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查明新疆吐哈盆地煤层的原始成煤环境,应用煤岩学方法,通过GI-TPI关系图解,划分了吐哈盆地侏罗纪煤相类型,将煤相划分为4种类型,即较深覆水森林沼泽相、湿地森林沼泽相、湿地草本沼泽相和湖沼低位沼泽相。通过煤相分析,进一步在盆地内划分出河成沼泽体系、河湖混成沼泽体系和湖成沼泽体系3类成煤沼泽体系,为吐哈盆地成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
华亭矿区5号煤层煤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华亭矿区5号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对其成煤植物、成煤环境、古气候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微观煤相标志,划分了5号煤层煤相,共划分出6种煤相类型:陆地苔藓沼泽相;浅覆水-滞流森林沼泽相;中等覆水-滞流森林沼泽相;深覆水-滞流森林沼泽相;浅覆水-滞流草木混生沼泽相和开阔水域沼泽相。并对5号煤层煤相类型在垂向上的演化规律及影响该煤层煤相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山西西山煤田7号煤层煤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系统总结西山煤田7号煤层成因标志的基础上,对其成煤植物、成煤环境及其古地理背景、古气候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从微观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该煤层进行了成因类型的划分,在此基础上,详细划分了该煤层煤相,共划分出6种煤相类型:干燥森林沼泽相;滞流浅覆水森林沼泽相;流动浅覆水森林沼泽相;滞流强覆水森林沼泽相;流动强覆水森林沼泽相以及洪泛沼泽相。此外,对7号煤层煤相类型的垂向分布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黄县第三纪褐煤与油页岩共生盆地中煤1和油1的煤岩学特征及煤相参数特征的分析表明,黄县盆地煤1形成于较深覆水的森林沼泽,油1形成于湖泊沼泽,而海水侵入控制着盆地的覆水变化,进而影响了植物群落的演化与更叠。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煤沼泥岩有机相型与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主体原油性质表现为低密度、低硫、低凝固点、中等含蜡、富重碳同位素,总烃含量高,具有明显的姥鲛烷优势,富C_(29)甾烷等一系列典型的煤成油地化特征。油—源对比表明,盆地煤成油主力烃源岩为早、中侏罗世煤系地层中煤及沼泽环境下形成的泥岩。本文根据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包括氢指数(IH)、氧指数(lo)、生烃潜量(S_1+S_2)等)、沉积环境(包括煤系泥岩形成的氧化还原性、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序列等)及植物组合等有机相标志,将本区煤系沼泽相泥岩划分出四种有机相类型,即干燥森林沼泽有机相,潮湿森林沼泽有机相,流水沼泽有机相及开阔水体沼泽有机相。流水沼泽  相似文献   

6.
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沉积微相及铀矿控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伊犁盆地是一个中生代陆相盆地,其南缘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十分发育。水西沟群划分为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沉积相分属于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主要赋存于冲积扇扇中辫状河道微相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泥炭沼泽微相。其铀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盆地基底及周边地层含铀性;盆地周边构造发育条件;岩相古地理;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地下水作用和氧化-还原地球化学分带。  相似文献   

