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幼孢子体生长和光合作用的N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室内和围隔实验中海带幼孢子体在不同硝态氮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和光合作用速率(Pmax),分析了幼孢子体的N需求,得到其最大生长率(μm)为0.12d-1,维持生存的最低组织N含量(NQ)为16.8μg/mgDW,以最大生长率生长所必需组织N的临界值(NC)为20.4μg/mgDW,每天以最大速率生长的N需求(Nreq)为2.45μg/mgDWd-1。同时,不同处理组的初始NO3-N浓度越高,海带幼孢子体吸收速率和组织N的累加速率越高,且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R2分别为0.8393和0.7793,P<0.05)。现场围隔实验中,叶绿素a含量(R2=0.7907,P<0.05)和组织N含量(R2=0.9147,P<0.01)与Pmax也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同时,根据海带幼孢子体N的需求和营养吸收状况,分析认为,海带幼孢子体存在受到N限制的风险,但凭其营养吸收能力有适应N限制的能力。还根据海带的这种生理特征,探讨了大型海藻的养殖对富营养化海水的生态调控。  相似文献   

2.
海带长叶品种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续七年的海带育种实验产生了另一个新品种,即长叶品种,命名为“海青二号”。这是以普通海带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通过连续自交和定向选择而培育成的。“海青二号”的特征是:叶片比“海青一号”的较长而狭,柄部较短,成熟较早,叶片尖端的自然脱落比普通海带较轻。小规模实验表明可比普通海带增产约35%。实验表明,“海青二号”雌配子体排卵速度比普通海带较快,耐受高温能力较强。“海青二号”的主要特征是叶片长。从观察知道,“海青二号”从幼孢子体开始在长度生长方面就比“海青一号”和普通海带表现优势。因此推想,控制海带叶片长度生长的基因在幼孢子体时期就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UV-B辐射对海带幼孢子体的影响,运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高(93.6 J·m-2·d-1)、中(46.8 J·m-2·d-1 )、低(11.7 J·m-2·d-1)3个剂量的UV-B辐射对海带幼孢子体生长和生理状况的影响.辐射处理期间(第2~10天),3个辐射剂量处理组的海带幼孢子体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 J·m-2·d-1);第6~10天期间,低剂量处理组和高剂量处理组的叶绿素a(Chl-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前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后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中、高剂量处理组的ATP酶活性在整个实验期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氮(N)、磷(P)元素缺乏与中剂量UV-B联合作用条件下的海带幼孢子体体长、体重相对增长率与中剂量单独处理组无显著差异;辐射处理初期(第2~4天),N、P缺乏与中剂量UV-B辐射共同处理组的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单独辐射处理组,后期(第10天)则显著低于单独辐射处理组;N、P元素缺乏加剧了中剂量UV-B辐射对海带幼孢子体Chl-a含量的影响效应,N、P缺乏与中剂量UV-B辐射共同处理组的Chl-a含量显著低于中剂量UV-B辐射处理组.在高剂量UV-B辐射处理的同时,附加一定强度的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400~700 nm)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UV-B辐射对海带幼孢子体生长和生理状况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不同比重海水对海带游孢子的放散、附着,胚孢子的萌发,配子体的生长发育和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1)海带配子体的生长发育对比重的适应能力较强,在高比重和低比重的海水中虽然死亡率很高、生长发育缓慢,但总有一部分个体能生活下来。配子体对比重的适应范围是1.01010-1.03510;(2)海带的幼孢子体对比重的适应能力较小。其适应范围是1.02000-1.03510.尤其是低比重海水能引起泡烂。本实验结果对指导海带苗种生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带是一种大型的经济海藻,其孢子体由三种“器官”组成——叶片、柄和假根。海带是间生长。一般认为生长部在叶片的基部。生长部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在海带生长过程中,不断地从叶片基部分生出新组织推动老组织向前延伸。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新组织增长速度超过叶尖部老组织的脱落速度,结果就形成了海带叶片的增长。受精卵分裂后,一直到约100个细胞左右的小海带,藻体所有的细胞都有分裂能力。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濒临黄、渤海,海岸线长达3000余公里。据不完全统计,水深10米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有1700余万亩,可利用面积至少有300万亩,对海水增养殖十分有利。 近几年来,山东沿岸人民积极贯彻“以养为主,养捕结合,因地制宜”的方针,使鱼、虾、贝、藻等的养殖大有发展。 1.藻类 海带:海带养殖技术(从孢子体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植物激素在褐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近年来已有较多的研究.Abe等人[1,2](1972,1974)从裙带菜(Undaria)藻体内分离出鉴定了IAA和PAA等植物激素.Lisbeth(1977)[3]用无菌培养的方法证实了PAA及其羟基衍生物是促进墨角藻(Fucus spiralis)生长和诱导形态分化的有效物质.本实验所使用的4-碘苯氧乙酸(4-IPOA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已开始在国内应用于研究[4,5].至于该类激素在海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如何,至今尚未见报导.我们以海带生活史两个不同阶段的藻体——配子体和幼孢子体为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它们对不同浓度的4-IPOAA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蜈蚣藻属是海膜科中最大的属。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我们详细观察了缢基蜈蚣藻(Grateloupia constricata)早期发育过程及生活史,研究了温度与光周期、温度与光照强度的交互作用对其盘状体发育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缢基蜈蚣藻孢子发育类型为“间接盘状体”类型;缢基蜈蚣藻生活史由单倍体的雌、雄配子体,二倍体的果孢子体和四分孢子体组成,为典型的同型世代交替;温度、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盘状体和幼苗的发育有显著影响,其中由温度与光周期、温度与光照强度交互实验得出:缢基蜈蚣藻早期发育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0℃、光照强度80 μmol photons/(m2·s) 和光周期16L:8D。本研究为缢基蜈蚣藻的种质保存、大规模栽培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温度,光周期和换水率对黑鲷卵,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鲷商业化生产在某些国家已是一项重要的水产养殖行业。众所周知,温度是影响海水鱼苗卵黄囊时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且在营养生命开始时,它决定着鱼苗的生物特性。Tandler和Mason(1983年)发现:黑鲷鱼苗在孵化后最初12天的存活率,在连续光照下培养比12小时光周期有了明显地改善。还发现:光照强度在205~1370勒克斯之间对这种鱼的存活和体长生长有积极的作用。而且黑鲷鱼苗  相似文献   

