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2011年7月浙江舟山西蟹峙海洋倾倒区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Zn、Pb、Cd、Cr、Hg、As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Zn、Cr、Pb、Cu、As、Cd、Hg,其中Cu、Pb、Cd、Hg和As 5种重金属元素为低污染水平,Zn和Cr 2种重金属元素为中等污染程度水平;7种重金属元素单个和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为低风险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As、Pb、Cu、Cr、Z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博贺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来源。【方法】基于2016年和2014年博贺湾海域表层沉积物Cu、Pb、Zn、Cd、Cr、Hg、As重金属调查结果,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其生态风险,同时结合同步调查得到的总有机碳(TOC)参数,应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调查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博贺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Zn、Cd、Pb、As、Hg含量均满足国家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95%站位的Cu、Cr满足国家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rPbHgCuAsZnCd,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影响程度依次为HgCdAsPbCuCrZn,TOC与重金属Hg含量成显著正相关,而与Cu、Zn、Cr无相关性。【结论】该海域Hg主要来源于有机质的降解,Cu、Zn、Cr具有相近来源,主要为人类工业生产与生活污染;Cd、Pb、As来源为人类工业生产与生活污染以及有机质的降解。调查海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整体处于较低水平,重金属Hg为主要生态风险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3.
烟台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烟台近岸海域150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Hg,Cu,Pb,Zn,Cd,Cr,As,Ni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烟台市近岸海域重金属主要富集在芝罘湾(Cd,Cu)、龙口(As,Cr,Cu)及海阳东部(Ni,Pb)一带,而莱州、招远及牟平近岸海域重金属含量较低。单因子、内梅罗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88%海域的沉积物达到一类标准,轻污染区主要分布在芝罘岛北部及龙口市西部,龙口、招远及烟台市近岸沉积物潜在风险中等。  相似文献   

4.
富集在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是长期影响河流地表水和周边农田土壤环境生态的潜在威胁。采集鲁西五龙河小流域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As、Cd、Cr、Cu、Hg、Ni、Pb和Zn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运用正定矩阵因子矩阵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中Cr、Cu、Hg和Ni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相关背景值,显示一定的富集特征。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Ni>Hg>Cu>Cr>Cd>Zn>As>Pb,其中Cu、Hg和Ni为偏中度污染,Cd和Cr为偏轻度污染,As、Zn和Pb为无污染。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低、中、较高等级风险占比分别为40.8%、48.1%和11.1%,Hg和Cd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元素,分别表现为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和中等潜在生态风险,风险点主要分布在五龙河汇合口和富水河中。研究区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有自然源(Cr和Ni)、混合源(As、Cd、Hg和Pb)和果园农药(Cu和Zn),三者贡献率分别为30%、31%和39%。  相似文献   

5.
于2015年11月和2016年3月调查了较场尾海域海洋环境状况,以海水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目标危险系数来评价较场尾海域海水、沉积物及生物体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摄入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两个航次海水均有个别重金属含量超标,其中2015年11月份航次重金属Pb、Hg超标,站位超标率分别为40%和20%,2016年3月份航次重金属Cu、Pb、Hg超标,站位超标率分别为5%、20%和5%,较场尾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浓度基本呈现由北向南逐渐递减的趋势;较场尾海域表层沉积物主要受到Cu、Pb、Cr、Hg的污染,其中5站的Cr和15站的Hg均超过海洋沉积物质量二类标准,Cu和Cr的站位超标率为16.7%,Pb和Hg的站位超标率为8.3%,站位综合污染指数以5站6.02为最大,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以15站65.14为最大;较场尾附近海域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附近的工业厂区和燃煤电厂;较场尾海域所捕获到的鱼、虾、头足类目标危险系数之和由大到小为:鱼(0.132)头足(0.062)虾(0.012),均不存在人体摄入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处于陆地和海洋的接合部,人类开发活动密集,环境影响因素日趋复杂。选取烟台南部海岸带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686个表层土壤样品对As,Cd,Cr,Cu,Hg,Ni,Pb,Zn共8个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量,采用多元统计法及地统计法分析了8个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分布特征。最后对烟台南部海岸带地区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烟台南部海岸带地区整体污染程度较轻,所有重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Cr,Ni,Cu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As,Pb为混合源;Cd,Zn主要来自于工业三废、农业生产。研究区整体处于中低生态风险水平,Cd,Hg元素高生态风险点数量较多,需优先治理。  相似文献   

