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千年来重视陆地而轻视海洋的中国地图,有了颠覆性改变。让眼球习惯了多年的地图将变换角度,刷新你的"世界观"。近日,记者从湖南地图出版社获悉,其编制的竖版《世界知识地图》《世界地势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中国地势图》出版发行,成为国内首批出版发行的大幅面全开竖版地图。这是国内首套全景展示中国陆海疆域的地图,首次将南海诸岛与大陆同比例展示,标示了南海100多个主要岛屿岛礁和暗沙,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提供了更直观有力的证据。有网友感叹“望着钓鱼岛等100多个主要岛礁,有雄鸡站起来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改变“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幅完整的世界地图有几张?真正的南北极在地图上呈什么形状?世界的中心究竟在哪里?……这一连串问题是现在通行的横版世界地图很难回答的。不过,在湖南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竖版《世界地势图》上,这些问题给出了不同视角,也有了不同答案。而且,这是中国第一张竖版世界地图,一改惯常所见的横版世界地图。由横变竖,观摩世界的视角称得上是真页覆性的。这样的“世界观”是女口何发生的?又将意味着什么?在湖南地图出版社全国地图编辑室的墙上,分别挂蕾竖版《中国地势图》和竖版《世界地势图》。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究中国古-近-现代地图的传承和发展脉络,有地图制图技术传承和地图数据资料传承两重含义。中国古代地图学对近代地图学影响最大的是“计里画方”技术、西晋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唐代贾耽的制图方法和作品、宋代沈括的二十四位向和“制图七法”、元代朱思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及其地图作品5项成果。明代地图制图的传承和发展有3个分支(传承线),即传统疆域和全国地图制图、航海图和海防图、引入西方制图技术后的近代地图萌芽;清代地图学的传承和发展的5个分支(传承线),即皇家主导的全国地图制图、民间自发的全国地图制图、世界地图制图、海洋图制图、工程地图制图;民国时期的地图制图传承和发展的6个分支(传承线),即私营出版社制图、专题地图制图、航海和航道地图制图、工程地图制图、地形图制图、军事地图制图。中国古代和近代地图,对当今的地图学而言,有丰富的史料、文物价值,也有一定的信息承载价值,但在利用上有相当的难度,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探讨出适合的地图再利用模式;从地图表现形式来看,现代地图学似乎有“仿古”的趋势,但这是科学发展的一种螺旋式上升,代表了从古代地图到现代地图传承与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式升华。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6月17日,从莒县国土资源局获悉,《莒县地图》、《莒县城区图》(2014年版)编制完成并正式出版发行。新修编的《莒县地图》、《莒县城区图》(2014年版)对城区和建制镇范围内新建的道路、住宅小区、厂矿企业、独立居民点、学校等,以及根据规划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道路如银杏大道都进行了命名、标注等。新修编的《莒县地图》、《莒县城区图》(2014年版)信息更加详实、地图表达更加完善,印刷精美,图的长宽合适张挂,更为全面地展示了莒县的经济建设成就及地理人文要素,将更好地服务于莒县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8月29日是第16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自然资源部将宣传主题确定为"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国家版图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疆域,也指反映国家疆域的地图。国家版图体现了国家主权意志和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同国旗、国徽、国歌一样,是国家的象征。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测绘法的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6.
"生产1∶2000正射影像图数据效益怎样?经费投入多大?" "就目前来讲,1∶2000正射影像图仅能满足数字城市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从长远意义讲,对耕地保护、地理国情监测、城管、林业、交通、农业、公安、应急、安监、环保等数十个部门都有重要作用.只要用到地图,1∶2000正射影像图就能派上用场,它比其他地图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是真实地表的完美反映.经费大约是每平方公里100元."  相似文献   

