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地质演化特征探讨墨西哥湾地区油气富集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西哥湾东部主体经历了中生代裂谷拉张、中侏罗世裂谷和地壳衰减、晚侏罗世洋壳形成及早白垩世的区域沉降4个演化阶段;西部主要受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北美板块的俯冲影响,属弧后拉张。由于持续稳定的沉降,墨西哥湾沉积了巨厚的以海相地层为主的中生代地层,并提供了有利的烃源岩、储层和盖层。大量的构造、地层和复合型圈闭为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墨西哥湾盆地为典型的高演化拉张盆地,巴西东部(包括海区)为中等演化拉张盆地,二者均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富集区。我国东部海区中生界南部以海相地层为主,北部以陆相地层为主,为一个低—中等演化的拉张盆地。前二者的油气富集规律为我国东部海区中生代盆地的找油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黄海盆地中生代地层的地质特征和油气潜力(英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的北黄海盆地沿东北方向可以延伸到朝鲜的西朝鲜湾盆地和安州盆地 ,而沿西南方向可以延伸到中国的胶莱盆地。长期以来该盆地的找油重点为第三系 ,结果收效甚微。2 0世纪 80年代末朝鲜在西朝鲜湾靠北黄海盆地一侧钻井数口且在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商业性油气流 ,自此中生代地层替代新生代第三纪地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们希望在北黄海盆地的中生代地层中也能找出商业性油气流。本文以李四光 ( 1 979)划分的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理论为指导 ,将胶莱盆地、北黄海盆地、西朝鲜湾盆地和安州盆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 ,在详细分析了安州盆地、西朝鲜湾盆地和胶莱盆地的中生代地层分布、油气潜力及其类比关系后认为 ,北黄海盆地在基底结构及其上覆盖层的沉积特征上应具有与安州盆地、西朝鲜湾盆地和胶莱盆地相似的特征。目前 ,西朝鲜湾盆地和胶莱盆地在中生代地层中已取得重要的油气发现和油气显示 ,而它们主要是由下白垩统和上侏罗统组成。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 ,北黄海盆地的中生代地层很可能成为有远景的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3.
黄海地质构造与油气资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概述了南,北黄海盆地地质构造特征,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分析研究了油气地质特征与成藏条件;对黄海各盆地和隆起区可能具有找油气远景的新领域,新层位和新类型,提出一些探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东海陆架盆地与松辽盆地的类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辽盆地在我国的含油气盆地中勘探程度较高,已探明了几十亿吨的地质储量,对控制盆地油气形成的生、储、盖、圈、运、保等条件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和细致,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却有很大油气远景的盆地,这两个盆地都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大型复合沉积盆地,在地质构造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试图通过东海陆架盆地与松辽盆地的对比在研究它们各自特征的基础上,寻找这两个大型沉积盆地的共同点和相似性,以便借鉴松辽盆  相似文献   

5.
北黄海盆地中生代地层的地质特征和油气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的北黄海盆地沿东北方向可以延伸到朝鲜的西朝鲜湾盆地和安州盆地,而沿西南方向可以延伸到中国的胶莱盆地。长期以来盆地的找油重点为第三系,结果收效甚微。20世纪80年代末朝鲜在西朝鲜湾靠北黄海盆地一侧钻井9数口且在中生代地层中发现的商业性油气流,自此中生代地替代新生代第三纪地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在北黄海盆的的中生代地层中也能找出商业性油气流。本文以李四光(1979)划分的新华  相似文献   

