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每逢冬春时节,成群的天鹅、灰鹤、豆雁等鸟类纷纷在中牟县黄河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内驻足停留,一声声清脆的鸟鸣此起彼伏,它们扇动翅膀在黄河边追逐嬉戏.或停歇觅食,绘就出一幅饱含诗意的美丽自然画卷.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保护黄河三角洲的湿地生态平衡。近年来,国家通过采取引灌黄河水、沿海修筑围堤、增加湿地淡水存量等措施,切实增强了保护区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和平衡作用,改善了鸟类的生存环境。经过近3年的改造,已经有超过20万亩的盐碱地变成了湿地资源,促进了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据了解,随着湿地面积的不断增加,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逐步改善,已使黄河三角洲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每年都有近百万只鸟到这里越冬。尤其是近年来,更有多种海内外罕见的珍稀鸟类在这里现身。从去年开始,在保…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由湖南省人大环资委、湖南省林业厅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中科院及省内有关专家20余人进行了一次"环洞庭湖科学考察",并有多家媒体随行采访.笔者参加了此次科考,所见所闻发现此时洞庭湖缺水严重,沿途所谈经新华社湖南记者站谭剑记者整理成文,以"洞庭湖水荒严重专家建议‘引江济湖’"发表在新华社《国内动态》2006年661期上,2006年1月《潇湘晨报》湖湘地理予以报道,这是洞庭湖枯水期缺水的最早坡露.  相似文献   

4.
正解决洞庭湖季节性缺水绝不能重蹈"围湖造田"等覆辙。在3月份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主席陈求发和在湘全国政协委员等向大会提交联名提案,"建议加快洞庭湖松滋口建闸及四口河系整治工程建设",将长江水调往洞庭湖。2003年三峡工程建成启用后,三口分流减少,洞庭湖就出现了季节性(枯季)缺水,到2007年已成各界共识。从那时起湖南就有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洞庭湖区有关政府,不断提出解决洞庭湖季节性缺水方案。根据笔者统  相似文献   

5.
在长江与洞庭湖之间,自古以来就分布着丰富的水系,它们的性情经常关乎两湖人民的生存质量。通常情况,长江水分别从湖北境内的淞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和调弦口进入相应的河道,流入西洞庭湖,再经过东洞庭湖,从城陵矶出口重新流入长江。洞庭湖就像一个巨大的水胃,水流经过这片区域后,发生了许多错综复杂的变化。如果它消化不良,造成的影响也就不可估量,比如季节性缺水(枯水期),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事实上,这个现状早就有了,但在三峡水库运行以后,愈演愈烈。因此,许多人就在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50余年勘探未果,凸显石油勘探"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反复的勘探,已让当地人习惯,也暗示着围绕洞庭湖的石油话题不会就此结束。  相似文献   

7.
2016年,邢立达团队首次发现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鸟类翅膀和非鸟恐龙内容物,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巨大轰动。"我们在2015年便发现了数个更完整的古鸟类琥珀,尽管骨骼的三维重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结果令人非常震撼。"邢立达介绍说,"研究表明,此次发表的标本是一只较为完整的反鸟类雏鸟,记录了其生命最初几周的骨学和羽毛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5月1日清早,我和友人一同驱车前往汉寿县西洞庭湿地公园,去感受久闻的"洞庭湖里目平张,一望江天两渺茫"的博大,去感受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的丰富和神奇。到达西洞庭湖时,太阳还没有出来,立于河堤,举目远眺,洞庭湖如同笼罩了一层轻盈的白纱,湖泊被烟雾淹没。远处,天地间连成一片,似玉绢般那么薄,那么淡,那么轻……仿佛一伸手触摸便会损坏它那原本的淡定。微风拂过湖面,那水平如镜的湖面扬起一阵阵小水浪。随后,我们乘船进入西洞庭湖湿地公园的第一个景点——万亩青纱帐。这里是芦苇的天堂,登上观景台,眼前的一切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片望不到边际的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能固岸护堤、养育海洋动物幼崽、为鸟类提供栖息地,生态养护功能极佳。然而,全球的红树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红树林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一片在平均海平面以下的低滩涂,成长在此的红树林每天被海水浸泡时间比别的地方多三分之一,但红树林竟然在这里连片成长,一些珍稀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0.
每逢春冬时节,成百上千只迁徙的野生白天鹅都会飞抵南乐县乐西湖停留歇息,它们或在水面游弋觅食,或在天空展翅翱翔,优美的身姿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近年来,南乐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宜业宜居宜游生态南乐"发展定位,铁腕整治环境污染,大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鸟类栖息...  相似文献   

