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概略讨论了吉林省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与铁矿成矿作用的基础上,从含矿地层、原始沉积环境、变质作用、构造等对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型铁矿完全受基底构造控制,含矿岩系原岩建造基本为海底火山建造;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普遍经历了三期成矿作用;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对矿床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西南部永梅坳陷的东侧,沿古生界古陆边缘分布有一系列北东向展布的构造断陷盆地。于下、中石炭统之间,在这些盆地中沉积有具工业意义的铁矿床。例如,马坑、潘田、洛阳、阳山等铁矿,这些矿床在其形成过程有共同的特性,尤其是马坑铁矿为最典型,所以将这些铁矿称之为马坑式铁矿。这些沉积铁矿床由于遭受后期的花岗岩化作用的影响,产生了  相似文献   

3.
福建龙岩马坑铁矿床深部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坑铁矿是福建省已知的最大型"马坑式"磁铁矿床。利用历年地质资料、结合科研成果,对"马坑式"铁矿在找矿理念上三位一体的找矿模型开展研究,对该矿床深部找矿潜力进行探讨和预测,并通过对高磁异常开展深部钻探工程验证,证实区内高磁异常为矿致异常,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具有较好的深部找矿潜力,并为矿区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叠生型铁矿床成矿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保丰  张阔 《矿床地质》2016,35(2):213-224
叠生成矿作用主要是指早期成矿作用被晚期成矿作用叠加、复合和改造。晚期成矿作用的性质常与早期成矿作用不同,也就是说,在早先己有矿床(或矿体、矿源层)的基础上,叠加复合了晚期成矿作用,即成矿时间上有先后、空间产出上有重叠、并对早先形成的矿床进行复杂的复合、叠加和改造,使成矿作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并可形成大矿、富矿。铁矿床中叠生成矿作用广泛发育。按矿床或矿体产出和形成的地质特征,中国叠生型铁矿床可分为风化淋滤型、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叠加复合型3个亚类。风化淋滤型铁矿床在中国分布有限,规模不大,工业利用价值不大,因而中国的叠生型铁矿床主要是指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叠加复合型两个亚类。热液叠加改造型主要是指早期的铁矿床(或矿体、矿源层)经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使早期的较贫铁矿床(或矿体、矿源层)成为较富铁矿床(或矿体),这是中国BIF型铁矿床中最重要的富铁矿类型,以鞍本地区弓长岭二矿区为典型代表。弓长岭二矿区铁矿,早期在新太古代形成条带状磁铁石英岩(2528 Ma,贫矿石),后期在古元古代,含矿热液交代改造贫铁矿形成富铁矿(1840 Ma)。热液叠加复合型主要是指后期脉型铁(或稀土元素等)矿床叠加在早期(沉积或其他成因)铁等矿床上而形成的矿床,如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元素矿床和黔西菱铁矿矿床。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元素矿床的形成与火成碳酸岩有关,在中元古代(1.3 Ga)左右,区内火成碳酸岩的侵位,在早期主要形成以岩浆熔离作用为主的铁-铌-稀土元素矿,晚期叠加了加里东期稀土-铌矿化热液脉。古陆边缘构造带或陆内活化带是形成叠生型铁矿床的有利构造空间,较大的地球化学块体,为形成多期、多成因的矿床提供物质来源,叠生型铁矿床的形成明显受构造的控制。叠生成矿是复杂地质过程的一种具体表现。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叠加复合型的叠生型铁矿床的形成是因中国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决定的。叠生成矿作用的研究,尚处在初步阶段。加强对叠生成矿作用的研究,了解其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机制、作用过程、控矿因素等,对发展矿床学研究,认识区域成矿特征和指导地质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福建大田高星铁矿位于龙岩马坑—大田汤泉铁矿成矿带的北部,矿体受经畲组制约,呈层状或似层状,是在晚古生代铁矿建造的基础上,经过中生代岩浆作用改造形成的铁矿床,是典型的沉积-改造型矿床。该矿床的主要成矿要素有构造位置、含矿建造、侵入岩和矿化蚀变等,据此建立了成矿模式;在有利成矿地质条件,包括含矿建造与成矿岩体的有利配合、矿体及矿化蚀变分布,叠加物化探异常等预测要素后,建立了预测模型。对在闽西南地区寻找同类型的铁多金属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马坑式”铁矿含矿层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福建省的主要铁矿,多位于下石炭统林地组碎屑岩之上,中石炭统黄龙组—下二迭统栖霞组灰岩之下。这种以层控为特征,以龙岩马坑矿区为代表的铁矿,统称为“马坑式”铁矿。对其成因、控矿因素,目前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但共同的意见是:铁矿具有一定的层位。至于该矿的成矿时代,由于主要矿区矿层顶底板普遍强烈矽卡岩化、大理岩化,难  相似文献   

