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HRCT(高分辨CT)图像是较常规CT具有更清晰的空间分辨率的图像。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从而提高病灶细节以及正常和异常细微结构的显示能力,对配合临床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如何利用普及型CT机获得HRCT图像。我们做了技术上的改进,并在不增加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功能,提高一些技术参数,主要是扫描层厚,管电流及扫描时间,高分辨薄层重建,尽可能的缩小显示野,加大矩阵等。所得到的图像分辨率明显高于常规CT,如肺小结节的显示,腔隙性梗塞的检出率,可疑小腔隙与大的像素颗粒的辨别等。我们认为,进一步开发软件功能。会获得更加理想的HRCT图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方法,增加对头颅腔隙梗塞诊断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对临床疑有腔隙的病人在基底节区及可疑部位加用HRCT扫描,遇到腔隙病灶与像素颗粒难以区分时,在相同层面或上下1~2mm处做HRCT扫描.结果:有208例常规CT正常的病例中发现了腔隙灶,在遇到的320例不易诊断的可疑病灶中,经HRCT确诊的真正腔隙灶89例,伪腔隙(像素)231例,同时发现对正常腔组织结构的显示要较常规CT优越得多,结论:HRCT不仅能提高腔隙梗塞的诊断率,还能辨别伪腔隙是弥补常规CT对腔隙诊断不足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3.
评价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在运气了管扩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9例支气管扩张的HRCT表现并与X线平电及常规CT扫描进行比较。本组柱状支气管扩张占63.6%,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占26.32%,囊状支气管扩张占10.52%,扩张的支气管管壁厚度在1-3mm之间。HRCT扫描是诊断支气管扩张最安全,准确,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空洞性肺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空洞性肺结核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21例空洞性肺结构病人均做胸部CT和胸片检查,分析CT所见并与病理、胸片对照,1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11例痰检和临床证实。结果:(1)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为空洞性肺结核的好发部位;(2)空洞呈圆形或椭圆形,空洞外壁较光整,空洞壁常有钙化;(3)空洞所属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4)临近空洞胸膜局限性增厚;(5)空洞以外肺  相似文献   

5.
HRCT(高分辨CT)图像是较常规CT具有更清晰的空间分辨率的图像。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从而提高病灶细节以及正常和异常细微结构的显示能力,对配合临床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如何利用普及型CT机获得HRCT图像。我们做了技术上的改进,并在不增加设备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功能,提出一些技术参数,主要是扫描层厚,管电流及扫描时间,高分辨薄层重建,尽可能的缩小显示野,加大矩阵等。所得到的图像分辨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分析了肝癌侵犯门静脉,在门脉分支及主干内形成癌栓后的CT影像特征。发现46例中有41例(91%)有门脉增宽,此征象在CT图像上容易发现和测量出,可作为门脉癌栓的辅助诊断依据;同时CT平扫可以发现早期新形成的栓子,其特点是增宽的门脉内高密度结节影,CT值平均56±7·8Hu;另外增强扫描可显示出平扫低密度而无增强表现的癌栓影。同时对上述各征象的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胆囊癌CT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CT表现。根据CT表现及结合病理分为1)壁厚例,表现为胆囊壁弥性或局限性不规则增厚,增强后囊壁强化明显;2)腔内型,表现为从增厚囊壁突入腔内的不规则结节影,伴胆囊壁侵犯,增强较明显;3)肿块型,胆囊腔闭塞,胆囊区低或等密度肿块,伴邻近肝脏直接浸润,胆管扩张及局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肺癌性淋巴管炎(PLC)的HR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至2018年6月共29例经病理证实的PLC的HRCT表现,29例均行HR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29例PLC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8岁。