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阳  田时雨  王淼 《北京测绘》2022,36(3):266-270
利用2009、2018年分辨率为1 m的卫星遥感影像,依据地理国情监测的分类体系,获取了两个年份石家庄8个区县的地表覆盖数据,展示了该区域林地、草地和水域三类自然生态空间要素10 a间的变化情况,并采用生境质量指数、水源涵养指数两项指标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归因于该区域固有的自然地理特征,大部分地区生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分遥感数据的地表覆盖专题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高分遥感数据在地理国情地表覆盖专题监测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了基于高分遥感数据开展地理国情地表覆盖专题监测的技术路线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探讨了专题监测系统的模块和功能设置,以期为地理国情地表覆盖专题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MODIS的区域动态干旱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2009年夏季的干旱情况为例,利用多时相、多光谱的MODIS数据信息,结合地面实测气象信息与水文信息对旱情监测进行了研究,根据具体区域的实际情况,动态选择遥感指数及模型参数,实现了利用遥感数据对大范围区域的动态干旱监测。  相似文献   

4.
植被在生态环境监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探讨植被覆盖变化可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利用多源遥感长时间序列数据、分离趋势和季节项的突变点方法像元突变监测、地形位分析及地统计等方法,对新疆阿勒泰地区2000—2019年间植被覆盖动态进行遥感变化监测。实验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2003—2009年植被突变像元数逐年增多,2009年以后突变像元数逐渐减少,同时在监测出的7类植被像元突变趋势类型中,由退化后转变为增长类的像元突变数最多,干扰退化和持续退化类较少;(2)多源数据植被覆被年际变化曲线显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中,2000—2008年时段总体呈现退化趋势,2008—2019年时段呈现明显改善趋势,且退化大于改善;(3)高程大于900 m、坡度大于15°的东坡(北转东和南转东)为植被覆盖变化退化类型的优势地形位,约占62.4%,研究区植被覆盖改善并不明显,需继续加大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平原绿化监测结果不稳定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成果,综合采用地理信息应用、遥感影像信息提取、遥感动态监测和成数抽样调查等技术,研究了一套全新的平原绿化监测方法,并在浙江全省平原区国土绿化监测项目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监测成果的置信度和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6.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自2013年该项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一年多来,四川的普查工作也拉足了马力,进展如火如荼,成果不断产出。 截至目前,全省普查正射影像制作已全部完成,普查数据生产正在有序推进。已完成华蓥市、邛崃市等5个试点市县的基本统计分析;完成了茂县、宝兴县、乡城县自然生态监测分析;完成了彭州市、部江堰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统计分析;其他一些典型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正在开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野外沙漠化调查的定位数据和ETM+ 遥感数据,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沙漠化程度与地表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沙漠化与植被指数(NDVI)、地表辐射温度(LST)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综合反映沙漠化土地生物物理特征的遥感监测指数——沙漠化遥感监测差值指数(DDI),为沙漠化遥感监测提供有效的定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淮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MODIS遥感数据,选择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对研究区进行干旱监测对比分析,建立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研究区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结合土壤含水量数据和降雨量数据,确定研究区的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利用干旱遥感模型对2011年夏旱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干旱遥感监测模型对研究区干旱研究有很好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9.
云参数法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原有的云参数法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的基础上,对云参数进行时间空间修正,得到了具有时间空间普适性的新型云参数法干旱遥感监测模型.首先分析了云参数随时空变化的规律即云参数影响函数,并分析确定修正函教的函数形式,然后联合遥感数据和同步地面实测20 cm深度土壤湿度数据确定修正函数,最后通过定权方式确定改进型干旱遥感监测模型.利用FY-2C数据进行了全国范围干旱遥感监测实验,同时与传统方法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新型模型对空间时间大尺度条件下的干旱监测结果更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10.
白驹 《测绘工程》2022,31(2):53-58
遥感技术提取水面信息是目前高效的方法,文中通过梳理现有水面提取方法,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依据应用需求可采用基于中低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大区域水面信息提取,以及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的水面空间分布变化监测等不同监测模式的思路.通过选取实验区,开展水面范围变化动态监测,对提出的思路进行验证,为水面范围变化...  相似文献   

