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013年盛夏,1951年来最强高温热浪袭击南方地区,多地“火力”十足,进入“烧烤”模式。在高温的炙烤下,南方伏旱加剧、电网用电量屡创新高、中暑就医人数猛增、湖南等地森林火灾多发。  相似文献   

2.
选用1961~2011年中国南方地区降水、气温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采用旋转EOF方法,对发生低温雨雪的台站进行分析,发现南方地区的低温雨雪天气可大致划分为4个区域。筛选出1月4个典型低温多雨雪年和高温少雨雪年,将高度场进行滤波,滤出2.5~6天的天气尺度瞬变波动部分来研究我国南方地区持续性低温雨雪天气与天气尺度瞬变扰动的关系。发现大西洋上空强天气尺度瞬变扰动在欧亚大陆以波列的形势向下游传播,在频发年,瞬变扰动的强度较少发年强,且较少发年有更多的扰动波列东传;波动能量的向东频散为下游的槽脊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有利南方地区大气斜压不稳定维持和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维持。   相似文献   

3.
彭京备  刘舸  孙淑清 《大气科学》2016,40(5):897-906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逐日台站观测资料研究了2013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天气时期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的异常特征,指出西太副高西伸、北抬并异常维持是导致南方地区罕见高温天气发生的直接原因,探究了影响其异常的中高纬环流及热带系统的活动,特别是对该年夏季热带环流,包括越赤道气流、赤道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的异常,以及登陆台风异常集中等情况作了进一步分析,为深入研究持续高温的成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2013年夏季我国南方区域性高温天气的极端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唐恬  金荣花  彭相瑜  牛若芸 《气象》2014,40(10):1207-1215
提利用1960-2013年我国南方10省(市)733个站点的日最高、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资料,对2013年夏季我国南方高温天气的极端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夏季我国南方高温天气具有显著的群发性特征,覆盖了长江中下游以及重庆等八个省、两个直辖市;也具有以高温天气过程重现构成的持续性特征,主要经历了4次高温天气过程,其中,7月22日至8月21日的第三次高温天气过程,强度最强、范围最广。重点围绕区域性高温在历史上的极端性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高温区域的夏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破历史纪录,为近50年新高;平均高温日数和强度也超过了历年平均高温日数和强度的极值,属历史罕见;高温日数和高温强度的高值区域范围比历年向北扩展,且高值中心值超过历史最高纪录,极端性突出;2013年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次数突破了历史纪录,其中8月的极端高温事件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5.
2009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9年初欧洲遭遇罕见寒流,大雪低温造成多人死亡;南半球夏季,高温热浪导致澳大利亚发生严重火灾,上百人丧生火海;9月,台风"凯萨娜"先后袭击菲律宾和越南,造成近500万人受灾;11月,飓风"艾达"袭击美洲多国,导致20多万人受灾;秋末冬初,北半球中高纬多地经历严寒天气,创下降雪偏早新纪录。在我国,强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50年来最严重春旱困扰黑龙江、内蒙古等地;50年罕见秋旱灼伤南方大地;11月,罕见强对流天气侵袭我国7省。2009年是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5个高温年,全球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频发。  相似文献   

6.
2011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世界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1月,朝鲜半岛经历1945年来最长的寒潮天气;同期,强暴风雪袭击美国,1亿人受影响;4月8日,持续干旱大风导致德国北部小镇遭遇沙尘暴;7~10月的季风强降水致使泰国遭遇自1942年以来最严重的洪灾;高温少雨致使东非地区、南美洲地区的古巴经历严重干旱;9月北极海冰的体积达历史最小。5~9月,我国平均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多,多地刷新高温历史极值;2011年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创60年来最低,多地遭遇严重干旱;而华西和黄淮经历异常严重秋汛。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3年7月中国台站逐日观测资料及1981年1月—2013年7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以及诊断方法,研究分析2013年7月中国南方异常持续高温成因。结果表明,2013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在5月就表现出异常的前兆,其特征指数表现出明显偏南、偏西、偏强。7月西太副高强度的高值区一直处于我国江南-台湾海峡一带,这一形势有利于我国南方夏季形成高温酷暑天气;欧亚大陆上空对流层温度的异常持续增加,加剧西太副高变强,有利于西太副高异常状态的持续;在20 °S~20 °N,100~140 °E范围内的南风明显减弱,东太平洋海域上北风明显增加的现象,消弱了该区域热带气旋的生成发展,使得西太副高有机会持续稳定,甚至加强控制我国南方地区。5—7月南亚高压整体偏东,1 660 gpdm特征线表现出异常持续偏东的状态,1 676 gpdm特征线从6月4日开始稳定出现,并表现为整体明显偏东的特征;期间,南亚高压与西太副高呈现出“相向而行”与“背向而斥”的东西振荡特征;通过7月2—3日个例明显看出,南亚高压的东进过程对西太副高的加强与西进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并行版本,对2006年7—8月发生在中国南方的持续高温干旱气候事件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RegCM3能够较好地模拟出2006年夏季盘踞在中国大陆的副热带高压,同时模拟的暖区位置、范围及强度与实况也较接近。相关性检验结果也表明,RegCM3对发生在中国南方的持续高温天气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9.
极端高温事件是我国南方夏季频发的天气灾害,区域性明显,持续性高温事件的环流背景及其影响机理值得深入研究。基于台站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资料,对1961—2010年广西东南部贵港地区发生的高温事件的时间变化规律及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对应的大气环流场演变进行了统计诊断分析。(1)广西东南部贵港地区的高温日主要出现在6—9月,其中7—8月是高温日频发的月份;3天以上的持续高温日数占总高温日数的6成;8—9月的高温日数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2)桂东南在6—9月的持续性高温天气与一些特定的天气系统的存在有紧密联系。持续的下沉运动是造成广西东南部升温的主要原因,而导致垂直下沉运动的主要原因又与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或南海-菲律宾海出现的热带低压系统的北移路径偏东有关,持续时间较长的高温过程还与热带气旋的活动时间较长和强度偏强有关。(3)高压控制的晴空少云天气可导致地表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温度的升高,从而导致地表向上的长波辐射及感热通量增强,加热近地面空气,这些有利于近地面升温的热力过程以及垂直下沉绝热加热过程的增强,使得高温天气过程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10.
徐传玉 《气象》1995,21(10):57-61
东北南部暴雨成灾江南大部高温少雨-1995年7月-徐传玉(中央气象台,北京100081)本月,天气变化呈现十分明显的阶段性。上旬,南方大部降雨频繁,湖南。江西等地洪涝严重,气温偏低;北方大部干旱少雨,陕西、山西等地持续高温,旱情严重。中下旬,南方晴热...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全球重大天气与气候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华 《气象》2004,30(4):25-28
全球气候持续偏暖。南亚、欧洲大部和北美洲冬季出现异常严寒 ,许多地区遇到数十年未见的暴风雪 (雨 )天气。夏季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多个国家出现持续高温酷热天气 ,严重干旱导致森林火灾频发 ,经济损失惨重。南亚、东南亚夏季暴雨频繁 ,造成严重洪涝灾害。非洲干旱持续 ,局部发生洪涝。美国 5月遭受特大龙卷风袭击 ,北大西洋飓风较常年显著偏多。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度(2013年1—12月)青海省基本气候概况为:全省年平均气温大部偏高,列历史第4高;全省年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年日照时数全省大部偏少,列历史第7少。年内全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给全省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等行业造成重大损失。年内出现的主要气候事件有:春季高温且阶段性少雨、气象干旱严重;夏季各地频繁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多地洪涝成灾,其中大通出现创全省单站降水量  相似文献   