7.
中国明代航海图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明代航海图闻名世界,迄今发现的明初"海道指南图"汇集了千年来南粮北运航线的详实资料;"郑和航海图"展示了中国古航海与航海图的鼎盛风貌,首次公开了跨越亚非欧洲际间的14条航线写景图,以及牵星技术成功应用于远洋导航先例,并继承发展了汉代以来所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再次宣扬了以文化交流与特产贸易为主要目的中外交往传统;南海天书"更路薄"记录了中国历代渔民用生命所换来的航海指南;"琉球过海图"代表了中国古代航海家曾经越洋过海先后到达琉球、台湾、日本等地的东方航海"针路"(指南针定向)面貌;"雪尔登中国地图"的航海总图功能,完善了明代航海图系列。本文还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明代航海图的写实风格、配套文字或图说等内容特色,以及所采用的"对景法"、"牵星板"、"水上罗盘"、"天文观测仪器"、"船上测速"等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宋代出现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三大发明,理论科学别开生面,中国自然科学史把宋代称之为自然科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宋代的地图学与其它自然科学一样,也是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时宋代的期。其特点是图记、图志的格式逐渐向纯文字记叙的"方志"发展;全国一统地图版本繁多;保留至今的石刻地图工艺精湛;重视边防地图制作;木质地形模型图出现。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沈括不仅著有被后人称诵的《梦溪笔谈》,在地图绘制上也有创新,其绘制的《守令图》不仅吸取了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在制图理论和方法上又有创新。  相似文献   

9.
《1421:中国发现世界》作者加文·孟希斯(Gavin Menzies)将中国的海洋文明推向15世纪初,这个历史命题令世界震惊,"郑和航海图"就是证据之一。"郑和航海图"记录了郑和舰队巡航南海,远航印度洋国家的探索过程。该地图发现于明《武备志》240卷,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导航牵星图和针路图,充满了许多待解之谜。本文对郑和航海图中"更数"所代表的现代概念的距离和速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帆船航行"更数"的距离和速度在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牵星图中的星座只能用来确定纬度坐标。将郑和航海图和现代地图做了实验对比,在进行大气折射校正后,郑和航海图的纬度坐标能够准确显示在现代Google地图中。在郑和航海图的许多航点上,我们可以在现代地图中准确找到带有明显中国特点的航海基地。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5日和10月19日,<黄格胜与漓江--漓江百里图、漓江百景图作品画展>分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及桂林市国际会展中心展出,盛况空前,观众之多,是历年来的画展所不及的.广西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更有秀丽的漓江,自古就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美誉.漓江是能够养育画坛大家的地方,是能够形成独特绘画风格的地方.黄格胜先生此次的画展,又是一次展示"漓江画派"绘画艺术创作与发展现状的展览.  相似文献   

11.
明代,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朱思本地图系统经过罗洪先得以光大;为了预防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和倭寇对沿海的扰掠,明代出现九边图、海防图等。在明代还有影响中国地图发展的两件制图大事,一是郑和率庞大的船队七次驶离国土,往返于大明国与西亚与非洲之间,航行的实践中产生了举世闻名的航海图,使中国第一次有了系统的远洋航海图。  相似文献   

12.
古旧地图作为研究历史地理问题的重要材料和研究对象,引起了多领域众多学者的关注.通过充分考虑中国古旧地图的特点,综合运用GIS、数据库、互联网可视化等技术,本文提出了古旧地图专题平台建设的一般性思路,并以混合物理存储机制、地图多样显示方法和属性库的完备设计为创新点,系统阐述了平台的功能设计、技术路线和重点建设内容.同时,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古旧地图数字平台为例,从平台内容展示、查找与索引方法展示该平台的实际建设现状.这一研究将成为古旧地图平台建设的有益尝试,为其他研究机构、技术人员提供借鉴,在古旧地图资料抢救性保护与学术资源共享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中央决定组建自然资源部近5个月来,陆海统筹成为公众高度关注话题之一。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东西统筹、突出横轴"及海洋强国战略的实践路径,陆海统筹具有很强的层次性。若泛泛而论,很容易把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陆海统筹,简化为海岸线问题。陆海统筹的第一个层次,主要是从区域发展战略上,针对沿海省市的诸如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海洋资源、海洋生态等统筹管理。很  相似文献   

