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研究,金厂峪地区发育有一系列的环形影像特征。在重、磁资料上也有明显的环形异常。它们的成因有三类:太古宙变质上壳岩中的环形构造;古褶曲构造;岩浆侵位形成的环形构造。通过对它们的影像特征和地质特征的研究,总结出本区太古宙基底岩系发育有近东西向的古褶曲构造,它控制了后期的岩浆侵位和盖层沉积。而岩浆侵位与本区金矿床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因此本区环形构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天义  朱嘉伟 《河南地质》1996,14(4):287-291
在含金地层分布区,研究揭示隐伏岩浆热源活动特征及基底导岩导矿构造特征是寻找隐伏金矿床的技术关键。本文依据花岗岩体侵位动力学及热力学机制,阐明了线,环同现构造影像的机理及其所揭示的地质内涵,指出了环形影像构造成因的多解性,提出了如何从纷杂的“环,线理论吉提取出反映岩体侵位这一特定影像构造的原则及其重要性,以遥感技术为主导,综合应用地质,物化探技术,建立了”环状影像构造-斜磁化场-重力亏损场-岩奖  相似文献   

3.
王声喜 《辽宁地质》1999,16(4):266-277
辽北地区是我国太古宙变质岩发育区,近些年来,对该区各类深成岩浆岩的识别是太古宙地质研究的重要突破,地受到下地壳环境强塑性变表和变质的改造,深成岩浆岩的构造识别,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地质研究才能完成,在分期分阶段形成的矿石变质深成侵入体中,可以识别出大量的岩浆构造,包括不同类型片麻岩之间所形成的穿切构造和赋存于片麻岩中的岩浆流面构造、结晶面构造,侵位变形构造。  相似文献   

4.
武当地块基性侵入岩群的地质特征与构造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南秦岭构造带武当地块中发育密集侵位的基性侵入岩群,由于武当地区构造变形复杂,这些基性侵入岩体的侵位特征一直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而查明它们的侵位特征,对认识其侵位机制、判断岩浆侵位的大地构造背景以及开展进一步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岩浆动力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武当地块不同构造部位所做的一些详细的1:5万地质填图以及相应的构造学研究表明,这些侵入岩体是顺层侵位到武当山岩群和耀岭河组中的,少数直接侵位到震旦系陡山沱组和邓影组中,侵入体密集发育的部位受武当地块古生代顺层伸展拆离构造的主拆离面控制。作者同时获得了40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表明这些基性侵入岩群形成于中古生代。因此无论这些基性侵入岩群的地质特征,还是其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都表明与前人所说的元古代超大陆的裂解很可能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考虑到这个时期南秦岭构造带中发生的紫阳-岚皋碱性岩浆活动、镇安-旬阳浅层塌陷盆地、武当地块伸展滑脱构造及随枣地区基性侵入岩群的侵位等地质构造事件,作者认为武当地块基性侵入岩群很可能是古生代时期南秦岭岩石圈拉伸所导致的深部基性岩浆上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夏毓亮  朱杰辰 《铀矿地质》1997,13(4):241-249
本文通过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指出沧参1井沉积地层中的物质来源是华北古陆;隐伏花岗岩侵位年龄为99Ma,来源于具下地壳特征的太古宙岩石的重熔。对奥陶系碳酸岩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指出沧参1井流体包体类型可分为3大类、8个亚类,本区碳酸盐类岩石有机质丰富,应为一套生油储油较好的岩系。特别是通过不同深度10个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和径迹长度特征的研究,论述了本区古地温的变化,约在143Ma前石炭二送纪地层中的磷灰石经历过完全的退火,这是二迭纪以下地层的第1次生油作用;99Ma花岗岩侵位,岩浆热对围岩中有机质的转化和油气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这可作为第2次生油期;第三纪时因地壳下降,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系地层,这时磷灰石退火带范围(大致相当于生油带)约为1700—3900m,古地温梯度为3.1℃/100m,这是本区第3次生油阶段。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清原地区和丹东—岫岩地区的控制金矿构造的影象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译,对该区控制金矿的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和条带状褶曲构造的图象标志和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条带状褶曲、线性断裂和与岩体有关的环形构造的叠加或复合,是本区寻找金矿的主要构造标志。  相似文献   