累及单侧肺16例(55%),且右肺发病率大于左肺,两肺13例(45%),局限性分布22例(76%),弥漫性非对称性分布7例(24%),29例均可见肺纹理不规则增多、增粗、紊乱和边缘欠清(中轴间质增厚),其中21例在异常的肺纹理中夹杂有多个微小结节影;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25例,10例呈小的结节状增厚(周围间质增厚);5例见胸膜下条状影(周围间质增厚);4例见细网格状影(小叶内间质增厚);胸膜不规则增厚伴多发微小结节18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4例;胸腔积液(右侧胸腔积液较左侧多)10例;心包少量积液4例。结论:PLC在HRCT多表现肺内间质局限性或弥漫性非对称性增厚,伴多发微小间质结节、胸膜轻度增厚伴多发微小结节、肺内磨玻璃影及小结节影、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HR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肺癌CT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目的是探讨CT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所用的材料与方法是搜集赤峰市第六医院的肺癌病例46例,所有病例均手术病理,支气管镜检或细胞这检查证实,常规CT扫描后对选择病例在选择层面行HRCT扫描,结果得到了CT在肺癌诊断上,特别在肺癌分期上优于常规X线检查,此外,HRCT在显示细微病变或病变伪细微结构方面有重要价值,结论是CT不仅可用于肺癌诊断还可用于肺癌分期,因而更有益于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分析1987年3月 ̄1992年5月行肾脏CT扫描102例,其中诊断肾结石31,当时因CT扫描前准备方法问题,及开始经验不足造成4例无结石的病人误诊为结石。找到误诊石的原因是CT扫描前静脉试验及口服泛影葡胺造影剂造成,采取改进CT扫描前准备方法;(1)扫描前不行静脉试验(2)口服造影剂改为口服温水或牛奶,经上述改进方法,以后未出现造影剂造成肾结石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4例,女12例),分析其胸部高分辨CT表现,重点观察病变形态、分布以及病变区有无肺血管增粗、支气管充气征、小叶间隔增厚。结果:26例COVID-19患者中病变分布于肺周围区20例,其中17例胸膜下区;18例累及双肺,8例累及一侧肺;单个肺叶受累6例,2~4叶受累10例,5叶受累10例;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23例;以单纯磨玻璃密度影(pGGO)为主要表现19例,混合性磨玻璃密度影(mGGO)11例,肺实变伴周围磨玻璃密度影(GGO)4例;1例初次CT检查表现为直径3mm大小的磨玻璃密度影,4天后复查CT时病灶明显增大,呈斑片状混合磨玻璃密度影;病变区血管增粗17例,占65.4%;支气管充气征15例,占57.7%;小叶间隔增厚16例,占61.5%;以铺路石征为主要表现8例,占30.8%。单侧少量胸腔积液3例,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结论:COVID-19的高分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伴病变区血管增粗、支气管充气征及小叶间隔增厚提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孤立肺结节(SPN)的形态学特征是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依据,cT成像的分辨率高低是提高SPN细微形态学特征显示率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比较常规高分辨率薄层CT(512×512矩阵,HRCT)与超高分辨率薄层CT(1024×1024矩阵,ultra—HRCT)对直径52cm肺小结节的几项细微形态学特征的显示是否存在差异,分析HRCT与ultra—HRCT成像在显示病变特征、图像质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优劣性。方法:分别对人活体内72枚直径在2cm以下的肺小结节进行HRCT及ultra—HRCT扫描成像。比较SPN的形态学指标包括:结节边缘,分叶(深、浅),晕征(清晰、模糊),毛刺(细短毛刺、细长毛刺、棘征);内部征象(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空洞),结节密度(钙化、磨玻璃密度)等。对HRCT和ultra—HRCT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二者图像质量有无差异。同时对ultra—HRCT增加的X线辐射剂量进行分析。结果:对ultra-HRCT和HRCT成像对SPN的几项形态学指标的检出率比较后提示ultra—HRCT在显示边缘毛刺、空泡征等方面优于HRCT,但卡方检验尸值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HRCT图像质量优于ultra—HRCT,ultra—HRCT运动伪影和噪声发生率较HRCT高,二者差异卡方检验尸值〉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时ultra—HRCT检查可增加x线辐射剂量,总体剂量在安全范围内。