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照时数的观测及其百分率的统计是目前气象台站地面观测的基本项目之一,也是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所需气象要素中的重要因子。地面观测规范规定,日照百分率的计算是用天文日照百分率法求得的,即实测日照时数除以天文可照时数。虽然目前使用的通常是天文日照统计法,但是由于这一定  相似文献   

2.
关于日照计的感应性能和实际日照百分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祖文 《气象学报》1964,34(2):248-252
日照时数的观测是气象台站所进行的基本气象观测项目之一。月、年总日照时数或日照百分率是表征当地气候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利用日照百分率来求算辐射热量,如总辐射、辐射平衡等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为了比较和确定这些计算方法的精确  相似文献   

3.
基于重庆地区34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日照时数、平均气温数据,结合该区域唯一的沙坪坝辐射站总辐射数据,分析了重庆地区气温、总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0年间,重庆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而总辐射呈下降趋势。两者在年际变化上显著正相关,而在年代际变化上则表现波动。空间上重庆西部、东南部偏南地区以及东北部大部地区增温显著,而总辐射减少最多;2)由沙坪坝辐射站数据分析,晴空指数与日照百分率高度相关,可以利用日照百分率数据,推算其他台站辐射数据,用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准确记录日照时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各基层气象台站所使用的日照计均为暗筒式日照计。这种仪器可利用太阳光在涂有感光药剂的日照纸上留下感光迹线来测量日照时数 ,笔者在统计日照时数时 ,有时发现当天的太阳光照时间与其实有日照时数不符的异常情况。本文在假定日照测量仪安装无误的前提下 ,仅从气象观测员在观测日照时数时所依据的有关操作规范出发 ,指出了准确观测日照时数应注意的若干问题。1 日照时数观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1 .1 日照迹线起止时刻的辨认日照迹线的开始和终止时刻的准确辨认是保证日照时数统计无误的关键。而在一些特殊天气条件下对其迹线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时空分布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陕西省96站1971—2005年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资料,应用EOF和REOF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年日照时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年日照时数可分为全省一致、陕南地区为中心、延安地区为中心、榆林地区为中心等多种分布型。日照百分率与日照时数的分布十分相似。且各种分布型都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近40a来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秦岭山区及以南地区、陕北长城沿线及渭北高原地区呈缓慢减少趋势,延安地区及关中西北部呈缓慢持续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45年来贵州省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贵州80多个气象站1961~2005资料,分析了日照时数近45a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用"Mann-Kenda ll"法进行了年日照时数变化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贵州日照时数整体性的减少较为明显,减少的气候倾斜向从-144.3h/10a到-12.2h/10a之间;在通过突变检验的60个台站中有96.7%台站的日照突变现象发生在1970年代以后,有76.7%台站的日照突变现象发生在80~90年代。  相似文献   

7.
用贵州80多个气象站1961-2005资料,分析了日照时数近45a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用“Mann-Kendall”法进行了年日照时数变化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贵州日照时数整体性的减少较为明显,减少的气候倾斜向从-144.3h/10a到-12.2h/10a之间;在通过突变检验的60个台站中有96.7%台站的日照突变现象发生在1970年代以后,有76.7%台站的日照突变现象发生在80-90年代。  相似文献   

8.
太湖无锡地区近40a来日照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无锡站1961—2000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总云量及低云量资料,对太湖无锡地区近40a来日照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年变化及多年变化特征,分析了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的减少幅度为99.72h/10d,其中又以夏、秋季减少最快;日照时数年内变化为夏秋季大、冬春季小;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日照时数与总云量、低云量呈负相关;年日照时数存在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9.
日照时数和雨量自记观测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冬梅  王增连 《气象》2001,27(11):57-57
笔者从事地面观测近二十年 ,并长期负责报表预审 ,发现许多同志在一些项目的观测中存在误区 ,如日照记录的统计、降水记录的统计等 ,下面是自己在地面气象观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 ,供测报同行参考。1 日照时数观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目前 ,各基层气象台站所使用的日照计为暗筒式日照计 ,该仪器是利用太阳光对涂有感光药剂的日照纸感光留下感光迹线这一原理来测量日照时数。笔者在统计日照记录时 ,有时会发现当天的天气状况与实有日照记录不符。这里在假定仪器安装正常情况下 ,仅从观测员在日照观测中的操作规范出发 ,指出准确观测日照时数应…  相似文献   

