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鑽探機場常用的工具——管鉗子,在工作中损坏是較多的,特別是鉗子頭和鉗子箍更易損坏,而鉗子把损坏的極少。因此利用鉗子把再加工改製復活成管鉗子是一項有效的节約措施。105勘探隊已經運用這一方法,解決了管鉗子改製復活問题。他们的改製過程是:將鑽機的廢齒輪加熱剁開,每個廢齒輪可製成兩個鉗頭。剁開后,再加熱至可鍛溫度(約1150°~200℃左右),進行鍛加工成鉗子頭形狀,再經過鉗工加工即成成品。其次再利用廢鑽粒鑽頭(如圖之1)改製鉗子箍,首先作成如圖之2及3所示的兩個鍛模,其中3為芯模,4為壓模。具體作法是將廢鑽粒鑽頭按改製管鉗子箍所需的長度在車床上切好,放在爐中加熱,  相似文献   

2.
301隊落雪分隊利用了報廢的钎子鋼改製了一種碳素鋼活钎頭,經應用的結果,每個舒頭可用3~5次,從而為國家節約了原材料。同時由於钎頭體積小而重量輕,又便於運送和携帶。活钎頭的製造方法及過程與普通钎頭的製作大致相同。首先将加熱了的廢纤了燉粗,經鍛成钎頭粗形後,再加熱至700℃,放入熟石灰中退火,經24小時後車出其空心錐形體,並鑽水孔,待檢查合格後,再加熱至700~800℃,然後進行淬火。其淬火方法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队趙启倫同志和工人們共同研究了一种活牙,来代替目前鑽探工程中使用的24″、36″管鉗子上的夾牙。使用结果很好,它是用铬鋼(40X)或普通炭素鋼(CT5)(最好能用廢齿輪墩制)制成的(如图)  相似文献   

4.
我們原來用的36时管鉗子,質量不够好,使用中往往发生管鉗子庫断裂、鉗子头与鉗子庫軸折断和管鉗子牙容易磨鈍的现象。后来經过車間同志們研究,将管鉗子作了如下改进(见附图):  相似文献   

5.
帶有逆齒形的反事故接手曾在我局有些隊使用過,但這種反事故接手容易發生脱扣現象,所以目前尚未普遍應用。 現在,蘇聯對這種反事故接受已经有了進一步改進,茲將其构造介紹如下: 在反事故接手的接頭(2)的內孔下端連接一根細管(1),使用時,將反事故接手連接於岩心管接頭上以後,再於細管(1)下端擰上一個螺帽(3),這是為了防備反事故接手於孔內脱扣時,由於有細管和螺帽連接,不致脫落岩心管於孔內。但是,如果孔內發生埋鑽事故時,將反事故接手絲扣退出以後,還可以用强力將細管(1)或薄螺帽(3)拉斷,以便提出全部孔內鑽桿。  相似文献   

6.
在以手搖鑽乾鑽鑽進時所用的鑽具:岩心管(長5公寸),硬合金鑽頭(外徑75公厘),岩心管頂上部鑽有二出水孔。操作時跟平時一樣,把鑽具下至孔底,然后開大水泵,冲洗鑽孔。待岩粉冲乾净,將鑽  相似文献   

7.
在鑽探工作中,管鉗子的鞍架(俗称花架)是一个很容易损坏的零件(見图1),过去往往由于鞍架损坏,即將管鉗子报廢,这是一种很大的浪費。106勘探队利用岩心管改制管鉗子鞍架获得成功,使大批  相似文献   

8.
車床用的活動頂尖經常磨损,以前必須把頂尖拆下才能修理,拆装很費工時,安裝又不易找正,致使頂針與套筒不同心。  相似文献   

9.
當沉澱管接頭與沉澱管的連接的絲扣部份已經磨壞,不能再很好的連接時,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進行改裝:(參看附圖所示)。用厚10公厘的鋼板,切成與沉澱管內徑相同的一個圓墊板,中心鑽一孔,並車制與原來沉澱管接頭上部母扣一致的螺紋,沿墊板的一面镟成斜面,然後沿斜面将該圓墊板(?)焊在沉澱管內(  相似文献   

