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过去几年中,人们对天线口径非常小的地球站(VSAT)卫星数据网领域的兴趣不断增加,并展开了研究。VSAT网以用户为前提,采用低价的、天线较小(一般小于2米)的地球站,为地域上分散的远地点之间提供直接交互式数据服务。这种以卫星为基础的广域网与普通地面技术相比,在经济上和运行上有几项潜在的优势。由于当前卫星和地面技术的综合发展,使这些  相似文献   

2.
为了根本解决西藏自治区通信落后状况,我国邮电部已于1992年1月决定从美国引进小口径天线话路卫星地球站设备。 小口径天线话路卫星通信系统是近几年来世界上发展起来了一种先进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技术首次在我国公众长途电话网中采用。这次引进的北京主控站和西藏监控站及58个端站的设备都是从美国休斯公司引进的。  相似文献   

3.
邮电部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和西藏自治区邮是管理局与美国休斯公司于1992年1月19日在北京签订了引进甚小天线卫星地球站设备(VSAT)的合同。这批设备包括设在北京的主控站及58个终端站。VSAT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卫星通信方式。该项工程将于  相似文献   

4.
自从VSAT(天线口径非常小的地球站)建立和发展以来,使很多领域不断取得进步。这些领域包括使用超大规模集成技术的技术合成,射频单元集成和批量生产技术、天线的改进和批量生产技术、对新用户和网络协议的支持、用户控制管理选择、高功率低损耗放大器、网络监控新技术、发展新应用领域等。在过去的五年中,VSAT无论是在当前产品的提供还是在未来发  相似文献   

5.
编后记     
我国卫星通信网建设的起步并不晚,早在1974年就已开始筹建。“八五”期间,我国在已建成5个大型地球站的基础上将再新建14个大型地球站,构成国家卫星通信干线网。 1984年国际卫星通信系统首次开设VSAT业务,立即引起了我国邮电、航天部门的关注。1988年,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引进国外VSAT通信设备,建成我国第一个VSAT通信网,为我国铁道、能源、地震、海洋、民航、海关、银行等部门提供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6.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实现一个低成本、天线口径非常小的地球站(VSAT)成为可能。一些先进技术,诸如固态功率放大器、低成本频率转换器、数字处理器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都被应用到VSAT系统中。这些功能为卫星通信开僻了一个新的市场-大范围分布式数据网。VSAT网络能提供在最适合于用户指定的功能级上费用合理的大覆盖范围的数据网。应用先进的结构,VSAT网可以适应不同用户特定的拓扑结构应用支持、设备功能和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南山区大型水电工程大量建设于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流域,但是这些流域复杂的地层、岩性、构造、水文等地质条件导致水电工程库岸滑坡灾害分布广泛,多发频发。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凭借其覆盖范围广、监测精度高、不受云雾遮挡等特点为水电工程库岸滑坡早期识别与监测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近年来得到水电工程建设及库岸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领域的极大重视。基于此,对西南山区大型水电工程库岸滑坡InSAR早期识别与监测的应用概况进行了梳理,从研究时间、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水电工程库岸滑坡InSAR早期识别与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揭示了以白鹤滩水电站为里程碑,水电工程库岸滑坡早期识别与监测目前已开始进入InSAR技术应用与研究的爆发阶段;最后,探讨了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蓄水前阶段、蓄水阶段、蓄水后阶段)对InSAR技术的不同应用需求与算法适用性。随着SAR数据质量提升与算法进步,InSAR技术必将常规化地参与到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库岸滑坡的识别与监测工作中,为水电工程库岸滑坡的早期识别、监测预警、触发机理研究及灾害防治等提供重要支撑,提升我国水电工程库岸...  相似文献   

8.
气体辅助重力泄油(GAGD)技术作为一门新发展起来的提高采收率(EOR)技术具有广泛的商业前景。详细阐述了
GAGD技术的发展、机理和影响因素,并与传统注气模式[连续油气(CGI)和水气交替(WAG)]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储层顶部
直井注气底部水平井采油的GAGD技术有3个驱替阶段:气体突破前的自由重力驱阶段;气体突破后的强制重力驱阶段;末期的
液膜流动阶段。主要受注气速率、裂缝、润湿性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注气速率居首位,高注气速率能够带来很高的采收率和很高的
经济效益,同时也会产生黏性指进等不利因素,具有高角度有效缝的储层的采收率明显高于没有裂缝的储层,亲油储层是一个有
利条件;室内实验研究表明,GAGD技术明显优于CGI和WAG。虽然GAGD技术在实验室内表现近乎完美,但还需开展油藏条
件下驱油机理研究,特别针对低渗透储层,另外还要考虑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注气速率和注采配置关系,完善
生产制度,最后进入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9.
莱州市国土资源局土地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采用工作流技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三层体系结构设计,实现了土地管理办公自动化和国土信息的对外发布。系统采用可视化流程设计,并预留GIS接口,方便今后系统的扩展和升级。系统建成后,大大提高了莱州市国土资源局各业务部门的业务处理速度和协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日本目前正处在由规格规定型设计(日文:仕样规定)向性能规定型设计的转轨阶段。第一层次规范《土木·建筑设计
基本规定》为岩土工程极限状态设计的引领性规范;第三层次的《岩土工程总设计规程》(简称Geo-Code21)给出了性能设计的原
则、性能矩阵、校核方法和土工参数确定的方法;第四层次的公路、港口、河川、铁路等行业规范在2010年前后陆续出版实施,引入
了性能要求,安全、使用和修复极限状态等理念,但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仍然采用容许应力法进行安全设计计算。随着极限状态
设计法的导入,将会出现设计风险问题,新的技术层面的、社会制度层面的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引言 在竞争着的电信环境里兴起的卫星工业需要进行技术革新,以便创造出比较尖端的卫星;并且需要进行联网和销售方面的革新,为提供独一无二的服务或者提供令人满意的卫星系统创造条件。在九十年代,采用天线口径非常小的地球站(VSAT)的先进通信网将给卫星工业带来很多市场机遇;抓住这种机遇不但可以使该工业生存下去,而且可以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正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地质矿产行政管理改革所走过的道路,总体而言是紧紧围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而不断展开的,打破了以行政命令和高度集权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国有找矿队伍体制,政府职能转向宏观调控,同时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我国地质矿产管理政府机构的演变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要求,从1978年至2018年,我国地质矿产行政管理改革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见图1)。  相似文献   

