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系统观点论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平根 《地学前缘》1996,3(1):35-42
首先从系统观点总结了人一地质环境系统的特性,包括整体性、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周期性、界限性、进化性、不可逆性及社会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体系,包括地质调查方法、分析测试方法、社会经济方法、非线性科学方法、环境地质编图、综合评价预测方法、实时监测方法。其中,实时监测预报是集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建模、预测预报与信息的短程、中程及远程传送于一体的集成技术方法。而电子计算机及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则贯穿于环境地质勘查研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科学方法的统领与建构——论陈国达科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达的科学方法包括思想方法、逻辑方法、非逻辑方法和观察实验四大部分,它们相互整合和建构,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科学方法创新体系,并由此演化出与地洼学说高度统一的创新科学方法研究纲领: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空间内插方法比较   总被引:260,自引:2,他引:260  
空间内插可以分为几何方法、统计方法、空间统计方法、函数方法、随机模拟方法、物理模型模拟方法和综合方法。介绍了每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算法和优缺点。指出没有绝对最优的空间内插方法,必须对数据进行空间探索分析,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最优方法;同时,应对内插结果做严格的检验。开发通用空间内插软件、智能化内插以及加强相关基础研究将是空间内插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陆源沉积岩物源分析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陆源沉积岩物源分析对于古地理重建、古环境与古气候恢复、沉积盆地分析、沉积矿产预测、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及盆山耦合研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沉积学方法、岩石学方法、重矿物方法、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地质年代学方法、粘土矿物学方法、化石及生标化合物方法及地球物理学方法等传统的物源分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磁性矿物学方法、矿物颗粒微形貌分析等物源分析新方法。由此展望了物源分析的发展趋势: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物源分析将从传统方法向现代测试技术的转化,从单一方法到多方法的综合运用,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联合交叉,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发展。  相似文献   

5.
“物化探技术方法库”是“中国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信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将物探方法归纳为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放射性和地温6大类25种方法,将化探方法归纳为沉积物、土壤、岩石、气体、水、生物和其他等7大类16种方法。对每种技术方法均作了概要性的简介;经筛选,编制入库物化探技术方法、仪器设备、软件及应用实例等信息条目208条,初步充实了物化探技术方法库的内容,为服务平台物化探方法技术库运行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地下空间GIS二次开发中的数字制图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空间的信息化实现与综合开发利用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主题,也是重大工程建设的基础问题。结合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地下环境信息系统开发,着重研究了自动化数值制图模块的功能设计、数据搜寻方法、柱状图自动绘制方法、任意剖面图的绘制方法等数字制图方法。在数据搜寻方法中主要强调了数据组织形式和多库协同搜寻方法;在柱状图绘制中发展了固定表格绘制、动态数据填充两种方法;而在任意剖面图的绘制中主要探讨了橡皮筋式剖面线实现方法和剖面数据计算等方法。最后,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高效、准确等优势,并具有较好的纠错性能,对于面向工程实际问题而开发的数字制图功能的设计与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力性质确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确定土壤水力性质的各种直接方法(包括实验室方法和田间方法两大类)和间接方法如土壤转换函数方法、分形方法、形态学方法、数值反演方法和经验公式法等的研究进展和现状,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认为要不断地引入新的实验技术和改进测定设备,并把估计土壤水力性质的各种理论方法及实验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以扩大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刘玖芬  刘淑亮 《矿床地质》2010,29(Z1):31-34
文章采用王水溶剂常压水浴溶样,在同一溶样体系分别采用原子荧光测试砷锑铋汞和原子吸收测试铜铅锌,砷、锑、铋、汞4种元素的溶样方法、测试方法和标准方法一致,所以没有再进行方法验证;铜、铅、锌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符合规范要求。对我部矿区样品,用本文方法与标准方法进行了比对试验,2种分析结果吻合;用t检验法对2种方法进行了系统误差检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间没有系统误差存在。  相似文献   

