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目前,地名管理和使用出现的种种混乱现象,可归咎于地名规划编制的缺位。地名规划是引导城市经营和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城市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文化、技术集成的复合工作。长春市进行地名规划有助于加强对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中的地名管理,提高地名标准化的内在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对城市经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加强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地名文化建设是地名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地名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做好地名文化理论研究工作是推进地名文化建设,提高地名管理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中等开放城市建设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城区变化给地名的命名更名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同时,也给进一步提高地名机构的知名度,搞好地名管理带来了机遇。实践证明,搞好沿海中等开放城市的命名更名工作,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地名规划要与城市规划同步进行的原则。 城市的建设规划方案,是一个城市的发展蓝图。它不仅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整体结构、建筑风貌和发展方向,而且也应揭示该城市的地名群体分布,结构及发展态势。因而,在规划城市时,地名机构也要对地名做群  相似文献   

4.
如何实现地名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和谐统一,则是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服务的迫切要求。城市规划与地名规划要有机结合城市规划的实施虽是一个渐进过程,但对城市发展未来的规划要求必须具有前瞻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城市规划呈现出明显的特点:一是在时间上,要着眼于21世纪未来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蓝图,要具有明显的超前意识;二是在空间上要打破传统意义上局限于一城一池小范围的规划思路,要以城镇体系为框架,将经济发展区域周边特定区域囊括进去,视作为整体规划的构思和建设开发。地名规划是整个地名管理工作的灵魂,只有扎实做好地…  相似文献   

5.
张华 《中国地名》2011,(8):22-25
城市地名具有指代作用,每个地名都代表着城市的具体地理实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名又是一座城市历史与文化传承的载体,每个地名都象征着一种特定的历史文化,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地域特色,是城市对外开放的“名片”。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城市地名规划的现状不容乐观,地名混乱的现象较为突出,名不副实、同名重音、崇洋媚外、格调低俗等名称仍大量存在。进一步强化地名管理,实施超前规划,则是城市地名管理工作面临的全新挑战。如何适应城市飞速发展的需要,对城市地名实施科学规划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地名规划的意义及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粗浅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已是我国北方经济贸易中心,交通枢纽和文化名城,是国务院批准的全方位开放的国际性港口人城市。日新月异的天津吸引着海外华侨、五洲商旅和世界各国友人的关注。为了适应本世纪末把天津市建设成我国北方商贸金融中心这一形势,天津市的地名工作,必须紧跟形势,以城市总体规划为蓝本,完成天津市地名规划,从地名的角度辅佐总体规划,完善城乡建设,实现地名标准化。 地名规划原则 地名规划原则是对一个区、一个县乃至全市的各  相似文献   

8.
正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地理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价值取向、文化品位、社会形象的一种象征。因此,城市地名的命名,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城市软实力、竞争力,提高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城市化的进程犹如快马加鞭,一日千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指日可待。在这种背景下,我国  相似文献   

9.
一、风貌规划地名的产生及其意义《营口地名》杂志(1998年2月26日)一纪念营口建城1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专刊中,发表了营口市建委李锦生、营口市地名办张金福和营口市建委范应连三位同志的论文《营口风貌规划地名初探》。风貌规划地名的提出,在我国尚属首例,这无疑在学术界又将掀起一股理论探讨、使之不断完善的热潮。近年来,在城建学科和城市规划部门提出了“城市设计”和“城市风貌景观规划”等新思想。地名部门的张金福与城建部门的李锦生。范应连,将分属于城建和地名两个不同学科的成果进行磋商、渗透和结合,便为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10.
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城市地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人类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符号之一。在新兴城市快速崛起的过程中,地名规划工作应与时俱进,从乡村形态衍化为城市形态,形成复合型的地名命名管理体系。如何解决地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规划,在这方面深圳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家坤 《中国地名》2009,(12):58-58,60
地名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凝结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是区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名工作的持续深入发展,加强和改进地名管理工作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镇地名规划是对城镇地域内各种地名的命名、更名及相应的分布做出整体规划,从而提高城镇地名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城镇信息传递效率,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地名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笔者试就地名规模的意义、内容、原则、命名方法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华 《中国地名》2009,(12):38-39
近年来,为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全面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云南省民政厅于2005年11月将丽江市古城区(丽江市区)列为全省城市地名规划的试点。本文就妁丽江市古城区城市地名规戈畛编制工作的实践,浅议城市地名规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14.
地名要讲文化,地名文化的核心是地名的由来含义以及历史演变。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普遍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对第一次地名普查中已经考证过的村名来历,还有没有必要重新进行考释?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旅游社区是承载多元文化、彰显城市魅力的空间载体,是城市旅游特色目的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点评客观地记录了游客对旅游地的感受,为城市旅游社区形象感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运用文本挖掘法对旅游者发表在百度旅游、携程旅行网等有关北京市典型城市旅游社区的点评进行质性研究。通过分析国内旅游者对南锣鼓巷地区、798艺术区、三里屯、什刹海、大栅栏地区等5个旅游社区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感知,得出以下结论:(1)城市旅游社区认知形象要素可归纳为建筑类、饮食类、文化类、相关地名、(适游)群体、业态等6个群组;(2)各旅游社区情感意象各有特点,体现出一种对认知形象的延伸,但总体而言,文化和氛围类的情感意象较为突出;(3)旅游者对旅游社区的情感态度以喜欢和肯定为主,但在文化理解和感受等方面,各旅游社区存在差异;(4)旅游社区的类型可归纳为历史文化型、现代文化型、综合型。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伟 《中国地名》2014,(12):41-43
我国历史悠久,地名作为我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城市历史的浓缩,地名命名与更名如何延续历史,传承文化,塑造城市个性名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名管理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城市规划区内地名进行一次全面整治,以进一步规范湖州市的地名管理,实现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划、科学化,是湖州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做好的工作。 一、规范地名名称。 1、命名。一是对未命名的35条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民政部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的通知》和《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信阳城市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在河南省民政厅的指导下,本着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科学规划的原则,在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开展后,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信阳市城市地名规划》的编制工作,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城市地名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9.
规划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是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对未来活动加以控制的行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特殊形式。城市建设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地名规划则是在城市建设规划的蓝图上对规划区域内的地名形成、演变、发展  相似文献   

20.
编制城市地名规划是地名机构的一篇“大文章”,它牵扯到方方面面,编制规划前,必须对城建规划和规划区内的地理、历史与地名现状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充分占有资料,这项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