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宁阳—汶上煤田鲁西井田内的岩浆顺煤层或煤层顶底板侵入,对煤层和煤质都有严重影响。该文分折研究了岩浆岩的侵入层位、层数、厚度、岩性及其矿物成分,初步探讨了岩浆岩的来源、地质时代及其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含煤地层中岩浆岩侵入在山西含煤盆地分布广泛,对煤层破坏和影响较大。运用煤田地质学和煤岩学的观点,分析研究了山西含煤地层岩浆岩的岩性特征和侵入规律。认为山西含煤地层岩浆岩主要是三叠纪晚期的煌斑岩体和白垩纪早期的碱性—偏碱性岩。前者产生于伸展构造背景下,受区域深大断裂控制。后者是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纪岩石圈减薄大规模岩浆活动的结果。岩浆岩的大规模侵入破坏了含煤地层的稳定性和连续型,造成无煤区,但提高了地层古地温梯度,使侵入区煤层产生大规模区域热变质和小规模的接触变质;促进了煤层的二次生烃,提高了煤的渗透率;影响了煤中部分微量元素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刁泉铜银矿岩浆岩体在成矿中的作用,从刁泉和小彦—枪头岭岩体的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征的演化、稀土元素特征等几方面,阐述了这两个主要岩体的地质特征;并通过野外观察岩体的穿插关系,得出本区岩浆岩侵入具有多期性,岩浆的多期侵入及岩浆期后热液长期活动,是本区多金属成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七五煤矿是枣庄矿业集团旗下主要生产煤矿,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不仅断层较发育,而且主采3煤层存在冲刷、沉缺、采空区和岩浆岩侵入等地质现象,对下一步巷道及工作面布置造成很大影响,北七采区为七五煤矿接续采区,急需查明区内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状况,通过采用常规地震时间剖面及地震属性综合解释技术,结合钻探资料查明了区内3煤层上述地质现象的赋存边界,后期巷道揭露与三维地震解释结果吻合度较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伊昭井田位于伊犁盆地中西部,煤层资源储量36亿t。赋煤层位为侏罗世水西沟群西山窑组,共含煤12层,其中可采煤层6层,3号煤层和5号煤层为井田主采煤层。对各煤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各煤层特征及赋存规律及各煤层煤质特征及工业利用方向。对指导伊犁盆地的煤炭勘查、开发利用及生产布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票二道沟金矿床岩石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其岩浆岩岩源均属上地幔。金矿母岩是来自上地幔不同部位的岩浆侵入岩石,金矿化与多次岩浆热液有关。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对翟镇井田上组煤风氧化特征及发育规律的分析,找出了影响煤层风氧化为煤层上覆煤系地层厚度、煤层顶板岩性和煤层顶板岩石的裂隙发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依此为翟镇井田上组煤的风氧化范围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邹平火山岩盆地不同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火山活动总的趋势是由弱到强,爆发指数为38—68—92;火山岩3个亚组SI值均<40,表明母岩浆可能是由幔源岩浆经分异演化或同化而形成的;侵入岩σ介于2.39~4.99,属钙碱性-碱性岩系;DI为65.15~88.98,岩浆分异演化程度相对较高;A/NKC为0.96~1.02,岩石为弱过铝质。该区岩浆岩属壳幔型中性岩—壳幔型和铝质地壳过渡区中酸性岩—酸性岩的岩浆岩区。铜多金属对构造-岩浆事件的响应可描述为:长期继承性活动的区域性构造和振荡性的岩浆侵入活动,致使富碱质岩浆热液与已结晶的二长质岩石在地球化学界面发生交代蚀变,并进行了物质交换。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沁水煤田上黄崖井田的地质构造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井田内煤层厚度的变化、煤质特征和水文地质资料,探讨了井田构造对煤层开采的影响。经研究,认为构造作用对煤层厚度及煤质特征未产生影响;井田东部以褶皱构造为主,褶皱作用导致瓦斯气体在背、向斜核部局部地区聚集,瓦斯突出是井田东部煤层开采的重大问题;井田西部的F334断层极可能成为瓦斯溢出通道和涌水通道,特别是在断层西侧煤层的开采过程中矿井突水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安徽南陵-宣城地区是一个中-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东北段的东南翼。对该区发育的岩浆岩开展了较为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并与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其他地区岩浆岩进行对比,旨在确定岩浆岩的成岩时代、探讨岩浆岩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南陵-宣城地区岩浆岩一部分侵入于盆地基底中,另一部分喷发形成盆地盖层,还有一部分产于盆地之上的推覆构造(体)中。侵入岩的岩性主要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等,火山岩主要为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和熔岩。获得的侵入岩锆石U-Pb年龄主要为138~135 Ma,火山岩年龄均小于134 Ma,表明岩浆作用发生于晚中生代(燕山晚期)早白垩世。岩浆岩主量元素显示高Si、K的特征,为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岩浆岩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火山岩比侵入岩较为亏损Sr和P;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表现为富集轻稀土元素的右倾模式和较弱的Eu负异常。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区内岩浆岩具有壳幔混源且以幔源为主的特征。南陵-宣城地区既发育与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隆起区(如铜陵地区)同位素地质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的侵入岩,又发育与凹陷区(如庐枞、宁芜等盆地)同位素地质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的火山-次火山岩,显示该区晚中生代岩浆作用具有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隆起区和凹陷区的双重特征。岩浆作用的双重特征暗示与其有关的成矿作用也可能具有双重性,即既可能发育与隆起区侵入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和脉型铜金等多金属矿床,也可能发育与凹陷区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玢岩型铁(硫)矿床。  相似文献   

