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康古尔金矿含金石英脉、火山岩、侵入岩及沉积碎屑岩硅同位素组成进行研究比较,结合矿区地质探讨了含金石英脉硅质的来源。认为含金石英脉中的硅及与硅有关的金等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岩和华力西晚期英云闪长岩。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动力成矿观点对小秦岭金矿田富矿体的形成提出了新的解释,对本区的动力成矿特点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文中联系到地壳演化的不同阶段对金矿的富化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新的成矿系列。笔者以基础地质、大地构造和同位素年龄资料为依据对小秦岭金矿田含金石英脉的成因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新观点,认为它是晋宁晚期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天水渭北地区变质花岗岩类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水渭北地区地处祁连与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特征、接触关系、形变及变质特征研究证实,尽管岩体有较强烈的变质和变形作用,但岩体内保留有清晰的原生岩浆组构,岩体与围岩有清楚的侵入关系,因而从变质地层中识别和解体出来众多的变质花岗岩类。主要成岩期及代表性岩类有:晚元古代为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同位素年龄为953.4~1 450 Ma;震旦纪为片理化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同位素年龄为547 Ma。识别和解体出的这些变质花岗岩类,为进一步研究祁连和北秦岭两大构造单元的岩浆事件和构造演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对于胶东西北部地区的太古代胶东群变质杂岩,前人测得其K-Ar同位素地质年龄值仅有1664Ma;玲珑花岗杂岩体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值变化在46—476Ma之间。笔者认为上述同位素地质年龄值与它们所代表的地质体的地质特征不相一致。经笔者研究认为:胶东群和玲珑花岗杂岩均遭受了较强烈的硅、碱质交代作用。这种交代作用是发生在埋深、高温条件  相似文献   

5.
沿江南、华夏古地体斜接遇合的古缝合线。绍兴—江山对接带分布的同构造期的石英闪长岩,为前寒武纪同熔型或M(I)型中酸性侵入岩,属于深源原生含金建造。岩体南部呈NE-SW向分布的糜棱岩带与金矿化密切伴生,构成浙江中部最主要的金矿带。其中金矿地质、金矿元素地球化学规律,金矿成因矿物、稀土、同位素等特征,具有不同于两侧古地体中含金建造的独特性。金矿带中Au与Cd、Cu、Zn、Hg等元素之间相关关系及金矿成因类型的多元化特征,在中国主要金矿类型中尚属少见。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金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金山金矿的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在研究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及前人研究成果,采用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的方法,对矿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稳定同位素、成矿温度压力、成矿流体及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金矿严格受断裂控制,断裂是成矿的主导因素;岩浆岩对成矿具有制约作用,岩体外接触带1~5 km内的断裂构造是最佳的赋矿位置;地质背景、含金建造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床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期、变质成矿期、岩浆热液成矿期、表生成矿期4个阶段.金山金矿床受多因素控制,具有物质多来源,成矿多阶段特点,其成因类型属地下热(卤)水渗滤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桃花金矿是属于含金石英脉型矿床。它赋存于寒武系水口群炭-硅质-陆源碎屑岩建造中,受桃花倒转向斜轴部的近E-W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主要分布于主断裂南侧的次级断裂裂隙中,矿石中除石英外有自然金及少量硫化物矿物,据矿石测试资料、矿化围岩岩性与构造部位可分别划分两个成矿期五个成矿阶段、7个矿化样式,地层和岩体中金丰度值较高,稳定同位素等测试资料证明金矿床在成因上主要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因此认为,该矿床成因具有多来源、多成因、多期多阶段,并受构造控制。指出今后找矿工作应特别注意寒武系中近E-W向断裂带和小型花岗闪长岩体接触带。  相似文献   

8.
