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汶川8.0级地震前电磁辐射异常变化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8.0级地震前,距离震中只有35km的金河电磁波台记录到了宝贵的电磁扰动信息。本文分析了汶川5.12大地震前后该台的电磁波异常变化特征,表明:①强震前确实有电磁辐射异常存在,震前存在丰富的电磁扰动信息;②电磁扰动前兆异常在时间进程上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可能是地震孕育不同阶段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大同和张北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健  高战武  吴昊 《地震》2004,24(4):106-112
对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和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 华北地区以及震中附近出现的长、 中、 短期地震活动异常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二次地震前有较多相似的地震活动异常出现, 并且异常的空间位置也相似。 分析认为,产生这些相似异常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二次地震的孕育都与山西断陷带和张家口-渤海断裂带活动有关。 震前短期阶段多次出现小震活动沿断裂带有序分布, 表明强震前孕震构造控震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3.
电磁脉冲干扰的识别及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全国7个省区电磁观测台站近20次地震前的记录资料,研究了震前电磁波异常的产生机理,提出了识别干扰的方法,总结了震前电磁波异常的一些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都江堰地震台2类电磁波仪的震前记录进行分析,震前仪器记录到了电磁波异常现象:2006年6月21日甘肃文县5.0级、2006年7月22日和2006年8月25日云南盐津2次5.1级地震,这些说明电磁波监测在地震短临预报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崇明异常电磁扰动与台湾7.5 级强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钦忠  尹京苑  顾学章 《地震》2003,23(4):49-56
2002 年3 月31 日14 时52 分在台湾以东海中发生7.5 级强地震, 地震发生前后上海市地震局崇明地震台电磁波仪器记录到了一系列强烈电磁辐射异常信息, 其中震前最早的信息出现在24 天前, 最迟的信息出现在震前5 小时且幅度最大。主震发生前电磁辐射异常信号的振荡幅度随着主震临近而增大, 主震发生后又降了下来。余震期间的电磁辐射异常信息也十分丰富。文中探讨了这些电磁辐射异常信号与强震之间的关系, 结合多种震例的记录认为这类震前电磁辐射异常信号可作为临震前的一种信息。为认识和丰富震前电磁辐射前兆异常的现象与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地壳波导,电磁波在地壳波导中的传播特性以及我们采用的接收装置,然后分析研究了几年内观测结果。表明,大多数楚雄附近M_L≥3-4级地震,云南省内M_L≥5.0级地震以及远距离的大震前都记录到电磁波异常。这就显示了,利用电磁波异常预报中,强地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张北6.2级地震地温短临异常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沅俊  姚宝树 《地震》1999,19(2):179-182
张北地震前40天左右,在距该震中100-200km的河北阳原三马坊、北京塔院和延庆五里营地温测点先后出现典型地温短临异常,异常幅度为0.001-0.01℃,据此作了一定程度的预报姑震级和震中距相近的条件下,三马坊测点在张北地震前的地温异常变化幅度仅为大同阳高地震前的1/10,这可能与构造条件有关。在该地震的映震范围内有关兆反应的地温测点所占比比例为27%。  相似文献   

8.
一、仪器装置介绍<1>甚低频电磁波接收示意图.<2>253千赫电磁波接收示意图.<3>390千赫电磁波接收示意图.二、震前异常及分析4.9(M_L)级地震1982年12月10日02点16分北京怀柔县马道峪发生了4.9(M_L)级地震震中距我观测点约50公里我观测点在地震前  相似文献   

9.
