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5,(4):19-22
1.前言局地强雷暴天气(尤其是龙卷风)的出现要有一定的气象条件。将卫星云图资料和常规资料配合应用,能更好地分析出局地强雷暴出现的条件。从卫星云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局地强雷暴生成的动力学条件和引起局地强雷暴生成的一些天气图尺度或中尺度系统。极地轨道卫星的可见光、红外云图和地球静止卫星云图可提供以下一些有关局地强雷暴生成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用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分析我国几类强雷暴天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稳安 《大气科学》1981,5(4):398-406
夏季的雷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尺度小,生命史短,用常规的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它们的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然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云图为我们提供了连续观测这些对流活动的一种可能性。本文主要是利用三小时一次的GMS云图资料,分析了1978年6—8月份我国大陆上的六类雷暴天气,阐述了强雷暴活动的云图特征。指出,假若有30分钟一次的GMS云图,则对夏季大陆上强雷暴的分析和监视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3.
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成功的关键 ,是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 ,适时在适当的云体部位进行人工催化作业。1 作业人员进场时间在每隔 1h接收 1张的日本GMS - 5静止气象卫星云图上 ,可以看到行星尺度、天气尺度、中尺度系统。通过对卫星云图常见云型和云系的分析 ,可判断影响系统的具体位置和强弱 ;通过动画显示 ,可判断系统的移向和移速。根据卫星云图中系统目前的位置和移动速度 ,可推测影响本地的时间。在影响系统到来前 6~ 10h高炮和作业人员进入炮位。2 作业炮位和作业时间天气雷达回波反映了监测区内降水云的分布特征 ,用于监测中小尺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GMS-5卫星IR、VIS、WV和分裂窗云图资料及常规天气图对1996~1999年3~9月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对流(雷暴)天气进行分析表明,对流(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静止锋等六种不同的天气形势下,它们在卫星云图上的基本数字特征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卫星云图中α尺度雷暴云团的灰度和局地标准差等基本数字特征的分析,发现局地标准差极大值或红外一分裂≤0极小值的出现,预示4h左右后雷暴云团将达最强。由此,可以较好的把握雷暴云团的发展阶段以及发展趋势,提高雷暴的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省2001-2005年五年间春季卫星云图监测沙尘天气图像,对其中的典型沙尘天气过程和其对应的高空及地面实况场进行了分析,通过总结其过程发生前后的环流特征及规律,旨在发现影响我省的沙尘天气在卫星云图上的表现和特征,为今后监测此类天气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三峡站1992年以来三峡—葛洲坝区域平均风速和瞬时风速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研究区内雷雨大风的气候特征、卫星云图特征等得出研究区雷雨大风的辨别标准,对三峡—葛洲坝区域的雷雨大风及风灾短时预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逐时自动站资料、WRF模式数值产品、卫星云图、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09年5月16日宁夏冰雹、短时强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跟踪预报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水汽通量散度数值产品中大气低层水汽通量的辐合或辐散可作为对流活动产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卫星云图中的强对流云团的识别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强度、液态水含量、冰雹指数、中尺度气旋产品是短时冰雹天气及短时雷雨大风天气预报的有利工具。并对2004—2008年出现的冰雹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宁夏冰雹天气预报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8.
利用逐时自动站资料、WRF模式数值产品、卫星云图、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09年5月16日宁夏冰雹、短时强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跟踪预报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水汽通量散度数值产品中大气低层水汽通量的辐合或辐散可作为对流活动产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卫星云图中的强对流云团的识别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强度、液态水含量、冰雹指数、中尺度气旋产品是短时冰雹天气及短时雷雨大风天气预报的有利工具。并对2004—2008年出现的冰雹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宁夏冰雹天气预报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9.
利用西部静止卫星云图资料,首次揭示了越赤道气流对新疆天气,特别是中期异常天气过程影响的事实,并结合北半球大型环流系统的演变进行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天气图和FY-2C的卫星云图及其反演产品,分析了2005年6月21日凌晨到上午河南省中部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冷平流、地面辐合线和前期贮存的较高不稳定能量,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不稳定能量和动力条件;在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前期,FY-2C卫星云图及其反演产品有很好的指示性,云顶亮温梯度大的区域是灾害性天气的易发区,对流性降水易发生在高层急流南侧的低层高湿区.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月10日浙江飑线FY-2C卫星云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洪毅  李玉柱  陈智源  李新芳 《气象》2007,33(9):47-51
利用FY-2C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和中尺度加密地面气象监测资料,采用Weiss-Smith方法、云顶亮温分层、多谱组合等定量分析技术对2006年6月10日发生在浙江中北部地区的一次冰雹和雷雨大风天气的飑线过程进行连续监测和对流云识别分析。FY-2C卫星云图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飑线过程对流最旺盛期TBB低于230K(-44℃);长波红外分裂窗双谱组合Tc≤-4的低值区与强风暴天气影响区域相对应,Tc≤-7低值中心与强雷达回波区相对应;强对流天气区域与分布在沿对流云团前进方向的TBB梯度最大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强风暴天气发生区的移动路径与TV正梯度最大区域的移动路径相似。  相似文献   