通过1:5万栖霞幅地质填图,在太古界胶东群变质地层中划分出了经过变质变形的英云闪长岩体。本文论述了区内英云闪长岩的地质特征及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特征和U-Pb同位素地质年龄。岩体侵入太古界胶东群,据同位素年龄初步划分为两期岩浆侵入活动,分别在28亿年和26亿年。英云闪长岩在胶东地区是首次确定,对于该区基础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鄂东南地区存在大量中酸性小岩体,部分小岩体与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关系密切。对位于鄂东南东区南部的何锡铺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了锆石U 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测定。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样品的岩浆结晶年龄为(142±1) Ma,属早白垩世。这与鄂东南地区和九江-瑞昌地区含矿小岩体形成年代基本一致。何锡铺岩体锆石176Hf/177Hf比值为0.282 372~0.282 656,在t=142 Ma时,对应的εHf(t)值为-11.1~-1.1,平均值为-6.3。锆石εHf(t)值具不均一性,类似于阮宜湾岩体,而不同于铜山口岩体和龙角山岩体。岩体具高Sr/Y比值,无明显Eu负异常。全岩初始锶同位素比值 (87Sr/86Sr)i为0.705 88,εNd(t)值为-4.9。全岩地球化学、Sr 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一致表明富集地幔是何锡铺岩体的重要源区,原始幔源岩浆可能存在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何锡铺岩体不仅具有与铜山口岩体类似的岩石学特征,还具有与其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幔源物质的参与指示该岩体具有形成斑岩型铜钼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代县汇鑫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等的综合分析研究,发现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北西西向断裂中,矿石由含金、银、硫化物石英脉和蚀变构造岩组成,矿床成因类型为与(燕山期)火山—次火山岩(滩上杂岩体)有关的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大清河金矿床类型属于变质-热液型中低温矿床,产出于太古代乌拉山群,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和蚀变岩型金矿石。本次工作总结了矿体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结合相关元素测试分析及相邻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元素的物源区主要为太古代乌拉山群,其次为岩浆岩;矿床整体形成于古生代末期至二叠纪中晚期,早期成岩成矿作用形成原始矿床或初始矿源层,晚期受二叠纪中晚期多期次热液流体影响,萃取、活化、迁移金元素形成含金热液流体,并在有利成矿部位充填沉淀,成矿严格受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中NE向及NEE向压扭性构造裂隙控制,矿体具有隐伏再现和雁列式侧伏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临朐铁寨杂岩体为燕山晚期侵入的中性、中偏碱性浅成—超浅成岩类,主要由闪长岩、闪长玢岩及二长斑岩等组成,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闪长( 玢) 岩为成矿母岩,与金矿关系密切,金矿( 化) 体产在闪长( 玢) 岩与朱砂洞组蛇纹石化大理岩、泥质灰岩接触带上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13.
招远夏甸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之胶北隆起区内的招远-平度断裂带(简称招平断裂)中。招平断裂沿玲珑花岗岩体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岩系的接触面展布,既是控矿构造,又是导矿和容矿构造,夏甸金矿床主要产于断裂下盘的碎裂状玲珑花岗岩中,在其上盘的基底岩系亦有分布,为一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该文以夏甸金矿田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维地质建模(3DGM)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探索隐伏矿体预测的三维化、定量化及可视化技术,重点突破了复杂地质体三维形态分析、控矿地质因素场模拟、成矿信息三维定量提取等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隐伏矿体三维可视化预测的方法。依据勘探工程数据、矿体圈定规范并结合地质规律进行了矿体三维建模,结合已知的地震、重力、大地电磁等方法获得的各类数据作为研究深部地质构造的基本资料,对深部成矿构造进行了三维重构,对夏甸金矿深部进行了矿化空间分析和三维成矿信息提取,开展了三维定量成矿预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定量成矿预测模型。在夏甸金矿田共圈定了Ⅰ号、Ⅱ号两个可视化立体找矿靶区,为今后深部工作优选区位提供了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4.
玲珑西山幔源脉岩主微量元素的变化暗示了源岩很可能经历过类似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矿化流体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金属矿物,具有Eu的正异常,指示了源区是深源的。脉岩中的CO2来源可能是花岗岩岩浆热液的混入,石英来源于陆壳碎屑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硫的来源与幔源脉岩岩浆同源,或来自地幔,或来自地壳深部。  相似文献   

15.
