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一、海洋研究机构、人员和设施 瑞典王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东濒波的尼亚湾和波罗的海,西南临北海,是北欧五国中最大的国家。 瑞典没有属于国家编制的独立海洋研究机构。瑞典的海洋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主要是存一些大学和有关政府部门及企业部门中进行。涉及海洋科学研究的大学共11所,政府部门和  相似文献   

2.
正波罗的海著名的旅游胜地提起丹麦的哥本哈根,许多人都知道是世界有名的美人鱼的故乡。安徒生笔下的美人鱼公主为了心爱的王子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虽然有些许的凄凉,但人鱼公主对爱情的坚贞却被世人传诵。坐落在海滨公园的小美人鱼铜像,也已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哥本哈根是北欧著名的历史古城,也是北欧最大的城市之一,市内有许多历史遗迹,有古老的城堡建筑和教堂,有许多矗立街头的青铜铸像。去哥本哈根一定不要错过有"波罗的海明珠"之称的博恩霍尔姆岛。  相似文献   

3.
车忱 《海洋世界》2007,(4):54-59
波罗的海是欧洲大陆北部的内海,沿海有瑞典、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共9个国家。它是北欧重要的海运航道。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北欧地中海”的波罗的海自北到南环绕着瑞典、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德国与丹麦八国,其中东部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与立陶宛三国又因地缘相近、历史文化相似而被国际社会统称为“波罗的海国家”。从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到加入北约、欧盟及欧元区,爱沙尼亚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得到上升,成为了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竞争的前沿阵地。爱沙尼亚本不靠近北极,但与之毗邻的芬兰和俄罗斯均属北极国家,近年来芬兰和挪威热烈讨论的“北极铁路”将这个非北极国家拉进北极视野。  相似文献   

5.
波罗的海和卡特加特海峡水体的有孔虫标志适合于底栖有孔虫生活的北大西洋咸水周期性地通过丹麦海峡进入波罗的海。随着往东北方向远离海峡,有孔虫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减少。在现代波罗的海生活着12至38种底栖有孔虫,其中大部分为凝集种。随着北大西洋海水进入波罗的海...  相似文献   

6.
<正>海洋对北欧的维京人来说非常重要,北欧最著名的航海者就是维京海盗,在北欧的神话体系中,海洋也占了相当重要的部分。广袤富饶的大海给北欧人带来丰富的食物,而变化无常的海洋也给他们带来危险和死亡,所以北欧的维京人在征服海洋的同时,也对海洋流露出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直接表现在他们对海神的描述上。在北欧神话中,主要的海神有两位,一位是代表丰饶和财富的近海之神尼奥尔德,另一位则是代表贪婪和残酷的深海之神埃吉尔。  相似文献   

7.
1994年8月,俄罗斯与瑞典联合海洋考古考察团对200年前维堡海战中葬身海底的一艘舰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而揭开了波罗的海海战沉船的秘密。回顾维堡海战维堡湾,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的入海处。18世纪的沙俄为了取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与瑞典进行了多次交战,其中1790年8月3日的维堡海战可以说是俄瑞争夺控制波  相似文献   

8.
北欧海盗船     
在挪威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条划桨木船。这是人们在1904年从奥斯陆发掘出来的北欧海盗船。这条海盗船长约23米,宽约4米多,是一艘吃水浅的快速木船。据记载,当年北欧海盗使用这种船,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中心,出没于北海海域达两个多世纪。这种船宛如生活在北海地区的海象,能够经受得住北海惊涛骇浪的袭击。北欧海盗船的特点是船底平浅。没有在一般木船上所能看到的船中心线龙骨。船体结构使用的木板同船体尺寸相比又薄又窄;当拼在一起时,恰似铠甲一般,具有充分的弹性,便于承受外界袭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近年国外海冰研究的主要方向,特别是海洋遥感技术的应用,着重介绍了BEPE-RS-88和BEERS-91波罗的海海冰卫星遥感计划和试验,同时也介绍了近年国外海冰数值研究和数值预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 区域概况 区域化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区域海洋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波罗的海区域,瑞典、芬兰、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德国和丹麦等九个沿海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在过去几年中重新得到恢复和加强。波罗的海作为一个北方地中海由它自身的  相似文献   

11.
在北欧的挪威和瑞典一带,生活着一种旅鼠,每当遇到食物极度缺乏的灾年,它们就大规模的迁移,凡是旅鼠经过的地方,立刻变成荒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波罗的海海域的自然地理状况、海洋划界的历史沿革以及海洋划界的进展情况,分析了波罗的海划界的具体内涵以及经验,指出海洋划界运用单一海洋边界划出有利于国家的行政管理,以期对世界其他海域划界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欧海连接着北冰洋和北大西洋,在全球环流和气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EOF方法对基于高度计遥感的SLA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对SODA数据给出的SSH和SST进行了SVD的分析,并利用ISHii再分析数据分析了海水密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季节变化是导致SLA总体变化的主要因素,而中心区域的下沉流是导致SLA异常低的重要因素:东格陵兰海域极地水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的低温、高盐、高密的海水导致下沉流。文章最后分析了近20a来北欧海的SST变化,得出北欧海SST以0.024°C/year的速度升温,表明有更多的热量通过热盐环流向大洋底部输送,这将有利于减缓全球的气温升高。  相似文献   

