逆断层,北部升高,南部降低,为油气聚集构成了圈闭条件.同时对于该地区砂体厚度以及地层厚度进行分析,确定其物源来自南部、西部及北东部.在该地层中,没有北部物源.最后通过该地区孔隙度、渗透率以及砂体有效厚度的分析,确定最有利勘探区域依次为南部区域、中偏西部区域,其次是北东部区域;中偏东区域勘探意义很小.  相似文献   

20.
王玉林  谢康和  卢萌盟  王坤 《岩土力学》2010,31(5):1539-1544
分析了承压含水层补给区水位上升时承压含水层上基坑底板土层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变化规律。根据基坑底板土的渗透性及其破坏机制,基于弹性力学理论,按受弯拉裂破坏模式和剪切破坏模式计算确定基坑底板土层临界厚度,通过算例和分析,与传统确定临界厚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提出的基坑底板土层临界厚度的确定方法能考虑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u和?u以及底板尺寸的影响,比传统计算方法更合理。然而,对于如砂土这类强渗透性土而言,文中方法求解的结果可退化为传统方法的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