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港混凝土建筑中钢筋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焕谦 《海洋科学》2007,31(7):86-89
一般认为,钢筋腐蚀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退化的最主要原因,它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也是最严重的。在所有钢筋腐蚀中,建造于海洋环境中的各种港工设施的腐蚀占了很大一部分。挪威对700座港工混凝土结构调查结果表明,在浪溅区的梁板因钢筋腐蚀引起的严重破损占20%;沙特阿拉伯海滨地区42座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耐久性调查结果显示,74%的结构都有严重的钢筋腐蚀破坏;日本对103座码头调查后证明,服役20年以上的混凝土结构都有相当大的顺筋锈裂[1]。中国的钢筋腐蚀破坏也很严重,于20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港口混凝土建筑物破坏实例调查结果的分析,指出造成结构物破坏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要重视海港宏观和微观条件,精心设计细部结构,重视混凝土新技术的应用。在北方地区,还要考虑钢筋混凝土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3.
海洋钢结构浪溅区、潮差区防腐蚀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研究腐蚀角度来看,钢桩式构筑物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一般被划分为五个区带,即海洋大气区、浪花飞溅区、潮差区、海水全浸区和海底泥土区。为减轻其腐蚀,必须对不同部位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在海洋大气区和海水全浸区目前所采用的保护方法,可得到满意的保护效果。潮差区平均中潮位以下的部位,可以得到同全浸区基本相同的阴极保护效果,不须采取其他特殊的防腐蚀措施。而浪花飞溅区和潮差区平均中潮位以上部位腐蚀最为严重,采取防腐蚀措施也比较困难。为此,不少学者特别对浪溅区、潮差区的防腐蚀方法  相似文献   

4.
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钢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钢铁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很早就有人研究,但钢的耐腐蚀性能与合金元素关系的报道则较少。1951年,美国首先研制了Ni-Cu-P系耐海水钢,结果表明,海洋用钢的耐腐蚀性能与合金元素之间的关系随海洋环境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侯保荣、张经磊,1980);相同的合金元素对钢铁在浪花飞溅区和海水全浸区耐腐蚀性能的效果亦明显不同;对于从海底泥土中开始,穿过海水全浸区、潮差区、浪花飞溅区一直到海洋大气区的垂直海洋构造物(例如海上采油平台,钢柱码头等)来说,其合金元素的影响效果也完全不同(門智、渡辺常安,1976;侯保荣,1981)。有人还提出,某种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材在浪花飞溅区的耐腐蚀性能,但对海水全浸区的作用不明显,甚至使腐蚀速度加快(内藤浩光等,1975)。 为了研究合金元素与钢材腐蚀性能的关系,作者使用了含各种不同合金元素的50余种钢材,用电连接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将每种试片分别挂于海洋大气区、浪花飞溅区、潮差区和海水全浸区,分别进行90天至2年的试验。本文仅对其中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18种低合金钢材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海冰与材料表面摩擦系数的动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差、风及海流的作用下,海冰与海工结构物表面产生相互作用,其中平行于结构物表面的作用主要是两者间的摩擦。据此,就渤海海冰在不同温度、压力及速度的条件下与五种常见海工建筑材料(钢板、刷漆钢板、木板、刷漆木板、混凝土板)进行了摩擦试验。本文以混凝土板与海冰之间的摩擦试验结果为例进行动能分析,最后给出其它材料的动能分析结果。文中应用融化冰膜解释动摩擦系数的观点,把该系数与冰块运动时的动能连结起来,从而简单地解决了在不同速度和荷载下,选用动摩擦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5根锈胀开裂钢筋混凝土梁疲劳试验并实时记录了梁表面的钢筋压磁信号,研究锈胀开裂混凝土梁的疲劳特性和压磁信号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梁疲劳寿命随钢筋锈蚀率增大而急剧减小,梁破坏时混凝土剥落,纵筋发生疲劳断裂;磁信号时变曲线随疲劳进程不断演化,在临近疲劳破坏时曲线形态发生明显畸变,能够反映梁疲劳损伤信息;磁感应强度变化幅值的发展符合三阶段特性,在疲劳初期和破坏前增长明显;磁感应强度变化幅值对钢筋锈蚀敏感,随锈蚀率增加而增大,因此建立了疲劳作用不同阶段磁信号幅值和梁内钢筋锈蚀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南八所港矿砂码头服役近30年的混凝土梁、柱和70年的甬道等结构腐蚀状况进行现场调研,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剥落,部分混凝土严重破损。测量了其混凝土梁、柱、甬道等不同位置混凝土和铁锈中氯离子含量,分析了局部环境对氯离子分布的影响。根据调研结果总结分析了其破损原因。结果表明混凝土中氯离子分布呈现规律性变化,且铁锈中的氯离子含量远小于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已有200余座石油平台屹立海上,大量船舶及海底输油管线、在建的多座大型跨海大桥和海运码头,都存在海洋腐蚀问题。海洋浪花飞溅区是海洋环境中的一个强腐蚀区,钢桩表面在干湿交替过程中,其  相似文献   

