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BP神经网络在岩溶水库渗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水库渗漏受众多因素影响,对其渗漏量预测一直是水利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文根据非线性理论,综合考虑各种地质因素并由此建立了一个神经网络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是可行和实用的。在此基础上,利用此网络模型对水布垭水利枢纽渗漏进行了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三态变量的逻辑信息法及非线性回归法,建立了贵州岩溶水库渗漏的数学——地质模型,用此模型对五个已知渗漏水库进行了检验,所得结果与实际基本符合,效果良好,最后对一个待建水库的渗漏量进行了预测。 文中以贵州省研究程度较高的八个岩溶水库为实例,应用逻辑信息法建立变异序列,按标志正负构形出现概率之差,从80个标志中筛选出48个与岩溶渗漏有关的地质标志,逐次计算标志的信息权P_k,标志区分权R_k,信息度和有利度,最后建立了数学——地质模型。 在逻辑信息法的基础上,利用九个已知渗漏水库的数据,进一步建立了水库渗漏量与有利度之间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从而可以对水库渗漏量给出定量的估值。   相似文献   

3.
岩溶地区水库渗漏是碳酸盐岩地区兴建水利枢纽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可溶岩广布、岩溶发育强烈、地形复杂地区。拟建兴文县新坝水库地处岩溶地区,存在岩溶渗漏的可能性。通过对该水库库区地质概况、岩溶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了水库潜在的三条岩溶渗漏途径均不会发生渗漏;并利用库区降雨量与泉流量进行水均衡计算,计算结果进一步论证了该水库不存在岩溶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市南川区肖家沟水库蓄水多年之后库首右岸发生的岩溶渗漏为例,探讨了岩溶水库长期运行过程中防渗体系因高压渗透破坏产生的岩溶渗漏的勘察与评价方法。通过地质分析、渗漏历史调查、钻孔、水文地质测试、物探及连通试验等方法,查明了水库右岸岩溶渗漏的范围及原因。水库渗漏边界清晰,渗漏范围主要是右岸可溶岩区的630 m高程以上,防渗体渗透破坏是水库产生渗漏主要原因。其渗漏途径一是沿原封堵堵头的薄弱区域或溶洞封堵体周边发生渗透破坏产生新的通道向下游溶洞出口集中的渗出,二是穿过右岸防渗线绕过右岸坝肩后沿岩体溶蚀裂隙或管道汇入下游右岸岸坡溶洞集中的渗出地表。通过此工程实例,提出了岩溶水库防渗体渗透破坏型渗漏的勘察与评价方法,宜以历史资料分析为基础,初判渗漏成因及范围,采用勘探、试验及物探等多种手段进行验证,为防渗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邹成杰 《中国岩溶》1987,6(2):149-156
在我国岩溶地区,修建了很多水力发电站和水库,其中大多数是成功的,但有一些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对地质条件认识不足和防渗处理不当。为了研究岩溶渗漏规律和估算岩溶渗漏量,以及对防渗帷幕进行最优设计,作者提出将岩溶渗漏型式划分为八组二十八种类型,渗漏程度分为五级;并提出了水库允许渗漏量和防渗帷幕在平面及剖面布置型式的分类。   相似文献   