14.
吴溪 《海洋世界》2008,(4):26-30
参与国际海洋生物普查(Census of Marine Life)的海洋历史学家详细描述了1900—1950年北欧迅猛发展的渔业及其最终导致的结果——北欧周边海域蓝鳍金枪鱼种群数骤减。 遭到打击的不仅是北欧周边海域的蓝鳍金枪鱼,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澳大利亚蓝鳍金枪鱼皆难逃厄运。 蓝鳍金枪鱼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晚奥陶世期间,北极大多数地质体的分布位置在30&#176;s~30&#176;N之间,且其分布方位需从目前的方位向劳伦古大陆方向顺时针旋转90&#176;。Iapetus海的关闭导致波罗的海和西伯利亚与北美-格陵兰之间的碰撞,该碰撞区目前是北大西洋和北极洋的分界。加里东造山是这次碰撞的结果,并且将若干地体从西伯利亚和波罗的海推移到Laurussia区,同时也造成除西伯利亚以外的北极所有块体:波罗的海、格陵兰、北美、位于北极圈内的阿拉斯加地块和Chukotka块体之间的拼贴。  相似文献   

16.
二战时,德国“古斯特罗夫”号客轮沉没在冰冷刺骨的波罗的海,共计9343人丧生,是“泰坦尼克”号遇难人数的6倍。  相似文献   

17.
IODP347航次的目标是在波罗的海不同的地点获取末次间冰期—冰期时期的沉积物,重点解决4个主要科学问题。它们是:(1)气候和海平面动态变化,包括MIS 5期的起始与结束;(2)末次冰期MIS4-MIS 2期变化的复杂性;(3)冰期和全新世(MIS 2-MIS1)的气候特征;(4)波罗的海盆地(BSB)深部生物圈。BSB作为欧洲最大的陆内海盆地,巨厚、连续且完整的沉积记录时限可达14万年,这里的高沉积速率提供了一个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相关统计分析,研究了7月各海区海冰与同期上空500hPa高度场的关系及其与后期翌年1月北半球500hPa大气环流的联系,对翌年1月亚洲中高纬地区气温趋势的可能影响在此也作了讨论。结果表明:7月北极海冰与其同期上空500hPa高度存在着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其中,尤以Ⅰ、Ⅱ海区负相关关系更好。在北极各海区中,以7月第Ⅲ海区海冰与后期翌年1月北半球500hPa大气环流联系较为密切。主要表现为,7月Ⅱ海区海冰M指数高(即冰情重)时,翌年1月北欧低槽及东亚大槽偏弱,并多伴随着乌拉尔山阻塞形势的破坏过程。7月Ⅱ海区海冰M指数低(即冰情轻)时,翌年1月北欧低槽及东亚大槽偏强,多伴随着乌拉尔山阻塞形势的建立过程。7月Ⅱ海区冰情重时,亚洲中、高纬地区1月气温多偏低,反之多偏高。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的解体对俄罗斯海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种种原因,使人们对俄北方与太平洋舰队有着较多的了解,而对另两支舰队~黑海与波罗的海舰队却所知不多,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已经步入21世纪的俄罗斯黑海与波罗的海舰队吧! “寄人篱下”的黑海舰队黑海舰队创建于彼得大帝时期,是俄罗斯最早成立的正规海军舰队。黑海舰队在前苏联4大舰队中位居第三,起着4大舰队  相似文献   

20.
北欧海作为连接北冰洋和北大西洋的重要海域,其由热效应产生的辐合场值得关注。本文利用NECP/NCAR的速度势函数(Velocity Potential,VP)数据表征北欧海辐合辐散场,发现在秋冬季北欧海上空大气低层存在一个独立的辐合区域。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结果表明,北欧海上空的VP显示出除了表征北极涛动的全区一致型模态外,还表现出一个东西向辐合辐散反位相的东西振荡型模态。该模态与一支连接北大西洋涛动(NAO)和欧亚遥相关(EU)的复合型大气遥相关波列有关,北欧海表层潜热和感热异常加热通过影响低空大气的异常辐合辐散,与北大西洋偶极子型海温异常加热共同作用,加强了NAO异常环流;同时高空急流波导作用加强了从北欧海到东亚的EU波列,使得位于NAO和EU之间的北欧海成为连接NAO和EU大气遥相关波列的“中继站”,进而通过这种复合型大气遥相关波列将北大西洋与东亚大气环流联系起来,形成对东亚地区天气气候的远程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