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全友  秦勇 《西北地质》2002,35(3):99-105
冈底斯构造带为措勤盆地-主要Ⅱ级构造单元。该带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异常强烈,形成从中性闪长岩到酸性花岗岩完整的中酸性花岗岩侵入岩带。通过对侵入岩体的岩石类型、岩石化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该岩浆岩带侵入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等,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是新特提斯洋壳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向北俯冲引起下地壳物质熔融向上侵入所致,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本文对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黑马河岩体、温泉岩体、大河坝岩体和同仁岩体花岗闪长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Pb-Sr-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对黑马河岩体和温泉岩体进行皓石 U-Pb LA-ICP-MS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 黑马河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35±2Ma,属印支早期,而温泉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18±2Ma,属印支晚期。这些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的 SiO_2=63.34~68.06%,K_2O/Na_2O=0.82~1.36,岩石均为准铝质(A/CNK=0.9~1.0),并属中钾到高钾钙碱性岩系。它们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并有着极为相似的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a/Yb)_N 值主要介于10~15之间,存在微弱到中等程度的负 Eu 异常(Eu/Eu~*=0.5~0.8)。岩石初始 Sr 同位素比值 I_(Sr)=0.70701-0.70952,ε_(Nd)(t)=-3.8到-8.4,指示它们的岩浆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这些岩石以高放射成因 Pb 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其全岩初始 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_t=18.068~18.748、(~(207)Pb/~(204)Pb)_t=15.591~15.649、(~(208)Pb/~(204)Pb)_t=38.167~38.554。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原岩为下地壳变玄武岩类,并且这类原岩可能派生于元古宙富集地幔,但在不同区段,下地壳变玄武岩类存在着一定程度化学组成的不均一性。根据花岗岩类对深部地壳物质的地球化学示踪及其区域对比,共和盆地周缘的西秦岭、柴达木(包括东昆仑)和欧龙布鲁克块体具有统一的地壳基底组成,并具有扬子型块体的构造属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早期花岗岩类(以黑马河岩体为代表)可能形成于俯冲陆壳断离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而印支晚期花岗岩类(以温泉岩体为代表)形成于中央造山带在地壳加厚作用后岩石圈拆沉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3.
广州萝岗花岗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形成于三叠纪的萝岗花岗岩类岩石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组成,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属“Ⅰ”型花岗岩类;但δ^18O(‰)值为+9.71 ̄+10.9,ISr为0.7111,又属高δ^18O花岗岩类和中等锶花岗岩范围。Nd同位素示踪研究表明,其成岩物质极可能源自古老的华夏古陆基底;SiO2-K2O图解和副矿物组合特征说明,萝岗花岗岩类属深源岩浆侵入形成。结合区域研究资料初步认  相似文献   

4.
浙江显生宙花岗岩包括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用钻石U-Pb年龄确定了加里东、印支期花岗岩的存在,并讨论了各期花岗岩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钛、锶、铅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岩石成因。加里东和印支期花岗岩是元古宙基底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燕山期花岗岩类是壳幔混合花岗岩。加里东和印支期两次构造运动较弱。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花岗岩和火山岩意味着中生代发生了地壳增生。  相似文献   

5.
利源复式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源复式花岗岩体位于粤赣二省交界部位,处在"粤北乐昌-连平钨锡铅锌成矿带"的南东段,主要由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体)和细粒黑云母钾(二)长花岗岩(补体)组成,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岩石。应用高精度的锆石SHRIMPU-Pb法,获得前者的成岩年龄为(227.2±4.4)Ma(MSWD=3.4),属于印支期。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成矿特征分析,认为补体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镇安县桂林沟钼矿化花岗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安桂林沟分布蚀变花岗岩型钼矿体,呈脉状或囊状,辉钼矿呈浸染状分布。含矿岩石为二长正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化学类型为过铝的钙碱性花岗岩类。与四海坪岩体具有紧密的成生关系,其构造环境为印支期晚碰撞花岗岩,显示为"I"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7.
松潘-甘孜造山带东缘的三叠纪-侏罗纪中酸性花岗岩,如塔公岩体,为晚三叠世的碰撞造山以及燕山期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区域地质调查填图表明,塔公岩体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过铝质过渡系列,稀土配分曲线显示其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壳源岩浆特征,稀土-微量元素投点结果表明花岗岩形成于造山时期后碰撞阶段.对塔公花岗岩体采集的4件同位素样品的年龄数据质量较高,为214±1 Ma、214±1 Ma、215±1 Ma、216±1 Ma;该组年龄可以作为限制印支晚期扬子、华北和昌都板块之间碰撞时限的证据.基于塔公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年代学特征,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东缘类似塔公岩体的晚三叠世花岗岩类形成于昌都、扬子和华北地块后碰撞阶段的岩石圈拆沉作用.   相似文献   

8.
华南印支期岩浆活动强烈,并形成了大量的花岗质岩石,按矿物组合可将其分为含典型过铝质矿物白云母、电气石、黄玉的强过铝质花岗岩(SPG)和含角闪石、黑云母等镁铁质矿物,而缺乏典型过铝质矿物的弱过铝质花岗岩(WPG)两大类。黑云母是花岗岩类岩石中最常见的镁铁质矿物之一,其成分特征可以有效示踪花岗岩的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和源区性质。以赣南印支期龙源坝岩体和湘中白马山岩体为例,对华南印支期花岗岩中两类过铝质岩石的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WPG中黑云母富镁、贫铝、贫铁,属镁质黑云母,而SPG中黑云母贫镁、富铝、富铁,属铁质黑云母。黑云母平衡结晶温度和氧逸度估算结果显示,WPG比SPG具有更高的岩浆温度和氧逸度。WPG属于壳幔岩浆混合产物,而SPG则来自于接近纯地壳沉积物质部分熔融产物。花岗岩中黑云母的化学成分可以有效判断源区性质,无法单独判断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台南缘燕山期花岗斑岩类小岩体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它具有类似岛弧—活动大陆边缘钙碱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分在空间上呈现极性特征。本文探讨了这种成分极性与中、新生代俯冲带花岗岩类的可比性,并根据锶、钕同位素资料揭示成岩物质的可能来源及造成成分空间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0.
湘东北燕山期花岗岩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查明区域燕山期花岗岩类的期次及各期次岩石组合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和系统总结两类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壳幔质混熔型花岗类岩体多呈浅成-超浅成相小岩体,分布于长平深大断裂带附近及其东侧,其组成岩石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类,岩石化学成分属硅铝过饱和的钙碱性或钙性花岗岩类,为部分熔融岩浆的产物,与斑岩型和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在时空和成因上相关;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岩体多呈中深成相岩基,岩株状,分布于长平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