11.
沈大勇  杨井源 《测绘》2013,(6):249-252
地理国情监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地表覆盖作为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数据之一,是地理国情监测的一个重要方面;遥感影像具有实时、获取快速等特点,用于地理国情监测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本文从遥感数据解译、地表覆盖数据处理、与经济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等,研究了地表覆盖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地表覆盖数据为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陆表植被物候监测已发展了很多遥感指数,但不同遥感指数表征陆表植被季节性变化的能力存在差异。目前,有关陆表植被物候遥感指数的评估大多在不同标准下开展,导致研究结果间的可比性较差,致使无法根据不同区域选择出最佳的遥感指数,从而影响大尺度(如半球乃至全球)的陆表物候监测精度。本文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以75个碳通量塔站点的406条记录和129个物候相机站点的482条记录为参考标准,对10种遥感指数应用于陆表物候监测的能力进行了系统性评估,并从两个精度评估视角(物候提取准确度、物候变化趋势一致性)、4个维度(植被类型、地理环境、物候类型、物候事件)对比分析了各种情况下的最佳遥感指数及其精度。虽然部分遥感指数在多数情况下均表现最佳,但不同植被类型、地理环境、物候类型(功能物候、结构物候)、物候事件(春季、秋季)组合情况下的最佳遥感指数并不聚焦于少数几种,而是散布于各类遥感指数之中;即使是采用了最佳遥感指数,但在某些情况下,其用于陆表物候监测的误差仍较大。从不同的精度评估视角来看,物候提取准确度高的遥感指数并不一定与物候变化趋势一致性高的遥感指数相对应,说明应根据关注视角来选择最佳遥感指数。本...  相似文献   

13.
墒情遥感监测指数对比分析与灌区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民胜利渠灌区为研究区,在小麦拔节至成熟期利用MODIS数据逐旬构建PDI、VCI、VSWI和TVDI墒情遥感监测指数,与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筛选适用于灌区的监测指数,并基于HJ卫星数据将最优指数应用于人民胜利渠灌区土壤墒情监测。结果表明:小麦拔节至成熟期,TVDI指数与实测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最好,表现最为稳定,更适用于灌区土壤墒情监测;基于HJ卫星数据的TVDI土壤墒情监测模型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灌区土壤墒情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的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等,需要自然生态空间监测工作的有力支持。本文分析了自然生态空间及监测的概念,提出了自然生态空间监测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建议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主导作用,尽快开展有关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推动自然生态空间监测工作快速开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分析了兖州市1998年和2002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综合考虑波段间相关系数和OIF指数,选择最佳波段组合进行图像解译,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最大似然分类器(MLC)和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进而利用SVM分类结果进行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获取兖州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并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最后提取TM/ETM+影像的RDVI,基于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分析了植被覆盖的变化。结果表明,基于多时相TM/ETM+影像分析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实际统计数据较吻合,适合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变化,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相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特征相似的原理,在传统遥感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建立了土地利用分类新方法; 应用SPOT遥感图像提取了北京市五环内的居民用地和非居民用地类型,总分类精度达到了85.9%,Kappa系数为71.1%.本研究结合学科交叉的优势,为遥感技术应用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理国情监测中变化监测技术问题,从基于遥感数据的地表覆盖变化监测与地表形变监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综合分析了各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结合地理国情监测使用的数据源以及地理国情普查构建的本底数据库成果优势,总结了各优化算法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模式和工艺流程,并提出了以分类前直接比较法进行地表覆盖变化监测和以小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进行地表形变监测的技术路线,为地理国情相关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对云南边境地区土地覆盖现状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应用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利用1976年MSS和2004年TM二个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对云南边境地区的土地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覆盖现状以森林和裸岩地为主,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方向是林地向裸地和耕地转化。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灾害对流域植被、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要素具有极强的破坏作用,快速有效地监测灾害影响区内生态环境的变化对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灾害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期次遥感影像提取了生态因子信息,构建了生态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时间序列影像的遥感监测能够有效地刻画灾害发生前后的区域生态变迁过程,对地质灾害区的生态监测和修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全国土地覆盖/土地利用(LC/LU)调查已经成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管理的一项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遥感技术和各种遥感地学分析解译模型的发展和深入,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影像数据对区域的LC/LU情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成为一种最为迅速可靠和理想有效的手段。论文提出了遥感地学智能解译模型支持下的LC/LU分类体系,并以天津蓟县地区为试验对象,采用多平台遥感数据和辅助地理信息,进行了土地覆盖/土地利用遥感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