6.
万家寨水库右岸岩溶渗漏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水库岩溶渗漏是水资源持续利用与安全运行的不利因素。由于岩溶发育的空间不均匀性,渗漏调查难度大。通过微量元素多元示踪试验、地下水环境同位素及水化学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对万家寨水利枢纽右岸岩溶渗漏进行综合研究,查明渗漏途径和渗漏强度,为水库渗漏治理提供依据,探索北方水库岩溶渗漏调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水库岩溶渗漏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成杰 《中国岩溶》1990,9(3):231-240
笔者通过分析研究10座岩溶水库的14条岩溶渗漏量动态曲线(即渗漏量与库水头关系曲线),初步建立了6种岩溶渗漏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江坪河水库坝址地段具有在高坝的地形、地貌与地质条件.但是,库首右岸发育出圩一曲溪河间地块,其上广布岩溶强烈发育的寒武系一奥陶系戳欧盐岩.岩溶渗漏问是该坝址方案能否成立的关键.本文研究了河间地块上岩溶及岩溶地下水系统发育规律,运用物探手段,综合地质及水文资料,探讨了河间地块上地下水位分布特点,认为该河间地块上存在地下水位高于正常富水位的地下分水岭,不存在岩溶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9.
江坪河水库坝址地段具有建高坝的地形、地貌与地质条件,但是,库首右岸发育梅坪-曲溪河间地块,其上广布岩溶强烈发育的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深渗漏问题是该坝址方案能否成立的关键,本文研究了河间地块上岩溶及岩溶地下水系统发育规律,运用物深手段,综合地质及水文资料,探讨了河间地块上地下水位分布特点,认为该河间地块上存在地下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的地下分水岭,不存在岩溶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10.
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位于岩溶区,水库的主要问题是副坝坝基深部的岩溶渗漏问题。本文简要分析副坝地段岩溶发育规律和特征,利用地下水渗流场分析岩溶渗漏特征和形式,并用岩溶管道水汇流理论分析和计算渗漏量,从而分析研究岩溶结构体的透水性,为岩溶渗漏分析和防渗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岩溶交代改造断裂构造岩—-以桂林岩溶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桂林碳酸盐岩中有各种角砾岩,其成因复杂、分布广泛,其中岩溶交代改造断裂构造岩对岩溶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其特征、地质意义、成因推论略作介绍。地学工作者对碳酸盐岩中的角砾岩早有记述,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发展,对其认识不断深化,成因概念日趋完善。人们把竹叶状、扁豆状、疙瘩状、瘤状灰岩,具层理构造的碳酸盐岩角砾岩均归为同生或层间角砾岩,并作为岩相古地理的判断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岩溶以及几个有关岩溶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学稳 《中国岩溶》1992,11(4):346-355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岩溶。同时根据澳大利亚岩溶的特征和类型,并从全球岩溶出发,作者提出了有关峰林岩溶、塔状岩溶与热带岩溶的关系、全球岩溶主要类型的划分、以及洞穴Speleothem发育与岩溶类型及气候条件的关系等方面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3.
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9,他引:23  
刘再华 《中国岩溶》1992,11(3):209-217
作者从岩溶水文地球化学为一开放的三相系统出发,重点对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大气和土壤空气中的CO2及水的pH值、暂时硬度等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室内分析;同时将水化学变化规律与土壤CO2的变化联系起来,对岩溶发育机理作了新的探索。此外,作者还通过岩溶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对试验场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其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章程  裴建国 《中国岩溶》2000,19(1):58-64
我国典型溶蚀丘陵型岩溶发育区主要分布于湘中的新化县一涟源县一带。受中国大陆梯级地形、复杂地质背景、气候水文等内外环境因子的联合作用,发育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不同类型的岩溶地貌及形态组合。宏观岩溶地貌主要有四种类型:丛丘谷地、丘岭谷地、峰丛洼地谷地和峰丘谷地。不同单元岩溶发育特征差异明显。溶蚀速度在地谷地和峰丘谷地。不同单元岩溶 发育特征差异明显。溶蚀速度在10.26~30.34m^3/km^2.a,总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部的岩溶及其与华北岩溶的对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道先 《第四纪研究》1992,12(4):352-361
由于特殊的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和新构造运动等条件,中国西南部发育了以峰林地形、封闭洼地、深尖溶痕、红土、地表钙华、巨大的洞穴系统、地下河系以及较多的洞内次生碳酸盐沉积为特征的岩溶形态组合,而华北半干旱区的岩溶则以常态山、霜冻作用残余灰岩尖峰、石灰岩角砾、浅细溶痕、干谷、大泉、小型洞穴以及少量洞内次生碳酸盐沉积为基本岩溶形态特征。两类岩溶在东面以山东的泰山—鲁山为界,西面以秦岭为界。  相似文献   

