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河南省禹州泉店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泉店铁矿床地质特征、探矿因素的分析,认为该矿床是在火山—沉积作用形成的含铁建造基础上,经区域变质作用再次交代富集形成的铁矿床。该矿床受地层、变质作用、构造等多重因素影响和控制。在此基础上结合航、地磁资料指出了本矿床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五台山区沉积变质型鞍山式铁矿地质特征,指出该类型矿床形态、厚度、品位、粒度与区域变质程度及多期次、多级别构造变形程度密切相关,区域性含矿岩系的整体变质程度是形成铁矿层的重要前提,构造活动是控矿重要因素,进一步阐述了该区矿床时空分布特征及后续勘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概略讨论了吉林省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与铁矿成矿作用的基础上,从含矿地层、原始沉积环境、变质作用、构造等对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型铁矿完全受基底构造控制,含矿岩系原岩建造基本为海底火山建造;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普遍经历了三期成矿作用;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对矿床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云南景洪自治州国防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含铁建造位于滇藏地槽区澜沧江变质带的东南部。该建造属于前寒武系澜沧群“国防组”。该组由一套变质的泥砂质沉积岩夹变质的中基性海底火山喷发岩系组成,在区域呈北东方向分布。国防铁矿床产于该组变质火山岩段内。矿床形成与火山喷发作用密切相关,受火山机制控制。矿床具有多种成因类型且呈组合形式出现,在经受区域变质作用后,又有变质热液和混合岩化热液脉状铁矿床迭加其上。因此对这一矿床组合进行综合研究,不论是对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对指导找矿勘探实践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含矿原岩建造和矿床特征出发,对各类矿床形成条件及多种成矿作用相互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国防铁矿赋存于元古界大勐龙群下段第四亚段(Ptj~(1-4))和第二亚段(Ptj~(1-2))变质中基性熔岩中。富含铁质的基性火山岩喷发之后,铁物质同时沉积形成初始矿床,后经多次变质作用叠加改造,使铁质进一步富集成矿,该铁矿属火山喷发沉积-变质改造叠生矿床。  相似文献   

6.
土桥岭铁矿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位于青龙河绿岩带,赋存于上太古界双山子岩群茨榆山组。通过对土桥岭矿区进行深入的地质调查,从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指出原生矿床形成后经变质作用改造,兼沉积和变质的多重性,属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共发现矿体11条,主要矿体是土桥岭铁矿,其产状稳定、品位较高、规模中等,其成矿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7.
爱林铁矿区内仅发育一条矿体,属小型矿山.矿石类型为磁铁石英岩型,矿体赋存于鞍山群地层捕掳体中,属层控矿床.控矿构造为爱林至蜂蜜沟复背斜,矿体发育于其南翼.由于缺少大规模容矿构造,该矿区不具备成大矿、富矿的构造条件.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与该矿床的形成直接相关,尤其是吕梁期混合岩化作用对铁矿的富集和重结晶起到积极作用.矿床成因为典型的沉积变质型,即鞍山式铁矿.  相似文献   

8.
张学诚  马丽华 《云南地质》1994,13(2):139-148
东川稀矿山铜(铁)矿产于昆阳群因民组地层中,是一富铜矿床,具中型规模以上的远景。这一矿床一直被认为是沉积—变质成因,铜矿化形成于铁矿以后的热液期。笔者等近年来发现该矿床以喷流一热水沉积岩为容矿岩,受火山洼地控制,与因民期火山活动有关,具典型的喷流作用所形成的“喷气孔”矿石构造和稀土元素模式。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石类型及组构、同位素组成等方面来阐述该矿床应该是火山—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9.
石炭系阿羌岩组为本区的矿源层.灰绿色糜棱岩化强蚀变安山岩、英安岩夹中层状大理岩的绿岩组合是本区的主要含矿层位,矿体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层控特点,是本区最具找矿意义的地层.从矿区地层岩性、变质作用、岩浆作用、脆-韧性变形作用等主要控矿因素综合分析,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活动和沉积作用,后经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的改造,形成绿岩带中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型金、铜、铁矿床,同时经脆-韧性变形,具有构造蚀变岩型金铜和磁铁矿型金铁铜共生的特征,区域变质、岩浆热液、韧性剪切共同作用促使了本矿床的形成.认为本矿床属于多型共生的多元矿床.  相似文献   

10.
福建西南部马坑铁矿为一大型隐伏矿床,关于矿床的成因至今众说纷云,我们在一九七六~一九八○年曾先后对该铁矿的含矿地层及成矿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有以下几点认识。一、马坑式铁矿有一个稳定的含矿层位,下石碳统林地组与其上复地层之间的风化剥蚀面是马坑式铁矿存在的先决条件。二,加里东褶皱隆起后形成的北东向断陷盆地是寻找马坑式铁矿的有利部位。三、马坑铁矿的成矿作用是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和气液迭加改造作用,沉积——热液迭  相似文献   