6.
北黄海盆地与朝鲜安州盆地和中国胶莱盆地的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黄海盆地位于黄海北部,是我国油气地质与勘探开发研究相对最为薄弱的海域,在研究的3个盆地中,北黄海盆地系海域含油气盆地,面积5万km^2,迄今我国尚未钻井;朝鲜安州盆地系跨海陆域盆地,面积最小,但是钻井最多;中国胶莱盆地则为最邻近北黄海盆地的陆域沉积盆地,目前有少量钻井,并是胜利油田外围勘探盆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后两者钻井地质与野外剖面调查的测试研究成果,初步对比了3个沉积盆地地层岩性沉积与含油气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1993年3月23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奋斗四号》物探船从广州启航,开赴南沙群岛曾母盆地、万安盆地进行油气普查。 本航次将在南沙曾母盆地完成6500km~2综合地球物理区域普查的任务后,再赴万安盆地开展1500km~2局部构造带普查,以查明曾母盆地次级构造单元的分布和构造特征,初步评价其含油气远景。对万安盆地除对其局部构造带和主要圈闭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外,还要求提供普查井位。 南沙海域面积达80万km~2,其中有万安北盆地、万安盆地、曾母盆地、文莱—沙巴盆地和礼乐盆地等13个新生代盆地,盆地面积达37万km~2,沉积厚度逾万米。据地质资料计算,这些盆地的油气资源达294亿吨,占我国油气资源总储量的1/3,其中曾母盆地面积最大,为18万km~2,油气资源达107亿吨,在我国传统海疆域内达80亿吨。  相似文献   

8.
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全球海域深水区已成为油气增长的新领域。根据国内外深水油气勘探概况和我国深水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认为,我国海域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潮汕坳陷及台西南盆地深水区、南海西南海域深水区和冲绳海槽盆地是我国海域深水盆地油气勘探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综合我国现有的北黄海盆地的资料和朝鲜在西朝鲜湾盆地的勘探成果,分析了北黄海盆地的生、储、盖条件,根据我国在东部地区的勘探经验,对可能的油气藏类型进行了预测,并对盆地的含油气远景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北黄海盆地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合我国现有的北黄海盆地的资料和朝鲜在西朝鲜湾盆地的勘探成果,分析了北黄海盆地的生、储、盖条件,根据我国在东部地区的勘探经验,对可能的油气藏类型进行了预测,并对盆地的含油气远景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漂移期层系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两岸重点盆地漂移期主力烃源岩发育层位、生烃潜力、识别特征和分布范围对比分析,明确两岸发育早、晚两套主力海相烃源岩。其中,晚期的赛诺曼—土仑阶海相烃源岩分布范围较广。整体上,两岸北段和赤道段盆地漂移期主力烃源岩地化指标优于中段和南段盆地,西非一侧海域盆地烃源岩地化指标优于南美一侧盆地。在对重点钻井的矿物元素化验分析、沉积相和古地理分析基础之上,总结了局限海湾的古地理背景和沉积相带类型控制优质海相烃源岩发育程度和分布范围的规律,并进一步指出南大西洋两岸北段和赤道段盆地漂移期成熟生烃灶平面分布范围内的深水沉积砂体是主要有利勘探方向,以找油为主,中段含盐盆地内紧邻盐微盆的漂移期深水沉积砂体勘探潜力次之。  相似文献   

12.
该书对渤海湾盆地的下辽河坳陷、渤海海区、冀中坳陷、黄骅坳陷、东濮坳陷;江汉—洞庭湖盆地的江汉坳陷、洞庭湖坳陷;南襄盆地;苏北—南黄海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南海盆地等的第三系地层进行系统的孢粉相和孢粉颜色研究,获得各含油盆地第三系生油岩孢粉相与孢粉颜色的数据和特征,探讨其沉积环境、生油母质与油气成熟度,评价其生油潜力,为我国东部第三系含油盆地的石油勘探和油气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我国孢粉学研究增添新内容.  相似文献   