10.
方涛  冯志华  高磊 《海洋科学》2012,36(11):14-18
2007年11月于长江口邻近海域通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往培养水体添加不同量的磷酸盐(或硝酸盐)进行现场培养实验,对培养过程中叶绿素a质量浓度变化以及比生长速率与氮磷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光照下叶绿素 a 没有增加趋势,其他光照下浮游藻类生长有着很长的平台期,且100%光照下叶绿素a终浓度可以为80%、60%、40%、20%光照下的1.5倍、2倍、4倍、15倍;相同光照下,叶绿素 a 质量浓度在不同营养盐水平之间差异不明显,浮游藻类生长主要受光照的限制,而不是营养盐;培养介质中磷酸盐和硝酸盐浓度与浮游藻类比生长速率之间有一个临界点,当氮磷浓度超过阈值时,浮游藻类比生长速率会减小,其中磷酸盐的阈值浓度约为1~2μmol/L,硝酸盐阈值约为20~25μmol/L.  相似文献   

11.
汞是熟知的毒物(Bidwell 1979)。近二十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海洋重金属的污染在世界许多海区已有发现。关于生物对汞、镉、铅等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和代谢过程,常因生物种类、体重、性别等不同而有差异。如紫贻贝(Mytilus edulis)个体大的比小的含汞量更高(De.Wolf,1975),而个体小的美国牡蛎(Crassostreavirginica)比大的吸收汞更快(Cunnighan和Tripp,1975)。Phillips的实验证明,小而轻的生物个体比大而重的个体吸收汞等重金属的量要快。Kain和Hopkins从实验知道,汞、铜和锌对一种海带属植物Laminaria hyperborea的配子体和幼孢子体是很有毒的。Boney发现浓度为0.12ppm到1ppm的氯化汞对Plunaria elelangs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扇贝海带间养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栉孔扇贝是制做“干贝”的一个优良品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珍贵的海产品。但生产不稳定,其原因主要是养殖方法不适宜,成本太高。为了寻求一种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适宜养殖方法,根据海带贻贝间养的高产经验,1981年度进行了扇贝海带间养试验研究。总结如下。一、海区位置与海况条件试验海区在俚岛湾内,东濒黄海,三面为陆地环绕,中心在东经122°34′24″,北纬3T°15′45″。低潮水深7米左右。5月(海带大时)最大流速11厘米/秒,流向主轴NNE~  相似文献   