9.
涡动相关仪观测蒸散量的插补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涡动相关仪在长时间连续观测中,观测数据会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应用6种不同的插补方法(平均昼夜变化法MDV,非线性回归方法NLR,动态线性回归方法DLR,查表法LUT,FAO-PM方法,HANTS方法)对北京密云站2007年涡动相关仪观测蒸散量数据进行了插补.结果表明:LUT方法在不同数据缺失时均得到较好结果(均方差小于8 W/m2);MDV和NLR方法更适合于短时间数据缺失的插补:DLR和FAO-PM方法在观测数据出现连续波动时插补结果较差.由LUT、DLR、NLR、HANTS、FAO-PM方法得到的年蒸散量分别为395.8 mm、409.9 mm、393.5 mm、390.7 mm、399.4 mm,差异在2.3~19.2 mm之间变化.对比分析了LUT方法得到的年蒸散量(潜热通量)与净辐射、降水量以及LAS观测潜热通量间的变化规律,表明插补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0.
原生晕找矿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深部找矿的话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寻找隐伏矿已成为矿产勘查的热点之一。化探作为众多勘查手段中极为重要的方法,其寻找隐伏矿的基础理论主要是成矿和成晕的理论(伍宗华,2000)。用于隐伏矿找矿的化探方法,总的来说有:原生晕法、生物(植物)地球化学方法、水地球化学方法、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土壤次生晕方  相似文献   

11.
随着能源供需矛盾的加剧,河北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呈快速增长态势,对地热流体可采量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亟待加深。通过实例,采用热储法、解析法、统计分析法和数值模拟4种方法对河北平原区层状热储地热流体可开采量进行了评价和对比; 分析了岩涪热储及资源现状。研究认为: 热储法和解析法适合勘查程度较低、无地热井或仅有少量地热开采井和产能试验数据的地热田,其计算精度较低; 统计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适用于勘查程度较高、已开发利用多年、具有多年动态监测资料的地热田,计算结果可靠程度较高; 地热流体中岩溶热储具有温度高、易回灌、可持续性好等特点,主要赋存于古生界和中新元古界地层中; 岩溶热储被新生界地层覆盖,有利于储集层的聚热和保温; 在基岩隆起带(古潜山)岩溶裂隙发育,构成深部热水储集层,可形成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田,是下一步地热勘查和开发的主要热储类型。  相似文献   