7.
塔什库尔干碱性杂岩体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帕米尔构造结是青藏高原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区内新生代岩浆侵入活动发育,既有壳源岩浆侵位,也有幔源岩浆广泛分布。根据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侵入岩可分为幔源碱性正长岩和壳源花岗岩2个系列。幔源碱性正长岩总体上由暗色正长岩、浅色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其成因为岩浆不不混溶作用。壳源花岗岩类成分单一,具有低共熔岩浆属性,其成因可能与幔源岩浆对地壳加热有关。利用碱性正长岩的钾长石进行^40Ar-^39Ar法获得3个分别为大约23Ma、13Ma和8Ma坪年龄数据,结合岩体地质特征,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了碱性正长岩和花岗岩的侵位时间以及后期构造热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岩浆活动是帕米尔构造结形成和帕米尔强烈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汤伟明 《广东地质》1998,13(3):44-48
在广东省1:50万陆地卫星TM遥感图像上,并解译出138个反映地质内容的环形影像-环状构造,它们主要分布在6条深大断裂通过的山地及丘陵地区,根据形态的不同将它们划分为全环(包括单环,套环,连环和群环等4个亚类)和半环(包括半单环,半套环和半连环等3个亚类)两大类,根据成因的不同,将它们划分为岩浆活动成因(包括出露岩体,半隐伏岩体,隐伏岩体和火山机构等4个亚类)和构造变动成因(包括褶曲构造,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9.
李椿  郝书翰 《地球科学》1995,20(6):714-718
利用钻井、地质和地震等资料、通过构造发育史研究,认为本区构造特征为在东倾的斜坡背景上,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区域构造格局;断层呈“S”形展布,同生小构造发育,自西向东可分为4个不同类型的圈闭带,结合本区已证实的含油层位,预测了相应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辽吉南部古元古代花岗岩极为发育,其中最著名的是具有条痕状构造的正长花岗岩,俗称辽吉花岗岩。因该花岗岩具有条带状、条痕状和似层状构造特征,而被前人认为是由太古宙或元古宙沉积地层经变质变形作用形成,或是交代成因的混合岩。本文通过对分布于吉林南部通化地区辽吉花岗岩的典型代表一钱桌沟岩体的详实野外地质填图及地球化学研究,确定该岩体属岩浆成因的“A”型花岗岩,其岩浆侵位年龄为2160Ma左右。结合目前获得的该区古元古代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本文认为辽吉花岗岩是辽吉地区古元古代地层沉积的基底岩石,是地层沉积之前地壳拉张作用的结果,属于一种非造山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
华北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的流动构造及侵位机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这些岩墙群未变形和未变质,保存了清晰完好的流动构造,完整地反映了前寒武纪岩浆活动的特征和流动构造,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对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的形态和流动构造研究,如:流动线理、矿物组构和磁组构等,提出岩墙群的侵位方向和侵位方式。结合本区岩墙群与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关系以及岩墙群的力学性质,探讨本区岩墙群的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望云山复式花岗岩体侵位时的动力学状态,对该岩体进行了岩石磁组构参数测定,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反映了望云山得式岩体侵位过程中构造环境的变化和单元岩石的暗色矿物组成及其性程度的高低;磁面理的产状与岩体形态和岩石单元分布相吻合,清晰地反映了不同构造单元岩浆侵位方式;磁线理指示岩体的侵位中心,线理表现形式不一,标示侵位方式与受构造应力的不同;晚期岩浆对早期岩浆中的磁线理有一定的改造作用,磁线理方向基本上反映了岩浆原始流动状态;从磁化率椭球参数可以看出岩浆侵位的应变状态;岩浆应力场分布体现了岩浆侵位方式及其所处构造环境,岩体岩石磁组构参数佐证了区域构造,围岩构造及岩体内部其他构造所反映的岩体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区侵入体(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岩石学特征、岩体侵位年代、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本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构造背景,岩体侵位时限定位印支期晚三叠世较为适宜,格仁涌花岗闪长岩属分异的I型花岗岩。本区侵入岩体可能为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持续的热动力条件,为成矿带来了部分成矿物质,岩浆侵入对本区铜多金属矿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大鹏 《地质与勘探》2010,46(6):1051-1060
矽卡岩型金属矿床的形成与构造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本文以安徽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体侵位特征、矽卡岩矿化分带特征、和矿物组合变化规律的研究,系统分析了断裂、褶皱、不整合、接触带等构造活动对本区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控矿意义以及对于矽卡岩矿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构造运动贯穿岩浆上侵、就位、岩浆热液流体活动、接触交代、成矿等整个地质过程;岩浆侵位和矿体的赋存主要受不整合面控制;垂向上矽卡岩矿化分带不同,浅部矿体主要产于石炭-二叠系(C-P)灰岩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体形成的矽卡岩接触带上,而深部矿体则是由于岩浆热液流体的灌入式侵位,发生接触交代、矽卡岩化而成矿的;断裂-接触带共同控矿导致反向矽卡岩矿化分带。  相似文献   