11.
“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出现在三个较大的火山喷发-沉积旋迴中,双峰式火山岩构成了“红透山式”矿床的含矿岩系。呈透镜状、扁豆状的火山碎屑岩的发现为研究该类矿床提供了较为直观的地质依据。稀散元素和硫同位素特征亦表明该类矿床为古火山机构控制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矿床。总结归纳了火山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郯庐深大断裂两侧主要矿产成矿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涂怀奎 《矿产与地质》1997,11(5):309-313
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构造演化控制着东西两侧主要矿产的产布规律。有其相同的矿种,相似的矿床类型,但在其矿床规模上有所差异,郯庐深大断裂东侧产出大型的招掖型金矿床,大型东海型水晶矿,还有辽南瓦房店金刚石矿和宽甸蓝宝石矿;西侧产有大型的蒙阴型金刚石矿,大型昌乐型蓝宝石矿,也有沂南金矿床和大别山区麻城霍山紫水晶矿的分布。深入研究郯庐断裂构造演化与成矿特征,有望扩大找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杜再飞  徐茂华  赵波  潘泽伟  唐忠 《云南地质》2013,(4):393-396,392
鹅头厂铁矿是滇中元古宙铁铜矿床的典型矿床,认为该铁矿是一个复成因矿床,矿床主体(Ⅰ1矿体)为沉积-热液改造型,次要矿体(Ⅰ2矿体)是热液脉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4.
西准噶尔蛇绿岩中发育两类铬铁矿床(或矿化):一类是冶金型铬铁矿床,它以唐巴勒、萨雷诺海为代表;另一类是耐火型铬铁矿床,它以萨尔托海、鲸鱼、洪古勒楞为代表.冶金型矿床中的造矿与副矿物铬尖晶石以高Cr低Al为特征,耐火型则以高Al低Cr为特征.副矿物铬尖晶石的成分从二辉橄榄岩至纯橄岩均显示出向富Cr贫Al方向演化的趋势,两类造矿铬尖晶石成分位于该系列上的不同范围,显示了两者间的差异.豆荚状铬铁矿床的形成是原始地幔岩高度熔融的残余物,冶金型矿床的熔化程度高于耐火型矿床.豆荚体的聚集和分散则依靠上地幔的塑性剪切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广西老厂式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厂式铅锌矿是产于泥盆系和寒武系不整合界面之间的脉状中温热液铅锌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和基底地层,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有部分雨水的混合水。矿床成因属沉积-岩浆热液改造富集矿床。  相似文献   

16.
蛇屋山金矿产于以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倒转背斜及双重逆冲构造中;矿床属低温热液成因(原生金矿);浅部矿体,即缓倾斜断层构造岩中的原生金矿,经历了第三纪以来近亿年的风化淋滤改造,成为可露采、易堆浸的风化金矿床;矿石品位低,金呈微细粒浸染状。与美国卡林型金矿类比,该矿属卡林型金矿。蛇屋山卡林型金矿分为原生金矿和风化金矿两个亚类。  相似文献   

17.
对河北及山东4个金矿床中的交代成因钾长石与钠长石进行了天然热发光的研究,它们包括两种类型:一种为蚀变岩型(胶东夏甸金矿,河北高家店金矿);另一种为石英脉型(胶东金翅岭金矿,河北金厂峪金矿)。经研究发现,当接近矿化地段时,钾长石与钠长石天然热发光峰值增高,尤其是在富矿地段突然升高;在破碎带或受动力影响的长石,热发光峰值突然降低。因此长石天然热发光可用以指示交代作用,矿化作用与成矿后动力作用的空间位置,因而可以作为成因与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卡拉麦里山是尔准噶尔地区一个重要金成矿带,区内金矿类型较多,以变质碎屑岩型金矿为主.该类型金矿区域上受南部的卡拉麦里深断裂和北部的清水-苏吉泉大断裂控制,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浅变质碎屑岩为区内主要赋矿地层,并与区内广泛分布的超基性岩有一定成因关系.近二年发现的双泉变质碎屑岩型金矿规模有望达到大型打开了东准噶尔地区的金矿找矿局面,启示该区寻找此类金矿有较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可可塔勒矿床位于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产于泥盆纪火山-沉积盆地内铅锌矿(可可塔勒)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构造以条纹条带状、块状、斑杂状为主,矿物成分相对简单,矿体直接容矿围岩为火山-沉积岩.矿床属火山-沉积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为介于典型的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型矿床(VHMS)和典型沉积岩容矿的硫化物矿床(SEDEX型)之间的过渡类型(一种新类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其矿化特征与伊比利亚型矿床相类似.  相似文献   

20.
太古宙绿岩建造中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动力变质热液金矿床(排山楼式),早-中元古代变质碎屑岩建造中的浊积岩金矿床(猎岭式或白云式)和与显生宙交代-深熔花岗岩类有关的钾质蚀变岩型金矿床(东坪-后沟式)是华北地台北缘近几年发现和探明的具有巨大资源潜力的新类型金矿床。区域潜在含金性和适宜的活化营力是这些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通过矿源层(岩)中成矿物质的二次活化再成矿是它们的主要成矿机制。稳定同位素研究成果可为此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