12.
大气中有各种不同尺度的波动和涡旋,例如行星波、气旋、台风、西南涡、龙卷等等。天气分析要求能分辨出各种不同尺度的运动系统,追踪它们的移动,判别它们发生发展的阶段和条件。卫星云图能给我们提供上述直观图像。在卫星云图上,各种不同尺度的运动系统都有其相应的特征云系。本文只介绍几种常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天气尺度的平均环而场、中尺度天气系统、大气稳定度、卫星云图等资料进行分析,从几个方面归纳出百色地区1996年3月27~28日和5月28日两次重大天气过程的一些特征,从中揭示了出现冰雹天气和暴雨天气的某些异同点:大尺度环流背景相似而中小尺度系统其强度和范围差异明显。为今后的重大天气预报提供一些新的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下游地区对流云团的卫星云图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1979—1984年5—7月的静止卫星云图资料,统计分析了影响长江下游地区对流云团的初生位置、移动路径、持续时间、形成方式、云团与天气尺度云系的关系及云团发展维持的某些云场特征。  相似文献   

15.
气象卫星云图和遥感资料的应用张晰莹(哈尔滨市气象局150040)1地球同步(地球静止卫星)卫星云图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地球同步卫星获取的资料范围大、资料连续,弥补了气象观测资料的时空局限,目前已是各级气象台站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甘肃罕见冰雹天气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2005年5月30日甘肃区域性罕见冰雹天气过程,结合天气实况、环流形势以及环境场特征,利用卫星云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了这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过程,得到了冰雹云在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卫星云图中的特征,揭示了这次强冰雹不是带状冰雹云系移到本地产生的,而是发展成中口尺度(MβCS)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同时,得出了一些做好冰雹预报预警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四年来我国气象卫星资料分析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4月日本的地球静止气象卫星投入业务使用。此卫星位于东经140度的赤道上空。在25分钟时间内可对南北半球的大范围地区进行一次扫描观测。卫星观测范围内的所有亚洲国家都可以获得每3小时时间间隔的两通道图像资料。这些云图为监视灾害性天气系统和研究我国的天气系统提供了新的工具。四年来我们利用这些资料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献洲 《气象》1987,13(5):9-13
本文概括出5种飑云型及其5种云系演变型式,并绐出飑云系形成发展时天气系统配置的概念模式。尝试使用卫星云图识别和预报飑线天气,对中尺度强对流云区与天气尺度云系间的关系也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从1970年开始在业务天气分析和预报工作中使用气象卫星云图资料的。当前,我们不仅能得到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分辨多通道云图,也能实时得到短时间间隔的地球静止卫星云图,与早期ESSA卫星每天一次的电视云图相比,资料条件的改善是非常显著的。今天卫星云图已经成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气象台在台风分析预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卫星资料对于天气分析和预报是有价值的工具,在资料稀少的地区更是如此。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评述卫星云图在台风研究和分析预报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一、由卫星云图分析台风的发生发展 1.台风发生的前期扰动台风是由什么扰动发展起来的,这是台风研究和台风发生预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受  相似文献   

20.
江西三类致灾大风天气活动与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常规天气资料、灾情资料、自动气象站、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对江西出现的灾害性大风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致灾大风天气主要有三种类型。(1)与飑线回波带和超级单体等雷达回波系统相伴随的雷雨大风天气,同时还伴随强雷电、强降水、冰雹和龙卷等灾害性天气;(2)与冷锋雷暴回波带和冷空气大风相伴随的混合大风天气,具有雷雨大风天气和冷空气大风天气活动的特征;(3)由雷暴下沉气流触发、中高空动能下传和气压梯度风共同作用产生的无降水致灾大风天气,没有降水、雷电等天气现象伴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