7.
<正> 马坑铁矿赋存于石炭—二叠纪合火山岩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的地层中,由辉绿岩和大理岩在火山气热液作用下形成含矽卡岩矿物组合的磁铁矿床。这类铁矿分布较广,是一个重要的矿床类型。为了探索这类矿床形成的温度、压力和介质环境,我们继《福建马坑矽卡岩分带的模拟实验》之后,采用马坑天然辉绿岩和大理岩作为试料,对该矿床形成的温度和压力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福建马坑铁矿床形成温度和压力实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马坑铁矿赋存于石炭—二叠纪合火山岩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的地层中,由辉绿岩和大理岩在火山气热液作用下形成含矽卡岩矿物组合的磁铁矿床。这类铁矿分布较广,是一个重要的矿床类型。为了探索这类矿床形成的温度、压力和介质环境,我们继《福建马坑矽卡岩分带的模拟实验》之后,采用马坑天然辉绿岩和大理岩作为试料,对该矿床形成的温度和压力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坑式铁矿位于闽西南晚古生代坳陷盆地内,是福建省境内最主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受岩性界面及构造结构面控制,尤以硅钙面控矿作用显著。马坑式铁矿主矿体定位于林地组(C1l)石英砂岩与经畲—栖霞组(C2j—P2q)碳酸盐岩的岩性界面(硅钙面)。通过对马坑式铁矿硅钙面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划分了五类主要的成矿结构面类型:林地组与经畲组—栖霞组、经畲组—栖霞组与文笔山组、经畲—栖霞组内部碎屑岩与灰岩、经畲组—栖霞组与花岗岩类以及推覆(滑脱)界面。研究认为马坑式铁矿主矿体受不同的物理化学岩性界面(硅钙面)控制,这种界面在构造活动及流体参与过程中容易形成扩容空间,构成成矿地球化学障,有利于成矿物质的沉淀富集。在以上认识基础上,建立了以硅钙面为主要成矿作用标志的马坑式铁矿成矿模式,认为运用硅钙面控矿理论指导闽西南地区找矿预测的具有重要的找矿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天山维权银铜矿床中钴矿化发现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东天山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钴成矿带之一,在多个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和磁海铁矿床中伴生有中小型钴矿资源。最近,笔者在研究东天山维权矽卡岩型银铜矿床物质组分的过程中,通过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和成分分析发现了独立钴矿物辉砷钴矿,不仅代表了东天山含钴矿床的新类型,而且具有综合利用的前景。文章对维权矿床中铜银钴矿石类型、矿石中辉砷钴矿和其他主要金属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划分出铜矿石、铁铜矿石、含银铜钴矿石、银矿石、含钴铁铜矿石和铅银铜矿石6种矿石类型,认为它们可能是铁铜、钴、银3期成矿作用叠加的产物,钴成矿作用为独立的一期中高温热液成矿作用,含钴铁铜矿石是钴成矿作用叠加在铁铜成矿作用之上形成,而含银钴铜矿石是银成矿作用叠加在钴成矿作用之上形成。  相似文献   

11.
马坑铁矿是国内著名的大型磁铁矿床之一,为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铁多金属矿床,其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中.本次研究对马坑铁矿的辉绿岩、大理岩、林地组砂岩和磁铁矿矿石进行了全岩稀土元素测试,并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法对各类磁铁矿矿石中的磁铁矿单矿物进行稀土元素测试,以探讨马坑铁矿的成因类型和成矿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磁铁矿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但Y/Ho值大多变化于24~37之间,指示为岩浆热液成因;各类蚀变围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与磁铁矿矿石具有成因联系;磁铁矿单矿物具有十分相似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成因一致;岩石、矿石以及磁铁矿单矿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马坑铁矿的成矿作用有较多的壳源物质参与,成矿流体与矿区内具有明显分异特征的大洋和莒舟花岗岩体密切相关.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前人研究成果以及本次测试结果,认为马坑铁矿属层间破碎带控制的钙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云南景洪自治州国防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含铁建造位于滇藏地槽区澜沧江变质带的东南部。该建造属于前寒武系澜沧群“国防组”。该组由一套变质的泥砂质沉积岩夹变质的中基性海底火山喷发岩系组成,在区域呈北东方向分布。国防铁矿床产于该组变质火山岩段内。矿床形成与火山喷发作用密切相关,受火山机制控制。矿床具有多种成因类型且呈组合形式出现,在经受区域变质作用后,又有变质热液和混合岩化热液脉状铁矿床迭加其上。因此对这一矿床组合进行综合研究,不论是对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对指导找矿勘探实践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含矿原岩建造和矿床特征出发,对各类矿床形成条件及多种成矿作用相互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引述的是东喀尔貝含錫黑鎢矿脈中黑鎢矿、白鎢矿与黃铁矿之間相互共生关系的一些有兴趣的資料,其矿物間的相互关系常成为推測成矿作用的依据。在叙述上述矿物間相互关系之前,首先談談喀尔貝含锡黑鎢矿床的一般情況。在喀尔貝的石英脈黑鎢矿床是一般常見的大型脈狀矿床,黑鎢矿化不均匀,常呈巢狀产出。圍岩主要是上二叠紀花崗岩,矿脈与花崗岩的接触处受到了强烈的云英岩化作用。該区含錫黑鎢矿脈矿床中的矿物成份均相类似,其中主要矿  相似文献   

