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胶州湾东北部滨海湿地5个采样点生长的碱蓬中10种重金属Cu、Zn、Pb、Cd、As、Cr、Co、Ni、V、Mo的系统研究,发现碱蓬对Cu,Zn的吸收明显高于其它重金属,这可能与Cu和Zn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关,碱蓬体内Cr、Pb、V和Ni的含量也相对较高。碱蓬对Mo的富集效果最为显著,对Cu、Zn、Cd...  相似文献   

2.
以嵊泗海域为研究区域,研究了该区域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含量及TSP中重金属含量随季节变化的特征,通过对TSP中各重金属元素的相关系数、富集因子以及气象要素的分析来判断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冬季该海域TSP含量最大,为夏季的4倍之多,季节变化很显著;冬季该海域TSP中重金属(Cu、Pb、Cd)含量最高,秋、春季次之,夏季最低.冬季Cu、Pb和Cd含量分别为夏季的17、27和27倍.TSP含量和TSP中的Cu、Pb、Cd含量的相关性不强,或基本不相关;但Cu、Pb、Cd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却很大,其中Pb与Cd含量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5,说明它们的关系密切,可能来自同一个源.富集因子由大到小对应的3种重金属依次为Cd、Pb和Cu.从富集因子年平均值来看,Cu、Pb、Cd都被富集;冬季3种重金属都被严重富集,夏季3种重金属都没有被富集.冬季,嵊泗群岛盛行西北风且风速很大,非常有利于把上海及其周边城市的污染物输送到嵊泗海域,造成冬季该海域的TSP中重金属含量严重富集;春季,嵊泗群岛盛行的风向开始转变为东南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所以春季该海域TSP中重金属含量急剧减少;夏季,嵊泗群岛的风向转变为东风,风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加之夏季是1年中降雨量最多的季节,加速了TSP中重金属的沉降速度,致使夏季该海域TSP中3种重金属含量都达到了最低值;秋季,嵊泗群岛的风向又转变为西北风,有利于陆源污染物的传输,虽然风速小于冬季,但依然造成重金属含量的严重富集.可以推断,嵊泗海域的TSP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上海及其周边城市的陆源污染物.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4年4月庙岛群岛南部海域的调查资料,综合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3种方法,研究了海水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并对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评价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海水中Zn、Hg、Cu和Cd均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15%站位的Pb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良好;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为ZnAsPbCrCuCdHg,Hg均处于清洁状态,As、Pb、Cr、Cu、Cd均有部分站位呈轻度污染状态;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7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为CdHgAsPbCuZnCr,Cd和Hg为调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Zn、Cr、Hg、Cu、Pb、As之间呈显著相关(P0.01),具有相似的来源特征。庙岛群岛南部海域重金属的来源主要包括黄河入海泥沙悬浮物输送、周边沿岸入海径流输入、港口码头船舶引入和大气沉降输入等。应加强对庙岛群岛南部海域海水中Pb及表层沉积物中Cd和Hg的监测,重点关注沉积物中Cd和Hg相对高值区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2008年在珠江口荷包岛近岸海域的调查数据,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重金属与TOC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Cd,Hg,Cr和As四种元素分布基本呈现荷包岛近岸海域较高的特点,重金属Zn,Pb和Cu的分布没有明显规律;重金属富集顺序为Cd>Zn>Cu>Hg>As>Cr>Pb。相关性研究表明,重金属Cu与Zn显著相关,Hg,Cr,Cd和As极显著相关;有机质是影响沉积物重金属迁移和转化的重要因素。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荷包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总体潜在生态危害轻微;各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Cd>Hg>As>Pb>Cu>Cr>Zn;对荷包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Cd和Hg。  相似文献   

