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自从30年代G·Iaubmeyer和V.A.Soko(?)ov第一次提出油气地表化学勘查以来,油气化探的发展几经盛衰,现在又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时期。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化探方法,找到了一大批油气藏,特别是地震方法难以发现的低缓圈闭和地层圈闭的油气藏,引起了整个石油勘查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但是,由于油气地表地球化学信息较金属矿弱得很,而且受近地表的土壤性质和地表的气候变化及微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干扰,地表地球化学晕的形状和强度变化多端,这就给地表地球化学资料的正确解释,推断和对比带来了严重困难。针对上述情况,谢学锦教授在1986年就提出“使用多参数的化探方法,将所获得的各种信息互相验证,互相增强,从而增加解释推断的可靠性”本文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启迪下,探讨一下单参数和多参数地表地球化学方法,提高地表地球化学勘查对油气藏的识别力,以达到正确推断下伏油气藏存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地表油气化探异常的解释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气化探中地表地球化学异常大量呈环形分布。在二连盆地桑根达来工区进行地表化探中,发现不同地球化学指标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正环形组合和反环形组合。文中结合石油地质条件,通过数字模拟和异常形成的时间序列分析得出:正环形异常组合表示油气向地表微渗漏持续进行,下部可能存在工业聚集的油气藏;反环形异常组合表示油气向地表微渗漏正在减弱,历史上普经存在的油气藏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3.
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在地下油气藏的上方存在高浓度的烃类气体的异常,这样人们可以利用油气藏对其上覆地层发出的扩散气流及其反应物作为信息,进行油气勘探,即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有关烃气流的垂直运移问题,是油气化探的基础理论问题,它包括烃气流的扩散运移和烃气流的渗透运移两个方面。烃气流的扩散运移服从于菲克第一定律,并且可以导出如下级数方程: C=C_0[Z/H-2/πsum from n=1 to ∞(-1)~(n-1)sin(nπZ/H)e(-n~2π~2/H_*~2Dt)] 根据这一方程可以求出地下深部油气藏的烃气流扩散到地表的时间t_1。对于某一含油气区在获得该区的石油地质资料以后,根据其生油门限,可以求得生成油气的时间,即地下烃气流开始扩散的时间t_2,当t_2>t_1时,在地表可以获得地下深部油气藏扩散到地表的信息,反之不然。吉林省延吉盆地为吉林省东部中生代内陆盆地,它是在古生代地层海西期花岗岩基础之上发展了一套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地层。根据化探工作结果和石油地质勘探认为:盆地内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廷吉盆地生油门限温度为70℃,生油门限深度为1700m,那么,经公式计算:t_1为64.45Ma,t_2为127.5Ma,因此,可以认为在延吉盆地内地下深部的烃气流及有关物质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运移到地表,在地表形成油气地球化学异常。由于延吉盆地内构造比较发育,尤其有主要的两组断裂控制盆地构造格局,因此,烃类气体的渗透作用在盆地内也是形成地面油气地球化学异常的一种方式,因此,延吉盆地油气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是扩散作用和渗透作用迭加的结果。延吉盆地的油气化探工作是在200km~2的面积内采集了388个土壤样品共分析了九个地球化学指标为:紫外UV290、UV410,荧光UF431、UFF、Hg、I、Ba、Sr、Po210外加47个△C指标的测试工作。经过数据处理:R型簇群分析,R型因子分析得出了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结论为: ①发光沥青指标间关系最密切,它们都是油气运移的直接产物,是寻找油气藏的直接指标。② ~(210)Po与Hg油气物质在成因上有一定的联系,可以作寻找油气藏的较好指标。但由于~(210)Po放射性指标的多解性,只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判断它们和油气的关系,但在延吉盆地中从簇群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210)Po和Hg可以作为寻找油气藏远景区的直接指标。③ Ba、Sr和油气的形成无直接关系,只能作为一种沉积环境的指标,在本区Ba/Sr>1,这也反应了延吉盆地是属于中生代内陆沉积环境形成的。通过对盆地内各油气地球化学指标分布特征和异常形态,以及综合异常图,再结合航磁推断的地质构造一起考虑,可以对盆地内含油气远景作出预测。认为:本区最有利的含油气远景区推测为在布尔哈通河以南,朝阳川、龙井县以西、西城公社至龙井县以北的几个盆地中心内局部深凹陷地段,因此,若在这一地段内存在良好的圈闭条件,有望找到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油气藏各发展时期的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认为油气藏各发展时期的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系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中,根据这些异常的特征及形态组合,可以判断深部油气藏的性质和保存状态,为油气钻探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地球化学方法评价油气资源潜力是盆地勘查阶段的战略问题之一。