12.
刘益中 《江苏地质》2004,28(4):210-213
DQ市国土资源局在目标区内投入重磁电综合物探方法进行地热勘查。通过适合城市施工的测网布设与高精度的数据采集,结合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资料处理和针对地热目标的异常提取,解释该区水文构造地质条件与地热远景预测,提出地热开发的有利井位。并以近期施工的钻井试水情况,阐明综合物探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 change principles of deep geothermal fluid during the process of upward movement. It summarizes research methods of hydrochemistry, isotope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technique for the physiochemical processes such as decreasing temperature, shallow groundwater infusion, and degassing. The multi-component chemical geothermometry methods including gas geochemical method are discussed. High-temperature geothermal fields in China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with frequent new tectonic movements, especially in Tibet high-temperature geothermal areas. Therefore the paper also focuses the status of high-temperature geothermal fluid research. At last, it’s pointed out in the paper that in the future we can start from typical high-temperature geothermal zones and geothermal fields to explore optimization of the multi-component geothermometry method and use it in the reconstruction and analogue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nternal relevancy of regional geotherm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4.
陈维君  黄立勇 《物探与化探》2006,30(4):283-288,311
简要介绍了浙江省突发性地热点基本情况、产出特征、成因机制,同时还介绍了一处运用地热物化探方法勘查突发性地热点的实例,指出突发性地热点分布区密集出现多处地热点及地热异常点,潜在地热资源量丰富,且多依托重要城市分布,开发利用条件好,是省内最具开发前景的地热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深层地热能是指深度大于3 000 m的地热能。我国深层地热能资源丰富,但是开采条件怎么样呢?本文基于地热地质学原理,结合岩石力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提出一种对深层地热能开采条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各单一指标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赋值,继而采用模糊数学定量计算和评估深层地热能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该方法考虑了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中的增强地热系统(EGS)的环境安全问题,即传统的“刚性造储”可能带来的诱发地震等不利于地热能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倡导“柔性造储”和广义EGS理念,强调储层属性和地物理场的整合,针对我国地热能分布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地壳总体上活动性强、地应力高、地震频发等构造型地热特点,是对以往评价方法的补充和拓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专家知识,发挥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估作用,给出的量化结果易于对比和使用,可以更好地支持决策。本文基于新的评估方法,利用现有的深部地热研究及勘探成果,评估了中国大陆地区九个区域深层地热能开发的难易程度,评价区包括西藏南北地堑系、云南西部火山型地热区、青海东部共和盆地以及东北、华北等。从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深层地热能开采的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鲁东地区地热资源分布规律及勘查定井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东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在地热勘查、开发和利用中,对地热勘查定井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在介绍鲁东地区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和赋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鲁东地区地热勘查及施工的经验和教训,针对不同的地热地质条件,分别采用天然电场选频、瞬变电磁法(TEM)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电磁测深和自然放射能测深等方法对鲁东地区典型地热勘查区进行地热井位确定,并对勘查定井方法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鲁东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NE向、NNE向及NW向断裂交汇带附近,为断裂控制的深循环对流型带状地热资源,热储分布主要受断裂控制,勘查定井宜选择在2条或多条断裂的交汇处; 天然电场选频、瞬变电磁法测深对于浅部地层和断裂具有较好的反映;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断裂深部发育特征反映明显,为鲁东地热勘查定井较适宜的方法; 地热勘查定井宜采用2种以上的勘查方法,避免在物探施工过程中受外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北京小汤山地热田地热资源量及地热水储存量计算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铁柱 《城市地质》2012,(4):20-23,31
文章简述了小汤山地热田的开发利用历史,描述了该地热田的地质、地热地质条件。对地热井的有关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将热田分为两个分区,采用热储法计算出基础资源量、地热资源量和地热水的静储量分别为1746.03×10^12kcal、1290×10^12keal和25.43×108m^3。  相似文献   

19.
洪增林  张银龙  周阳 《中国地质》2019,46(5):1224-1235
地热资源的广泛利用有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雾霾污染。关中盆地南部山前地区的地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研究程度较低。本文概述了关中盆地南部山前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分析了该区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区域地热载体特征和构造单元特征,划分了区域内近地表处(20 m)、深层(1500 m)处、地温梯度以及大地热流值分布情况。按赋存条件的不同,将地热流体分为四个地段,并详细论述每段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模式。认为研究区地热资源主要来源于地球的内部热能,其次为地壳中放射性元素衰变、矿物转化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以及少量生物降解产生的能量,将地热资源的形成模式分为热传导型和热对流型两类,热传导型地热资源广泛分布,热对流型地热资源分布在导通深部高温部位的断裂带附近。采用体积法计算了关中盆地南部山前地区地热单元储存的总热量,4000 m以深暂难利用的地热资源量及4000 m以浅能利用的地热资源量。采用热流量法计算了宝鸡温水沟、眉县汤浴、蓝田汤浴、华清池和西安东大等高地温异常区的地热流体资源量。根据研究区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划分了地热资源的鼓励开采区和保持开采区,指明了地热资源的利用方向。本文旨在适时推动陕西省关中盆地南部山前地区的清洁能源事业,为区域地热资源的科学、长期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沉积盆地型层状热储可采资源量计算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40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过大量地球物理勘探和石油地质钻探,基本查清了该区地质构造、热储空间展布、地温场特征等。本文以东营凹陷为依托,通过2002年某地热资源评价项目,利用地层统计、抽水试验、现代试井资料,采用"最大允许降深法"和"现代试井分析法"对第三系热储热水可采资源量分别进行了探索。对于沉积盆地型层状砂岩热储均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