9.
对于浅海区采油平台等设施常采用斜坡式人工岛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海冰对平台的作用,但是海冰沿着斜坡上爬至平台并形成堆积,同样也会对平台设施造成破坏,因此有必要对海冰堆积爬坡的关键参数进行研究。通过在冰排前进方向放置混凝土实体结构物模拟海冰堆积和爬坡过程,分析了模型冰爬坡和下滑角度、最大堆积高度等关键参数以及模型冰断裂长度的统计特性及其与变形模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水位越高,冰排越容易发生堆积爬坡。破碎的模型冰在结构物前堆积后,形成爬坡角和下滑角。爬坡角随着堆积体的增大而增大,下滑角则逐渐减小。堆积冰高度一定时,高度不再增加,在来冰方向会形成新的堆积。这种现象为浅海区海上结构物的防冰减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钢材在潮差区和全浸区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水是一种含有大量盐类的强电解质溶液,它对海洋环境中的钢铁腐蚀极为严重。人们一般把海洋腐蚀环境划分为五个区带:1.海洋大气区;2.浪花飞溅区;3.潮差区;4.海水全浸区;5.海底泥土区等。从而针对不同的腐蚀环境选择具有不同耐蚀性能的材料;根据腐蚀严重性的不同,分别采取适合于各区带的防腐蚀措施以延长海洋钢铁设施的使用寿命。当前国内在筛选耐蚀性海洋用钢材时,有的采用分别挂片的方法,即把试验钢种的小试片分别悬挂于大气区、潮差区和全浸区。实验结果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个濒海大国,有32000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000公里。海岛岸线共14000公里。多变的大自然,使我国漫长的海岸线多姿多态,从地貌上大致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一、雄伟壮丽的港湾海岸。在大连海滨,人们将会看到雄伟竣峭的岩壁,兀立洋中的礁石,咆哮的海水涌向海礁,卷起一阵阵白沫飞溅的浪花,这就是港湾海岸。由于波浪成年累月永不疲倦地冲撞,海岸的轮廓逐渐改变着,伸向大海的山岗成了海岬,海岬突出部分为岬角,海岬被冲裂切断后退了,而形成断崖  相似文献   

12.
在海况条件下,钢筋混凝土(R.C.)和预应力混凝土(P.C.)的耐久性和经济性比钢优越;轻质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抗冲击和抗疲劳等性能也比较好,因此,自七十年代初期起,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发展迅速。 (一)石油平台 1973年在挪威建造的Ekofish储油罐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混凝土重力式海工结构,标志着混凝土海工结构迅速发展的一个起点。迄今为止,在北海油田已建造安装了15个重力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建设蓝色经济的同时,海洋腐蚀也在无时无刻威胁着海洋工程、船舶等的安全。文章通过对我国海洋腐蚀状况的分析及海洋工程防腐技术研发、实用的报道,提出在浪花飞溅区防腐刻不容缓以及我国海洋防腐产业亟待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谈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及其修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混凝土冻融剥蚀破坏对工程危害较大,破坏形态特征有表面酥松剥落、深层冻胀破坏及冰冻裂缝,形成原因包括渗漏水使不具备饱水条件的混凝土吸水饱和、混凝土设计抗冻标号偏低、施工质量差等。冻融破坏的修补对策为"凿旧补新",修补材料有高抗冻混凝土、聚合物水泥砂浆、预缩水泥砂浆等。修补工艺要点为:①清除损伤的老混凝土;②修补体与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处理;③修补材料的浇筑回填;④养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际油轮漏油事件频繁,少则漏油数百吨,多则数十万吨,使海洋遭到了严重的石油污染,海洋生态平衡破坏严重。威尔斯海岸是英国唯一的自然生态保护区,但今年初发生的油轮漏油事件可能将毁了这一海区的海洋生态。超级油轮“海皇”号搁浅后7万余吨浓黑原油滚滚流入海中,污染了大片海域,造成严重污染,引起英国朝  相似文献   

16.
滨海电厂钢筋混凝土腐蚀防护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张奎志  韩冰 《海洋科学》2005,29(7):91-93
某滨海电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海洋大气环境中腐蚀较重,通过分析已破坏的混凝土,确定腐蚀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腐蚀和氯离子腐蚀,采用TPEI——乳液砂浆和喷射混凝土两种方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修复,确保电厂设施正常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我国海洋工程项目用海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现有相关规范,文章分别以浮标、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浮式风力机和线形悬浮结构物为例,探讨系泊式海洋工程设施的用海范围界定。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地界定系泊式海洋工程设施的用海范围,须综合考虑结构物本身特点及其所在环境等因素,注重设置适当的安全距离,并简明标示相关结构物的垂向用海范围。  相似文献   

18.
热带海洋环境与海工混凝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和38015部队提供的条件,论述热带临海和海岛基建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物遭受破坏的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并根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第89063号项目研究的初步结果,提出在南海用海水和珊瑚砂制作海工混凝土的可能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低氧环境对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波  王保栋  韦钦胜  孙霞 《海洋科学》2012,36(5):124-129
目前,低氧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海洋环境问题,而且有逐步恶化的趋势,据报道,世界范围内的低氧区已经由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20多个增长到现在的400多个[1]。尤其是在近海海域,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而由此所引起的低氧现象也日益严重,并已成为海  相似文献   

20.
海冰作用力在渤海海洋工程设计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在渤海近岸海域设计和建造海工建筑物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海冰作用力,曾遭受很大经济损失。本文简单介绍渤海的一般和严重冰情,并提出海冰对海工建筑物作用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几个海工建筑物设计实例指出,海冰作用力是渤海近岸海域海工建筑物设计的控制荷载之一。文中最后还给出渤海近岸海域海冰的设计厚度和极限抗压强度的建议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