13.
南黄海盆地找油新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南黄海盆地北、南两大坳陷差异较大,部署油气勘探工作应区别对待.北坳很可能有晚侏罗世的莱阳组分布,可作为一套新的生油层.找油离不开生油中心,有效生油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在这个以箕状断陷为特征的地区,以深凹带、断阶带、枢纽带为最佳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4.
中国邻近海域含油气盆地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盆地形成时代、边界条件、盆地演化和热力学历史,将我国大陆附近海域中的十七个主要沉积盆地,划分为四种类型;克拉通边缘断陷盆地;大陆边缘断陷盆地;弧后盆地和小型洋壳盆地.通过对上述各类盆地的分析,认为这些含油气盆地具有六个地质特点:1.盆地绕陆分布,多数处于大陆架上.2.从地壳厚度、基底性质、盆地发展和构造单元上分析,海陆区域构造性质十分近似.3.盆地面积大小不一,海、陆相沉积均有,大部分盆地以新生代沉积为主.4.盆地处于现代构造活动带上,这对盆地发育、热力场条件形成、生油与构造配合和大量圈闭的产生,十分有利.5.具有不同时代的盆地纵向上迭置,和盆地不同发育阶段即几个断陷—拗陷上下迭置的复式盆地特点,使油气来源具多源性.6.由于沉积体积大,多种沉积相带交替出现,生油条件好,储层发育,圈闭多并成带分布,油气藏类型多等,认为中国邻近海域含油气盆地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对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5.
位于巴西东岸的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桑托斯盆地是我国海外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通过地震资料分析,结合叠合盆地演化原理以及南大西洋演化历程,将桑托斯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过渡期、漂移期4个阶段,对应克拉通、裂谷、坳陷、被动大陆边缘4类原型盆地.原型盆地的时空匹配关系为桑托斯盆地形成超大型的含油气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大构造演化角度探讨了胶东地区构造演化的四个阶段(单独演化,碰撞对接,盆地形成及后期改造),并从地层建造,构造变劝,岩浆活动及生成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四个演化阶段与古砂金成矿关系;指出了白垩系菜阳组,王氏组和第三系黄县组,尧山组四个构造层为区内主要找矿层位,预测了莱阳盆地东北部和黄县盆地南部边缘地区为今后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曾母盆地是南沙海域热点研究区域,为揭示该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依据曾母盆地地震剖面和钻井等资料,对曾母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和烃源岩进行综合分析。曾母盆地主要烃源岩为渐新统和中新统含有机质泥岩,通过排聚系数法对盆地的油气资源量作出估算,得出曾母盆地的油气当量为140.18×10~8 t,其中位于我国传统疆界内的有99.98×10~8 t。进一步根据盆地各亚区的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将曾母盆地划分为3个不同等级的油气有利勘探区,其中南康台地和西部斜坡2个次级造单元为最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8.
南海海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丰富的地质现象和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被众多的欧美学者誉为“地球上最好的天然实验室”,是研究边缘海成因及动力学机制、洋陆板块相互作用和大陆边缘岩石圈变形及深部地质结构的理想场所。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有20多个,中生代盆地特别是特提斯型残余海盆地、陆坡深水区扇体、21世纪新能源甲烷气体水合物也是有等探索、寻找的新的重要领域,然而,目前我国对南海油气  相似文献   

19.
南黄海的白垩系——一个值得重视的找油领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南黄海位于我国鲁苏两省之东,南至长江口和济州岛一线,北以胶东半岛的成山头至朝鲜的白翎岛连线与北黄海分野,东濒朝鲜半岛,面积30.2万平方公里.经过多年来以普查石油为主要目标的海洋地质综合调查,中外地质学家业已证实南黄海盆地的新生界沉积巨厚,构造圈闭发育,具良好的含油气远景.随着二轮石油普查工作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注意到南黄海找油的一个新领域——中生界,尤其是白垩系沉积.  相似文献   

20.
黄海海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油气资源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2000年以来在黄海采集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结合我国及邻国在该海域的钻井成果,分析和讨论了黄海地区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对南、北黄海沉积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和盆地的构造类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古生代它们是台地相沉积,中生代和新生代是张裂盆地;通过对我们采集的地震剖面之分析和研究,认为盆地中的中生界和古近系发育了良好的烃源岩,新近系发育了良好的区域盖层,储层在盆地中普遍发育。因此,在南、北黄海沉积盆地中可以找到中、小型油气田。另外,对盆地中的古生界应加强研究,在保存较好并且中新生代沉积较薄的地方做探查工作,应该有一定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