13.
武文魁 《海洋学报》1983,5(6):793-807
“溯河”是幼对虾生活周期中一个重要特性.为了探索溯河幼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发育生长与饵料生物和其他环境条件因素的关系,做了两项试验工作.在渤海湾大口河用跨网试验幼对虾的进河数量和在盐用田喂养幼对虾.  相似文献   

14.
电离射线的生物学效应是引起广泛兴趣的一个生物学问题。用X射线或其他电离射线照射生物,不仅会引起生理变异,而且可能影响到遗传物质,引起突变。放射突变可以作为育种材料已是周知的事实。现在电离射线已被广泛用作育种的有效工具之一。电离射线在农业实践中的其他用途,例如是否可以利用低剂量电离射线来促进生物,特别是作物的生长发育,则还是争论的问题。有人认为用低剂量电离射线照射某些作物的种子有促进生长的效应。有人则持相反的意见,认为电离射线伤害相胞,使细胞胀大,不能真正促进生长。 1959年我们曾用各种剂量(低剂量和高剂量)的X射线照射海带配子体,发现低剂量X射线有促进生长发育的效应,高剂量则严重地抑制生长发育。对海带幼孢子体,低剂量X射线则没有相似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为了验证我们的观察结果,1961年我们又进行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在实验室里进行,原则上是重复1959年的实验。但这次我们仅重复低剂量X 射线的实验,目的在验证低剂量X射线的良好生物学效应。高剂量X射线的有害作用是大家承认的事实,我们认为不必重复进行。 第二个实验是生产性实验,在海上进行。这是选用第一个实验中的一小部分材料,养殖在海里,看它们的生长发育情况。目的在探明低剂量X射线是否能提高海带的产量,是否在生产实践上有应用的前途。  相似文献   

15.
海带(Saccharinajaponica)是我国藻类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21~2022年产季,山东荣成海带主产区先后暴发了大规模病烂灾害,给当地水产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引起病烂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其中藻体所受光照过强及水体营养盐水平较低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为此,基于海带幼苗的最小饱和光强、烟台高新区牟平自然海区海水氮磷浓度及不同海水深度下的光照强度测定结果,研究了梯度强光在不同海水营养盐水平下对海带生理的影响,以期为“烂菜”现象的病因分析提供一定的线索。结果显示,海带幼苗在700~900μE/(m2 s)强光胁迫3 d后, Fv/Fm可恢复至对照水平,光合色素合成活跃,营养盐含量较高的海水更有助于PSII的修复,但1 300~1 500μE/(m2 s)的强光辐射导致PSII不能恢复,岩藻黄素、叶绿素a及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整个胁迫实验中,藻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其他抗氧化酶比活力大体上在强光胁迫的起始至第3天上调,而在胁迫第5天时又出现下降趋势,且在营养盐含量较高的处理组中,各样本活性均高于天然海水处理组样本。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也呈...  相似文献   

16.
1994年12月8日,“雪龙”号到达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遇到大面积的冰区。冰厚约1米.雪厚约1米。“雪龙”号破冰船发挥其技术性能的优势.用了79小时,破冰航行11.33海里。  相似文献   