10.
2月份我們推廣了煤田地質局104隊“夾板安裝”的經驗,從實際使用的情況来看,效果很好。現把我隊所使用的“夾板”和使用夾板安裝的點滴體會介紹出來。一、夾板我隊所使用的“夾板”很簡單。一套夾板僅包括以下幾个零件(見图1):  相似文献   

11.
鑽探工作中,每經鑽遇坍塌、掉塊、流砂,以及漏水的岩層時,一股可採用特製泥漿,及快乾水泥進行處理;如果嚴重時,就須要大量地插入井壁管,以擴全井壁。但,由於井壁管長期下存井內,加之上下鑽具,以及鑽進時的磨損,因此井壁管經常被破坏;同時,井壁管外侧積沉大量的鑽粉,使其与井壁膠結一起,因而給提拔井壁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或者将部份管材折断於井内。卽使可以提出,管材也受到了嚴重的伤损。這樣就造成了管材的大量浪費,相對地提高了鑽探成本。我隊會推行了埋頭套管,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就計,2個鑽孔2個月的時間就节約了540m管材,而且保證了正常鑽進。作法是: 一、當井內發生嚴重的坍塌、掉塊、和流砂层時,必須記錄當時井内的實際深度,而後加長粗徑鑽  相似文献   

12.
我队机械修理車間最近利用板牙进行車制螺紋获得很好的效果。首先我們按着所需加工螺紋的的規格,选擇板牙(套絲具),然后把它夾在車床卡盤上如图,同样將待加工螺絲的工件夾在特制的滑动架上(見图)夾紧后,即將滑动架帶同  相似文献   

13.
用生鐵塊採取岩心的方法,是苏联的先進經驗之一。在我隊經過試用後,卡塞效果良好。茲就我們的一點經驗介紹如下: 一、生鐵塊的選擇及其规格: 凡具有较堅硬而脆的生鐵,都適於製成卡塞物。因為這種生鐵旣易砸碎,而卡塞時又堅固。為了節約鋼鐵,可以採用報廢的生鐵來製作卡塞物,如廢皮帶輪、鐵管、暖氣包等。生鐵的塊度是根據岩心與鑽頭間隙的大小而砸成大、中、小三种不同的规格。二、使用方法: 停止鑽進時,將井內鑽具稍微提昇,使鑽頭離開井底,用大水量洗井約4~5分鐘。之後,停止水泵送水,根據岩心與鑽頭間隙  相似文献   

14.
俞建章  郭鸿俊 《地质学报》1951,(Z1):63-78,113,115
在中奧纪,中國北部舆南部各有標準的頭足類動物,在華北的叫做珠角石,性質與北美相近,在華南的叫做直角石,頗近歐洲種類,我國地質工作者在近三十年中多沿用此說。李四光教授首稱華北舆華南在同時各有特殊的頭足類動物而不相混合,是因為在懷遠運動後,有東西向的陸地穹起,横阻在中國中部,即今秦嶺及其東延之淮陽山脈。李氏並謂該山脈遺有缺口,所以華北珠角石得有流向華南的機會。近由珠角石之先後發現於華南,知其分佈地點漸多,且直角石亦復散見於華北各地,這些事實,都是證明李氏所謂南北兩式標準頭足動物交流之說,是最正確的。翻閱本國地形图,伏牛桐柏兩山間約當襄陽南陽一帶,地勢忽趨低窪,這大概就是李氏所稱横亘中國中部山脈的缺口,南北兩式頭足動物互相交流的孔道。珠角石的名稱,在現時已覺過於籠統。賽瑪爾和施樂克謂真正珠角石的壁襟較長,算珠式體管亦較扁平。至於壁襟最短而算珠式體管發育較差者,已另名之為阿摩角石。近得賈汪林子馬家溝灰岩上部所產珠角石標本,舆葛利普氏算盤形珠角石相比,並無不同的地方,細窥之,方知其壁襟特短,應歸入阿摩角石一屬中。由此想到葛氏華北奧陶纪化石—书所載珠角石各種,似須重新研究,以謀訂正。 華南標準頭足類化石是直角石,普通又稱為寶塔石,商人喜琢磨之,推銷国外,作陳列品。清水三郎与小幡忠宏二氏更創立新屬名震旦角石,選俞建章著中国中部頭足類化石书中第六版第二图(原名中国直角石)為該新屬的基形標 本。據稱這新屬的特點,在壁襟甚長,和殻外飾有横紋。現因二氐所述有舆事实不盡相符的地方,特改訂之。本文附有腹足類化石環螺等類的描寫,詳英文稿中。  相似文献   