7.
某金矿区不同品种蔬菜中重金属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金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生物效应,在研究区(亦称土壤污染区)和对比区采集不同蔬菜样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污染区内蔬菜中Hg、Pb、Cd、Cr、As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对比区;依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蔬菜中Hg、Pb、Cd的超标倍数较大,分别为20.37、6.99、0.90,超标倍数均值顺序为Hg〉Pb〉Cd,As、Cr和Cu不超标;污染区内蔬菜中Hg、As、Cu质量分数均值呈现为叶菜类大于果实类大于块根类,Pb、Cd、Cr表现为叶菜类大于块根类大于果实类;不同品种蔬菜中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油麦菜、青菜、萝卜叶、韭菜显著富集Hg、Pb、Cd,受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北部表层土壤中As等8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统计进行重金属来源分析,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济南市土壤背景值,Cd和Hg元素含量为强度变异,在表层土壤产生一定的富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重金属元素含量具有差异性。土壤中Cr,Cu,Ni和Zn来源于土壤母质,Cd和Pb元素来源于人类活动,As元素来源复杂。土壤综合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大小为AsNiPbZnCrCuCdHg。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微和中度为主,潜在生态风险强弱程度为HgCdAsCuPbNiCrZn,建议防范Hg和Cd元素污染及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弄清楚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以深层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作为参比值,对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探讨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Cu、Pb、Zn、Cr、As,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As、Pb、Cu、Cr、Zn,其中Hg和Cd对土壤污染危害的贡献率之和达87.95%,仅Hg元素的贡献率就达到61.96%;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级别为强和很强的土壤面积占13.75%,主要分布在莱州—招远—烟台和牟平—乳山金矿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这种空间分布与目前金矿开采、选冶和人类生产生活布局一致;此外,局部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已迁移到小麦体内,部分小麦样品中Cd、Cr、Pb、Zn含量超临界值,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影响巨大,同时水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武汉市东西湖区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情况展开评价发现东西湖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平均污染程度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东大湖和金湖中Cd元素处于中度污染水平累积,墨水湖和上金湖中Cd元素为偏中度污染累积水平,其他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均处于轻度或无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金湖和东大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处于重度生态风险水平,墨水湖、上金湖、下银湖处于中度风险水平,其余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均处于低风险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Hg、Cr、Ni、Cu、Zn、Cd、Pb可能来自于工业和交通源的排放,而As可能与农药的使用有关。后期金湖、东大湖、墨水湖、上金湖和下银湖的内源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考虑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国际海洋新秩序及其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海洋新秩序的形成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为标志.<公约>不仅赋予了沿海国对200 n mile专属经济区的主权权利等海洋权益,带来国际海洋形势的新趋势,而且会对我国海洋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公约>的生效一方面促进了我国海洋法律的建设进程,扩大了海洋管辖;另一方面又使我国海洋经济权益受到新的威胁.专属经济区制度对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和管理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辽宁海洋国土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海洋可为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巨大的资源潜力.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的高速起步时期,但同其他国家相比,面临着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贫乏等严重问题,而海洋可为上述问题提供一条重要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海洋产业结构理论,总结了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向,分析了海域资源配置与海洋产业结构的关联,以及海洋产业结构对海域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相对协调,但海洋传统产业占海洋产业的比重较高。在海域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应在发挥传统海洋产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引导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海洋GIS数据模型与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了海洋 GIS中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问题。根据物理海洋学的研究方法 ,提出了海洋 GIS的数据表达模型。针对海洋 GIS中水体的特点 ,提出了适合海洋 GIS水体的多级化格网型数据结构 ,给出了两种大尺度海洋常用的格网化方案 :全球等角格网化方案和全球等面积格网化方案。这种格网型数据结构是普通 GRID的扩展 ,具有鲜明的海洋数据应用特色。  相似文献   

16.
17.
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看我国海洋管理体制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洋管理体制存在着中立综合协调部门缺位、政府职责不明确、海洋保护与经济发展割裂、协调机制缺乏、对管理机构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任追究机制缺乏、公众参与无法体现等缺陷,要完善我国海洋管理体制,必须确立中立综合协调部门的地位,明确政府职责,融合海洋保护和经济发展,建立相应的行政协助制度和追究机制,落实公众参与等完善措施,实现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洋遥感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20余年的海洋遥感应用历程,以三个阶段,4种类型信息源的分析及其相关手段和理论基础,按时间前后,着重阐述了所取得的成果,并展示我国海洋遥感技术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海洋渔业的应用 ,基于 GIS理论、方法重点探讨了 GIS在海洋渔业中的时空动态、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问题 :(1)针对海洋渔业时空动态 ,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构造了适合于多维时空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的概念模型--基于特征的时空层次模型 ,并设计了在现有数据库系统中实现的路线 ,从而构建了基于 client/server结构的海洋渔业数据仓库平台。在构建的数据仓库平台上 ,从11年的 40多万个数据中寻找东海渔场的分布模式及其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对东海鱼类资源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分析表明 ,东海区渔场分布呈团状和条带状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20.
Coccolithophorid is unicellular marine microalgae with a global distribution in temperate and sub-temperate oceanic regions and has the ability to produce ‘the coccoliths'. I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second most productive calcifying organism on earth and becoming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global carbonate cycle. Emiliania huxleyi is one of the only two bloom-forming coccolithophores and becomes a species crucial to the study of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climate modeling. Coccolithoviruse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group of viruses infecting the marine coccolithophorid E. huxleyi. They are a major cause of coccolithophore bloom termination, and DMSP concentration is increasing in the process of viral lysis. Phylogenetic evidences support that some genes are functional both in E. huxleyi and its virus(Eh V).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 of multiple functionally coupled enzymes occurs in E. huxleyi and its DNA virus Eh V has been confirmed,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adaptation of plankton in the oceans and also critically regulates virus-host infection by allowing viruses to control host metabolic pathways for their replication. Therefore, it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understand this host-virus interaction. On this issue, we have made a minireview of coccolithoviruses focusing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phylogenesis,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ost and its viruses, as well as its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