14.
<正>马坑式铁矿分布于闽西南晚古生代拗陷盆地内,是福建省最主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因其独特的成矿地质特征而备受关注,控制铁多金属矿集中形成的关键地质因素尚不明确。为了揭示马坑式铁矿的成矿机制,作者在整装勘查区找矿预测综合研究基础上,运用勘查区找矿理论与方法(叶天竺等,2014),探讨马坑式铁矿矿床成因及"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5.
层控矿床的控矿构造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控矿床一般具有多种成因、多阶段形成的特点,它一开始在火山作用参与下(或没有参与)形成同生沉积非工业矿化层(胚胎矿),其后在成岩作用、后生作用、变质作用和各种成因热水溶液的作用下发生原生成矿物质的重新组合,并生成了更富集的假后生矿床。因而它既不同于后生矿床,也不完全等同于同生矿床,一般具有迭生(Diplogenetic)矿床的特点。这类矿床不仅受地层、岩性控制和古基底的构造控制,另因迭生成矿作用和再造成矿作用均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故这类矿床受构造的控制也极为明显。其不仅具有其他类型矿田与矿床构造的某些特点,而且还有其固有的控矿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16.
<正>马坑铁矿是闽西南凹陷带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已知的最大铁矿床。自1957年被前华东地质局403物探队发现以来,大批学者对马坑铁矿进行了研究:部分学者认为马坑铁矿是海相沉积型矿床(陈跃升,2002;林朝霞,2008);一些学者认为马坑铁矿是典型的海相火山沉积-热液改造矿床(葛朝华等,1981;王文斌等,1981;韩发和葛朝华,1983;陈述荣等,1985;姜益丰,  相似文献   

17.
孙昌庆 《湖南地质》2000,19(3):173-177
本文以马坑铁矿浅部矿床为例,论述了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作者的研究表明,马坑铁矿浅部矿床的开发建设,在地质上是可能的,技术和经济上也是可行,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喀拉通克矿区工号含贵金属硫化铜镍矿床含矿岩体及矿体地质特征、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等,建立了相应的成岩成矿模式。该模式认为,喀拉通克Ⅰ号含贵金属硫化铜镍矿床是一叠生矿床,它是由深部熔离作用形成的富含硫化物的含矿岩浆,侵位后经就地熔离成矿作用、纯硫化物矿浆就地结晶和挤压迁移作用以及热液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类型属岩浆熔离型。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肃南博怀沟铁矿位于北祁连铁铜多金属成矿带,产于下奥陶统阴沟群下岩组中,含矿岩石为钙质千枚岩。铁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长68~590m,矿体厚度为4.82~48.97m,平均品位为TFe 26.42%~31.18%。矿石为钙质千枚岩型磁铁矿矿石,矿石矿物组合为磁铁矿和赤铁矿,矿体顶板围岩为硅质白云岩,底板围岩为钙质千枚岩。矿床控矿因素主要为下奥陶统阴沟群,含矿岩石为钙质绿泥千枚岩,NW向断层控制含矿地层分布,NE向断层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矿床属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矿床位于镜铁山北部,但产出层位和矿物组合与镜铁山式铁矿不同,该矿床的发现对北祁连西段铁矿寻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甘肃省野牛滩一带陆续发现了塔儿沟钨矿、清河铁矿、刃岗沟铁矿以及石硐沟银多金属等矿床,构成野牛滩矿田。文章从矿田的地质背景入手,通过对野牛滩岩体及矿田内各矿床的特征分析,在总结各矿床控矿因素、成矿作用、成因类型和分析矿质来源的基础上,总结出野牛滩矿田的成矿模式。结果表明,各矿床主要受岩体、地层及断裂构造等因素控制,野牛滩岩体是主控因素,是主要成矿作用的引擎和热动力。野牛滩矿田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古元古代裂陷环境和早古生代板块活动边缘环境中,通过两次不同时期的火山-沉积成矿作用,形成了矿田内主要的矿源层及矿质的局部富集;第二阶段是晚奥陶世,处在岛弧环境下的矿田区域发生了壳熔型岩浆侵入(459.6~441.97Ma)活动,在岩浆作用下,于岩体接触带相继发生了早期的热液交代成矿作用和晚期结晶充填成矿作用。第二阶段是矿田形成的主要阶段,造就了矿田内各矿床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