河南内乡夏馆-西峡二郎坪一带金矿床(点)广泛分布,成矿类型多样,产出条件复杂,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以及中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层中都有金矿形成.根据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机制,将产于接触带和地层中的金矿体分为5种类型,它们是在火山、火山沉积和正常沉积等不同背景下,由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或地下水热液叠加改造(再造)形成的,每类矿床都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成矿过程,以后期热液交代、充填成矿为主.构造对金矿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金成矿带,二级韧脆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床分布,三级层间破碎带、断裂裂隙带和接触带构造控制矿体就位.构造热液的叠加改造或再造主导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e auriferous veins at Jinniushan occurs within the Jinniushan faulted zone in the Kunyushan Granite. Optical observation reveals that gold ore body formed during the main stage of hydrothermal activity. Detailed geothermometric studies of fluid inclusions from the veins show that the forming temperature ranges between 130℃ and 370℃ and the salinity is from 4.01 to 15.21 wvt percent NaCl. The ore-forming fluid is featured by low to moderate salinity, and low to moderate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s of the values of vapor/liquid and temperatures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we propose that the boiling fluid inclusions exist in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stages. Fluid boiling is suggested as a mechanism for the precipitation of gold from the hydrothermal fluid in the Jinniushan gold deposit.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设想把华北陆台北缘前寒武纪变质岩区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中金矿成矿作用做为区域变质作用-构造作用-岩浆作用旋回中的一部分。这类金矿主要形成在这一旋回的晚期,变质地质体被抬升的阶段,并就位于低温韧-脆性变形变质带中,属于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分析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DDMZ)内金矿成矿过程中的这种多因素、多阶段的各种信息,我们提出如下参数:区域性参数富铁质变质岩石组合和壳型剪切带;最佳区段参数—低温韧-脆性变形-变质带和弱碱性钾质花岗岩;金矿化带参数—岩石-流体交代带。其目的是明确找矿目标,提高金矿预测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东省齐河-禹城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对控矿岩体的研究相对薄弱,该文对岩体的基本地质特征、形成演化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李屯岩体平面形态呈不对称“马蹄”形,总体产状E倾,垂向形态呈“驼峰”状,侵位于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等地层内。岩性主要为角闪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辉长岩等。远矿闪长岩属钙碱性系列,为富钙、富镁、贫铁的过铝质岩石;近矿闪长岩因热液影响显示为低钾系列,为贫钾、富钙、贫铁、贫镁的过铝质岩石。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在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构造背景下,深部岩浆沿齐广断裂上侵,在断裂东侧的奥陶纪及石炭-二叠纪等地层拉张空间就位,后经构造抬升、剥蚀,形成现在的分布格局。岩体不仅控制了富铁矿体的产出,同时为其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9.
北祁连中西段发育三套早古生代蛇绿岩及相应的基性、超基性岩,呈北、中、南三条带状分布。区内金的活化、迁移主要受控于超基性岩带和与其分布近于一致的两条韧性剪切带,金矿化主要发生在强蚀变超基性岩体内、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断裂破碎蚀变带内。根据包裹体测温及成分测定、稳定同位素特征资料及超基性岩中金丰度值等分析,金矿物质主要来自超基性岩,流体来源于深部,其成因属与超基性岩有关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巴音铜矿区位于中天山中段的南缘,伊犁地块东南缘,南临南天山缝合带,处在阿吾拉勒山与那拉提山交会处,属那拉提铜、镍、金成矿带,其地质、构造特征比较复杂,成矿地质条件较为有利。通过分析区域成矿背景及矿区地质特征,总结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证实该区矿化分为火山-火山热液型、脉岩型和热液脉型3种类型,就成矿机理而言,这3种矿化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本质上都与该区晚志留世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结合区内各种矿化所占的比重和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其成因类型可概括为:巴音铜矿为以晚志留世海相火山-火山热液型矿化为主,伴有晚期脉岩矿化,局部受海西早期花岗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中—低温铜矿床。不同类型矿化的主要控矿因素不同,火山岩型矿化的控矿因素主要为火山活动形式、活动阶段及岩性,同时断裂构造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脉岩型矿化系受岩性和脉体本身(出露部位和规模)控制,较好矿化一般出现于脉岩规模较大者中,或脉岩的局部膨大部位;热液脉型矿化主要受角闪花岗岩体及其接触带控制,局部还受到后期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沿断裂破碎带充填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