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溶冰不当,是冬季湿度观测中常常遇到的现象.避免溶冰不当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天气情况,掌握好溶冰时间.  相似文献   

2.
章健 《贵州气象》2003,27(6):44-45
1 引言近十年来冬季气候偏暖 ,每个观测员能遇到百叶箱湿球温度表结冰而进行溶冰的机会也较少 ,对正确掌握湿球溶冰时间缺乏实践经验。若溶冰时间掌握不当 ,会直接影响正点观测、发报和气表— 1的制作。现在气表的制作完全用微机进行 ,它不能执行因湿球溶冰不当而进行人工处理方法的指令。而且湿球溶冰不当 ,处理不好或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出现错情。本人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和在冬季通过多次溶冰观测试验 ,取得和掌握了湿球溶冰可读时间区间的基本方法。2 湿球溶冰可读时间区间湿球溶冰可读时间区间就是从对湿球溶冰后到湿球示度稳定可以读数作…  相似文献   

3.
冬季,在湿球产生结冰的台站,都要遇到湿球溶冰问题,溶冰得当,观测资料及时准确,溶冰不当,不仅给值班员带来很多麻烦,临阵忙乱,而且影响资料的准确性.怎样才能避免湿球溶冰不当呢?除了湿球球部下面所留纱布的长短,溶冰的水温,及球部冰层是否溶化,是否有滴水等较容易掌握的技术问题外,湿球溶冰的时间早晚是关键问题,湿球溶冰不当往往是溶冰时间未掌握好造成的.观测规范规定:当风速、湿度中常时,在观测前  相似文献   

4.
冬季湿球溶冰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操作,溶冰的时间、方法直接关系到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我站观测人员在长期的冬季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一些避免溶冰不当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运用于湿球温度表测湿过程中,由于人为和自然原因,0.1℃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尽管是0.1℃之差,在冬季低温情况下,其相对湿度之误差却是明显的。如果是溶冰不当,误差往往以度计量,可见如何做好冬季的湿球溶冰十分重要。一般说来,在湿球示度或查得的湿度出现明显反常时,观测员可以及时发现其溶冰不当而进行补测,但是反常不很显著时,往往不易发觉。从以往经验来看,溶冰不当多发生于风小湿度大的天气里,特别是下雪天最易发生。为了掌握这类天气条件下的湿球溶冰问题,笔者曾经选择了雨雪较多的1983年冬季,  相似文献   

6.
气温在-10.0℃或以上,湿球纱布结冰时,要进行溶冰观测,溶冰的目的是使湿球表面保持一定的水分或冰衣,保证良好的蒸发,以测得准确的空气湿度。但如果溶冰不当,就会对记录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判断溶冰不当,低范忡已经阐明,这里只谈谈造成溶冰不当的原因及避免溶冰不当所采取的措施。造成溶冰不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水温过高。溶冰用水的水温过高,溶冰时湿球示数不在0℃刻线上停留而很快上升到0℃刻线以上,此时如果结束溶冰操作,会使湿球下部纱布上的冰块没有完全溶化,造成溶冰不彻底。低范》要求溶冰用水的温度应接近…  相似文献   

7.
冬季 ,溶冰观测是一项让观测员感到头痛的事 ,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观测员 ,对《规范》规定的溶冰观测和溶冰不当的记录处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在此浅谈溶冰观测和溶冰不当的处理方法 ,供同行参考。1 溶冰方法及时间所谓溶冰就是湿球结冰 ,不能再用水杯供水时 ,须在每次观测前润湿湿球纱布。溶冰的目的是使湿球上的纱布能有足够的水分(或冰衣 ) ,保持湿球表面有良好的蒸发 ,以获得正确的湿球示度。当湿球纱布结冰时应把纱布从距球部 2~ 3mm处剪断 ,以便每次观测前溶冰。溶冰的具体方法是 :在每次观测前 ,用一杯相当于室内温度的蒸馏水 ,对…  相似文献   

8.
谈溶冰观测     
谈溶冰观测徐正银(仁寿县气象局邮码612560)在冬季,冷空气入侵四川常使气温降至0℃以下造成纱布结冰。以往实践中,多次发生溶冰不当的现象。怎样才能减少溶冰不当情况的发生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如果7时前湿球已结冰,无风或风很小,湿度又大,气...  相似文献   

9.
在用干湿球测湿工作中,若对湿球纱布包扎或溶冰等操作不当,则会造成湿度不准,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①湿球球部下端的纱布包扎得太紧,水杯里的水不能顺利地向上渗透,球部的纱布不能保持充分的湿润,造成湿球温度偏高,查算出的湿度值偏大。具体表现为湿度自记迹线明显下降,干湿球读数查算出的湿度值变化不大,甚至上升。②溶冰操作不当造成的误差。每小时观测一次的台站,冬季天气较冷,湿球短纱布一直结冰,溶冰时没有把冰溶化,或用水杯浸一下球部就算溶冰,造成球部的冰层愈积愈厚,当气温有较大的变化时,湿球的灵敏度下降,滞后…  相似文献   