13.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动态建模软件系统的研发涉及地质数据三维可视化、地质体三维动态构模和地质专业空间决策分析
等一系列方法、技术问题。采用基于非均匀有理样条(nonuniformrationalB-spline,简称NURBS)等多种函数的空间插值法,基于
钻孔、剖面、散点集和多源数据的构模法,以及基于单体塌陷的通用网格简化算法(generalmeshsimplification,简称GSM)和Grid
+CSR-Tree三维空间混合索引法,在QuantyView软件平台上研发了一个具有快速动态重构能力的三维动态地质建模系统。在
多个地区的实际应用表明,开展“玻璃国土”建设对于推进地质勘查与开发工作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激光雷达技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近十年来快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测量手段.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以及美国地质学会(AAsc)已经开始讨论建设伞美高分辨率激光雷达数据库.我国正处于东都城市化、土地利用巨变、两部无图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地方、企业生产单位迫切需要现实性强、精确度高、比例尺大的地形数据产品.满足这些要求的主要途径是采用激光雷达这一先进的测绘技术.我们建议同家、地方与企业统筹规划,各司其职,努力建设我国的激光雷达基础数据库.本文通过Stoker等(2008)介绍的第二届全美激光雷达战略研讨会上论述的激光雷达技术特点、激光雷达数据的科学需求与应用以及商业化运作问题,结合我国目前的激光雷达发展趋势、测绘数据需求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等科学问题,简析激光雷达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米林地区在晚更新世晚期沉积了一套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探讨当时米林地区的古植被、古环境信
息,在米林机场实测了一条晚更新世晚期剖面。根据样品14C测年结果初步认定该剖面湖积物的底部年龄约40kaBP,顶部年龄
约12kaBP。根据孢粉分析研究把该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以及对应的4个植被发展演替阶段:①第一阶段(对应
孢粉组合带Ⅰ;36~28kaBP)为森林草甸植被类型;②第二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Ⅱ;28~23kaBP)为高山草原植被类型;③第三
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Ⅲ;23~18kaBP)为蒿草草原植被类型;④第四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Ⅳ;16~13kaBP)为荒漠草原植被类
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推论青藏高原南部晚更新世晚期气候环境演化为:从40kaBP至全新世高原南部气候类型总体寒冷偏干旱
出现小型波动,与全球的冰期和间冰期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信息视点     
《浙江国土资源》2011,(10):28-31
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我国首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出台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等,首次从国家层面规  相似文献   

17.
正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9项行业标准的公告。这是目前全球发布的第一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行业标准,标志着我国的绿色矿山建设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将对我国矿业行业的绿色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自然资源部此次发布的9项行业标准包括《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 0312-2018)、《化工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 0313-2018)、  相似文献   

18.
大黑山钼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段,是一个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钼矿床。根据矿物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将成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石英-钾长石阶段(Ⅰ)、石英-辉钼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方解石阶段(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显微激光拉曼探针研究显示,该矿床成矿流体为H2O-NaCl-CO2体系,第Ⅰ、Ⅱ、Ⅲ阶段均可见水溶液包裹体(L+V型)、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和含CO2包裹体(C型);而第Ⅳ阶段仅发育水溶液包裹体(L+V型)和纯液相包裹体(L型)。成矿流体演化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峰值分别为:330~430,320~360,280~340,180~240℃,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对应的盐度w(NaCleq)分别为5.86%~54.10%,4.07%~51.70%,3.23%~46.20%和0.70%~9.08%,也逐步降低。主成矿阶段的流体最低捕获压力为17~58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约为1.7~5.8 km。成矿流体的δ18Ow值为-5.8‰~4.2‰,δDW值为-139.8‰~-127.2‰,成矿流体可能为岩浆水与雨水的混合流体。主成矿阶段发生了流体沸腾作用,使CO2大量逸出,导致流体还原性增强,造成大量MoS2的沉淀而形成钼矿床。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大概经历了3个阶段。从影响因素分析,2000年之前的土地利用主要是用于工业化生产建造为主要形态的建设。第二个阶段是到2010年左右,第三产业引导的土地开发利用。第三个阶段是目前还在进行的行政区范围内的新城新区建设。从发展现状来看,这3个阶段在时间上是有所重叠和交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记者就中国绿色矿业建设采访了常年致力于中国绿色矿业建设的中国矿业联合会原专职副会长、总工程师刘玉强。记者:我国关于绿色矿山的要求是什么,经过了哪些发展历程?刘玉强:我国绿色矿山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2007年,原国土资源部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提出"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绿色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