选择羌塘盆地托纳木区块进行油气资源潜力浅表地球化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总结了油气保存条件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场结构能系数的新概念,定量表征油气运移过程中组分分异强度,研究了预测油气远景靶区的GIS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可以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重要的浅表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油气资源潜力浅表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球化学方法评价油气资源潜力是盆地勘查阶段的战略问题之一.选择羌塘盆地托纳木区块进行油气资源潜力浅表地球化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总结了油气保存条件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场结构能系数的新概念,定量表征油气运移过程中组分分异强度,研究了预测油气远景靶区的GIS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可以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重要的浅表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运用地球化学方法评价油气资源潜力是盆地勘查阶段的战略问题之一.选择羌塘盆地托纳木区块进行油气资源潜力浅表地球化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总结了油气保存条件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场结构能系数的新概念,定量表征油气运移过程中组分分异强度,研究了预测油气远景靶区的GIS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可以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重要的浅表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方法简介地表地球化学勘探主要是通过对地表样品的含量分析,查明各项地化指标的平面分布规律和迭合情况,再根据区域背景和指标异常下限,确定出指标数值异常区。因为化探指标异常本身包含着地下含油气情况的信息,所以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就可以为油气勘探和评价提供依据,进而指出地下油气分布的有利区。西藏措勤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刚刚开始,油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将成为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地表取样条件的研究是大规模油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中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我们结合野外施工作了初步研究,取得一些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传统吸附烃概念的烃类检测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程同锦 《物探与化探》2008,32(5):456-460
烃类是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地下油气藏的直接指标.目前我国油气化探中常用的酸解烃法检测出的烃类,不应定义为"吸附烃",它是介质吸收的产物,属结合态烃类,应定义为"吸收烃".地表酸解烃异常十分稳定,重现性好,能够很好地证明地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烃类运移过程,但在反映目前深部油气信息方面具有多解性.针对酸解烃法的弱点,依据烃类垂向运移理论和物质吸附作用原理,自行设计开发、研制了一套吸附烃脱气装置,建立了土壤吸附烃提取新技术和检测方法.该方法有利于在近地表获取油气系统的动态信息,强化烃类测量法对其信息源的探测,可以提高地表油气化探预测油气分布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以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油气藏为例,阐述了叠合盆地油气成藏体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归纳为“一个中心,两 条途径”。一个中心是指以油气藏为中心进行剖析研究,两条途径是指采用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准噶 尔盆地中部地区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原油的有机(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区至少存在2大油气成藏体系, 即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地区二叠系成藏体系、莫索湾中东部地区二叠系和侏罗系成藏体系。再通过无机地球化学(储层成 岩方解石)分析,发现研究区还存在另外2个成藏体系,即东道海子凹陷周边地区二叠系和侏罗系成藏体系、石东地区二 叠系成藏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价了各成藏体系中的油气潜力,以为区域油气勘探提供参考。因此,油气成藏体系 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对勘探的指导;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相互补充,是对过去通常主要根据有机地球化学 方法进行分析的拓展与补充完善,形成了新认识,值得在今后的油气成藏体系研究中加强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
油气藏各发展埋藏的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认为油气藏各发展时期的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生物系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油报地球化学勘探中,根据这些异常的特征及开矿组合,可以判断深部油气藏的性质和保存状态,为油气钻探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浅表地球化学方法评价青藏高原碳酸盐岩区块的油气资源潜力是盆地勘查阶段的战略问题之一。研究了羌塘盆地托纳木区块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异常成因和圈闭的油气属性。研究表明,托纳木背斜是羌塘盆地非常有远景的油气靶区,油气化探能够为区块油气资源评价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刘运黎  汤玉平 《地质通报》2007,26(4):483-491