11.
保护洞庭湖湿地的本质问题是维护和发挥湿地的"地球之肾"功能.为此,一是湿地要有水;二是湿地植物生态系统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12.
下石炭统天鹅坪组页岩是湘中地区页岩气勘探的新层系。基于野外地质调查、页岩气钻井的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等对湘中涟源凹陷石炭系天鹅坪组泥页岩的发育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和含气性等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涟源凹陷石炭系天鹅坪组有机质丰度较高,w(TOC)分布在0.78%~2.84%之间,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Ro分布在1.48%~2.09%之间,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泥页岩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黏土矿物主要由伊蒙混层、伊利石和绿泥石组成;泥页岩有机质孔较发育,孔隙度平均为1.97%,渗透率平均为0.847×10-3 μm2,但大多小于0.1×10-3 μm2;湘新地4井天鹅坪组泥页岩含气量分布在1.64~4.29 m3/t,平均2.69 m3/t(不含残余气)。结合区域构造-沉积演化背景的分析表明,涟源凹陷下石炭统天鹅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的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构造保存条件,其中深水陆棚相是页岩气有利相带,复杂构造背景下由对冲式构造样式形成的向斜对页岩气保存条件最为有利,是研究区页岩气勘探的"甜点区"。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区后续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帝企鹅是南极生态的指示器,其种群栖息地分布变化对研究南极气候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人工实地调查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种群栖息地信息。本文依据帝企鹅种群排泄物在卫星影像上的蓝、红波段和近红外与短波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差异,提出2种可以有效判别种群排泄物的光谱指数(NDII、EI),据此精确识别帝企鹅种群排泄物并确定其种群栖息地位置。根据2009年195景时相合适、质量较好的Landsat 7 ETM+卫星影像,获取了南极共计38个帝企鹅种群栖息地,其中新发现7处(Bowman Island , Dibble Glacier , Auster, Point Geologie , Cape Crozier , Brownson Islands和Rupert Coast),消失2处(Amundsen Bay 和Ledda Bay),另外25处(除Thuston Glacier, Luitpold, Sanae, Gould, Ragnhild和Beaufort Island外)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实现了全南极帝企鹅种群栖息地的识别与定位。种群栖息地提取的正确率为94%,提取结果受限于影像质量和种群规模,且随着种群规模的提高,该方法的提取效果也越好。帝企鹅种群栖息地的分布与气候要素息息相关,种群栖息地往往倾向于气温较低和海冰密集度较高的区域,气候变化对每个种群栖息地的影响不同,因此气候与种群栖息地变化的具体关系需要长时间、区域性的观测进行研究。随着气温持续上升和海冰密集度的变化,南纬70°以北的种群栖息地面临较大的威胁,帝企鹅种群呈现向极点逐渐收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环洞庭湖岳阳北斗城市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项目一期工程计划投资6000万元,重点在洞庭湖水利水务管理、运输车辆管理、公务车辆管理等领域开展北斗导航示范应用。对此,解放军总装部组织包括中科院院士、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孙家栋等专家学者专题研讨如何进一步做好"环洞庭湖北斗城市应用示范工程",以加快启动二期工程的相关工作。处理GPS和北斗的关系、鼓励双模兼容孙家栋(中科院院士、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能够覆盖亚太地区,实现区域导航。其无源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的自然演变及人类利用历史提示人们:洞庭湖的水患与其说是自然地质作用的结果,不如说是人为地质作用的表现。对洞庭湖的治理要摒弃“人定胜天”的传统思想观念,不能一味强求制服它,而要顺应它,然后驯服它。要正确认识防洪大堤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实施湖泊生态与流域治理相结合的战略。湿地环境保护与恢复是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是湖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大米镉超标但不危害人体健康 今年3月以来,一则3年多前销往深圳的湖南大米被检镉超标的新闻,经媒体广为报道后,号称"天下粮仓"的洞庭湖大米就面临能不能吃的严峻局面. 从2006年开始本人就从农业地质的角度一直关注大米镉超标这个问题,查阅了很多文献.依据积累的一些资料,本人提出三点看法: 第一,除了工矿业严重点源污染的有限范围内,大米镉含量1微克/千克左右有慢性镉中毒流行病,发病率在20%以上.而包括洞庭湖流域在内的广大区域,在现有的土壤镉含量水平下,种植现在的水稻品种,大米虽有超标(0.3微克/千克左右),没有发现镉慢性中毒流行病,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区域,天下粮仓。洞庭湖区域,新升级的生态经济区。规划中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定位明确的五大使命之一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基地,率先建成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月9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发改委主任谢建辉表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500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作为我国特大型商品粮基地和我省实现新增百亿斤粮食产能目标的核心区域,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三农"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其意义不言而喻。从2008年启动前期调研到2009年立项,再到2010年正式评审通过一期计划,"环洞庭湖"项目经历的是一条颇为曲折和艰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2005年2月14日至2月28日,按照国家林业局和W W 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一部署,湖南省水鸟调查组围绕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横岭湖等洞庭湖区,共涉及到洞庭湖流域与长江交汇的6000平方公里范围内较典型的湿地区域,进行了为期14天的野外调查。3月初,本次调查所形成的专业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近现代的演化与湿地生态系统演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洞庭湖区近50a以来至三峡水库运行后的构造沉降速率与泥沙淤积速率的相对关系所表现的近、现代3个演化阶段;简述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特征;提出了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年内水位变化对生态的影响,以及洞庭湖向扩大演化而导致的湿地生态系统由正向演替逆转为逆向演替:认为对洞庭湖的治理及开发必须建立在其演化和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基础上,并进行应对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