16.
西南岩溶地区岩溶水系统分类、特征及勘查评价要点   总被引:25,自引:16,他引:9  
王宇 《中国岩溶》2002,21(2):114-119
根据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的差异,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将岩溶水系统分为三级,对各级系统进行了分类。第一级为岩溶水系统, 第二级分为浅循环和深循环岩溶水系统,第三级分别进一步分为裸露型、裸露— 覆盖型、裸露— 埋藏型及层控型和断裂带型五类基本的岩溶水系统;论述了各类型的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各类型的地下水勘查评价要点。   相似文献   

17.
云南蒙自五里冲水库岩溶及其工程处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康彦仁  张邦仞 《中国岩溶》2002,21(2):120-130
五里冲水库个旧组(T2^cg)灰岩,岩溶极其发育,其中尤以洼地深、峰丛高、溶洞多又大,地下河管道单一较长、岩溶总体发育历史悠久为特点,以更新世以来岩溶最为发育,现今地下河管道主要形成于晚更新世至今。因区域地壳持续抬升,岩溶没有成层发育的规律,但自上向下递减现象明显。工程上五里冲水库是以帷幕高压灌浆技术为主辅以其它多种方法处理溶洞及封堵地下河,利用天然盲谷成库的一座无大坝中型水库。帷幕高压灌浆技术先、便捷、可靠。水库蓄水己达设计水位,发挥了效益。一年可向蒙自县供水8161万m^3,可增加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灌溉2.3万亩,向城市及工业供水1210万m^3,使蒙自水利化程度由37%提高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蒙自市草坝东山岩溶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蒙自市草坝东山区三叠系中统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地表出露岩性单一,岩溶现象强烈发育。通过野外岩溶形态、岩石节理裂隙、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的调查,对草坝东山的岩溶形态进行统计;并进一步研究草坝东山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得到了草坝东山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及规律。岩溶发育与岩性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含灰岩的三叠系永宁镇组岩溶最为发育,含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的三叠系个旧组岩溶发育较弱。岩溶总体发育方向与裂隙发育的优势方向一致,岩溶洞穴成层发育,塌陷的排列、落水洞的展布和倾斜方向、漏斗、洼地的长轴方向均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岩溶发育具有强度不均一性,区内岩溶发育大致分为3带即垂直入渗带、季节变动带、水平径流带。  相似文献   

19.
桂林岩溶洞穴发育的古老性及热带岩溶发育历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刘金荣 《中国岩溶》1995,(Z1):12-27
通过不同高程上岩溶洞穴、溶隙、洼地内充填和残存的不同时代的地层实际资料,结合对本区热带岩溶发育历史的研究认为,桂林热带岩溶发育可上推到中三叠世初期的桂西运动就开始了,岩溶洞穴发育最古老者也可上推到中三叠世。在热带岩溶地貌发育上,贡献最大的时期,一是中、晚三叠世,二是第三纪。前者奠定了本区热带岩溶地貌轮廓雏形;后者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热带岩溶地貌的总形态。岩溶洞穴的发育,最发育时期是中、晚三叠世、第三纪,其它时期主要是利用、改造前期洞穴,只在有利部位发育一些新生小洞穴,在新生大型洞穴方面无重要贡献。现垂向上的岩溶洞穴,是不同时代发育形成的一个混杂体,不存在传统认识上的成层性。  相似文献   

20.
西南岩溶区岩溶水有效开发利用规划分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由于自然地理、地质构造背景特征,造成了岩溶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的差异,以及在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的方式和途径上的不同。本文以岩溶水赋存条件及其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依据岩溶水的富水性、开发意义、开发的紧迫性以及开发方式和社会效益,进行岩溶水有效开发利用规划分区,为该地区的岩溶水有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