5.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原子荧光光度法(AFS)测定了采集于北海银滩镇、厦门海门岛、宁德漳湾镇、乐清西门岛、温岭坞根镇、三门花桥镇等地区自然滩涂以及温岭坞根镇养殖区的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s)及其栖息地的底泥样品中Zn、Cu、Mn、Fe、Cd、Pb、Hg 和As 等8 种重金属含量,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含量特征、生物体与栖息地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分析、生物体重金属富集系数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栖息地可口革囊星虫间的重金属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 各群体中Pb 含量均超过标准, 厦门海门岛群体中Cd 含量超标; 厦门海门岛、乐清西门岛自然滩涂栖息地和温岭坞根镇养殖区等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 所有采样点底泥中Cu 含量以及乐清西门岛自然滩涂底泥中Cd 含量达到沉积物质量标准Ⅱ类; 可口革囊星虫对Zn、Cu、Fe 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 对Mn、Cd、Pb、Hg 和As 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Zn、Cu、Fe、Pb 和As 的富集系数在大部分群体间差异性较小; 可口革囊星虫中的Fe 和As 含量与底泥中的Fe 和As 含量高度正相关, Zn 和Hg 含量的相关性次之, 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于2015年9月,在渤海中部和黄海北部海域调查并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样品的粒度、重金属(Cu、Pb、Zn、Cd、Cr)含量及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生态风险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受河流输入及海洋沉积环境的影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区域为河口区、渤海湾口以及北黄海中西部,调查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Pb、Zn和Cr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低污染水平,Cd达到中等污染水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均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7.
于2007年秋季对我国北黄海海域进行调查,采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对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d,Hg,As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北黄海表层沉积物Cu,Pb,Zn,Cd,Hg,As平均含量分别为(11.6±1.9),(25.2±2.4),(52.7±5.4),(0.22±0.02),(0.07±0.01),(13.3±1.3)μg/g;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未受Cu,Pb,Zn,Cd,Hg污染,但部分站位As已处于中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重金属元素的潜在危害程度顺序是HgCdAsPbCuZn,采样区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  相似文献   

8.
北黄海表层海水溶解态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春季和秋季对我国北黄海海域进行调查,采取溶剂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u,Pb,Zn,Cd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黄海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的含量呈现出沿岸海区高,中央海区低,浓度自近岸向远海逐渐减少的趋势,受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明显.除秋季个别站点的Pb,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9.
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作者于2013年9月在九龙江口进行了表层沉积物采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Pb、Zn和Cd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高值区均分布在南溪入海口和海门岛下游海域,Cr含量的高值区也分布在南溪入海口附近。聚类分析将采样点位分为4类:第一类主要分布在河口区外侧,沉积物中油类含量较高;第二类主要分布在南溪出海口,硫化物、Zn和Cr的含量较高;第三类分布在河口区中北部,污染物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第四类主要分布在海门岛下游海域,硫化物、TOC、Cu、Pb和Zn含量较高。地质累积系数评价显示:Hg、Cu、Pb、Zn、Cr、As处于未污染到轻度污染水平,Cd为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水平;Zn、Cr、Cd的Igeo指数相对较高,第二类和第四类站位的Igeo指数相对较高。相关分析表明,硫化物与Cu、Zn、Cd正相关性较高,Cu与Zn、Cd、Cr正相关性较高,Pb与Zn、Cd正相关性较高,Zn与Cd、Cr正相关性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河口沉积物重金属主要有以下几个可能来源:流域和河口的工农业活动和采矿活动、流域水土流失、流域自然风化。针对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流域-河口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需采取以下措施:工业污染的控制、农业污染控制、养殖污染的控制、植树造林与河岸带绿化和矿山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0.
南海表层水中的溶解态Cu,Pb, Zn,Cd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1998年“南海海洋环境调查”外业工作期间在南海的各个站位,按照严格的防沾污措施采集了106个表层海水样品.采用溶剂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样品中的痕量重金属Cu,Pb,Zn,Cd含量进行了分析测试.测得各重金属的平均值如下:Cu 0.100 μg/dm3,Pb 0.060μg/dm3,Zn 0.086 μg/dm3,Cd 0.007μg/dm3,接近世界大洋水的浓度水平.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海区周边含量高于中央,浓度有自近岸向远海逐渐减小的趋势.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夏季相关性优于冬季,Cu与Cd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并且首次在南海表层水发现Cu,Cd与营养盐的相关关系.将重金属浓度值作数理统计分析,得到它们在南海的基线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09~2011年珠江口海域获取的代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240个气溶胶样品,分析重金属(Cu、Pb、Zn、ca)质量浓度和大气干沉降通量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溶胶中zn的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Pb和Cu,Cd的质量浓度最低,年平均质量浓度依次为69,2、31.2、12.6和0.58ng/m3.Cu、Pb和Zn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和入海通量表现为2009年〉2011年〉2010年.Cd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和入海通量呈现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各金属质量浓度及大气干沉降通量均为秋季最高,冬春季次之,夏季最低,这种季节性差异主要与季风和雨水冲刷作用有关.气溶胶中Cu、Ph、Cd和Zn平均质量浓度的较低值出现在2010年夏季.Pb在4个季节的平均质量浓度低值均出现在2010年,平均质量浓度依次为18.9、3.8、56.7、20.2ng/m3,表明加强人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可有效地降低气溶胶中重金属的含量,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通过评估金属元素分别从大气和河流进入珠江口海域的输入量,该海域金属物质输送入海仍以河流输入为主,但大气中Pb对该海域的输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龙口港及其东北近岸海水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华瑞  马丽 《海洋科学》1993,17(5):67-70
采用溶剂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龙口海港及邻近海域海水中溶解的Zn,Cu,Pb,Cd,Cr。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以及船舶、码头的污染密切相关。该海港5月重金属污染较重,而8月因大量减少污水排放,使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并接近山东半岛近海的重金属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南澳岛是广东南澳县的主岛, 周边海域的环境保护被置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为此, 2004年 5月、7月选择以水产养殖为主的后江湾和白沙湾及以旅游为主的青澳湾作为研究对象, 对南澳岛海域重金属的 含量、分布、富集及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为Cd: 0.19mg.kg-1, Cr: 26.86mg.kg-1, Cu: 20.71mg.kg-1, Ni: 22.78mg.kg-1, Pb: 35.67mg.kg-1, Zn: 79.48mg.kg-1, 低于近岸经济发达海域, 但高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外海; 在分布特征上表现为湾口高于湾内, 养殖区高于非养殖区的总趋势, 但在各海湾之间重金属含量并无显著差异, 表明南澳岛海域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输入。该海域以城市污水中代表元素Cu (Cf = 2.75), Pb (Cf = 2.27)富集为主; 以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基准和美国太平洋沿岸基线值评价, 南澳岛海域环境质量均处于健康状态, 但其潜在污染效应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湛江南柳河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柳河排污口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富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u,Pb,Zn,Cd,Hg含量分布呈现由西北到东南递减的变化特点;5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均较重,且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b>Zn>Cu>Hg>Cd;生态危害评价显示,Pb,Cu,Zn等元素属于轻微生态危害,Hg,Cd等元素属于中等生态危害,5种元素生态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Hg>Cd>Pb>Cu>Zn。  相似文献   