15.
新疆可可托海是世界著名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的成因长期存在争议,资源已枯竭多年,其成矿理论及找矿工作均亟待突破。我们对矿区中—上奥陶统哈巴河群变质岩和三叠纪稀有金属花岗岩进行了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并开展了矿区遥感数据解译和地球物理测量工作。结果表明,哈巴河群变质岩以云母片岩为主,与大陆上地壳微量元素含量相似,若以此作为花岗质岩浆的源岩,很难通过部分熔融直接形成含矿熔体;三叠纪稀有金属花岗岩由白云母钠长花岗岩和少量钠长花岗岩组成,其岩浆源于地下深处,在向上运移过程中,经过结晶和流动分异作用,形成富挥发分的含矿岩浆,异地侵位形成稀有金属花岗岩岩枝,矿区存在花岗岩-伟晶岩成矿系统。遥感数据解译显示,矿区发育多个环形影像,这些影像是深部环形构造在浅部的反映,已知的伟晶岩脉及稀有金属花岗岩均赋存其中,指示矿区含矿岩浆活动可能与深部环形构造有关。大地电磁测深显示,在矿区15km以下深处发育低电阻率异常体,反映深部可能存在残余的岩浆房或局部熔融带,矿区花岗质岩浆源于此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显示,在矿区南北环形构造的深部均存在低电阻率异常。基于上述地质-遥感-地球物理的研究结果,我们预测在矿区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介绍了下营坊一带主要构造格架-NE向S状不对称褶曲的几何特征、形成机制、变形环境及控岩控矿作用。通过区域应力场分析及岩组分析,揭示了该区在NE向左行斜冲剪切机制下,元古界层状岩层因上、下界面的滑脱剪切所造成的变形效应以及所处的中温低压变形环境。不对称褶曲的翼部地层的顺层滑脱和转折端部位的虚脱为本区中酸性岩浆活动提供了侵位通道和空间。向SWW倾伏的不对称褶曲的背斜转折端与EW向及NNE向复合  相似文献   

17.
李三忠  杨振升 《岩石学报》1997,13(2):189-202
通过对胶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裂谷带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伸展构造环境下中深部地壳花岗质岩浆侵位的一种模式,即花岗质岩浆沿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拆离滑脱带多次贯入,形成岩席,之后随着地壳拉伸(或伸展)作用,这些岩席逐渐远离侵位中心,发生侧向迁移。这种大陆壳内中深部花岗质岩浆的侵位和地壳的侧向伸展的模式,与有些学者提出的大洋中脊玄武质岩浆的侵位和洋壳扩张的模式是基本相似的。这一模式也是大陆地壳快速生长加厚的一种有效机制。由于花岗质岩浆的上涌引起上覆盖层因重力失稳形成一系列顺层滑脱构造组合。它们与花岗岩和基底共同构成中深构造层次岩浆隆起-顺层分层滑脱构造系  相似文献   

18.
冀东迁西—迁安地区紫苏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提出本区紫苏花岗岩主要是由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岩浆侵位之后经麻粒岩相变质而形成的。根据地球化学特征,本区的紫苏花岗岩可分为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的北区(太平寨—三屯营)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较富集的南区(水厂—松汀),它们的地球化学差异反映了其形成时构造条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及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变质岩石中的岩浆侵位变形构造、褶皱构造及变形与变质作用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研究表明冀东太古宙高级区变质岩石中不同程度地发育岩浆岩构造,包括在不同类型片麻岩之间所表现的穿切构造、基性岩墙中的矿物定向构造以及基性岩体边缘及其围岩的变形构造等,褶皱构造可分为表壳岩褶皱及片麻岩褶皱,高级区可能不存在大型的片麻岩褶皱,通过镜下特征矿物相的研究并结合野外变质基性岩墙的产状及特征,建立区域变质与变形作用的关系,从而为区域地质事件表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鹦歌岭白垩纪红盆中的韧性剪切带由糜棱岩系列岩石组成,发育线理、面理和褶皱构造,具有拆离活动的运动学特征。变形差应力变化在27.2~66.2 MPa之间,变形温度高于500℃.近垂直的挤压和近水平的伸展显示剪切带的形成与深部岩浆上侵作用有关,对进一步认识海南岛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以及岩浆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