10.
冬季湿球溶冰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操作 ,溶冰的时间、方法直接关系到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我站观测人员在长期的冬季观测实践中 ,积累了一些避免溶冰不当的经验。①掌握好溶冰时间是溶冰的技术关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溶冰的时间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 ,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溶冰宁早不能晚 ,可依据《规范》提前 5~ 1 0分钟 ,特别是在风小雾大或是大雪天气 ,溶冰在观测前 65~ 70分钟进行 ,效果更佳。②溶冰时湿球温度不可升得太高。溶冰时 ,当冰层完全融化 ,湿球示度稳定上升到 0℃以上 ,就可将水杯移开 ,否则温度升得太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气表审核中发现,秋冬和冬春两季经常出现湿球溶冰不当的情况。所说的溶冰不当是指气温从零下上升到零度,或是从零度继续下降时,因掌握溶冰时机和方法不妥当,使观测时湿球示度不稳定。为避免湿球溶冰不当,影响真实记录,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2.
如何掌握湿球溶冰及溶冰不当的处理方法王国贵在秋冬交替的季节中常常因湿球纱布结冰而影响大气的湿度测量。如何获得准确的湿球温度,对于提高湿度的准确度至关重要。正确掌握湿球溶冰时机又是获得准确湿球湿度的关键所在。l如何掌握溶冰时间在北方进入冬季,气温降至使...  相似文献   

13.
李德甫  王德珍  黄长荣 《气象》1990,16(9):52-55
白城地处中高纬度,每年溶冰观测时间长达6个多月,平均溶冰次数为342次,占冬半年观测总次数的47%,其中溶冰不当约有5次,最高年份可达13次。因此研究溶冰不当的发生规律,提高溶冰质量,是搞好冬半年测湿的重要环节。 溶冰不当,一般是指某种天气条件下,由于溶冰时间掌握不当或溶冰操作不合规范要求,而造成干湿表测湿结果失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寒冷的冬季 ,湿球纱布结冰时 ,观测之前必须先进行湿球的溶冰。溶冰不当成为影响基准站冬季业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溶冰之后 ,开水杯湿球示度就会迅速下降到0℃以下 ,这时湿球还未结冰 ,经过一段时间 (由于天气条件不同 ,这段时间短时需要 2~ 3 min,长时需要 40~ 5 0 m in或 1 h以上 )湿球示度上升到 0℃ ,此时是重新结冰过程 ,随后湿球示度又缓慢下降 ,最后才达到稳定。因此湿球溶冰时间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溶冰时间掌握不好 ,观测时湿球恰巧重新结冰 ,湿球示度正处于不稳定状况 ,就会导致溶冰不当。基准站每小时观测 1次 ,特别…  相似文献   

15.
陈帮怀 《气象》1996,22(3):2-2
湿度观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目前,气象台站所采用的湿度观测仪器有干湿球温度表和毛发湿度计.这二种仪器在淮北地区尤其是冬季使用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前者,常因溶冰不当造成误差·后者,常因淮北地区冬季低温、低湿而使其反映空气湿度变化的状况不佳。这里除仪器本身存在...  相似文献   

16.
如何避免湿球溶冰不当湿球溶冰是冬季观测的常规事项。《规范》规定:当“气温在-10.0℃或以上,湿球纱布结冰时,观测之前须先进行湿球溶冰”。即用相当于室温的水,把湿球球部充分浸透,使冰层完全溶化,然后移开水杯,并仔细用杯沿除去纱布上的水滴。湿球溶冰是一...  相似文献   

17.
依据干湿球测湿原理,分析了湿球溶冰不当的原因,并对最佳溶冰时间的选择和溶冰不当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依据干湿球测湿原理,分析了湿球溶冰不当的原因,并对最佳溶冰时间的选择和溶冰不当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冬季观测工作中涉及到湿球溶冰。即当温度低于O℃而高于-10℃且湿球结冰时.要进行溶冰观测,目的使湿球温度表的球表面保持一层厚度均匀的薄冰,进行正常的冰面蒸发,以保证湿度测定的准确性。如果溶冰不当.会造成记录失真,甚至残缺。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最佳溶冰时间的探讨李绵我县地处中高纬度,每年春秋溶冰观测湿度的次数较多。而溶冰不当又是直接影响湿度观测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最佳溶冰时间,提高溶冰质量,对提高湿度观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洁冰不当的原因及简单分类干湿表测温,是依据湿球水份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