13.
张守峰 《气象》2001,27(8):58-61
5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华北、黄淮等地旱情严重;南方局部地区出现暴雨洪涝.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华北、黄淮、江淮等地明显偏高,部分地区中下旬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北方多大风沙尘天气,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局部地区遭受强沙尘暴袭击.  相似文献   

14.
吴尧祥 《浙江气象》2006,27(4):45-47
浙江省2006年夏季气温偏高,高温天数多,降水偏少。8月份以来浙北降水持续偏少,加上持续高温,浙北及西部地区发生区域性较严重干旱。超强台风“桑美”、强对流天气过程和暴雨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2013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林玉成  徐珺  张芳华 《气象》2013,39(10):1379-1384
2013年7月环流特征如下:欧亚中高纬呈西低东高异常分布型,我国中高纬多短波槽活动,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较常年偏强,西南季风较常年偏强。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38.9 mm,较常年同期(120.6 mm)偏多15.2%,为1951年以来第四多雨年;全国平均气温为22.4℃,较常年同期(21.9℃)偏高0.5℃。月内共出现11次强降水过程,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7月共有4个热带气旋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活动,并有“温比亚”、“苏力”、“西马仑”等3个热带气旋登陆。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全国100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2001-2002年渭南市持续高温的天气气候特征及其产生持续高温天气的环流形势特征,结果表明,渭南市持续高温天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高温日数的地理分布特征是南部渭河平原多,北部塬区少.导致渭南市持续高温天气的环流形势主要有新疆高压脊前的西北气流型、大陆高压控制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型.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夏季(6—8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持续偏高、创历史同期最高极值,降水总体偏少,日照总体偏多。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6月上、下旬及8月上、中旬,东部农业区少数地区出现四次高温热害天气;6月上旬,农业区大部、柴达木盆地大部出现较强晚霜冻,农作物受灾严重;6月上旬,冷湖出现强沙尘暴天气;6月中旬、7月,全省出现三次局部连阴雨天气;全省强对流天气频发,暴雨洪涝灾害造成  相似文献   

18.
尹宜舟  李多  孙劭  王国复  柯宗建 《气象》2020,46(4):538-546
2019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1(±0.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暖年。海洋热容量及海平面高度创新高,海冰面积偏小。年内,全球各地发生了许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包括多地遭遇暴雨洪涝侵袭,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和欧洲多国受干旱影响,全球极端热带气旋频发,欧洲及澳大利亚等地遭遇异常高温热浪天气,北美和欧洲遭受寒流和暴风雪袭击,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分析表明,印度洋偶极子(IOD)处于正位相、赤道中太平洋地区海温持续偏暖以及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是澳大利亚高温少雨的主要原因,最终引发严重的森林山火;前期异常偏强的IOD正位相叠加持续时间异常偏长的热带低压,促进了2019年印度7—8月强暴雨事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夏季高温特点及其危害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广州市1951年1月~2004年10月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发现:7、8月是广州市高温天气的频发期;广州市高温频数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后长时间持续高温发生概率显著增大。持续高温会影响城市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状况,高温会使人体发病率、死亡率增加,使城市水电供应紧张,加剧干旱,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2001-2002年渭南市持续高温的天气气候特征及其产生持续高温天气的环境形势特征,结果表明,渭南市持续高温天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高温日数的地理分布特征南部渭河平原多,北部塬区少。导致渭南市持续高温天气的环流形势主要有:新疆高压脊前的西北气流型、大陆高压控制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