结论:ultra—HRCT对直径≤2cmSPY的几项特征检出率均不低于HRCT,对边缘分叶、毛刺、晕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GGO检出率均高于HRCT,提示ultra—HRCT在显示边缘分叶、毛刺、晕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GGO等细微结构方面优于HRCT,但二者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图像质量主观评分HRCT高于ultra—HRCT,ultra—HRCT图像显示病变边缘及血管结构质量优于HRCT,运动伪影和噪声发生率较HRCT高,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的x线辐射剂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乳糜胸的量与肺内囊性病变HRCT表现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和/或病理证实为LAM乳糜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高分辨率CT (HRCT)扫描。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对以下征象进行分析:①乳糜胸量的分级:Ⅰ少量,Ⅱ中量,Ⅲ大量。②肺内囊性病变的HRCT表现:囊性病变的大小、累及范围、HRCT的严重度分级。应用χ2检验,分析LAM乳糜胸的量与肺内囊性病变的大小、累及范围、HRCT的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LAM乳糜胸的量与肺内囊性病变的大小、累及范围及HRCT的严重度分级均没有相关性。结论:LAM乳糜胸的量由多因素决定,与其发病机制有关。LAM乳糜胸的量不能作为评价肺内囊性病变严重度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高分辨CT(HRCT)扫描方法,增加对头颅腔隙梗塞诊断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对临床疑有腔隙的病人,在基底节区及可疑部位加用HRC扫描,遇到腔隙病灶与像素颗粒难以区分时在相同层面或上下1-2mm处做HRCT扫描。结果,有489例常规CT正常的病例哪现了腔隙灶,在遇到的502例不易诊断的可疑病灶中,经HRCT确诊的真正腔隙灶300例,伪腔隙(像素)202例,同时发现HRCT对正常脑组织结构的显示要较常规CT越得多,结论HRCT不仅能提高腔隙性梗塞的检出率,还能辨伪腔隙,是弥补常规CT对腔隙诊断不足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原位腺癌(AIS)的高分辨率CT (HR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患者共48个AIS的HRCT表现,分析其部位、病灶数量、大小、密度、边缘、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细支气管含气征、胸膜牵拉凹陷征及与邻近胸膜的距离。结果:45例中,共48个病灶。14个位于左上肺,16个位于右上肺,7个位于左下肺,4个位于右中肺,7个位于右下肺;32例为单发AIS,3例并发2个AIS,10例伴发AAH和(或) MIA;病灶长径4~19.2 mm,其中41个长径 ≤ 10 mm;病灶均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平均CT值为(-611±82.76) HU。结节边缘清晰39个,分叶征5个,毛刺征3个,空泡征10个,细支气管含气征3个,胸膜牵拉凹陷征8个。30个病灶距离邻近胸膜 ≤ 10 mm,占62.5%。结论:AIS均表现为pGGN,平均CT值为(-611±82.76) HU,病灶小于20 mm,边缘清楚;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少见。HRCT有助于AIS的显示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定量分析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2月以来确诊的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8例肺部薄层高分辨CT(HRCT)数据,使用(COPD)肺功能定量分析软件获得相应参数:平均密度(MD)、全肺总容积(TV)、新冠肺炎病变组织容积(VCOVID-19),定量分析指标磨玻璃影PI-700~-534、网格状影PI-534~-188、实变影PI>-188。将其分为普通组和重度组分析两组定量数据之间的差异性,病灶分布特征及与氧饱和度的相关性。结果:38例COVID-19患者中有30例为普通型,8例为重度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1)重度组病灶(包括PI-700~-534、PI-534~-188、PI>-188)占比及其平均肺密度均高于普通组(P<0.05)(2)重度组中,PI-700~-534与PI-534~-188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PI>-188(P<0.05);普通型组中,PI-700~-534>PI-534~-188>PI>-188(P<0.05)。(3)两组患者病灶在肺叶的分布特征具有差异性(P<0.05)。(4)氧饱和度与COVID-19病灶占比、PI-534~-188占比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449和-0.443)。结论:CT定量分析可用于评价新冠状肺炎患者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为临床的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