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是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的3个气象理念,"公共气象"是整个气象服务的关键和核心.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则是公共气象服务的一种主要手段.本文通过总结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种种优势,指出其在公共气象服务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试图通过对现有的气象旅游节目"天气向导"的改版,从多个角度分析,找出气象旅游节目保持自身稳定发展,营造自身品牌优势的方法和手段。做到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使受众对气象节目形成需要与喜欢的统一,在保持节目受众必视性的同时增加节目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3.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转暖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们更加需要及时了解气候信息、掌握气象知识,提供气象服务,提高科学应对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而对于主要传播者,气象主播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为此,本文主要浅谈气象主播在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定位. 2气象主播的独特性 不同节目的主持人都有由其节目的定位而限定的专业领域,相比之下,天气预报节目对于主持人的定位更加的明显,突出"气象"两个字,气象科学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息息相关,应用广泛,天气预报节目及气象主播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影视节目也逐渐细分了服务对象,细化了服务需求。国内各省市纷纷推出了针对农业、体育、交通、旅游等的专项服务气象节目。旅游天气预报节目因其能满足观众对于旅游天气的需求而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由于节目题材新鲜有趣,最能和时尚、潮流搭边,相比其他天气预报节目更具可塑性。2010年底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推出一档日播的旅游天气节目《天气向导》,旨在为观众的旅游出行提供及时的天气资讯,为观众选择旅游景点出谋划策、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了现今"旅游天气预报节目"和"旅游业"现状,针对《天气向导》节目开播以来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了旅游天气预报节目直接和旅游网站合作创办节目的全新节目创意,并探讨了合作方式、节目形式以及如何双赢的创收方式等。  相似文献   

5.
一、从北京气象服务发展看城市服务需求近十年北京市的气象服务发展突飞猛进,反映了部门内部的努力,同时也可以看出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气象服务有着越来越广泛的需要.1.公众服务:包括报纸、电台、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及预约的"气候评价"专题节目等.在服务手段和形式上也有较大的进展,如动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和中英文标准语言合成的"121"电话自动咨询系统等.  相似文献   

6.
张磊 《青海气象》2009,(3):49-51
通过对气象节目播音主持的总结分析,通过精确定位气象播音主持的角色、注重节目播报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从七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做好气象节目主持人,最终获得气象节目受众的认可,从而使气象节目更好地服务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7.
崔昊  李芬 《广东气象》2013,(6):56-59
1993年我国气象节目主持人首次走上电视荧屏,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正式诞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讲究生活品位,对气象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现在千篇一律的气象节目充斥着人们的眼球,观众越来越渴望看到精细化的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的同时,也希望看到是一个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气象节目主持人.这就要求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在展现自我,赢得观众关注,树立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展现主持人的个人魅力的同时,有助于打造一个强势的电视气象节目品牌.  相似文献   

8.
《天气预报》是向公众传递气象信息的重要渠道。以新疆为例,分析了其《天气预报》节目的现状及节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进一步丰富天气预报节目内容的必要性,并基于此提出加强对Weather Central系统的挖掘和学习,通过活用Contour、Wind arrow等数据层,实现专业气象数据的图形化动态显示,采用真正"动"起来的天气更全面表达天气系统的流动性,以此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专业优势,提高节目的可视。  相似文献   

9.
“集约化”制作模式下地市气象节目创新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总结广西"集约化"制作当中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尝试从节目差异化、引入考核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丰富节目内容、增强专业知识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在"集中制作,末端分发"模式下,如何对地市气象节目进行创新的几点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大众对气象节目的日益关注,气象科普节目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阐述了气象科普节目的创作思路,将气象知识与电视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