17.
采用PAM叶绿素荧光技术,于2013年5月在厦门大嶝岛潮间带,对不同底质类型(泥质、泥砂质和砂质)底栖微藻的光合作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底栖微藻的光合系统II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呈泥质(0.33)〉泥砂质(0.28)〉砂质(0.01);底栖微藻叶绿素a含量亦呈上述变化趋势.不同温度(15-35℃)和不同光照透射率(0-100%)的短期(0.5-2.0 h)培养实验表明,底栖微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27℃左右)接近于环境温度,体现了其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过高的温度(35℃及以上)会抑制光合作用活性,进而限制其生长;此外,光照实验表明底栖微藻可通过自身的运动和变化来适应光照强度的变化,不同底质类型可能存在不同的光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海带在我国作为食品和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解放后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了人工养殖,特别从1958年以来,海带产量逐年大幅度增长,现在我国从北方的辽宁省到南方的福建省都有养殖,年产已达相当数量。目前只一部分用作工业原料,而大部分用作食品。海带除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外,还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等,为广大人民所喜用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副食品。 伟大导师恩格斯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海带同陆地植物以及其他藻类一样。蛋白质的代谢对其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们对淡水单胞藻已做了大量生物化学研究工作,对于其氮代谢的途径有了较多的了解。对各种海藻的含氮化合物的研究也做了若干工作,但对海带属这样大型藻类的含氮化合物的研究做的还不多。国外过去多从阐明营养价值的角度,对海带属的一般含氮量和氨基酸进行过分析。例如Mazur等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海带属中的几种氨基酸含量; Ericson等对糖海带(Laminaria saccharina)的水解物做过纸上层析定性; Coulson则对克氏海带(L.cloustonii)的水解物用纸上层析法进行了氨基酸定量; Ogino用纸上层析法粗略地估计了日本产海带的70%乙醇提取物中的氨基酸含量;高木用化学分析法分析了海带水解物中的个別氨基酸含量; Takagi等用柱层析法测定了海帯的75%乙醇提取物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近来,大石等着重研究了日本产海带中的含氮量和70%乙醇可溶游离氨基酸的分布对海带质量的关系。 过去,我们初步测定过我国一年生海带的含氮量季节变化。随着我国海带养殖事业莲勃发展,有必要对我国海带的化学成份,特别是游离状态的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变异进行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生产部门在探讨海带生长和品质时作参考。为此,我们较系统地硏究了我们培育的海带中所含各种形态氨基酸的季节变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漂浮型铜藻(Sargassum horneri)频繁引发的金潮对东海、黄海沿岸的经济海藻养殖造成了巨大威胁。本研究针对3个生长阶段的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和同期出现的铜藻,测定二者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本研究设计了温度、光照和培养模式这3个因素:温度1月为5℃,4月为10℃,10月为15和20℃;光照为30、90和180μmol·m~(-2)·s~(-1);培养模式为单养和混养;研究这些因素对藻体的特定生长率(SGR)、碳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裙带菜的光合速率在10月高于铜藻,在1月与铜藻持平,在4月低于铜藻。经过12 d的培养,1月裙带菜的SGR略低于铜藻,在低光和高光处理组中,裙带菜单养优于混养;4月裙带菜的SGR均低于铜藻,且铜藻单养的SGR均优于混养;10月裙带菜的SGR均高于铜藻,且在部分处理组中,混养的SGR优于单养。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环境条件下,裙带菜在幼苗期(10月)比铜藻更具生长优势,在快速生长期(1月)二者相差不大,在成熟期(4月)生长劣于铜藻。大部分条件下铜藻体内的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裙带菜。在实验过程中铜藻比裙带菜更具生长优势,且在自然条件下裙带菜的生长环境劣于漂浮型铜藻,因此本研究判断漂浮型铜藻对裙带菜养殖会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畸形波是一种特殊的波浪,它的波高极高,波峰尖瘦,能量很集中[1].图1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畸形波[1],这个波列的有效波高是5.65 m,而其中的畸形波波高是有效波高的3.19倍,达到了18.04 m,波峰的高度是13.90 m,波的周期是9.8 s,畸形程度很大.最有名的畸形波是图2给出的1995-01-01-15:20在北海Draupner石油平台记录的波高25.6m的“新年波”,1 200 s长的观测记录显示当时的有效波高是11.92 m,波峰的高度达到18.4 m.由水深70 m,畸形波的特征周期12 s,根据线性色散关系得出波长为22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