14.
热力图是对数据的一种直观的表示方法,在空间大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展示效果。本文研究了一种逆向渲染流程绘制热力图的方法,提出了将渲染器像素映射的地理空间作为计算分析的空间粒度,解决了热力图影响力叠加规则依赖于渲染器机制的缺点。逆向渲染热力图方法使用地理距离与绘制像素结合计算得到分析点缓冲区半径系数和影响力参数,以此来减弱在不同的地图尺度下热力图的形变程度。采用Kapur多级分割算法自动探测图像阈值得到色彩梯度,优化了热力效应的分级展示,在视觉效果上数据特征更加美观清晰。本文通过一组实验进行了验证,数据是由北京市交通委提供的公交IC刷卡记录,提取了其中某一时间段的刷卡数据作为样本,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分别使用基于开源的Leaflet在线地图和Canvas渲染技术2种绘制热力图渲染方法,得到可视化结果后对比分析。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逆向渲染热力图的可视化效果更符合现代的多尺度电子地图需求,更适用于地理空间POI点空间特征可视化。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九一八"前夕,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曝光了464幅侵华日军军事地图,再次证实了日寇侵略罪行。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档案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日本侵华时期涉密军事地图。在该局综合档案库,记者见到了在这里陈列的464幅侵华日军军事地图。据档案库管理员张杰介绍,该批地图印制于日本侵华时期,描绘对象是河南各地区地形,按照1∶50000的比例尺绘制而成,绘制精细,右上方标有"军事祕(秘)密""部外祕(秘)""昭和""北支那五万分一图某地某号""支那派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工作用图专题化程度不高、针对性不强、产品形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对工作用图服务机制、平台多源数据整合展示和智能移动端工作用图服务平台研发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GIS的工作用图服务体系。旨在集成快速供图技术和多终端展示的优势,构成从数据生产到地图产品保障的整体性服务链条。应用案例表明,该工作用图服务体系有助于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转化应用,拓展地图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为开创测绘部门工作用图服务保障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这份地图做得非常好,一眼就看明白了'两个确保'的发展格局."在河南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蒋士卿捧着"两会"用图高兴地说道. 《2022河南"两会"用图》是由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指导,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承办,省地图院编制的.为更好呈现河南省重大战略布局和发展规划,省地图院加班加点,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多方收集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不久前,《杭州亚运地图》正式亮相。这份精美的地图以标准的杭州市域地图为底座,纸质版本以清新、灵动的手绘展示了亚运场馆分布、特色场馆等重要信息;新媒体版支持线上查阅,只需扫描“身份二维码”就能查阅相应场馆的地址、规模、举办赛事等信息,并在线跳转导航到场馆位置。为杭州亚运会56个竞赛场馆建立三维实景模型,推出20余款产品,这是浙江省测绘成果在重大国际活动中的一次集中应用,也是浙江省地理信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风景名胜地图艺术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风景名胜地图脱胎于中国山水画,因此与中国山水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由于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古人更多将关注点放在地图的艺术特征层面上。古代风景名胜地图是中国特有艺术与文化的产物,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身,具有重要的文化与艺术价值,值得探寻与传承。本文从地图学的符号设计、制图综合、比例尺、方位与色彩、注记与文字、传统思想等多种角度对中国古代风景名胜地图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以图的形式对相应特征作了阐述。这些艺术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结晶,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尤其是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从根源上无形有形地影响古代风景名胜地图的艺术性的发展。古代风景名胜地图的艺术性能为当代以二维居多、艺术性严重不足的现代地图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并且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与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地图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地图是人类空间形象思维的再现。故此,我国著名地图学家陈述彭院士认为,"地图是永生的"。它不论是简易地图,还是专业地图,或是人们虚构的"臆念"地图,都是我们生活工作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故地图被称为"第二语言"。因此,地图又是"国际化"的符号。可见,地图坐标的精准,温故知新的简约表达等都是地图学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