15.
泉州大港湾海水、沉积物及水产生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分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根据1997年7月大港湾海域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分析了大港湾海水、表层沉积物及水产生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大港湾海水中Cu,Pb,Cd,Zn的含量均低于渔业水质标准,大港湾湾顶水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Cd,Zn的含最明显高于湾口水域:湾南部水域高于北部水域。文中还根据《海洋沉积物质量》、《无公害食品》、《食品中锌限量卫生标准》、《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对表层沉积物和6种水产生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大港湾的水产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但沉积物中的Cd含量已超标。  相似文献   

16.
三亚湾滨珊瑚骨骼重金属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ICP-AES分析测定了南海北部三亚湾滨珊瑚(Porites)骨骼生长带1977—1999年问重金属Cr、Zn、Cd、Cu、Ph、Ni、V的含量。通过对重金属元素的因子分析,划分出2类元素组合:Zn、Cd、Cu、Ph、Ni组合和Cr、V组合。2类重金属元素组合与不同季节表层海水温度、降水量以及冬、夏季风指数等相关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反映出具不同的重金属元素有不同的环境影响因子,其中Zn、Cd、Cu、Ph、Ni组合主要受春季表层海水温度的影响.Cr、V组合主要受冬季风强弱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e transport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and particulate trace metals (PTM) to the sea surface by rising bubbles in samples of surface water collected in Narragansett Bay was examined using an adsorptive bubble separation technique. Recoveries of POC ranged from 30 to 59% while those of the particulate form of the trace metals, Al, Mn, Fe, V, Cu, Zn, Ni, Pb, Cr and Cd wer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50%. The recovery data were used to arrive at a rough order of magnitude estimate of the bubble transport of POC and PTM under open-ocean conditions. While transport rates of the trace metals to the sea surface by both bubble transport an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varied over approximately 3 orders of magnitude, the ratio of bubble transport to atmospheric deposition for most metals varied over approximately one order of magnitude, perhaps suggesting some degree of coupling between atmospheric PTM and bubble-transported PTM.  相似文献   

18.
黄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黄河口的平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沉积物样品。分析了铜、铅、锌、镉、铬、砷、汞浓度.结果表明,黄河口沉积物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由河到海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水期和枯水期Cd、Cr、As呈显著相关(0.01水平)。重金属含量为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水文特征严重影响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和沉积物的粒度密切相关.粒度越小重金属含量越高,反映了河流沉积的特征。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较低。各项目基本上都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