15.
扭卸鑽杆用自由鉗子随鑽杆逐漸磨损、变細,会失去效用。因而,有人在鉗子上纏繞铁絲,鑽孔加頂絲或在齿牙部份粘鑽粒来处理,但終不能得心应手的持久使用,大大增加了鑽进工作的配屬时間,降低了鑽探生产效率,为此,下面所介紹的鑽杆自由鉗子就是針对此种情况而設計出来的。它的創造者是我队修配車間鉗工赫荣堂和王祖海两位同志。半圓形鑽杆自由鉗子,由下述四部份组成(见附图):  相似文献   

16.
343隊某區的地層非常複雜,表土、礫石、流砂及鐵帽等往往深達100公尺以上;2、3公尺,7、8公尺的空洞幾乎每個鑽孔都能遇到;同時10~20公尺厚的粉礦層也普遍存在,厚者往往達60公尺以上。這就給鑽進工作帶来極大的困難,井內事故不斷發生。為克服複雜地層給鑽進工作所帶來的困難,該隊曾使用過很多方法,茲就其中作者認為較好的一項方法介紹於下。一、操作方法 過去處理方法一般都採用加長粗徑鑽具至预定目的後反回取粉管接頭,並將粗徑鑽具遺留於井底,然後再下套管將其連接至井孔的方法來克服粗徑鑽具過長鑽機拉不動的困難。但,這種方法不但化費時间  相似文献   

17.
自從1956年地質工作通報第18期开展了關於科學地計算與正確地掌握軸心壓力問题的討論之後,已引起我局各單位鑽探工作者的注意,並提出了許多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有些已在本刊發表)。截至目前為止,大家爭論的中心,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二個:一個是鑽粒鑽進時,要不要隨着鑽頭底面積的增大而調整壓力;另一個是合金鑽進時壓力的計算方法和具體掌握問题。现就大家的意见,請楊春發工程師寫了這篇文章,做為對此一問题討論的總結。其他同志的来稿,我們就不再發表了。  相似文献   

18.
Ⅳ.資料整理压水試驗完畢,並获得孔深、試段長度、孔徑、地下水位、工作管內径、压力表至孔口距離、孔口至地下水位或橡皮塞之距離等記錄以後,即可依次進行下列資料整理工作。 1.繪製以時間(t)為轉移的流量(Q)曲线(Q=f(t)曲綫):目的是確定穩定流量的時間。計算時,在一定压力下,每分鐘的漏水量若相似,則流量前後兩次的  相似文献   

19.
在複雜的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下進行打鑽時,常常發現冲洗液漏失的現象。把各種不同成份和性質的速固混合物從鑽管或孔口灌入鑽孔內是封閉吸收帶,防止冲洗液漏失的基本方法之一。作者考慮到,膠結液所以能很快的硬化和凝固,是由於在膠結液內加入了特製的附加劑之故。因此建議把呈液體狀或呈懸浮體的膠結液直接注入井內吸收帶(漏水岩层)的上面。事實上這種方法叫做“雙管法”。這個方法的實質就是用一個鑽桿套管往鑽孔內灌入膠結液,同時用另一個鑽管灌入附加劑的液體 (編者註:據我們了解“双管法”的實質可能是:往孔內下入兩重管,先下一套管,再於套管內下入一套鑽桿,從  相似文献   

20.
沃尔克夫壓力調整器是蘇聯的先進徑驗之一。它的主要特點是可使井底壓力均匀,提高鑽進效率;和減少井內事故。自從我隊推廣該項經驗以來,使小時效率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了28%,同時,大大地減少了司鑽工人的體力勞動。一、構造及作用凡使用KA-2M-300型和KAM-500型鑽机在井深300m以內鑽進時,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調节井底压力。其構造及按裝方法(圖1)是在加長了的給進軸頭上固定一鼓輪,在鼓輪上固定一根直徑為3~5公厘的鋼丝绳,並將繩纏繞輪面2~3週,然後通過兩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