11.
济宁市梁宝寺煤田地震勘探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勘探以其高精度、低成本、高效率在煤田勘探中已广泛应用,梁宝寺煤田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解释构造、煤层、岩浆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煤炭勘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安徽池州的铜山岩体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岩浆岩主带中的含矿岩体之一,其形成年龄及岩石成因尚存在争议。该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与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对铜山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花岗闪长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侵入年龄为(146.3±3.2)Ma,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εHf(t)值平均为-5.23,说明铜山侵入岩具有壳幔混合的岩浆岩源区性质;锆石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分布在1 184.51~1 422.72Ma之间,说明岩浆源区与皖南地区出露的中元古代基底有密切关系。构造判别图解显示,铜山岩体属火山弧花岗岩,与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含矿岩体形成于同一构造背景下,据此推测铜山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的大陆边缘岩浆弧环境。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备战铁矿区内的火山岩和矿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并深入讨论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该区的主要赋矿围岩为火山岛弧玄武岩,其与磁铁矿有着类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说明二者有成因上的联系。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北天山洋块向伊犁板块之下俯冲过程中软流圈上涌形成的富铁玄武质岩浆。受洋块俯冲作用影响,富铁玄武质岩浆沿北天山压扭性深大断裂底侵,并经历了一定的结晶分离或同化混染作用,最后在中地壳形成一套演化的玄武质(安山质)岩浆,并在岩浆晚期阶段发生富铁岩浆和硅酸盐岩浆的分离,此时,火山岩中的普通辉石受岩浆晚期的热液作用影响蚀变为透辉石,发生了Si,Ca,Mg的富集和Fe,Al,Ti的缺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含铁矿浆的富集。  相似文献   

14.
从小岩体成大矿和岩浆通道成矿理论的提出、发展、完善及其主要成矿控制因素展开探讨,结合典型矿床实例,指出这两种理论在勘查实践中的贡献和应用价值,并比较其异同点。小岩体成大矿与岩浆通道成矿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中岩浆管道与岩浆通道成矿理论并非同一概念;深部熔离预富集是前者的主要控制因素;前者是硫化物深部熔离-脉冲式贯入占主导,而后者是硫化物就地熔离-局部聚集为主;在硫化物熔离机制方面,后者要求外来硫的加入是必需条件,而前者认为外来硫的加入并非不可或缺,在岩浆深部就可以发生硫化物不混溶作用;在成矿物质聚集方式上,后者认为含矿岩浆分凝和上侵是连续过程,而前者则强调岩(矿)浆上侵是脉动式过程。在找矿实践过程中要重视小岩体,并注重含矿小岩体的下盘和岩浆上升的管道位置,这些地区是扩大区域找矿前景、增加资源储量最具潜力的部位。  相似文献   

15.
岩浆成矿系统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岩体成大矿理论强调了岩浆侵入体的几何尺度与内生金属成矿作用的有机联系,但这种联系的实质尚理解甚少。简要分析了岩浆成矿系统的基本问题,聚焦于侵入体几何尺度与几种关键控矿因素的内在联系。利用前人提出的固相线前锋迁移距离与冷却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估算了岩浆侵入体固结的时间尺度,发现小岩体的存活时间尺度与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时间尺度一致。基于斯托克定律的估算,含有暗色微粒包体的小岩体以岩浆快速上升为特征,符合流体中成矿金属溶解度与压力(P)、温度(T)正相关的实验结果。分析了岩浆产量与源区减压速率和所产生岩浆中挥发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大规模岩浆活动之后岩浆产量必然逐渐减少,因而流体-熔体比值逐渐增加。据此认为,超大型矿床可形成于紧接着大规模岩浆活动之后,并以长英质岩浆成矿系统为例将其称为岩基后成矿作用。因此,岩浆成矿系统的尺度效应是一种重要的地质效应,尺度效应分析支持小岩体成大矿理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山东省长石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特征、形成条件和成因,进行了矿床类型划分,总结了成矿规律。长石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后期含有SiO_2,Al_2O_3,K_2O,Na_2O的熔浆;构造裂隙为成矿物质运移的重要通道。根据花岗伟晶岩矿物的共生关系和构造特征,将长石花岗伟晶岩矿床分为弱分异型、分异型2个类型。长石矿主要分布于岩浆岩地区,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主要赋存于各时代伟晶岩中,以花岗伟晶岩型长石矿为主;在时间分布上,从新太古代至中生代各时期均有长石矿产出。根据成矿规律进行了成矿预测,指出了长石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阜新-义县盆地义县旋回火山岩属于同源钙碱性火山岩系,岩浆演化序列为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岩化学成分变化以岩浆结晶分异占主导地位,岩浆分异较好。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活动带,岩浆来源于壳源。  相似文献   

18.
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在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进行锆石SHRIMP测年结果显示,泰山岩群形成年龄大约在2770~2750Ma。新太古代发生3期岩浆侵入活动,每期岩浆侵入活动开始都有地幔岩浆侵入。早期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形成2740~2700Ma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期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形成2650~2600Ma的TTG质花岗岩;晚期构造岩浆活动最强烈,从地幔岩浆侵入到地壳深熔形成大规模的钾质花岗岩,导致大规模陆壳的形成。古元古代早期和中元古代,有少量岩浆沿太古代刚性陆壳裂解形成的张性裂隙侵入。对鲁西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按岩性+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变质深成侵入体(片麻岩)按时代+gn,依据其不同成分和不同结构构造的第一个英文大写字母进行表示,探讨了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陆壳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