10.
朱伯伦 《气象》1983,9(7):19-19
贵州铜仁属于山区,地形复杂,沟谷纵横,高差悬殊,大量的农田在沟谷中,气象站的光照条件无法代表全县的情况。因此,研究无气象记录地点光照条件的估算方法,对合理利用山区气候资源很有必要。 一、日照时数的估算 如果一个县内各地的纬度差异不大,天气条件也基本相同。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日照差异主要是遮蔽度不同造成的。设t_B为某一地点的晴天日照时数(以下简称为地形日照时数),气象站的地形日照时数为t_A,则在晴天条件下两地日照时数的比值K=t_B/t_A,某地点的实际日照时数为: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成都市日照时数变化规律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陈碧辉  张平  郝克俊  罗磊 《气象科技》2008,36(6):760-763
对近50年成都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与云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用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成都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减少69.41 h,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63年)与谷点(1989年)相差可达662.8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相应的气候变化率分别为每10年-29.77,-20.17、-9.91、-9.56 h.各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8月减少的趋势较为显著,4月减少的趋势较弱.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年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年日照时数在1978年附近发生突变,表现为日照的急剧减少,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变成少日照时段.  相似文献   

12.
虎林市近40a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艳  宋玉华  朴虎 《黑龙江气象》2009,26(3):27-28,32
对近40 a虎林市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与总云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虎林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每10a减少42.52 h,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振幅较大,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各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12月减少趋势较为显著,8月减少的趋势不明显.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年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3.
正确安装、维护和使用暗筒式日照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暗筒式日照计是气象台站测定地面日照时数的仪器。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日照计应安置在开阔的、终年从日出到日没都能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地方,通常安置在观测场内或平台上。我们在业务检查工作中经常发现台站未能正确安装暗筒式日照计。那么台站如何正确安装日照计?日照计安装不正确其感光迹线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判断日照纸涂药的优劣?下面具体予以介绍。1正确安装暗筒式日照计的三个要点a)仪器安装水平:首先日照计支柱底座要调准水平,同时日照计也要调准水平。b)筒口对准正北:台站应用北极星法、日中线法等方法精确测定本站子午线,…  相似文献   

14.
日照百分率的小网格分析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锁铨  吴战平 《气象科学》1993,13(2):201-210
本文讨论了在无地形遮蔽情况下山区日照百分率的小网格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简洁、方便、精度高的逐步插值法,有效地解决了剩余误差问题,从理论上证明了计算的一致收敛性。由此计算了贵州省1月、7月份的日照百分率,与气象站实测值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日照是气象台站的基本观测项目之一。目前气象台站所使用的日照计多为暗筒式日照计,它是利用太阳光通过仪器上的小孔射入筒内,使涂有感光剂的日照纸上留有感光迹线来计算日照时数。因此,日照纸的涂药质量,直接关系到日照记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台站使用的暗筒式日照计,是利用通过仪器上的小孔射入筒内的太阳光在日照纸上留下的感光迹线计算日照时数的。上午和下午的日照迹线应是对称的两条曲线。可照时数是太阳中心从出现在一地的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直线光线在无地物、云、雾等任何遮蔽的条件下,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时间。因此,日照时数应<可照时数。然而,在审核或检查台站的记录时,却发现有日照时数>可照时数(或半天日照时数>半天可照时数)的现象。这往往是观测员在感光迹线的开始(或终止)处向前(或向后)多划铅笔线所造成。由于早上和傍晚太阳光线较弱,…  相似文献   

17.
暗筒式日照计常见误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暗筒式日照计工作原理 日照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的时数,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太阳直接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W·m^-2的那段时间总和。日照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重大。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着对太阳能的利用程度。因此,对气象台站观测日照时数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3—2012年广宁县逐年、逐月日照,日照百分率,水汽压,相对湿度,总低云量,降水量,轻雾、雾、烟、霾,风速,日照百分率≥60%、日照百分率≤20%等经过严格的筛选、审核,质量可靠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广宁县日照时数的年、季节、月份变化趋势,同时重点分析了日照时数与总低云量、霾日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广宁县50年的年、季、月日照时数总体都呈减少趋势,导致日照时数减少的最重要原因是低云量和霾日数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一、2月、9月日照特少我省1989年日照奇少,1990年继续偏少。据全省53个台站的资料统计(下同),有107个站月出现了“月、年最少日照时数”的异常纪录,是今年异常气象要素中出现范围最广的一个。年日照时数在1260—2000小时之间,比常年偏少100—600小时。其中有15个站破“年最少日照时数”的历史纪录,这些站主要集中在浙中、南地区。特别是温岭站,年日照只有1260  相似文献   

20.
海南州恰卜恰地区1993—1997年日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南州气象台1993~1997年地面观测资料,对恰卜恰地区的日照显时数、日照百分率、太阳能资源及云量、降水对日照时数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日照时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高、冬季低;(2)日照百分率的分布情况则是冬季高、夏季低;(3)该地区的太阳能资料较为稳定,具有较强的开发和利用价值;(4)日照时数与云量、降水过程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