张北6.2级地震前的电磁前兆信号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张北6.2级地震前辽中台接收的电磁信号研究分析,总结出这次距辽中台600km、6级地震前的电磁前兆信号,具有弱-强-弱-平静后发震的总变化过程。异常信息具有异常时间长、信号强、异常范围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1983年6月24日越南莱州M=7.0级地震前后楚雄地震台“磁引信”仪器记录到的电磁波异常。发现主震前后出现的异常电磁波的波形、频率、振幅都不相同,并指出利用震前电磁波异常作地震短临预报的可能性。本文还就地震辐射电磁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omalies before moderate and strong earthquak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lectromagneticradiationanomaliesbeforemoderateandstrongearthquakes关华平,刘桂萍Hua-PingGUANandGui-PingLIU(CenterforAnalysisandPred...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家地磁台网中心的地磁秒采样数据, 采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 计算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全国各地磁台站的极化值, 对2019年中国大陆西部(110°E以西)极化异常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2020年于田MS6.4等中强地震前地磁极化异常变化特征及其与后续地震的关系。 研究发现: ①地磁极化异常具有空间成组特征, 即空间上多个地区可以同时出现地磁极化异常; 地磁极化异常一般被认为是震前震源区发生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导致的电磁辐射, 这意味着震前可能会有多个地区同时发生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 这一现象似乎表明有一个“力源”在主导多区域同时发生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 ②地磁极化异常的后续地震具有成组特征, 即一个地区出现极化异常后可能发生多次地震。 该现象对日常会商分析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即此类异常发生预期地震后可能还会有类似地震的发生。 ③以往的一些研究认为地磁极化异常一般在震前2—3个月出现, 但本研究发现极化异常出现后10个月在异常区域仍然会发生地震, 这表明电磁辐射异常可能不仅仅是短临异常, 还可能具有中期指示意义, 即断层蠕动或岩石破裂发生时间可能在震前近1年左右便已开始。 这一发现对目前许多类似地震电磁异常研究仅仅分析异常后3个月左右内地震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By use of the specialized under ground electrodes as the sensor, the Experimental Multi-station Network observed Seismic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sprior to the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 From the great number of electromagnetic anomalies recorded by the network continuously for about 10 years, it can be sure that the anomalies are related to earthquakes aboveM s 5 within 300 km. The stronger the magnitude of the earthquake is, the better the relation is. The abnormal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formation appears in a short-time before the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 The continuous automatic pen recording shows that the 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 is the waveform of the paroxysmal wave group, and has the features of undulating enhancement, amplitude in inversely proportion to epicentral distance, frequency increase, regional similarity of wave froms and directivity, etc.. It also contains some quantitative elements related to the parameters of the earthquake.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and correlative elements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es for predicting the three elements of the earthquake.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5, 83–90, 1993. Associate Professor Da-Yuan CHANG and Teacher Feng CHEN have gave us a lot of help during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4.
应用最大熵谱法研究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震中周围松山、山丹、高台、瓜州地电场台站的观测数据,分析地震发生前后地电场功率谱密度变化。结果表明:(1)门源地震发生前,松山等4个台站的地电场低频成分功率谱密度值出现增大的现象;(2)4个台站在门源地震前谱值变化的时间基本同步;(3)结合微裂隙机制及“多点场”观点,对比分析认为震源孕育激发的电磁辐射是造成震前电磁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解滔  刘杰  卢军  李美  姚丽  王亚丽  于晨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5):1922-1937
对2008年汶川MS8.0地震周围定点台站观测的电磁异常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分析,以期加深对汶川地震孕震过程中电磁异常的解读.震中周围8个地电阻率台站震前出现不同形态的异常变化,结合震后地电阻率变化形态分析,仅近邻地震破裂带的成都和江油台异常变化符合已有的地电阻率孕震异常机理.在4月24日和5月9日大致沿南北地震带出现两条南北走向的低点位移线,成都台地磁转换函数、谐波振幅比、帕金森矢量和垂直极化强度等主要反映了地下介质电性在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断裂带附近的地电场和电磁扰动在震前出现波形畸变和能量增强,距离较远的西昌台阵和天祝—松山台阵内地电场也出现功率谱能量增加和裂隙渗透方位角扰动等短期异常现象,甚至沿龙门山断裂带NE方向1300km外的河北电磁扰动台网震前数月也出现自观测以来最大幅度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分析和整理了青海平安电磁辐射台自1993年7月以来的资料,发现震前平安单台电磁辐射在中强地震临震前有最大脉冲信号,并通过对无震异常,地震异常的分析判断,对其预报效能进行了R值评价。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全局小波能谱法对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 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地电、 地磁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① 在汶川地震震中周围的台站观测到震前地电、 地磁场全局小波能谱值增大的现象; ②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代乾等3个地电、 地磁台站在玉树地震前均发生显著的小波能谱增大的现象, 震后恢复; ③ 对于上述两次大震周边地区的不同台站的不同测道, 在震前多次出现谱值时间上同步增大或减少的现象; ④ 距玉树地震震中距离相同的山丹和古丰地电场台站, 北南、 北西测向长极距在地震前后能谱值的变化几乎一致. 基于上述分析, 初步研究认为震源孕育激发的电磁辐射是造成震前电磁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安5.1级地震前,电磁观测资料先后出现了背景、短期和短临异常。本文对这些异常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通过对这些异常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在对电磁资料的分析中及时发现异常,进而对地震趋势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