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家海洋局发布200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08年,全国海洋经济仍保持了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9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比上年提高了0.13个百分点,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8%。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7351亿元,海洋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10,(3):4-4
国家海洋局近日发布了《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据初步核算,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1964亿元,同比增长86%,略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5%。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8742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3222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879亿元,  相似文献   

3.
<正>近十几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即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海洋产业结构渐趋优化,区域经济重心呈现出趋海转移的态势。1978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仅60多亿元,2003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6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到2008年跃升到近3万亿元。2001—2008年海洋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8.02%,明显  相似文献   

4.
2l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开发蓝色国土的热潮中,海洋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8439亿元,比2010年增长12.8%;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开发海洋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如海洋环境被污染、海洋资源遭到破坏、海洋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以及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加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3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3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其中,海洋产  相似文献   

6.
3月2日,国家海洋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2015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64669亿元,比上年增长7.0%,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海洋经济在新常态下总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9,(3):4-4
2008年,全国海洋经济仍保持了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9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比上年提高了0.13个百分点,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8%。  相似文献   

8.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5):66-66
福建海域面积13.6万km2,比全省陆地面积大约12%左右,海岸线3324km,居全国第二,海洋是福建国土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决策的推动下,福建省海洋经济获得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海洋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提升。2005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预计达2144.6亿元,比2000年增加约1105.8亿元,年均增长15.6%;海洋经济增加值达924亿元,比2000年增加约463.3亿元,年均增长14.9%,比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4.1个百分点。2005年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比2000年提高2.3个百分点,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五"期间,山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贯彻山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重点,定向发力,全省海洋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预计201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1万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57.1%;水产品总产量930万吨,比"十一五"末增长18.7%;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比  相似文献   

10.
对快速增长的海洋经济做出可靠的预测,可以深化对海洋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对确定海南省海洋经济增长前景和目标、制定海洋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参考意义。文章在对比不同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基于现有的数据基础,遴选出灰色系统模型与时间序列模型作为预测工具,对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与时间序列模型相比,灰色系统模型在海南省海洋经济预测方面更为有效。②目前海南省海洋经济正处于成长期,未来10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③根据预测结果,到2025年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3 340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2.5%。  相似文献   

11.
正"十二五"成果"十二五"期间,天津认真落实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海洋事业发展,努力建设海洋强市,取得长足进步。经过积极争取,《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和《天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先后获得国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示范区建设转入实施阶段。五年来,海洋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3%,2014年海洋经济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预测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趋势,文章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对上海市海洋生产总值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2010—2017年原始数据序列的级比检验和一次累加,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18—2022年上海市海洋生产总值,经小误差概率、后验差和相对误差检验,预测结果可靠;上海市海洋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至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亿元。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的贡献度测算方法,分析1996-2009年福建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利用偏离- 份额分析法,探究福建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根据研究分析得出了福建省海洋产业结构变动与海洋经济增长关系的4点结论。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3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大量收集的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综述了英国海洋资源、海洋经济以及海洋政策的发展及现状。海洋经济在英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主要海洋产业包括渔业、油气业、海上风电、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目前,应该海洋经济总量占国民经济的7%。英国把海上风电、滨海旅游等产业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为发展蓝色经济,实现欧盟地区的蓝色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合理评价区域海洋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增长,文章以东部海洋经济圈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综合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发展等因素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综合指标包括海洋科技支撑、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海洋科技投入3个主要素及其11个指标,2006—2015年东部海洋经济圈各地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且差距较小;除政府支持力度外,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海洋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工业污染程度等变量均与海洋生产总值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海洋科技发展水平为正相关;未来应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减少区域壁垒制约以及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借鉴国内外海洋经济核算相关方法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了我国海洋经济核算的模式,以海洋生产总值核算为突破口,系统提出了我国海洋生产总值(GOP)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即剥离法、扩展法、外推法。同时,对几种核算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为我国开展海洋经济核算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我国海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海洋生产总值预计突破4.3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3.1%。随着“十二五”规划中“发展海洋经济”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我国海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海洋生产总值预计突破4.3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3.1%。随着“十二五”规划中“发展海洋经济”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海域辽阔,地处南中国海,毗邻太平洋,是中国海洋战略的主战场之一。201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8000亿元,约占全省GDP的17%,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一大批重大用海项目快速推进,形成了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海洋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及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使广东进入了海洋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如何让海洋经济凸显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如何使海洋产业取得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经济的效果,如何在广东营造一个良好的海洋经济投资发展环境,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2012年的南海,繁忙、繁荣、繁华,万众瞩目:广东省海洋经济高速发展,朱小丹省长表示,预计2012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1.1万亿元;广西确立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区"的战略目标;海南更因为三沙市的成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作为国家海洋局设在南海区的海洋行政管理机构,代表国家海洋局在南海区行使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