7.
神东矿区煤岩学特征及煤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煤岩学方法,探讨了神东矿区煤的煤岩学特征及煤相划分方法,确定了煤相类型划分参数。研究表明,神东矿区煤显微组分中,半镜质组、半丝质体和粗粒体-1等过渡组分的含量高。煤相划分为3种类型,即干燥泥炭沼泽相(细分两个亚相:高位泥炭沼泽亚相和过渡泥炭沼泽亚相)和潮湿森林泥炭沼泽相,干燥泥炭沼泽相是其主要煤相。煤相类型垂向上分布特征表明其成煤环境由干燥到浅覆水再向干燥过渡。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含煤地层沉积有机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系是一套良好的生油源岩,其生油潜力取决于沉积有机相。笔者依据有机岩石学研究方法,利用显微组分的多种特性,将侏罗纪沉积期划分成高位沼泽、森林沼泽、流水沼泽和开阔水体4种沉积有机相类型,其中森林沼泽有机相和流水沼泽有机相是主要的生烃有机相,森林沼泽有机相是煤成气的主要源区,流水沼泽有机相则是煤成油的主要源区。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成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素平  魏辉 《沉积学报》1997,15(4):78-85
本文以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为基础,结合模拟实验,对中国西北地区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成油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含有丰富的类脂成分,壳质组特别是角质体含量高可能导致了本区高蜡石油的生成,壳质组和基质镜质体的含量决定了煤的氢指数和热解烃产值,它们共同构成了盆地内煤成油的母质。模拟排油实验证明了煤孔隙的吸附能力是有限的,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煤中液态烃达到一定数量后就可以较好地排出。为了便于生产勘探,文中还讨论了煤系地层的沉积有机相,依据沉积相,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特征将煤系划分成四种沉积有机相:分别是高位沼泽有机相,森林沼泽有机相,流水沼泽有机相和开阔水体有机相,其中,流水沼泽有机相生成液态烃的潜力最大,以含有大量的角质体为特征;森林沼泽有机相的生烃潜力次之,以基质镜质体为主要成分;高位沼泽有机相生烃潜力最差,以惰性组和镜质组为主要的有机组分;而开阔水体有机相不是煤成烃研究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矿区二_1煤层煤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煤岩学和煤化学方法,对平顶山矿区二_1煤层的煤相组成、泥炭沼泽类型及其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将煤相划分为还原相和氧化相。它们具有相应的定性和定量指标。二_1煤层由3~4个周期性相序构成,反映了成煤沼泽由森林沼泽向草本或草本木本混生沼泽的演化过程。这种相序可能代表一种滨海平原环境下的聚煤特征。二_1煤属贫营养的雨成凸起沼泽,基本上为原地堆积成煤。二_1煤层形成于淡水泥炭沼泽,但其顶部曾受过半咸水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神木煤田2-2煤层煤岩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三种泥炭沼泽类型,即开阔水体草本沼泽、陆地森林沼泽和潮湿森林沼泽。泥炭沼泽由三角洲平原上的浅水湖泊演化而来并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成煤植物早期以草本为主,中期和后期以木本为主。森林火灾和洪泛事件在中期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12.
先锋盆地小龙潭组巨厚煤层煤相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29个煤样的显微组分观察和定量分析,结合氯仿沥青“A”族组分分析和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对先锋盆地上第三系中新统小龙潭组(N1x)巨厚煤层的煤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厚煤层形成期间泥炭沼泽经历了一次大的由浅变深、又由深变浅的水深变化,总体上属于低位沼泽。该厚煤层具有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以水生高等植物为辅的混合生源,山间盆地优越的气候水文条件、良好的聚集场所和充足的成煤原始物质最终在中新世早期稳定下沉的泥炭沼泽环境中形成了巨厚煤层  相似文献   

13.
潮水盆地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省东部地区,是我国中新生代含煤断陷盆地.采用粉晶X衍射、ICP-MS、ICP-AES 方法,从煤的岩石学、煤化学及煤地球化学的理论出发,对潮水盆地西部煤样进行了煤化学、显微组分、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潮水盆地西部煤以中等水分、低一中灰分和硫质量分数、高挥发分产率为特征,煤级为烟煤—亚烟煤;煤中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性组次之,煤相类型以潮湿森林沼泽相为主,其次为较浅覆水森林沼泽相;煤中的常量矿物以石英和高岭石为主,部分样品中含有黄铁矿、方解石、菱铁矿和少量的微斜长石;煤中除Sr、B和Cs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外,其他微量元素质量分数普遍较低.Cr、Ga、Pb、Li、Cu、Ge、V、Sc、Be、W、Th和As,以及Ti和Nb主要与硅铝酸盐矿物有好的亲和性;B和Sr可能主要以碳酸盐矿物的形式存在;S和Mo可能主要以硫化物矿物的形式存在;另外,Ti、Zr、Nb和Ta有好的相关性,可能与重矿物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运用层序地层原理,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新疆准东煤田西黑山勘查区西山窑组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3个体系域-)-低位、湖扩和高位体系域,并进一步进行了高频层序单元的划分。在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下,分析了西山窑组沉积体系的配置关系,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进而细分为4个亚相和8个微相类型。同时,对煤岩样品进行了煤质分析和显微组分定量统计,确定了研究区煤相类型主要为潮湿森林沼泽相和干燥森林沼泽相。该区煤相的垂向演化规律受湖平面升降变化所控制,而湖平面的升降受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在不同体系域中湖平面的变化控制泥炭沼泽的发育,从而决定了煤质煤相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应用煤岩学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黄陵矿区2#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及煤相类型。研究表明:2#煤层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煤层从底部到顶部煤相由潮湿森林沼泽向开放沼泽过渡,包含五个次级演化层序,潮湿森林泥炭沼泽相是煤层煤相类型的主体,水动力条件较弱,成煤植物以木本植物为主,形成环境整体上为潮湿—覆水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黄县盆地煤与油页岩的形成环境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潜力,运用有机岩石学方法,对其有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层与油页岩中的有机质主要形成于陆上高等植物。盆地边界断层控制着成煤作用过程:当断层停止活动时,形成泥炭沼泽;当断层重新活动时,盆地下沉,湖水侵入泥炭沼泽,形成油页岩。油页岩中含有丰富的角质体和壳屑体,导致长链饱和烃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滇东田坝黔西土城晚二叠世煤系上段沉积相、煤层特征和煤岩煤质的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区内煤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按成煤的古地理位置分为上三角洲煤相和上、下三角洲过渡带-下三角洲煤相两大类型.根据成煤的原始质料、结构构造、煤岩特征和成煤前后环境,详细划分出八种泥炭沼泽相.着重探讨3号煤层形成时的泥炭沼泽相特征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