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依据近年来的勘探成果,对六盘山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目前较明确的3套主要烃源岩中,白垩系下统的乃家河组、马东山组和李洼峡组源岩在盆地内分布较广,除北部埋藏较浅的区域未成熟外,大部分已趋于成熟。石炭系也是重要的源岩,由于埋藏较深,后期改造作用大,应以找气为勘查目标。三叠系烃源岩成熟度较好,但分布范围局限,勘探潜力受到影响。盆地的诸多油气显示及地面油气异常响应特征,充分证实了该盆地具有烃类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的过程。整个盆地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响应特征明显,油气苗显示丰富,分布广泛。地球化学勘探测量发现了盆地内有3个近东西向展布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区带。根据三维荧光光谱图,对油气属性进行了判别,均表现为轻质油的地球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油气化探异常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判断深部油气藏的性质和保存状态,为油气勘探部门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化探是油气勘查的一种手段,它建立在烃类垂向微运移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对油气化探指标的讨论,认为土壤中的次生烃类、热释汞和甲烷同位素是油气化探的有效指标;讨论了油气化探中异常的形成模式,根据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形态组合可以判断深部油气藏的性质和保存状态,为油气勘探部门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敏 《地质与勘探》2017,53(6):1197-1207
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成功率,是油气行业发展之趋,其中物化探手段尤为关键。联合应用连续电磁剖面法和微生物基因定量技术,在研究程度较低的苏干湖盆地油气勘查得到积极发现:(1)盆地"四凹五凸"构造特征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储盖条件及运移通道,东部山前二叠、石炭系凹陷,中、西部侏罗系凹陷可能为烃源区;(2)相对钻孔揭示有油气显示的盆地中部凹陷,东部山前凹陷周缘和西部凹陷周缘,油气指示菌基因含量增大,可达1数量级,预示该两区油气更富集;(3)综合判断:东部山前二叠、石炭系凹陷,西部侏罗系凹陷,可能存在可开采油气藏。物化探方法联用对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海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前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我国,浅海油气地球化学勘查还刚刚开始,规模较小,但前景广阔。本文根据我们在东海平湖地区的实践,较系统地介绍了浅海油气地球化学勘查的发展概况、方法技术及初步成果,并简要地讨论了其影响因素及推断解释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理论基础还很薄弱,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勘查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要想研究、发展和完善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就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正确认识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思路,抓住关键,并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朱炳球 《物探与化探》1997,21(6):444-450
本文着重介绍了勘查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查、地热勘查、环境、农业、工程勘查和考古等领域中的开发应用的概况、成效和问题。从取得的初步成效看,其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相似文献   

19.
在柴达木盆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表油气化探和井中化探勘探工作,结果显示油气化探对盆地内现有油气田具有良好的地质指示效果,并建立了以环状或半环状晕为主的油气藏综合化探异常模式。油气化探技术在盆地勘探新区的油气远景预测评价、钻井预测等方面效果良好,在现场随钻预测和发现井中油气产层、显示层方面亦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油气化探技术在柴达木盆地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硫化氢在油气勘查中的应用效果——介绍一个成功的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生郁 《物探与化探》1997,21(2):159-160
0 前言化探用于勘查油气藏有效而且最直接的指标主要是烃类化合物,但一些无机元素或气体如汞、碘、钡、二氧化碳及放射性元素氡、氦等在一些油田上也有好的异常显示,已成为油气化探测量中常用指标。为发掘更多的指标,近几年我们根据油藏中含有丰富的硫化氢气体及多种含硫有机化合物,专门试验了硫化氢气体在地表及井中油气化探测量中应用前景及效果。经五个已知油气田上初步试验表明,硫化氢在地表土壤中的异常分布和地下油气藏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地表异常是地下油气藏引起〔1〕。为进一步查明和证实这一关系,最近又在干旱的陕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